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学习视野下的教育政策执行探析

2023-01-11 23:51李爱霞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22年4期
关键词:视野政策过程

李爱霞

(1.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北京 100875;2.北京教育学院 石景山分院, 北京 100043)

近几年来,国家各类教育政策文件密集出台。国家各类教育政策的出台为我国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对各项教育工作的具体开展提出了总体要求,而如何执行与落实这些要求成为关键,“从教育政策的出台,到实现某一教育目标,再到促成特定教育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教育工作者的执行和落实”[1]。教育工作者对于教育政策的执行,部分需要通过行政管理工作来落实,而更多则与教师的教育教学密切相关,需要一线教师落实到具体教育教学工作之中,教师成为教育政策执行的主体之一。然而,实践中发现,在我国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很多教师处于消极、被动应对甚至忽略教育政策的状态。有学者指出:“我国教育政策执行中的教师参与一直处于弱势状态”[2],“教师在教育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存在机械性、变相性、选择性和规避性的问题”[3]。而纵观对于我国教育政策执行的研究文献,多数是对教育政策执行制度、模式等问题的宏观与中观研究,如邓凡[4]、李孔珍[5]、毕正宇[6]等人的教育政策执行模式研究,邓旭[7]、周国华[8]等人对于教育政策执行制度、机制的研究,而对于教师在教育政策执行中的角色地位、价值观念、参与状况、心路历程、方法策略等方面的微观研究却很少。

“教育政策执行归根到底要落实到政策网络中每个活生生的具体执行者。”[9]作为执行者重要主体之一的教师如何去落实教育政策应成为研究与实践关注的重要内容。那么,应如何看待教师对于教育政策的执行呢?教师又应以何种姿态去执行教育政策呢?教育政策具有规范性、强制性等刚性特征,同时又带有弹性、模糊性等柔性特征,“柔性执行客观上要求主体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主体地位,主动探索执行途径和方法以实现政策目标”[10]。教师对于教育政策的学习和执行应是一种包含了理解、认同、实践与创造的动态、复杂过程,“教师的(教育政策)执行工作应伴随着自己的研究和思考”[11],“政策的达成乃是靠学习和创新”[12]。学习和理解教育政策是执行的基础,在创造性执行中深化对于教育政策的学习和理解。由此,笔者提出应重视教师对于教育政策的执行,并将教师对于教育政策的执行变成一种学习过程,从教师学习视野出发探讨如何激发教师对教育政策执行的内在动力、教师如何学习教育政策文件本身及背后蕴含的价值观念、规律,教师如何创造性执行教育政策并获得学习经验等,即探讨一种教师学习视野下的教育政策执行。

一、教师学习视野下教育政策执行的含义

近些年来,“教师学习”概念兴起,表达了对于教师学习与发展主动性、日常性和教师知识内生性等的认识。目前,对于教师学习的内涵有多种理解:毛菊将其归纳为教师学习的互动说、情境说、复杂说、非正式说、自主说[13];王丽华将教师学习内涵概括为:教师学习是建构性学习、教师学习是参与式学习、教师学习是理解性学习[14]。在有关教师学习的分析维度与框架方面,美国著名学者舒尔曼认为,教师学习与发展要在一个专业发展社群中,教师有愿景、有动机、知道如何去做,并能在自己的经验中学习,那么教师学习必备的关键元素就是:愿景、动机、理解、实践、反思、社群[15]。我国学者刘学惠等人“建构了教师学习的三个分析维度,即学习的产品、学习的条件和学习的发生机制”[16],其中:教师学习的产品/结果,指的是教师应该学习什么和实际学到了什么;教师学习的外部条件,指的是教师学习所处的物理和文化环境如何、有哪些促进或阻碍的中介因素;教师学习的内在过程,指的是教师学习涉及怎样的心智活动过程,它怎样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我国学者裴淼等人建构了成人学习理论视角下的“教师学习”解读框架[17],在该框架中,成人学习理论视角下的“教师学习”包含了取向、目标、动机、途径等四个维度。

有关教育政策执行的概念内涵,大多认为教育政策执行是由教育政策内容转变为教育现实的过程,是为实现教育政策目标而调整行为模式的过程。不同学者在概念内涵表述上略有侧重:如颜国强调了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方式问题,“结合各种资源采取适切有效的行动策略”[18];刘春梅强调了教育政策执行的结果,“教育执行主体在现实生活中正确、有效的转化(教育政策)”[19];杨聚鹏则强调了执行者在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依据,即“教育政策所提出的目标、计划、行动原则及行动指导”[20]。

基于对“教师学习”概念内涵及分析框架的考察,以及有关教育政策执行概念的认识,本研究中“教师学习视野下的教育政策执行”指的是将教师对于教育政策的执行作为一种学习的过程,从教师学习的视野来认识、理解与落实教育政策,以“教师学习”中的学习动机、内容、过程与支持性环境等为分析框架来探讨教师对教育政策的执行问题。

二、教师学习视野下教育政策执行的价值

将教育政策执行置于教师学习视野下加以探讨和实践,对于促进教育政策执行以及教师学习都具有一定价值,具体如下:

(一)有利于提高教师执行教育政策的主动性

教育政策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有效的执行。但在学校实践中却发现,很多学校只是要求教师准备一些与教育政策落实相关的表面材料,或是只是让教师机械地、临时性地采取一些教育行动或进行一些教育行为改变,以此来应对教育行政部门对于教育政策落实情况的检查与督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消极、被动对待教育政策执行的,“这种政策执行过程中低水平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无疑会影响到政策执行的效果”[21]。因而,要想促使教育政策得到有效执行,必须要充分调动教师在其中的主动性、积极性,而将教育政策执行置于教师学习视野之下,积极创造各种条件促使教师提高对于教育政策相关内容的认知,促使教师在教育政策执行中反复尝试、探索、学习与反思,促进教师通过教育政策的执行体验到自我的学习获得感以及对学生发展的积极作用,那么,教师自然能够提高教育政策执行的主动性,积极思考如何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更恰当、有效地落实教育政策。

(二)有利于促使教育政策执行成为教师学习的契机

教育政策的出台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是要解决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要解决哪些问题、如何解决问题则蕴含着一定的价值判断与倾向,教育政策是价值选择的结果,“教育政策的价值基础由一系列价值原则及其理论依据构成”[22]。同时,教育政策对于执行者如何落实政策具有指导性,是教育政策执行者的行动指南,“教育政策告诉执行者应该遵循的行动原则和行动方向”[23]。显然,对于教师而言,教育政策中蕴含着丰富的认知因素,围绕教育政策而展开的研讨与学习活动可以增进教师对于教育本质、价值与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在这一意义上,教师学习视野下的教育政策执行就成为教师学习的契机。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教师进行阅读、观察、反思、实践,发现自身潜在的前概念,意识到自我观念与行为中的一些问题,通过进一步澄清、反思与尝试逐渐转变原有观念和行为、建立新的教育观念和行为模式,从而获得有意义的学习经验。

(三)有利于促进教育政策的创造性执行

教育政策具有一定的规范和指导意义,但这种规范和指导往往是原则性、方向性的,虽然近几年国家出台的很多教育政策是关于教育系统微观层面的,如关于劳动教育、体育、美育、思想政治理论课、冰雪运动进校园等的教育政策,规定明确、要求具体、可操作性强,但在具体执行当中,仍然需要一线教师根据当地、学校、学生等的实际状况进行灵活、创造性的实践,“政策目标的宏观指向也要求执行者发挥创造力,‘不走寻常路’,根据具体情境做出适合自身的创新性执行”[24]。当然,变通、柔性、创造性执行的前提是坚持教育政策的精神实质、指向教育政策目标的实现,而不能对其无视或偏离。将教育政策执行放在教师学习视野之下去探讨和实施,更有利于促进教师对于教育政策的创造性执行,“任务导向是教师学习的有效方式。它融学习于任务之中、融理念于实践之中、融反思于活动之中,能充分调动教师的参与、互动、交流、合作、体验。”[25]教师在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学习也是一种任务导向的学习,在执行某项教育政策的任务导向之下,教师学习和思考政策背后蕴含的价值理念,探索、实践、互动、交流,创造性寻求方法策略、解决现实问题,也就客观上促进了教育政策的创造性执行。

三、教师学习视野下教育政策执行的策略

我们将教育政策执行看作是教师学习的过程,从教师学习的动机、内容、过程、支持性环境等方面来探讨执行教育政策的策略。

(一)激发学习动机,让教师成为教育政策执行的主体

在当前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教师往往处于被动地位,是被要求者、被检查者、被督导者,被动执行教育政策。我们提出将对教育政策的执行置于教师学习视野下进行探讨,就是要唤醒教师对教育政策执行的主体意识,激发教师对教育政策执行的动力。“动机是教师自主自愿卷入学习的关键”[26],也是教师积极主动执行教育政策的缘由。美国教师学习动机理论研究者玛杰里·金斯伯格(Margery B.Ginsberg)提出以文化回应性教学的动机框架为依据建立激发教师学习动机的环境,此框架的要素为“包容(inclusion)、积极的态度(positive attitude)、提升意义(enhancing meaning)、形成能力(engendering competence)”[27]。为了激发教师执行教育政策的动机,我们也要发展包容的教育政策执行环境,开放、宽容、尊重、彼此联系,尊重教师在教育政策执行中的主体地位,而不是仅仅视教师为执行命令者,以开放、宽容的态度鼓励教师创造性探索教育政策执行的策略;发展教师对教育政策执行的积极态度,充分给予教师自主权,促进教师发现过程中的兴趣点,让教育政策执行成为教师探索发现的过程;在教育政策执行中提升意义,促进教师意识到政策对于学生发展、教师提升、国家社会发展等的意义,认识到自身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在意义感召下提高教育政策执行的动力;在教育政策执行中形成能力,通过解决问题、行动学习、互动反思的过程促使教师在教育政策执行中提升研究、反思、实践、交流、互动等方面的能力。

(二)拓展学习内容,理解政策文本及背后的价值与规律

“学习什么”是教师学习议题的核心,直接关系到教师学习的价值与效果,而教师对于教育政策执行的基础是对于其内容的学习,那么,教师在教育政策执行中应进行哪些政策相关的学习呢?我们认为,除了认真研读教育政策文件本身的内容之外,还应学习和把握教育政策背后蕴含的价值理念、规律方法等方面的内容。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执行主体需深入研判,挖掘政策的主旨,认识政策所要表达的价值理念,学习政策的先进性,明确政策对执行主体的潜在要求,在思想与意识层面明确政策精神的实质。”[28]除了领会教育政策所表达的价值思想之外,教师还应认识教育政策要求背后蕴含的教育规律,例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及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等政策背后蕴含着育人规律、学习规律等方面的知识,这些教育规律、学习规律、人的发展规律以及教育政策价值理念等是奠定教师政策信念的基础,让教师了解到这些相关理论知识,能够促使其增强对于教育政策的认同,“只有教育政策被认同,才能使执行主体在实践中更加自觉地执行”[29],并进行创造性探索。

(三)在过程中学习,行动探索教育政策执行的具体实践策略

基于社会建构主义视角,教师学习的具体机制被“理解成为‘用’中学、‘探’中学和合作中学的过程”[30]。“用”中学是教师成熟概念的生成机制,“来源于理论学习的科学概念与来源于经验学习的自发概念之间的互动是解释发展的关键”[31]。“探”中学是教师实践模型的建构机制,教师将经历一个行动研究的过程。合作中学是教师个体与集体的互动机制,具有“公共知识的个体化”和“个体知识的公共化”两个互动循环的环节。教师学习视野下的教育政策执行,也需要教师在运用、探索与合作中执行教育政策,并从中获得学习经验。教师在理解与认同教育政策的基础上,运用教育政策中提供的原则与方法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解决实践问题,在实践运用中,教育政策中概念、原则、方法与教师个人经验中的自发概念、行为形成互动,促使教师反思与澄清,明确其中正确概念和行动原则,同时,教师还可以开展合作性研究,探索将教育政策中价值理念、原则落实到具体实践情境中的策略。

(四)提供支持性学习环境,促使教师在协同效应中执行教育政策

美国学者加里·霍伯恩(Garry F.Hoban)提出教师系统复杂学习论,在此基础上又提出教师学习协同效应,认为教师学习处在一个系统复杂的环境之中,各种条件相互作用,从而产生“它们之间的‘重叠点’或‘合适点’,以便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线索,彼此之间相互加强”[32]。因此,为了促进教师学习,应为教师提供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考虑各种支持教师学习的结构和条件。教师学习视野下的教育政策执行也应为教师提供一个支持性环境,从教育行政部门到教师培训、研修部门再到学校组织层面,积极创造各种条件支持教师学习、执行教育政策,从而产生协同效应。例如,举办各种培训促进教师学习教育政策相关理论,促使教师了解教育政策背后的价值与规律,建立激励性机制鼓励教师在行动中合作探索教育政策执行的方法、策略,积极创设各种机会让教师展示教育政策执行研究的成果,聘请专家为教师对教育政策执行的研究提供指导,等等。

总之,提出教师学习视野下的教育政策执行,旨在改变教师被动、消极执行教育政策的状态,促进教师通过学习认识和理解教育政策,在探索教育政策具体实施过程中获得学习经验并创造性执行政策。▲

猜你喜欢
视野政策过程
政策
政策
居· 视野
助企政策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政策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视野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