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石海芹
今年4 月中旬,河北迁安地区疫情防控形势陡然升级。疫情就是命令,首钢矿业公司实业公司的5000多名职工星夜集结、逆行而上,住厂保生产。民以食为天,在这段疫情防控期间,职工如何“吃饭”成了一件重要且关键的事。
“这么多人吃住在单位,我们作为平日里生活保障的后方,一下子变成了防疫保产的前线。”任春梅说。作为首钢矿业公司实业公司南区生活服务公司大石河选矿食堂的班长,她第一时间挨个打电话联系食堂职工返岗。说实话,住厂保产,住多长时间? 任春梅也不清楚。职工家里怎么办? 任春梅倒是很清楚大家都是各有各的困难。郭玉娇、陈桂富的孩子6 月就要参加高考;常冉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大儿子刚满4岁,小女儿才9 个月;裴玉新的父亲年逾80,身体残疾,母亲还患有心脏病……而任春梅自己的母亲脚趾骨折,也需要她照顾。此刻,她只能舍小家为大家了。让任春梅深受感动的是,面对照顾家庭与保供大局之间的平衡,食堂的每一名职工都没有犹豫。“我这就收拾,一会儿报到。”就这样,除5 人因疫情管控无法到岗外,剩余11 名职工全部到位。
疫情发生突然,初期床铺数量不足,大家就自己动手搭床铺,用椅子简单拼接成了一张张“床”,顾不得条件艰苦,准备迎接战斗。
选矿食堂是物资集散点,单说日常食品物资供应就是个大活儿。4 月22 日,首钢矿业公司紧急采购的应急食品到货,食堂炊事员与大石河、机械厂等兄弟单位并肩作战,从上午一直搬卸到晚上11 点多,共计搬卸牛奶3800 件、面包1588 件、火腿肠1000 件、方便面1499 件、八宝粥400 件。刚喘一口气,一大车餐具又到货,他们再次投入战斗,将400 多件餐具搬入库房,此时已经是凌晨1 点多了。
“我们选矿食堂,日常主要负责矿山南区7 个单位的供餐任务。平日里,每日三餐供餐量大约在540份左右。疫情防控期间,日均供餐约2250 份。”任春梅介绍道。按这样的工作量计算,也就是说,任春梅带领的食堂每天要在缺员5 人的情况下完成以往4 倍的供餐任务。
每个人都在与时间赛跑,确保每天按时供餐。因长时间站立作业,食堂每一个人的腿肚子都肿了,两腿像灌铅一样沉重,晚上躺在床上,身体就像散了架。但清晨一听到闹铃声,大家还是咬牙起床,精神抖擞地冲向食堂,迅速投入到新的一天工作中去。
凌晨4 点,炊事员就开始进行早餐制作,熬米粥、煮鸡蛋、蒸包子……其他人负责分装、打包、售卖。早餐结束后,大家又要马不停蹄地准备午餐。“中午的饭菜要始终保证有18 种,一中午要炒50 多锅菜。”任春梅表示。炊事员陈桂富和徒弟杨军负责上灶,每天要上千次挥动大铁勺炒菜、出锅,一天下来,臂膀肿痛难忍,可谁也没有叫苦。“虽然人手少任务重,但我们都知道,一定要让住厂的兄弟姐妹们吃饱、吃好,才更有力气投入保产攻坚战。任务再繁重,质量也不能降标!”陈桂富说。
晚上6 点半,晚餐供应完毕,食堂的11 名“战士”也不能休息,马上又投入了新的战斗——他们还要准备第二天的早餐。疫情初期的一晚上,他们最多蒸过84 板包子,忙碌到午夜12 点。“公司党委非常关心我们,为食堂添配了削皮机、切菜机、包子机等设备,大家的劳动强度下来了,工作效率也大幅提升。”任春梅对此非常感动。
但任春梅和食堂的兄弟姐妹们也感动了很多职工。一天傍晚,售卖窗口正要关门的时候,一名职工来买饭,他有些不好意思地对任春梅说:“大姐,我是维检的。我们班组忙着检修,过了取饭的时间点,你看看还有什么能让大家填饱肚子的? 啥都行!”任春梅立马表示:“小伙子你等会儿,我们这还有备好的菜,给你现炒!”炊事员们随即开火抡勺,一盆盆热气腾腾的饭菜出锅了,维检部门的职工捧着美味可口的饭菜对食堂的工作人员竖起了大拇指。“既然是炊事员,就要把饭菜做好;既然是服务工作,就要让职工满意。”这是任春梅时常挂在嘴边的话。
食堂还将优质服务体现在细节上。“职工住厂辛苦,我们根据个别职工口味重的特点,在售饭窗口摆放了酱油、醋、胡椒粉、辣椒油、盐等多种调料,让饭菜更有滋有味。”对任春梅来讲,每天的工作是“重口难调调众口”,要尽力满足每名职工的个性化需求,即使任务再繁重,质量也不能降标。
整整一个月,任春梅和兄弟姐妹们住在食堂、守住炉灶,尽最大努力让职工吃饱吃好。他们还创造了食堂日最高供餐2600 多份的历史记录,也创造了大家体重平均下降6 斤的纪录。大家风趣地说:“这比吃减肥药都管用!”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食堂的优质服务换来了职工的认可,有职工说:“疫情防控期间回不了家,可在咱食堂吃饭感觉就像在家里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