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秀英
随着语文学科的发展及自身理论的成熟,大量理论被引入到语文教育中,从而对语文教育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值得重视的是,在运用这些理论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是否能够恰当运用,这是许多教师关注的焦点问题。对话理论作为当前语文教学中的热点问题,需要广大教师的关注和深入探究。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解读文本内容,让学生能够了解作者的想法和情感,这是阅读教学关键,利用对话理论则是有效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但是多元解读如何应用,成为阅读教学的难点。首先,教师可以从文本出发来联想对话,利用联想对话的方法实现多元解读,这样的方法能够将对话和文本有效结合起来,从而利用对话的方法挖掘文本内容,又保证对话不会超出多元解读的范围。其次,从生活入手与文本展开对话。在初中阅读文本的类型上,小说和散文和学生的生活是联系最为紧密的。所以,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内容来应用多元对话。
以《背影》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介绍“背影”作为朱自清与父亲之间感情的表现,如果以朱自清的视角来给父亲写一封信,应该怎样写?以此可以引导学生进入阅读,在文本中找出描绘父子关系的词语和段落。这样,学生就被带入到文本的阅读之中,而且还能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而书信作为初中学生应该掌握的一种文体形式,教师通过阅读教学也可以让学生了解书信的写作形式,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改变以往自说自话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与文本之间建立联系,基于学生的体验和知识储备为基础,真正的发挥对话在阅读教学中的价值,将阅读教学和对话理论更好地融合起来。
在初中阅读教学中,不管是哪一种文体都有着相应的特点,而这正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体系。以初中古诗和说明文为例,同一文体在不同学段有着不同的要求,但是这些要求之间又相互有着联系。而不同文体在同一学段上要求也不同,因此要根据文体特点来制定教学目标。所以,关注教师和学生的对话,就必须构建正确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体现对话的适切性。
以诗歌教学为例。初中诗歌教学的目标明确并不难,因为在课程标准中已经有了充分体现。而难点则在于单篇的侧重点没有凸显,导致很多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上比较雷同,大多都是“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诗歌,了解文学常识和作者情感”等。而对于诗歌教学而言,并不能说明这样的目标不正确,只是不符合实际诗歌的特点,不管是哪一种诗歌,哪一首诗歌,都是这一要求,导致师生的对话缺少针对性,严重影响学习效率。所以,我们要构建正确的教学目标。以七年级为例,上下册一共有16首诗歌,其中9首是两篇选文,所以,我们要采取集中教学的模式。在预习中能够得出几个特点,“强调诗歌情感,但是体会诗歌方法各不相同,古代诗歌四首是重视在朗读情境中体会,古代诗歌五首重视在朗读方式上推。提到古诗朗读,古代诗歌四首则是重视节奏、韵律等,通过反复朗读的方法来实现。而古代诗歌五首,则是在注重韵律节奏上,还要带入情感。”从这里可以看出,虽然都是古代诗歌教学,但是教学目标各不相同,教师就要以此为基础正确构建教学目标,为师生对话打下基础。教师可以利用比较性对话,加强学生的学习。
总之,不管是哪一种文体的比较学习,都要和学生生活形成密切联系,教师可以以此为基础构建师生对话,制定正确的教学目标,从而充分体现对话理论的作用,让师生在对话中更好地体现适切性,实现对话主体的相互独立与相互联系。
教材和学生作为重要的课堂要素,教材中的所有文章都是以初中学生的年龄和学习情况为基础编排的。因此,教材具有很大的适用性,而对话理论的应用,则是需要在课堂上体现出生生对话的优势,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针对对话理论在生生对话层面上的适切性,不仅要借助课堂观察和对话理论的特点,还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来了解生生对话是否能够达到教学目标。
比如,《皇帝的新装》作为一篇经典的童话故事,想要学生了解其中的寓意并不难,但是真正了解每个人物的选择才是难点。而教师则可以利用舞台剧的方法来实现,只有让学生自己代入到故事情节中,才能够体会到人物的处境,了解人物的行为。这样的阅读不仅仅能够让学生对文本有更好的理解,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养成自己的语文素养,这也是语文教育的隐性内容。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目标,运用舞台剧完成教学内容。舞台剧的形式更适用于故事、戏剧等,因此,为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教师就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比如,在说明文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情境代入的方法,带领学生学习《中国石拱桥》。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生生对话下的自我对话,这是学生活动的重要组成。以《美丽的颜色》为例,教师就可以用问题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并记录下自己的阅读感受,这不仅是学生与作者的对话互动,更是学生自我对话的体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听说读写的方法,在阅读中不仅要发挥读的作用,还要能够体现写和说,只有这样才能够让阅读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研究对话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适切性,就必须关注生生对话,并以此为基础开展阅读教学,将对话理论真正渗透到阅读当中,充分体现学生的差异性。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对话理论在各个层面都有所体现,对话主体的多样,对话的双边性等等,都需要在教学中逐一落实。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还要帮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帮助,保证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地丰富自己的语文知识,提高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
变革:重塑和谐发展的学校教育生态
第一,颠覆了传统课堂。以生为本的理念,点对点的因材施教的方法,师生、生生间的信赖关系,形成了富于激励、个个主动、人人受尊重的教学环境。
第二,锤炼了教师。传统教学模式下成长起来的老师,纯讲授的模式已经刻入了教学基因。学校每周用半天时间,让同学科组老师集中校本教研,通过“听—评—研”三个环节,推动“课改课”成为“常态课”。教师们在交流碰撞中产生思维的火花,教学各环节不断趋向科学化。在浓郁的教研氛围里,学校先后有5位教师受全国表彰,省市级以上骨干教师比例达72%,教师在成就学校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
第三,发展了学生。洋思课堂充分满足了学生体验参与、发现创造、交往互动、表现分享、被认可的需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成为课堂常态。同时,洋思课堂要求做到“堂堂清”,课堂上的问题当堂解决,本节课的问题不留到下一节课。课堂练得充分,应用到位,能力提升了,课后自然不必再做大量重复机械的训练。“堂堂清”的高效课堂从根本上解决了减负与高质量之间的矛盾,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每周两次社团活动、每周三节读书课等活动得到了真正开展,解放了学生的学习力,每年都有几十名学生在各类活动和竞赛中获奖。学生热爱学习、热爱学校、热爱生活,个性得到全面培养。
洋思教学模式不是一蹴而就的。40多年前,没有现成经验,洋思人摸着石头过河,不断尝试、重塑,为洋思教学模式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路径。新课改20余年来,洋思教学模式没有抱陈守旧,而是不断丰富内涵,顺应时代要求,教好每一个学生,以前瞻性眼光走在课改前列,给众多学校提供了课改经验。新时期,洋思人将继续求索,全面提升育人品位,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
——曹伟林,《中国教育报》2022年02月09日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