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食管癌的临床观察

2023-01-11 13:07王甲林王丽王琳
贵州医药 2022年12期
关键词:切除率食管癌内镜

王甲林 王丽 王琳

(1.西安凤城医院胸外甲乳科,陕西 西安 710018;2.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肿瘤五病区,陕西 西安 710100)

食管癌作为消化系统最为多发的恶性肿瘤,尤其是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生活方式以及饮食习惯发生较大改变,导致食管癌在我国的患病率呈现日益增长趋势,成为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常见病[1]。目前临床多选择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其中以早期食管癌根治术较多见,且术后多采取化疗进行辅助治疗,虽然能够控制病情,延长患者生存周期,但研究发现,部分患者术后吻合口狭窄,从而使进食不畅,久而久之构成营养不良,直接降低患者生存质量[2]。现应用广泛的术式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为此,本文旨在探究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食管癌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至1月我院接诊的早期食管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试验组中男26例、女24例,平均年龄(53.67±5.28)岁,病变部位:胸上段4例、胸中段33例、胸下段13例,平均体质指数(23.11±1.38)kg/m2,分期:Ⅰ期29例、Ⅱa期21例,平均肿瘤直径(14.63±1.58)mm;参照组中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龄(53.54±5.05)岁,病变部位:胸上段6例、胸中段35例、胸下段9例,平均体质指数(23.14±1.45)kg/m2,分期:Ⅰ期32例、Ⅱa期18例,平均肿瘤直径(14.29±1.82)mm。所有研究对象均在时间段内在我院接受治疗,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进行审查通过,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纳入标准:研究期间依从性良好可积极配合;预计生存期≥3个月;均符合《肿瘤学》[3]中食管癌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未合并其他肿瘤者;存在手术禁忌症者;听力障碍或者无法交流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术前所有患者均完善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等检查,禁食12h,禁饮8h,准备相关手术器材。常规麻醉,保持呼吸通畅,予以心电监护,患者取左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试验组行ESD治疗,(1)标记:复方碘染后,应用DuaI-Knife黏膜切开刀回收刀头于病灶边缘5 mm电凝标记;(2)注射:同切除组;(3)切开:应用DuaI-Knife黏膜切开刀沿标记点外侧切开黏膜;(4)剥离:应用DuaI-Knife沿黏膜下层进行剥离,剥离过程可重复黏膜下注射以保证病灶的充分抬举而完整剥离;(5)应用APC电凝处理创面。

参照组行EMR治疗,(1)标记:应用氩离子血浆凝固术(APC)于病灶边缘5mm行电凝标记,标记间隔2mm;(2)注射:于标记点外侧黏膜下多点注射透明质酸钠及生理盐水,使病灶及周围黏膜充分抬起;(3)切除:于内镜前端安装透明帽并在套帽内放置圈套器,进镜,在病灶标记点,通过负压将病变组织充分吸入透明帽内,收紧圈套器,切除病灶,退镜,回收病理组织,重复以上步骤至完整切除;(4)用电热活检钳电凝处理创面。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对比病灶完全切除率(病灶的切缘以及基底组织均无癌组织残留)、病灶整块切除率(一次性将病灶切除)等病灶切除效果;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手术前后测定两组生活质量(QOL)[4]。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 试验组手术时间(80.42±8.05)min显著长于参照组的(66.07±6.18)min,术中出血量(153.68±15.45)ml高于参照组的(100.12±11.68)ml,住院时间(5.71±0.58)d短于参照组的(10.68±1.25)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98、19.554、25.503,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切除情况对比 试验组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96.00%、90.00%)显著比参照组(66.00%、50.00%)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620、19.048,P<0.05)。

2.3两组患者QOL评分的变化 术前,两组患者的QOL评分无差异(P>0.05),术后,试验组日常生活、精神、睡眠、食欲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QOL评分的变化分n=50]

3 讨 论

现内镜下对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甚为可观[5]。目前常用的术式主要有ESD、EMR两种,EMR具有对机体创伤小、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少等优点[6]。为了解决分次切除后肿瘤组织标本出现残留和复发等情况,ESD应用各种绝缘电刀在内镜的直视下高效安全的将肿瘤整块切除,并且通过病理组织学能够判断是否一次性切除完整,残癌复发的情况比较少[7]。

本文结果显示,试验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参照组术中出血量高于参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96.00%、90.00%)显著比参照组(66.00%、50.00%)高,差异显著(P<0.05),术前两组QOL无差异(P>0.05),术后试验组日常生活、精神、睡眠、食欲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EMR对于较大的病灶通常难以一次性完整切除,常需重复多次,是以对于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较大。和EMR比较,ESD经充分黏膜下注射后,可将直径大而无淋巴转移之病变完整地切除,从而避免EMR不能将肿块一次完整取出的不足[8]。可见在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治疗中ESD较EMR有病灶切除完整、手术切除范围广等优势,但是ESD的手术操作更加复杂,因此手术操作时间更长,对于医师的技术要求也更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ESD黏膜下剥离的难易程度直接影响了手术疗效和安全性,与手术部位、病变大小、是否有瘢痕形成、合并溃疡等都有一定关系[9]。若是肿瘤位于中上部胃体大弯侧、胃底部、下部胃体小弯侧、幽门处操作更加困难,会增加出血和穿孔的风险。

综上,ESD、EMR均可用于治疗早期食管癌,但相较之下ESD具有剥离病灶彻底、复发率较低等优势,对患者预后改善明显,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切除率食管癌内镜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眼内镜的噱头
前列腺组织切除量及切除率与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短期临床疗效的关系研究
前列腺组织切除量及切除率与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短期临床疗效的相关性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大的腔内突出型结直肠肿瘤的临床结局分析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肠内营养支持在放化疗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的配合
微小RNA与食管癌放射敏感性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