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琪,王 良
(吉林师范大学 化学学院,吉林 四平 130600)
我国在2017年出版了修订版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简称“2017版课标”),并于2018年秋开始逐步在各地实施[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积极倡导新的教学评价方式,倡导符合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价,体现“教、学、评”的一致性。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评价方式开展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掌握与应用。
我们以“化学平衡移动”为例进行教学实践,尝试构建教学评价模型,通过具体的实验现象以及可逆反应的特征,逐步落实“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认识到化学平衡既是动态的平衡又是存在着最大的反应限度,落实“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核心素养;最后结合化学平衡的实际应用,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落实“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实施,要依托于系统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在各阶段的教学环节中要及时反馈教学效果,随时调整教学评价。在课前,要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已有的经验,确定教学目标。在课中,根据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进行不同阶段的教学评价。例如,在引课环节进行诊断性评价、在讲授新课环节进行表现性评价、在结课环节进行总结性评价等。在课后,通过作业考察课堂效果,进行反思性评价,建立“教、学、评”一体化模型。具体教学评价模型构建如图1。
图1 教学评价模型
2.1.1 教学与评价思路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为导向,紧密联系教学目标,具体评价思路如下:
1)创设情境,回顾可逆反应和化学反应限度,引出化学平衡。
2)在 复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及相关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有关化学平衡移动的相关知识及应用。
3)总结、评价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指导;反思总结,形成总结性评价。
2.1.2 制定教学目标与评价目标
“化学平衡移动”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一》第二单元的内容,是选择性必修模块的基础课程。在教学活动中,要将评价目标和教学任务相结合,通过评价目标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通过教学任务使教学更有逻辑、更系统。具体“化学平衡”的教学任务和评价目标见表1。
表1 教学任务与评价目标
将教学评价和教学任务紧密结合,根据明确的教学目标去确定教学任务。完成教学任务的程度要与课堂教学问题、教学评价密切相关。在“化学平衡移动”教学中可设计如下教学问题:化学平衡与可逆反应的关系是什么?化学平衡移动在生活中有怎么的实际应用是什么?通过问题一,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探讨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移动的关系,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提高他们学习高中化学知识的综合能力[2]。通过问题二,引导学生掌握化学平衡移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如,合成氨工业中,通过增大压强的方法使平衡正向移动且能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合成氨的效率,降低能量消耗。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迁移到实际生活中,落实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
环节1:思考化学平衡其他特点
[教学任务]通过预习,回顾可逆反应的具体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可逆反应是化学平衡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通过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思考化学平衡的其他特点。
[教学评价]考查学生对可逆反应知识的掌握情况,举几个典型错误例子,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增起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自信心,同时为本节课要学习的化学平衡移动知识进行铺垫。通过多媒体传授新知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思考。
[学生表现]大部分学生都能回忆起可逆反应的概念,对于新内容的学习积极主动。
环节2:深入学习,化学平衡移动图象
[教学任务]将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移动相结合,进一步学习化学平衡移动,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发展学生观察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教学评价]考察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举几个常见的图象移动例题,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参与练习。不同的小组进行依次汇报,对于一题不同的答案,再进行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引导没有得出正确结论的学生再次进行反思。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得出正确结论。
[学生表现]学生能积极参与并主动思考,小组之间积极讨论,勇于发言,课堂氛围活跃,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
环节3:化学平衡移动实际应用
[教学任务]帮助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同时将理论知识与社会中的实际应用相结合,做到理论结合实际,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其运用。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及时指导学生正确的思考方法,展开小组讨论,学生养成知识迁移的能力。
[学生表现]学生能积极发现生活中有关化学平衡移动的应用,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
环节4:总结化学平衡移动
[教学任务]教师总结化学平衡移动知识,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指导学生填写个人总结性评价表,见表2。
表2 总结性评价表
[教学评价]发展学生自我归纳,自我总结,自我反思的能力。
2.3.1 建立学习档案袋
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是当前高中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学生的发展不仅是学业成绩的提高,更重要的是综合能力的提升。对学生的评价除了传统的纸笔测验,也应注重其他评价尤其是发展性评价方式的使用[3]。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表现建立学习档案袋,精确地对学生不同时期的表现进行记录。学习档案袋的组成内容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系列材料、资源和作品,可以是学习笔记、课堂及课后练习检测习题、作业、单元知识结构、知识网络、思维导图、错题和典型题集、实验探究活动方案和报告、拓展学习信息资料、学习方法规律总结、研究型学习报告、小论文、调查报告、反思评价性文字等[3]。针对“教、学、评”一体化的评价方式进行学习档案袋的建立。在档案袋的建立过程中,学生和老师都能及时的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即时的做出改正,培养学生养成全面发展的健全人格。
2.3.2 加强课后练习
课前、课中的教学评价只能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初步掌握,并不能深入了解学生对具体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想培养学生在课后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建构,应该不断加强练习,可以通过课后作业、课后辅导、随堂考试、月考等各种形式进行检查和加以巩固。培养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进行弥补,同时也促进老师去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达到教学相长。
教学评价的效果要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基础,培养学生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4],它是学习者在学习化学知识或将化学知识用于具体某一实践活动的综合能力。我们要从教学环节、教学任务、教学方式,以及评价方式等多方面对教学评价的效果进行多角度来分析“教、学、评”一体化的达成度,见表3。
表3 “教、学、评”一体化达成度评价表
传统的评价方式过度的强调选拔、甄别,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教学,为教师开展课堂教学评价提供思路和策略,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5]。改变只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方式,强调重视结果的同时更注重过程,更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考过程。“教、学、评”一体化的评价方式从学生视角出发,提高了学生积极和主动性,提高了教学质量,也落实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