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类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以《电化学基础》“电子导体的导电机理”为例

2023-01-11 06:25曾艳萍吴云英黄齐林
云南化工 2022年12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评价

曾艳萍,吴云英,李 琛,黄齐林

(1.玉溪师范学院化学生物与环境学院,云南 玉溪 653100; 2.云南警官学院云南省刑事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云南 昆明 65022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政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高校在落实课课有思政后,需进一步提升课程思政育人质量,杜绝“表面化”“硬融入”[2]。推进课程思政内涵式建设,加强专业课与思政课协同育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3]。

1 化学类课程思政教育现状

1.1 学校课程思政的考评机制不完善

学校倡导课程思政,结合实际制定《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构建“1+1+X”课程思政体系,确定八大建设任务,制定考核评价方式及考核结果运用,并通过开展课程思政线上培训,组织申报课程思政示范课,开展课程思政比赛等方式加强学校课程思政建设。但在组织实施过程中,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未能建立科学可执行的评价指标及体系,对课程思政建设不积极的老师缺乏惩罚机制,未能有效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1.2 学院课程思政评价主体单一化

学院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结合各学科专业实际制定《课程思政实施细则》。学院层面要求课课有思政,组织全体教师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课程思政示范课立项课程公开课,课程思政比赛系内、院内选拔赛,组织课程思政研讨会,并要求全院教师所有课程编写课程思政案例库等措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但学院制定的课程评价标准单一,主要以学生为评价主体,评价主体缺乏多元性,并且多为单向评价,师生间缺乏交流,容易产生误解,评价结果具有较强主观性[4]。

1.3 任课教师课程思政育人能力不足

虽然校、院两级采取很多措施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但多数任课教师多为形式上的应付,未意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从而未能及时转变观念,仍然只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此外,部分教师学习不到位,对思政元素认识单一,粗浅地认为讲授科学家伟大事迹,教导学生爱国就是课程思政的全部;融入形式单一,生搬硬套融入思政元素,学生较为排斥。

综上,地方院校课程思政推行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化学类课程思政与教学改革探索势在必行。本文结合玉溪师范学院课程思政推行现状,充分考虑理工科课程思政特点,从学校、学院、任课教师多个维度提出适合化学类课程思政实施的措施,并以《电化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为例,阐明化学类课程设计、实施课程思政策略。

2 化学类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化学类专业课程在教学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根本指导地位,将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和科学伦理的教育与科学报国的爱国主义教育融合,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科技兴国、科技报国的使命感,厚植爱国情怀[5]。化学类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要相互促进、相得益彰,需要学校、学院、任课教师多措并举。

2.1 完善考评机制,明确奖惩

学校建立健全多维度的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考核评价体系和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对教师思政育人能力的考评,保障课程思政教学质量。全面监控、评价教学全程课程思政落实情况,可采取以下措施:开学初教学检查落实课程思政在教学大纲、教学设计中的体现,作为课程准入评价的硬性指标;期中教学检查可提交一定量的思政案例,并采取随机抽查或者安排教学督导督查形式落实课程思政开展成效;课程思政落实不到位或成效差的教师整改、验收;期末要求每门课提交课程思政实施小结,分析存在的问题,本提出持续改进意见,来年作为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的重要指标考核。安排二级学院做好课程思政评价,根据评价综合得分及各教学检查环节情况为每位老师思政育人能力定级(A、B、C、D等级)。建立明确的奖惩机制,在绩效分配、各级各类评优评奖、岗位聘用中体现,从而加强教师对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

2.2 二级学院做好课程思政量与质监督

二级学院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需要担负“保量提质”的重任。在保证课课有思政的同时,做实做细课程思政评价环节,全面提升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课程思政评价群体可包括:1)学生评教。可以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是学生,建设效果好不好,学生最有发言权。在课程思政评价环节,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建议及时调整教学,但由于学生学习和专业认知度的局限性,学生评价具有一定的主观性。2)同行评教。可通过查看教学设计、听课、看课等形式开展。同行评教可从专业视角分析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达成,提出参考意见。制定科学合理,翔实的评价方案和政策是二级学院保障同行评教成效的关键。3)教学督导评教。教学督导分为校级、院级督导,校级督导听课随机,无法全面覆盖所有课程。院级教学督导可在教学一线发挥督教、督学、督管及反馈信息等重要作用,对保障课程思政建设起着重要作用[6]。

2.3 任课教师多方位努力,全面提升课程育人能力

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要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专任教师应做到“三多”,即:多学、多琢磨、多交流。

1) 多学

①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理工类课程在教学中要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因此任课教师应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如辩证唯物主义所包含的辩证唯物论、认识论、唯物辩证法等原理。熟能生巧,应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如:讲授《电化学基础》第二章节电子导体的导电机理时,通过回顾旧知导体的分类及导体和绝缘体在电性质方面的巨大差异,引导学生思考差异产生的原因是否与结构有关,融入事物是矛盾的统一体课程思政。②学相关文献报道。对于一个尚不熟悉的领域,阅读文献是了解该领域最快的途径。我们可通过文献阅读借鉴别人的经验:如何开展课程思政,如何挖掘思政元素及如何推进课程思政建设。③学优秀课程思政案例。可上网查询各大高校优秀课程思政案例及经验分享、思政课教学比赛视频、培训、课程思政设计实施与示范课建设策略及课程思政示范课等内容,提高个人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2)多琢磨

①琢磨知识点蕴含的思政元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专业课程承担着学生成长成才的育人重任,专业课课程思政应结合学科特点,挖掘知识点中所蕴含的责任感、使命感、奋斗精神、开拓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使之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②琢磨如何融入思政元素。在有限的学时内,思政元素如何融入专业课堂值得探索[7]。思政元素贵在精不在多,为完成任务生搬硬套融入思政元素,不但无法实现立德树人,还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思政元素应“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地自然融入[8],通过精选图片、视频等直观素材,结合讨论、讲解等方式,循循善诱、巧妙融入思政元素,启发学生思考其中内涵,让学生深受启迪,引发情感共鸣,从而实现课程与思政无缝衔接。③琢磨学生喜好。思政育人对象是学生,效果好不好取决于学生是否认可。任课教师上课前可开展问卷、访谈等各种形式的调查,了解学生喜好,从学生所思所想出发,结合生活实际、社会热点等融入时效性与趣味性并重思政内容,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建立多维度考评体系,多环节全面考查思政育人成效,提高育人质量。

3)多交流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涟曾经说过:“我的特级教师是听课听出来的”。听评课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过程,教师可通过听评课互相学习、切磋教艺、研究教学,完善教学设计,提升教学质量。也可通过课程思政研修、考察和实践锻炼,参加课程思政入职培训、专题培训、专业研讨、示范课等活动,提高育人能力。此外,教师应该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开展课程思政前应充分了解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了解学生需求,掌握学生所喜欢的课程思政教育内容、形式等,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展课程思政教育。

2.4 《电化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实例——以“电子导体的导电机理”为例

2.4.1 课程目标设计

按照《电化学基础》教学大纲要求,为实施高效课堂教学要求,结合学生实际确立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够运用能带理论解释电子导体的导电机理,并能够准确判断掺杂半导体的类型;能够阐述掺杂提高半导体导电性能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前后对比,归纳分析等知识的综合运用,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应用、科研探究等各方面的能力和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电子导体导电机理的学习,体验科学的内涵和本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通过将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融合贯通并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活动,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个性发展、创新意识等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4.2 教学设计

“电子导体的导电机理”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设计,如表1。

表1 “电子导体的导电机理”教学设计融入思政元素环节

表1(续)

2.4.3 教学效果评价

“知行合一”是检验课程思政教学成功的标志,可采用“结果导向模式”评价课程思政教学效果[9]。如表2所示,讲授完《电子导体的导电机理》内容后,设置课后学习任务卡,通过综合作业和课程小论文等结果性评价形式,检验课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达成情况,全面落实课程育人的根本目标。

表2 课后学习任务卡

3 课程思政与教学改革成效

1)代表学校参加“聂耳精神领航程大中小幼思政联建”主题活动,分享理工科课程思政建设经验。

玉溪市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体育局与玉溪师范学院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聚焦“党建+思政”,将聂耳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拓宽大中小幼思政一体化建设思路。笔者(第一作者)代表学校分别从理科和工科课程思政要点、核心内容、思政元素、教学设计如何融入思政元素及如何提高课程思政育人能力等角度分享了理工科课程思政建设的经验,玉溪广播电视台报道了此项活动。

2)课程育人能力提升

经过多次参加校级、院级及教改项目经费支持的课程思政理念、方法、设计与实施培训及院级、教研室组织的课程思政研讨会,本系教师的课程育人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吴云英、曾艳萍老师参加玉溪师范学院首届课程思政大赛,分别荣获一、二等奖荣誉;六位老师分别获学院组织的首届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二、三等奖荣誉;作为主要成员,笔者参与建设了《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思政示范课;主持了玉溪师范学院2021年教学成果培育项目——化学类课程思政与教学改革;在项目实施与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及时修改所授课程教学设计,思政元素挖掘更加充分,融入方式更加自然,有效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相互促进,双向提升[10]。个人荣获玉溪师范学院第三届红塔园丁奖-师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3)课程育人成效显著

随着任课教师育人能力的提升,育人成效显著,学生能够将课内外内习得的知识、能力素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内化于心”体现在学生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品格、优良的品质和正确的三观,分析和判断事物的能力及获得感的提升,通过各门课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达成度较高可知成效较好;“外化于行”则表现在学生行为的改变,如追求真理、追求梦想更有决心、动力,看待事物更加客观等。润物无声的课程育人,学生不仅将老师所讲的内容入心入脑,还学会模范老师“讲”课程思政。21级化学1班学生参加学校举办的首届大学生讲思政课竞赛活动以“焦裕禄精神”为主题,引导学生挖掘焦裕禄精神的时代意义,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及生动的讲解获校级一等奖荣誉;21级化学2班学生选择汉服主题,通过展示汉服的款式,讲解汉服起源和兴衰史,探究汉服文化对我国的历史发展历程的重大意义,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获校级三等奖荣誉。

4 结语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内涵式建设,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学校、学院、任课教师多方努力。本文阐述了推进化学类课程思政建设策略,并以《电化学基础》课程“电子导体的导电机理”为例,阐述专业课程融入课程思政及检验思政育人的具体方法。实践证明,本文所述化学类课程思政实施方法合理可行,成效显著,可供同类院校化学类及其他理工科课程思政建设参考。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评价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