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全契约理论视阈下某跨区域医联体核心医院运行效率评价研究*

2023-01-11 02:05胡进秋张莹相雪芳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2年12期
关键词:分院联体无锡

——胡进秋张莹相雪芳

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引导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三个转变,三个提高”,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加强城市三级医院对县级医院的对口帮扶,加强县级医院能力建设[1]已成为普遍共识。2014年6月,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签订合作共建协议,探索构建以紧密型医联体为合作目标的“分院”模式,挂牌成立“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无锡分院”,无锡分院作为核心医院,成立无锡首家跨区域医疗联合体。跨区域医联体因参与方多、牵涉面广、利益各方关注度高、外部政策及环境不确定性等因素,在协议签订之初难以避免契约的不完全性。然而,合作双方正视不完全契约的现实,动态优化契约,8年来,双方在推进跨区域医疗联合体持续发展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核心医院——无锡分院建设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本文通过分析8年来无锡分院的运行效率变化情况,从不完全契约理论视角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为同类医院进一步深化医联体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2]。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通过医联体及无锡分院相关统计报表资料,收集自2014年建立医联体起至2021年共8年的相关数据,具体包括核定床位数、展开床位数、在职职工人数、中大医院专家出诊人次数、门急诊人次数、住院人次数、微创手术人次数和手术台次数等。

1.2 评价方法

DEA是将运筹学、数学和管理学的概念与方法相结合的一种效率评价方法[3],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评价医疗机构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本研究运用 DEA 分析医院运行效率,通过计算医院自2014年至2021年8个连续年份的综合效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规模报酬状态,进而评价医院的运行效率动态变化情况。

根据重要性、精简性及可获得性等指标选取原则,参考相关文献[3-4],最终选取两组投入产出指标构建本次DEA 评价模型。两组指标中,分别选择3个投入指标和3个产出指标(见表1)。

表1 投入产出评价指标

1.3 统计分析方法

运用Excel建立数据库,运用DEAP2.1评价医院的效率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投入和产出情况

自2014年跨区域医联体建立以来,近8年无锡分院各项投入明显增加:床位规模逐年扩大,从2014年642张增加到2021年的860张,增加了218张,增长了34%;人力资源投入增加更为明显,在职职工数从2014年的676人增加到2021年1 150人,增加了474人,增长了41%;尽管受疫情影响,8年间中大医院对无锡分院的支持仍在持续发力,专家出诊数由2014年297人次增加到2021年的706人次,增加了409人次,增长了137%。与此同时,无锡分院各项工作得到长足发展,特别是医疗业务产出进步明显:门急诊量由2014年的35.078 4万人次增加到117.708 1万人次,增加了82.629 7万,增长了236%;住院量由2014年的1.87万人次增加到3.156 4万人次,增加了1.286 4万,增长了69%;手术量由2014年的0.550 4万台次增加到1.436 4万台次,增加了0.886万,增长了161%(见表2)。

表2 2014年-2021年无锡分院8年的投入产出情况

2.2 运行效率比较

尽管从整体上看,无锡分院无论是投入还是产出均跨上了一个新台阶,但回顾8年间的数据不难发现,医院运行效率是有波动的。医院历年运行效率的动态变化既客观反映了医院的运行状况,也真实描述了医院的发展历程(见表3)。无锡分院前身是无锡县人民医院,是原卫生部首颁的二级甲等医院,基础条件较好,技术效率指标从2014年起一直为1,可以看出其管理模式与技术水平一直处于相对有效的水平。2014年与中大医院建立跨区域医联体关系,成立无锡分院,双方合作共建处于起步阶段,故2014年、2015年两年规模效率和综合效率指标小于1,非DEA有效;2016年,经过两年磨合,双方合作共建效果显现,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指标值均为1,实现DEA有效;2017年至2018年,受上级卫生区域规划调整影响,无锡分院与原安镇医院合并,整体搬迁至新院区,医院床位规模、医务人员构成和服务人群均发生变化,除2017年技术效率值仍为1外,这两年的综合效率、规模效率值均<1,搬迁前(医院于2018年1月28日搬迁新址)规模报酬递减,搬迁后(2018年)规模报酬递增,非DEA有效;经过一年多磨合,2019年至2021年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指标值均为1,又一次实现DEA有效。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指标值8年有效性分析见图1。

表3 无锡分院8年运行效率DEA

图1 无锡分院8年运行效率有效性分析

3 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的积极因素分析

合作共建“无锡分院”的实质是双方的一种契约管理。签约之初,由于存在信息的不对称性、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合作协议无法穷尽已发生或将会发生的所有情况,拟定完全契约是不可能做到的,因此合作协议具有不完全契约性。然而,从数据上看,8年来,无论是投入还是产出,无锡分院的各项数据均持续向好。2019年-2021年,特别是2020年起疫情影响下运行效率DEA有效实属不易。从运行现状来看,无锡分院2019年12月被江苏省卫生健康委确认为三级医院,2020年12月被确认为南京医科大学教学医院,医院胸痛中心也通过了中国胸痛中心(标准版)认证,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可见,跨区域建立医联体对无锡分院的建设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基本实现了合作共建协议的设定目标。对此,有必要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总结和探讨促进医联体建设的积极因素。

3.1 构建管理共同体,不断完善治理结构

中大医院选派管理专家组建固定管理团队,任命执行院长、派驻合作共建办公室主任和护理部主任,驻点无锡分院开展工作。为加强管理,中大医院在本部专门成立集团医院办公室,具体指导和参与管理集团内各医院,特别是无锡分院的合作共建工作。无锡分院聘请中大医院相应科室主任担任共建科室主任或技术顾问,主持或指导科室业务管理,制定专科发展规划,推进专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开展门诊、查房、手术、会诊、疑难病例讨论和教学讲座等工作。合作8年来,中大医院相应科室主任和无锡分院共建科室一直保持着良性、有序的交流和互动,通过定期召开中大论坛管理分论坛、集团工作会议、无锡分院理事会和工作推进会等方式完善管理、推进工作,目前合作共建科室已调整扩展到20余个,院科两级齐抓共管的管理共同体初步形成。医联体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契约的不完全性影响,有助于医联体不断加强运营管理。

3.2 动态优化契约,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双方签订协议,明确合作共建分四个阶段实施,各阶段有主要的目标要求,在履行协议过程中,坚持目标导向,在大目标不变的前提下,双方根据实际及时修正、灵活调整,使之更符合双方医院实际情况,使双方能更好地履行协议。合作共建初期,按工作开展的紧密程度分为领建科室、全面共建科室、一般共建科室和定期指导科室。2018年,结合合作共建工作开展的现状,对合作共建科室进行了阶段性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了合作科室和合作方式,分为合作共建科室和交流科室。合作共建科室技术顾问每月来院一次,指导专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规范科室管理。交流专家每周定期来院开展门诊、教学查房、疑难病例会诊、手术、学术讲座等工作,提升无锡分院专科技术服务水平。在合作费用方面,无锡分院定期向中大医院支付基础管理费,以年薪制方式向常驻专家支付劳务报酬,按月核算短期派驻专家费用,按次支付来院坐诊(会诊)的专家费用。随着合作共建的深化和医院的发展,无锡分院适时调整提升专家劳务报酬,奖励合作共建科室,调动双方合作的积极性。合作协议的动态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契约不完全性的影响,同时兼顾了中大医院和无锡分院的工作实际,加强了科室之间的沟通协作,有利于合作双方持续稳定推动各项工作。

3.3 争取医保政策支持,改善契约执行环境

2014年9月,无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授予无锡分院与中大医院定向转诊权,无锡分院落实基层首诊,根据病情需要向中大医院转诊。据统计,共转诊疑难危重患者近300人次。借助中大医院医疗资源优势,在锡山区范围内,成立了以中大医院为依托,以无锡分院为核心,区内二级医院为骨干、区内社区服务中心为基础的中大—锡山医联体。医联体内实行居民医保“联合定点、总额包干”的服务模式和结算办法,建立双向转诊机制,引导基层首诊、逐级转诊,努力实现“首诊在基层、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自医联体运行以来,区内转诊率逐年提高,由最初的50.7%提升到63%,其中无锡分院下转基层医疗机构患者每年达800余人次,锡山区分级诊疗模式初步形成。在此医联体框架下,明确了医联体内各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落实分级诊疗的同时改善契约执行环境。

4 讨论和建议

4.1 合作共建初见成效

合作共建重在双赢,无锡分院工作的推进拓展了中大医院在无锡地区的知名度,进一步扩大了中大医院品牌的辐射效应。一批中大医院专家通过在无锡分院开展工作,得到了群众的认同,专家影响力、美誉度逐步扩大,“南京专家”成为无锡分院的特色名片。无锡分院的发展进步则更为明显,医院的发展理念得到了提升,职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各项工作呈现出良性、健康、持续的发展态势,由此产生的内生动力使医院的管理水平、服务能力、专科建设、教学科研等都取得了明显提升。

4.2 深化医联体建设的办法和措施有待进一步探索

8年的数据和实践证明,建立跨区域医联体可以更好地发挥区外优质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特别是依托高水平大学附属医院,能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上下贯通,提升医联体建设的成效和水平,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老百姓也会更受益[5]。但是,随着卫生政策的变化,跨区域医联体建设受地域壁垒和时空因素的制约,工作推进有一定难度,合作共建方式仍停留在定期开展专家门诊、教学查房、手术、学术讲座等协作方面,深入的、融合的合作共建还不够紧密。因此,深化医联体建设、推进合作共建需要有更多的实招和举措。比如推进医疗质量管理同质化,建议将中大医院的医疗质量控制标准和评价标准、诊疗流程通过制度建设在医联体内部统一起来,借助临床路径、循证医学、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等医学规范,结合医疗风险和疾病综合复杂程度,对特定疾病(如肿瘤等)建立符合中大医院医联体特点的、标准化的诊疗规范或指南[6],促进无锡分院医疗质量、医疗服务、医疗管理等方面达到或接近中大医院的医疗水平。目前,由于医联体内医疗机构之间相对独立,没有建设统一的信息系统,不利于医联体成员之间的技术互通、双向联动和资源整合,建立医联体内部医疗机构数据互联互通的信息系统十分重要和必要[7-8]。此外,如何实现跨区域医联体的文化融合、服务、利益一体化持续发展[9-10],如何建立多方共赢的长效机制[11],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猜你喜欢
分院联体无锡
无锡一棉
无锡确定11月1日为“无锡企业家日”
心电医联体建设需求分析及意义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江宁分院 王光勇
中国信通院西部分院:在重庆全面迈向智能化时代中发挥核心支撑作用
重庆中医急诊专科医联体成立大会召开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无锡
高职院校学生参与社团的兴趣分析
那些年,我们错过的旗袍秀——旗媛淑院福清分院揭牌
医联体:足不出户的健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