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摄影记者的“快”“慢”之道

2023-01-11 17:40:49许文亭
中国地市报人 2022年6期
关键词:摄影记者摄影

彭 斌 许文亭

融媒体时代,信息从稀有变为过剩,传播从单向变为多向,在手机摄影、视频创作、直播节目、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体验等越来越被大众熟悉和认可的当下,摄影记者面临诸多新的挑战。如何在保持新闻摄影专业性的前提下,适应融媒体的发展需要,快速有效、客观公正地为用户提供高品质的新闻,是摄影记者应当考量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反应、拍摄、传播之“快”与学习、观察、挖掘之“慢”两大维度,为摄影记者提升自身竞争力、强化视觉创造力、优化作品传播力提供一些建议以供探讨。

一、摄影记者应有之“快”

1.快速反应

快速反应指摄影记者对新闻事件具有高度敏感性,能够迅速发现新闻或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并尽可能快地到达现场,成为“在场者”“见证者”和“记录者”。除了这种敏感性,快速反应还指摄影记者对于新闻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具备一定的预判能力,能够果断娴熟地选择合适的摄影器材,“打有准备之仗”;在前往现场的途中,基于已知的相关信息和积累的拍摄经验,对拍什么、如何拍、怎样拍效果更好等进行预构思,以便到达现场时能够有计划、有条理地高效开展拍摄。

当面对突发事件,在有条件置身第一现场的情况下,摄影记者应充分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全身感官,迅速感受和融入现场氛围,用好手中的拍摄工具,及时记录现场画面,尽可能接近真实地呈现事件。

2.快速拍摄

快速拍摄考验摄影记者的“硬核实力”——拍摄的技巧性。当摄影记者到达现场,对事件环境有了初始印象,迅速按下快门即是首先要做的事情;尤其在突发事件中,含有丰富新闻价值的画面稍纵即逝,率先用镜头捕捉到这些珍贵瞬间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除此之外,融媒体环境下,一个新闻事件往往需要多维度、多视角呈现,这就需要摄影记者快速占据有利位置、快速选择拍摄对象、快速发现具有代表性的细节信息,并快速地调整拍摄方案;同时,在保证镜头语言新闻属性的前提下,延展拍摄画面的艺术性,以更优的角度、更具表现力的细节增强新闻摄影作品的感染力。

3.快速传播

快速传播则是需要摄影记者在采集到新闻事件的相关素材后,第一时间运用最便捷、最合适的渠道和方式,将第一手信息发布出来,凸显新闻的“新鲜”。然而,在当下的社会,照片资讯已成爆发态势,具有强大自动对焦系统、超高像素的手机和相机正在普及,互联网传输技术的发展以及自媒体平台的便捷可操作性,让任何一个事件的亲历者,都可以得到并且迅速传播第一线的图像,摄影记者则往往“滞后”甚至“缺席”新闻现场。

应对这种冲击和挑战,摄影记者需要努力适应传播方式的变化,掌握传播规律,充分利用好数字媒体。马歇尔·麦克卢汉关于媒介的研究理论在融媒体时代依然适用,“媒介即讯息”,融媒体环境下,文字、声音、图片、视频、动画乃至即时直播已经能够高效有机地“融”为一体,摄影记者可以从这样的变化中寻求契机,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和渠道优势,与后方的编辑同事及时有效沟通,根据把关者的建议有针对性地拍摄,将角度新颖、细节丰富、质量上乘的内容呈现给用户。

二、摄影记者应有之“慢”

1.沉心学习

摄影记者需要学习和巩固摄影专业知识,以便在面对不同拍摄情境、不同拍摄对象时,能选取合适的方式予以呈现;除了拍摄层面的专业知识,摄影记者往往还需要不断汲取和丰富自身的综合知识,能够在拍摄时自然而然地把画面放进一个大的社会背景里进行考虑,对背景的娴熟运用也从侧面反映出摄影记者对社会、对环境的认知和理解。

随着摄影技术和装备的发展,摄影记者还需要学习使用各种新的拍摄工具,例如无人机、Gopro(运动专用相机)等,以获取多样化的拍摄画面,从而多维呈现拍摄对象,丰富其表现力;然而做到这些或许还不够,为适应融媒体的发展需要,摄影记者仅仅拍摄照片的单一角色已然转变,从拍摄新闻图片到拍摄视频,从采集素材到编辑发布作品,从新闻生产链条中的单独一员到化身举一人之力兼顾全流程——拍、剪、编、传,摄影记者需要学习的技能陡然增加。

2.细致观察

摄影记者需要努力成为生活的敏锐观察者,成为社会民情的先锋瞭望者,接触社会、倾听社会、感受社会,保持高度的新闻敏感性,于常态中发现问题和线索,进而将自身的所得所感转化为有思想力的拍摄,用摄影作品反馈社会、影响社会。2021年9月,记者获知衡东县吴集镇南山小学最后的一名老师和唯一的学生将在上完开学第一课后分流至另一所学校的消息时,迅速联系并赶赴现场,通过图片、短视频的方式,结合农村教育改革的大背景进行报道,在全网引发超过1.2亿的观看和关注。细致观察的另一方面是在新闻现场,摄影记者既要综观全局,又要留意细节,关注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环境的关系,通过细心的观察,在被摄主体与背景陪体发生关系的一瞬,用镜头及时捕捉,充分展示拍摄对象的社会属性,使其形象丰满而更具感染力。

3.深入挖掘

即时的讯息可以让用户迅速了解当下发生的事情,而深入的报道则能提供详实的背景、丰富的细节,让用户全面深刻地了解事件始末。摄影记者应作“有心人”,在平常的报道中注意积累线索,判断哪些适合长期深入地关注,对值得深挖的信息可以借助过往已有的报道,在此基础上,重返事发地,回访相关人物,在重要的时间节点及时跟进拍摄,梳理事件前后发展的关联性,以此充实已有的信息或是填补空缺的信息,从纵向延伸报道的新闻价值。

“读史以明志,鉴以往而知未来”,对于摄影记者而言,同一个题材可以反反复复去拍,带着不同思考角度去拍,在不同时间去拍,用影像的今昔对比来展现时间的跨度对社会变化、人事变迁的影响,使摄影作品更有深度、有厚度、有温度。

三、结语

融媒体时代,无论是文字、图片还是视频,在熟练掌握之后,它们都只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全息影像、VR、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等技术的进步,对优质新闻内容的需求有增无减。摄影记者的“快”实践与“慢”打磨看似矛盾,实则相辅相成,“快”实践需要“慢”来打磨沉淀,“慢”之学习、观察、挖掘反过来助力摄影记者践行“快”之反应、拍摄、传播。追求新闻的及时性、真实性、客观性,守护自身的专业性,同时对新技术保持敏感,不断增强个人技能和提升职业素养,更重要的是,始终对新闻事业怀有热情,在喧嚣中保持定力、坚守原则,一定能给摄影记者带来新的机遇,成为媒体融合过程中的尖兵。

猜你喜欢
摄影记者摄影
新闻传播中摄影记者的重要性
新闻传播(2018年12期)2018-09-19 06:26:48
不断提高摄影记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新闻传播(2018年10期)2018-08-16 02:10:04
为什么会从事摄影Ami Vitale摄影记者纪录片制作人
一名摄影记者的自我迭代
传媒评论(2017年4期)2017-07-10 09:22:56
新闻摄影记者的环保意识研究
新闻传播(2016年17期)2016-07-19 10:12:05
摄影记者如何走基层
新闻传播(2015年4期)2015-07-18 11:11:30
WZW—bewell摄影月赛
旅游纵览(2014年8期)2014-09-10 07:22:44
WZW—bewell 摄影月赛
旅游纵览(2014年2期)2014-09-10 07:22:44
最美的摄影
焦点(2014年3期)2014-03-11 23:03:43
摄影月赛
旅游纵览(2014年12期)2014-01-13 04: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