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建周
(广西国营武鸣华侨农场,广西 南宁 530105)
哈密瓜原产于中亚区域,最初引入于新疆。后期经过长期进化,哈密瓜逐渐适应了新疆干旱以及半干旱的气候生态环境。广西哈密瓜大棚栽培以早春及秋后两季栽培为主,避开了全国其他哈密瓜产区的高峰期,市场销路较广,产值效益显著。近年来,随着市场对高档精品哈密瓜需求量快速增加,大棚哈密瓜生产开始形成规模。
广西大棚哈密瓜生产可充分利用南方气候优势,进行早春提早栽培、秋季延后栽培等一年两茬生产,与露地哈密瓜生产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近年来高密度立体栽培技术在广西的合理应用可以全面提高哈密瓜产量。对大棚高密度立体适应性栽培技术进行总结,进而全面提高哈密瓜产量,拓宽当地人民经济收入来源[1]。
大棚选址应选择土地平整、背风向阳、不易风害、不易内涝地块。大棚长度及宽度应根据地形而定。建议大棚长25~30 m、宽8.0~8.5 m、高3.0~3.2 m,棚肩高1.6~2.0 m,采用钢管结构或竹木结构均可。大棚覆盖的薄膜应该选用坚韧、透光性好、厚度为0.08~0.12 mm 的长寿无滴膜,大棚外围设施采取全膜覆盖,在棚壁高度为0~0.4 m 处设置防鼠膜,在高度为0.3~2.0 m 和棚头两侧的拱弧内设置40 目的防虫网,以便高温时通风散热。棚两边的薄膜根据天气变化可卷起或放下。
棚内设施:大棚纵向分4 畦种植槽,种植槽畦面宽0.7~0.8 m,高0.25~0.35 m;边槽距棚壁的人行道宽60~70 cm,中部的槽间人行道宽110~120 cm;为防止根结线虫为害,可在种植槽内垫薄膜,槽底垫上宽1.2~1.5 m、厚0.03~0.05 mm 的黑膜,放入已发酵好的基质,用基质隔土栽培。每一条种植槽上面安放滴灌管,空间架构吊蔓吊瓜架。棚外排水沟深度:大棚间距为25~30 cm、主排水沟为35 cm 以上[2]。
基质制作的体积比例为:5 份甘蔗渣(或树皮、秸秆)加1 份猪粪(或鸡粪),加尿素0.5 kg/m3,混匀后湿度以手紧握刚有水渗出为宜,盖膜堆沤发酵3~4 个月,期间翻动1~2 次。种植时混入30%~40%的无病虫泥土,按棚内面积每667 m2施腐熟花生麸40~50 kg、腐熟桐麸80~90 kg、复合肥40~50 kg、过磷酸钙50~60 kg、硫酸钾15~20 kg,与基质、土壤混匀,瓜行中央摆上滴管,并检查开关出水是否均匀,是否堵塞或破漏。定植前1d 打开滴水带,浇透种植畦,使土壤含水量在80%以上[3]。
考虑到广西的气候特征,应当在2 月中旬时选择一些颗粒饱满的哈密瓜以及南瓜种子将其在阳光下进行晾晒。1 d 后分别将其倒入容器当中。由于南瓜与哈密瓜的生长需求不同,因此南瓜种子应当比哈密瓜种子提前浸泡3 d,并且提早进行播种[4]。将哈密瓜种子放入多菌灵500 倍液中浸泡1 h,南瓜种子浸泡1.5 h。将种子捞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放入40 ℃的温水当中。采用边倾倒边搅拌的方式等待水温下降到30 ℃之后,再次将种子在温水中浸泡4 h,南瓜种子应当浸泡6 h。之后将其捞出,并且将其放置于30 ℃的恒温催芽设备中24 h,南瓜种子应放置30 h。等到种子嫩芽破口并且露白之后分别对其进行播种。在播种工作正式开始之前,工作人员应准备一些营养袋,在营养袋内倒入适当重量的营养土。在距离袋口2 cm 处对其进行压实处理,用40 ℃的温水将其浇透,将破口的种子平放在袋子的中央位置上,覆盖一层经过严格消毒的细土。
对于广西地区来说,嫁接苗比实生苗更能适应该地区的气候。南瓜属于砧木根系,茎蔓发达粗壮。种植南瓜可以有效保障哈密瓜健康生长,防止哈密瓜在后续生长过程当中出现病虫害等不良问题[5]。在2 月中旬,工作人员应当在大棚内对幼苗进行有效的培育工作,在培育幼苗的整个过程当中,为了有效提高幼苗的成活率,应充分利用当地的南瓜种子。将南瓜种子与哈密瓜种子间隔3 d 播种,哈密瓜种子也应直接播种在装满营养土的营养袋内部。在18~20 d 后当幼苗的高度长到10 cm 左右,并且长出两片真叶时,将哈密瓜苗作为接穗在最短的时间内嫁接到已经栽种的南瓜砧木苗上,并且在畦面上对其进行整齐码放。等到7~10 d 之后嫁接苗便可以适应当地的生长环境,整体苗龄大约在30 d 以内。
对于哈密瓜嫁接工作来说,在对苗床进行嫁接的过程中,为了有效提高嫁接成功率,工作人员应及时为幼苗喷洒一些温水。广西早春气温相对比较低,因此在白天来临时应全面封闭温室,将温室内部的温度保持在25~30 ℃[6],而在夜晚来临时温室内的幼苗应当控制在10 ℃以上。当发现温室内的温度太高时应当及时进行通风降温。在3 月下旬时,移植嫁接苗。此时嫁接苗已经长出了3~5 片真叶。在种植的过程当中为了保证幼苗对营养的需求得到满足,不同植株之间的距离应当维持在40~50 cm,行间距应当保持在80~100 cm,种植密度为1 600~1 800 株/667 m2。在移植过程中为了提高幼苗的成活率,应连同营养土一起移植到土地中然后浇透定根水。使用多菌灵500~600 倍液对根部进行有效灌溉,然后在土壤上方覆盖一层细土进行封穴处理。
在幼苗生长的前期阶段,工作人员应采取适当措施有效控制土壤的水分,并且合理控制肥料的具体用量。15~20 d 之后等待幼苗长得更强壮,成活率更高后再对其施加腐熟有机肥[7]。施加标准应当每667 m2控制在500 kg 左右;同时施入复合肥20 kg,硫酸钾5 kg左右。当施肥工作完毕之后,在肥料的上方覆盖一层土并且进行浇水作业。5 月下旬至6 月上旬是哈密瓜植株的生长后期。广西地区的雨量逐渐增大,虽然哈密瓜苗被栽种在大棚内部,没有雨水灌溉的机会。但是,雨水将通过土壤逐渐渗透到大棚内部。此时为了防止根系吸收太多水分,工作人员应做好排水工作。如果哈密瓜苗的根系浸泡在水中的时间太久,很容易由于缺少氧气而导致根系出现腐烂,进而导致哈密瓜苗出现枯死情况。在排水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大棚的实际位置在其四周挖一些排水沟,进而防止雨水倒流,让瓜地保持干燥。如果发现瓜地内部的空气湿度远远超过正常范围,为了保障哈密瓜产量工作人员应当在天气由阴转晴时卷起四周的薄膜,加大大棚内部的通风力度。降低大棚内部空气湿度,防止哈密瓜植株发生病虫害。
3.2.1 引蔓
当哈密瓜的瓜蔓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整体长度达到50 cm 时,工作人员便可以在外面的地面以及距离地面高度1.2~1.5 m 的位置各自引出一条平行于地面的8 cm 铁线。并且在哈密瓜植株边上下连接一条玻璃丝绳将哈密瓜的龙头缠绕引向玻璃丝绳当中,进而使茎蔓能够围绕丝绳攀沿向上发展。
3.2.2 整枝打杈
结合哈密瓜植株的实际情况对枝蔓合理修整并且及时进行摘心、抹芽、剪除侧蔓等,可有效控制哈密瓜大小。对于广西地区应当通过单蔓整枝,主蔓不摘的方式提高哈密瓜质量。及时摘除第十节以下的侧蔓以及新芽[8]。使哈密瓜成熟之后的甜度以及个头大小得到有效保障,从整体上提高哈密瓜产量,保障当地农民收入。
3.2.3 花期授粉
在花期来临时,可以通过人工授粉的方式对哈密瓜植株进行授粉处理。等待雌花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后在雌花开放当天上午前完成授粉,晴天6:00~10:00,阴天可延迟(以7:00~9:00 最佳)进行,工作人员应当剥去当天新开的雄花花瓣,并且将雄蕊轻轻涂抹在11~13 节位上的雌花柱头[9]。
3.2.4 坐瓜管理
在坐瓜管理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在子蔓的瓜前留两片叶子,并对其进行摘心处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只对子蔓进行摘心处理,而对于主蔓则不进行摘心活动。在后期生长的过程当中,预留一个顶端的侧芽,并且留下一些功能叶。防止出现整枝打扠的情况,使得老叶的功能产生衰退,进而使瓜果的生长受到影响。合理预留一些叶蔓可以确保后续果实生长出来之后,瓜果能够在叶蔓的保护下健康生长。当哈密瓜生长到鸡蛋大小时应当及时通过玻璃丝线将瓜柄上方的适当位置分枝处进行绑扎,并且将哈密瓜吊到上方的铁线当中进行坐瓜。只需要预留1~2 个即可,其余的进行抹除处理,这样可以防止营养分散,保证哈密瓜的个头以及甜度[10]。
4.1.1 猝倒病
猝倒病是由腐霉属(Pythium)、疫霉属(Phytophthora)、丝核属(Rhizoctonia)等真菌引起的幼苗植物病害。该种病害一旦发生,会对幼苗的生长造成严重影响,甚至会导致毁种。不同类型的真菌引起的症状各不相同,腐霉属和疫霉属类型的真菌大多数会对幼苗的茎基部进行侵染,使基部呈现出水渍状且变软,并迅速枯萎。茎基部将会呈现线性状态并萎缩,而有些植株的子叶尚未表现出明显的症状便已经发生倒伏现象,因此又被形象地称之为猝倒病。这类病害在瓜类幼苗中最为常见。适宜猝倒病发病的地温为10 ℃。对于哈密瓜植株来说,猝倒病是在其幼苗期间发生的主要病害。一旦发现哈密瓜幼苗具有这种病害的征兆,应立即将“百菌清+阿米西达”进行有效混合,并对其喷洒。在5~7 d 之后再喷施1 次。
4.1.2 蚜虫
蚜虫也被称为腻虫、蜜虫,是一类植食性昆虫。蚜虫是当前最具破坏性的害虫之一,约有250 种,会对农林业及园艺业造成严重危害。蚜虫的大小区别很大,身长1~10 mm 不等。当新叶达到5~10 片时可能会出现蚜虫。可以使用吡虫啉或者是啶虫脒800 倍液体对哈密瓜幼株进行喷施处理,在7~10 d 后再次以同样的剂量喷洒1 遍。
4.2.1 蔓枯病
蔓枯病又被称之为黑腐病,是哈密瓜植株在生长过程当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病症,发病率高达30%~50%。该种病主要会对主蔓以及侧蔓造成影响。在病害发生初期,大多出现在蔓节部,整体呈现出浅黄绿色的油渍状斑,而发病部位经常会分泌出褐色的胶状物。当其干燥之后将会变成黑褐色块状物。在后期会使植株呈现干枯凹陷的情况,植株整体苍白,且会出现黑色小粒点,这些小粒点是病菌的分生孢子器。该种病害是南方地区哈密瓜种植中经常发生的一类病害,一旦发生,工作人员应当刮去哈密瓜植株茎部的病斑处。并且用百菌清和清水混合,搅拌均匀后将其涂在患病处。当叶部发生蔓枯病时,应使用密菌酯1 000 倍液对其喷洒,当7~8 d 之后以同样的计量喷洒第二遍。
4.2.2 霜霉病
霜霉病在植株的生长期最常见,主要会对植株的叶片造成为害。在发病初期往往会在叶面上形成浅黄色圆形或多角形病斑,很容易引发角斑病。当空气较为湿润时,叶子背面会产生一层霜状霉层,有时可以蔓延到叶面。在后期时,病斑往往会呈现出枯死现象,整体出现黄褐色甚至会使外叶全部枯黄死亡。一旦哈密瓜植株产生这种病害,在发病初期应当混合使用霜霉威盐酸盐800 倍液与锰锌·烯酰1 000 倍液,每隔5~7 d喷洒1 次。
4.2.3 白粉病
哈密瓜植株染上白粉病的初期,可使用苯醚甲环唑1 500 倍液+戊唑醇4 000 倍液喷雾。初期喷洒完毕之后,间隔6~7 d 喷洒1 次。
在6 月下旬,哈密瓜个头以及成熟度已经相对较高,且瓜果含糖量大多已经达到了15%以上,可以选择合适的时间,如上午或傍晚对一些颜色浅绿且裂纹已经展开的哈密瓜进行采收,并且对其进行售卖。
通过有效应用哈密瓜高密度立体栽培技术,可以使哈密瓜植株在生长中的抗病性得到提高,全面保障哈密瓜产量,让哈密瓜种植业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