李茜文 南京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党的二十大报告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会“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按照“五个牢牢把握”的要求,推进内审工作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内审工作应当紧紧围绕新时代国企的发展的目标,提高政治站位,以更有力的审计监督保执行、促发展。2020年10月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深化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为国有企业内审指明了发展路径。
国有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国资国企改革,需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是保证国资国企改革正确方向的重要前提。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国有企业对经济发展、社会繁荣起到了基石作用,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在市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新时期下作为经济运行的“稳定器”,国有企业要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构建内部审计新格局。有效的内审管理,是国企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推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手段。内部审计已经全面渗透到方方面面,除对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分析,还对风险管理和控制监督等各个层面进行全面监督评价,防范重大风险,预防腐败,促进国有企业健康稳健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确保全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的团结统一。内审工作也不例外,应始终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内审工作始终。部分国有企业对内审重视程度不够,只关注资产运营、经济效益等情况,缺乏对企业内部监督,容易滋生腐败,影响企业高质量发展。将内部审计正确定位,才能保证审计部门高效完成审计工作,确保被审计单位明确审计部门的重要职责和工作意义。
当前部分国有企业内审机构设置不合理,严重影响内审监督作用的发挥。集团性企业要求子公司设置内审机构,但实际上由于企业内审人员配备不足,子公司一般无法设置独立的内审机构,制约内审作用的发挥,影响内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审计委员会作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中关键的部门,在审计过程中具有其他部门无法发挥的作用。但由于国有企业中对于审计委员会设置的不重视,没有董事会赋予审计委员会的职责,没有着重强调审计委员会在内部审计的独特作用,发挥不出审计委员会的实际作用。
部分国有企业未建立健全完整的内部监督体系,未能将内审结果定期通报、定责追责,未能与考核奖惩挂钩。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的情况,一些单位对审计结果和问题不够重视,思想观念仍停留在只关注发展而忽略守底线。问题整改存在应付式、选择性整改,存在前瞻性措施不够有力、责任未落实到人、进程偏慢、不全面整改和未彻底整改的情况。职能部门之间配合不够,认为审计整改只是内审部门的工作,影响整改成效。有些整改问题跨度时间长、覆盖面广,整改经办人员频繁更换,或包含历史遗留问题、政策性问题,影响整改进度,彻底整改难度大。没有形成问题闭环管理,造成整改问题有盲区,需做细做实整改“后半篇”。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手段较为落后,审计方式还停留在传统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查证,对审计对象做出评价,缺乏一套完整的审计业务系统,技术方法落后等各种因素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影响了审计结果的准确性,这就要求内部审计向技术化、信息化发展。
内部审计多以经济责任审计、财务收支审计为主,在企业战略、内控、合规、风控等方面开展审计工作意识不强,并未在更多方面进行审计业务拓展。另外,集团内审的范围并没有达到集团发展所需,未能根据集团发展目标全面进行审计风险评估,呈现工作流程固化和模式化现象,无法对集团业务流程完善、管理水平提升等方面提出更为科学而有效的建议,导致内审评价体系短视性行为,影响企业高质量发展。
按照《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的要求,新时代内审应着眼更高的站位。集团性企业完善党委领导内部审计工作的制度和工作机制,内审部门由主要领导具体分管,下属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可由法定代表人直接负责,增强内审的权威性。明确内部审计与内部监督二者的关系,创造良好的内审环境,将内部审计贯穿于内部监督的全过程,凝聚合力协同监督,提升监督效能。内审人员应主动参与经营管理,排除工作阻力,助推高质量发展,切实提升内审价值。加强与被审计对象的日常沟通,强化协调配合,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被审计对象主动配合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内审作用。国有企业中内部审计的地位的上升,更有利于审计部门积极开展审计,更有利于完善内部审计相关规定制度。只有确定内部审计核心地位,才能在合理合规进行审计的同时也保证审计工作的积极开展。
优化顶层设计,加强内部审计独立性。独立性作为内审重要一环,更需要尽快建立内审部门,独立于其他职能部门,直接接受主要领导的管理,从形式以及实质上保持独立性,提高内部审计地位,以保障其独立开展审计工作。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在审计委员会的监督与领导下进行工作,并负责人事管理、资源配置等相关决策权。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的联系,完善内部审计监督指导职能;配备一定数量的内审人员,防止出现一人多岗的现象,不得由经营管理人员特别是财务人员兼任内审职位,保障内审人员的独立客观性,不受其他部门特别是与审计部门有利益关系的部门或人员的干扰,应当主动回避。此外,健全内部审计相关制度,保障内审工作的正常运转。按照内部审计计划安排工作,制定目标任务并纳入考核。建立内审继续教育制度,邀请内部审计协会或内部审计专家指导,培养高素质内部审计队伍,加强内部审计人才储备,多形式培养专家型内审人才。根据需要向社会购买审计服务,加强内审与外审合力。加强内部审计质量建设,建立内部审计台账,分层管理,通过日常监督推动内部审计规范管理。另外,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必须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国企特点,明确内审工作流程、验收标准,满足内部审计的要求,规范审计人员行为,促进内部审计管理体制的有效落实。
针对重审计轻整改、整改成效有限等问题,构建整改监督闭环,推动监督工作提质增效。审计整改闭环分为审计整改前、审计整改中和审计整改后。通过经济责任审计、“三公经费”、薪酬审计等专项审计为例,建立内审监督发现问题闭环管理模式。
经济责任审计:根据年初内部审计计划或当年干部人事调整,拟定当年经济责任审计人选,若由外审参与,则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选定事务所,并由内审部门下达审计通知书,张贴审计公告,制定审计方案,召开审计进点会。全程跟踪审计过程,及时与被审计单位及事务所沟通,最终形成审计定稿,将审计发现问题形成问题库,定期“回头看”,将已整改问题进行验收销号,形成审计闭环管理,如图1所示。
图1 经济责任审计流程图
“三公经费”、薪酬审计等专项审计:构建审计实施以及审计成果运用两阶段,由内审部门实施,办公室、人力资源相关部门协同审计,纪检部门负责监督、追究及问责等。
通过大数据方式优化审计分析模型,根据审计重点和内容提出数据分析需求,以数据赋能审计,用技术强化监督,靠创新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审计效率。实现采集数据“全覆盖”,更精准分析数据,并将审计分析成果最大化,体现审计作为“经济体检”作用。通过云计算,扩大审计效果。借助云计算平台,实现云审计和内部审计高度协同,形成云审计数据中心系统,同时线上全过程跟踪,有效满足审计信息数据化的要求,在提升审计质量的同时实现审计效率的提高。
为不断提高审计监督能力,提升内部审计人员水平,国有企业应通过多种方式对内审人员进行培训,线下系统培训、线上知识更新,达到学习借鉴、互动启发目的,用实际审计案例作为切入点,以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为主线,对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进行深刻解读和剖析,一方面,帮助内审人员掌握内部审计专业知识、理论和技能,强化综合分析能力,掌握和运用先进的内审理论和技术方法。另一方面,使内部审计人员提升计算机审计水平,运用审计数据分析工具,结合具体案例和模型,详解数据分析语言,指导审计人员实际操作,在动手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演练具体案例的方式让审计人员设身处地投入计算机审计环境当中,学习数据分析技术,在审计项目中多用数据分析方法实现审计思路,转变思维方式,提升在新阶段大数据背景下审计监督的能力。夯实计算机审计工作电子数据储备基础,对开展计算机审计起到了基础性支撑作用,努力使每一个内审人员成为内部审计专家、计算机技术专家和风险评估专家,建立企业内部高水平、高素质的内审队伍。国有企业发挥自己的优势,从企业文化、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大数据、云服务、人员培训等方面去创新完善相关内容,必将对内部审计效果带来巨大提升。
根据企业战略发展目标,不断拓展内部审计工作内容。首先,开展内部控制监督,与各职能部门协同,通过审视企业内控机制是否对企业资产保值增值、资金安全等各方面提供保障,对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及其成因、表现形式和影响程度进行综合分析和全面复核,提出认定意见,从而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其次,开展投资性项目审计,对项目事前、事中、事后进行跟踪,避免决策失误、降低投资风险,确保决策科学化,促进企业履职尽责、促进项目顺利完成、促进提高投资绩效。另外,与纪检部门协同,关注权力运行情况,特别是工程、资金等权力集中、资源丰富、资产聚集的部门和岗位,重点检查“三重一大”事项,把握关键领域、关键业务、关键人员。始终关注干部廉洁自律状况,确保干部干净用权,将腐败消灭在萌芽状态,在企业内部筑起一道反腐倡廉“防火墙”。
善于将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结合,当内部审计人员不足或水平不足难以满足当前审计要求时,国有企业可以通过聘请专业机构助力完成审计任务。内部审计人员可借此进行学习交流,弥补审计水平的空缺,提升业务能力。另外,科学评估外部审计中介情况,通过公开招标、邀请招标或竞争性谈判等方式择优选择性价比高的中介机构完成审计任务。全程跟踪审计流程,及时做好沟通,并对审计质量进行把关,完善内审评价指标,对内审外包业务完成情况做出动态化评价。当审计出现问题时,及时与被审计单位及外部中介机构反馈,督促其改进以达到质量要求。建立审计专家库,吸纳优秀人才进入内审部门,提升内部审计效能。
在新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需要不断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为企业及时发现漏洞、减少隐患,牢牢把握内审发展趋势,实现内部审计转型发展,强化成果运用,为企业构建内部监督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内审独立性和权威性,加强内部审计专业人才培育,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