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海锋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水浒传》的经典回目,更被收录入多版语文教材。经典作品,也常隐匿艺术的复杂性,并形成阅读和教学的难度。借由环境、人物、情节等小说要素,施耐庵构建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经典性。可依这些小说要素回溯,却不易寻获其经典魅力,反而有肢解经典、困顿教学的风险。
作为小说作品的功能单元,场景是固定的地点在一定时间之内发生的事情,是一种局部性的小说整合力量。[1]小说诸要素,甚至主旨,纷陈于“茶酒店”“山神庙”场景。以此二场景为抓手,不仅可以将叙事线索、故事情节、人物塑造整合为一,亦可藉此看清施耐庵艺术匠心之下的道德机心。场景的魔力之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更有“柳暗花明”的阅读转机与教学突进。
“场景具有从地理空间延伸到其内部他物的趋向”[2],但最先触及的是小说外围宏观的叙事线索。叙事线索是对故事情节的逻辑串联,是小说要素啮合为文本的重要力量。对于叙事线索复杂的多线小说,不同叙事线的整合,便需借助场景予以勾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典型的明暗双线小说:明线是林冲被发配沧州,遇故人李小二,知仇人追杀,到草料场看管,山神庙杀人;暗线则是陆虞侯等沧州暗地追杀,茶酒店密谋,管营假意抬举,山神庙事败被杀。但两条叙事线各行其是,作者的叙述选择不便,读者的清晰阅读困难。面对困境,施耐庵天才地借由“茶酒店”“山神庙”场景,将明暗叙事线索错位勾连。施氏的错位勾连,表现为两种样态:一是时间错位勾连,一是空间错位勾连。
“茶酒店”场景落实了叙事线索的时间错位勾连。林冲因在沧州街头偶遇曾搭救的东京故人李小二,顺势来到茶酒店。陆虞侯等则带着高太尉指令,一日忽然闪将入茶酒店里,密谋后事。两线人马聚于茶酒店,全在“在营前开了”的便宜:因在近在营前,大街偶遇刺配的恩人林冲成了可能;因近在营前,陆虞侯私会管营、差拨有了便利。但林冲、陆虞侯的进入场景,是时间错位的。虽然小说外部的读者洞悉了叙事设计,但小说内部各线人物依然各行其是。叙事线索的款曲互通,由“茶酒店”内置的线索人物李小二破解。茶酒店是明暗双线故事的集散地,店主李小二则是两线故事的共同参与者:因店主身份,李小二夫妻有了接近陆虞侯一线人物,并在阁后听取三言两语密谋之事的可能。因林冲是救命恩人,李小二对暗线故事渗透的“高太尉”“都在我身上,好歹要结果他性命”等讯息极为敏感,并及时告知。“茶酒店”错位的叙事线索勾连,由此达成。
“山神庙”场景则落实了叙事线索的空间错位勾连。经历情节酝酿,故事终于推进至“山神庙”。因为两间草厅被雪压倒,火种浸灭,一条絮被傍身,林冲只得山神庙栖身;因为风大雪寒,庙里冷清,他又只得以门口大石头抵住虚掩的庙门。因为草料场放火事成,又非得“再看一看,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陆虞侯一行三人才来山神庙等候。明暗双线人物终于同时聚集一处场景,但一道庙门横亘,形成山神庙内外两个错位空间。如同“茶酒店”场景,借助线索人物李小二之力的叙事线索间接勾连,“山神庙”场景则依托一道薄而厚的庙门错位勾连:原本深处封闭阁子的暗线陆虞侯们,被推到庙门之外、大雪之中的开放空间;原本在“茶酒店”外围,不得要领的明线林冲,巧妙地入局封闭的山神庙内。至此,连叙事线索在场景中的具体处位也错位了。
以茶酒店阁子、山神庙庙里为中心点位的小说场景,越身处中心位者,故事讯息保有量越丰富,越具有主动权。至此,由单个场景的内部勾连力,又派生出多场景间的外部勾连。原本处于劣势的林冲明线叙事,与处于优势的陆虞侯暗线叙事错位。线索的勾连错位,小说叙事随之起势。
情节并不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的事件衔接,而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3]。场景是一个局部的整体叙事单元,其集合环境、人物、情节,为场景外情节的发展提供瞬时因果逻辑。以具体场景为因或果,就给予了小说情节或放或收的发展可能。《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茶酒店”“山神庙”,就分别演绎了场景对小说后续情节的外延与前置情节的内收。
“茶酒店”场景对后续情节的外延,在明暗叙事线上同时发力。由于茶酒店阁子的封闭性,即便有线索人物李小二在明暗双线之间的勾连,但暗线故事讯息的展示却极为克制——只有“高太尉”的东京来处与“要结果了他”的密谋目的,以及陆虞侯“五短身材,白净面皮,没有髭须,约有三十余岁”的体态。这些已足以激起处处退让的林冲的心中怒气,亦足以识别仇人的面目。“茶酒店”为林冲的明线情节提供了行动逻辑:言语上的宣誓——“那泼贱贼敢来这里害我!休要撞着我,只教他骨肉为泥”;行动上的落实——“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着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由于“茶酒店”场景提供给明线叙事的逻辑力量有限,林冲的行动也只能盲目“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销号”,最后“也自心下慢了”。
“茶酒店”对暗线情节的逻辑阻力却在潜滋暗长。阁子密谋经线索人物李小二透露的,只有暗害者的来处、身份与结果。暗害的方法路径,则作为一种逻辑力量,落实在暗线叙事上,即到第六日管营抬举林冲到大军草料场看管。管营“你来这里多时,柴大官人面皮……”一句巧妙,一是模糊了管营的对立者身份,隐藏了其暗害的真实意图,有力化解了林冲与其叙事线上的冲突。也正因此,林冲也才有了“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事,正不知何意”的内心松懈。再加上李小二“休要疑心。只要没事便好了”的劝慰与林冲忍让本性相合,“茶酒店”引出的林冲寻凶一节叙事,渐次让势于暗线谋害故事。接下来的草料场老军交接、市井买酒等情节,都由“茶酒店”推出外延,并在陆虞侯们有意、林冲无知的情况下明暗双线合流。
所谓“一山放出一山拦”,由“茶酒店”外延出的情节,必须有所收敛,才能促成小说叙事高潮的到来。内收情节的叙事使命,正由“山神庙”完成。一是地理位置的适宜。按老军嘱咐,林冲草场投东买酒,正“行不上半里多路”,便看见了山神庙。在草厅被雪压倒后,山神庙成了林冲栖身与看护草料场的唯一选择;陆虞侯们设计放火草料场的方式暗害林冲,因为要观察暗害的实施与火情的发展,相距半里多路的山神庙都是陆虞侯们最好的选择。二是对情节人物的安排。为满足林冲大雪寒天栖身避寒的需要,“山神庙”收束林冲的明线叙事时,并将其置于庙里的场景内环;因为要“立地看火”,陆虞侯们并不强行进入庙内,而把自己安顿在叙事场景外围。三是情节的高潮错位。陆虞侯们一直把失火的草料场误认为是暗线故事的高潮处,所以才在山神庙外看火时,以三人对话的形式将阴谋的前前后后明明白白地和盘托出。林冲则在庙内,真真切切地听着自己遭受的条条件件,并彻底看清,不再妥协地抽出尖刀、挺起花枪地杀将出去,并将小说高潮在山神庙外达成。
在黑格尔看来,性格才是理想艺术表现的真正中心。[4]作为叙事作品中事件、情节发生动因的人物,无疑是小说构成最为核心的要素。情节、环境都对人物的塑造有积极作用。场景是一个包含人物、情节、环境的小集合体,对人物的塑造无疑有其建设性作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茶酒店”“山神庙”的场景自然概莫能外。
虽然林冲与陆虞侯们是对立的叙事方,但直到小说进行到第十二段,及最后一段处,双方才正式在山神庙外第一次见面。之所以如此,这与施耐庵以“茶酒店”“山神庙”场景的离合之法,进行人物阻隔对照的塑造。
陆虞侯一行自东京而沧州,虽然此来使命与林冲相关,但见不得人的秘密暗算,使他们本能地选择了营前茶酒店的阁子秘密行事。此时的“茶酒店”场景完全倾向于陆虞侯一方,并将林冲阻隔在场景之外。自委李小二营中请客,到阁中密谋,陆虞侯们以群像方式,在完成着自我塑造:虽口头对李小二以“烦你”、对管营差拨以“请”等敬语,但“两个来说话”“商议些事务”等无不透露着京城来人的趾高气扬;李小二老婆模糊听到的“都在我身上,好歹要结果他性命”,又透露恶人相遇的一拍即合、对草菅人命的轻巧漠然。作为场景的一部分,李小二某种程度上又是林冲的替身,代替林冲接受场景讯息,并将林冲努力拉近茶酒店场景,与陆虞侯们形成人物的对照塑造。相对于陆虞侯们缜密的阴谋诡计,林冲的反应直接而乏力,一把解腕尖刀,透露出林冲骨子里的果敢狠辣;前街后巷所寻不过陆虞侯、富安,面对点视厅上帮凶管营还是忍气吞声;面对管营不怀好意抬举,又见其逆来顺受,但求平安。一方是陆虞侯们强势的恶,一方是林冲软弱的善。场景离合之下的人物塑造阻隔与对照,由此达成。
至山神庙,场景努力将两方人物合于一处,林冲因雪大厅倒,被迫来到山神庙里栖身;陆虞侯们放完火,来到山神庙观察火势,昭彰阴谋。但这样的对照塑造中,施耐庵还是一道薄薄的庙门阻隔开来,唯有如此,看着眼前扬扬大火,才有陆虞侯们“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交代出始作俑者;才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的人心沦丧、官场黑暗;“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的险恶无良;“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的阴损恶毒;“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也道我们会干事”的冷血谄媚。恶人群像的恶,隔着庙门映照出的是林冲的落魄,是他相信未来的天真,是他一味委屈求全的幼稚。当然,在恶人恶的刺激下,林冲形象也有了最后的升华:从委屈求全,到拽开庙门击杀三人的奋起复仇。
林冲的英雄复活,是本回,亦是《水浒传》整本书最为精彩的人物塑造。论其因由,当有场景的离合寸功。
场景包含众多小说要素,如果说人物、情节是场景的活性因素,环境则是场景存在的基础因素。场景“固定的地点”“一定时间之内”的题中之义,需要借助具体环境描写框定与落实。描写,除了具有现实层面的框定价值,还有其隐喻化的抒情言志之用。所谓隐喻,是在彼类事物暗示下,谈论此类事物的语言行为。彼此事物或情状一旦被置于特定的言语或文化情境,以此物、此状使人联想到彼物、彼状,并在两者之间建立起某种想象性或现实性联系。言语主体之于彼物、彼状的情绪、思想,凝注在言语呈现的此物、此状之上,隐喻由此而生。[5]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两处场景,“茶酒店”更多是现实存在,甚至落实了环境性描写笔墨;“山神庙”则有庙内细腻景致的描写,而且别富隐喻意味,因而潜伏在小说的主旨之用。山神庙有两处具体描写:一写庙门口的大石头,“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拨将过来靠了门”;一写庙内情境,“殿上塑着一尊金甲山神,两边一个判官,一个小鬼,侧边堆着一堆纸。团团看来,又没邻舍,又无庙主。”庙里三尊塑像,金甲山神、判官,有着神或官的身份,也有着审判处决小鬼的职责。侧边堆着的纸则是俗世信众香火供奉所留,代表着现实世界人们的一种期待愿望。无论信仰或迷信,本质上保有两个世界,并通过供奉介质达成沟通,隐喻顺势而生。但小说场景的此时此地,神庙之侧既无邻舍,庙中又无庙主,而空留虚掩的庙门、冷透的堆纸。山神庙的处境凄凉,映射着神界职任的无力虚浮,人神关系的疏离。如果山神庙凝结的神界意味,与现实的朝廷仕途对应,则和林冲身处的世界无比适配——高高在上、锦衣金甲的“高太尉”,或更高的宋君,决人生死的陆虞侯或管营差拨,匍匐在地上一再选择信任、一再委屈求全的林冲。买酒路上遇见的顶礼、“神明庇佑!改日来烧纸”的愿景,草厅倒塌后在山神庙里庇护栖身,无不以隐喻方式折射着林冲对权利中心的暧昧态度。再从隐喻角度审视,“拨将过来靠了门”的大石头妄图抵住门外淫风苦雪的举动,也隐隐约约有了林冲对这种虚伪自欺堂皇关系的维护。“历代中国文人哪怕是最优秀的,都与权力构架密切相连,即便是逃遁和叛逆,也是一种密切的反向联结。”[6]余秋雨的话虽然在说中国文人,但用在林冲身上,又是何其妥帖!
但作恶的陆虞侯一行来到山神庙外,心无点愧地讲述对自己的暗害后,林冲附着于“山神庙”最后的一丝幻想被斩断。既然泥塑的“金甲山神”“判官”们不能主持人间正义,不能怜见忠贤,不如不再幻想;尽然“山神庙”不能提供最后一点慰安,不如相信自己的七尺筋骨、一把尖刀、一挺花枪,不如冲出去,在大千世界挣出一条路、一条命。林冲终于掇开石头、拽开庙门,与“山神庙”决裂,同“高太尉”背离。净白雪地上热腾腾的人血,是林冲觉醒后书写的宣言书。“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不再顶礼,不再是渴求庇佑,更不是变相的纸钱。这其实是林冲的弑神,是隐喻地向“山神庙”宣战。“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舍弃眼前世界的眷恋,林冲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梁山”,走吧!
借着隐喻场景的勾连、收放、离合与描写,施耐庵灌注于此篇的线索之妙、情节之绝、人物之美、主旨之深,都被层层揭示了出来。语文需要关注这些,课堂需要留心这些,学生应该懂得这些。如此,语文课“传道受业解惑”的立德树人教育功用方能落地,未来新人的养成才有希望。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是义务教育的灵魂。十年来,围绕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义务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一是着力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2014 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2018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教育部等部门出台“减负三十条”。特别是2021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全国义务教育战线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学生负担得到有效减轻,校外培训乱象得到根本遏制,教育生态得到修复。二是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2019 年、2020 年,中央先后就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学校体育、学校美育工作出台意见,各地贯彻落实中央要求,着力加强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三是大力推进育人方式转变。2019 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要求融合运用传统与现代技术手段,重视情境教学;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2022 年,国家出台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全面推进课程教学改革,落实课程核心素养。四是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系统构建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教育部等六部门出台《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各地加强和改进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新中考改革。
建立现代治理体系始终是义务教育现代化的根本目标。十年来,一是不断加强党对义务教育的全面领导。2021 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进一步明确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建立,为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提供保证。二是全面推进依法治教。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将劳动教育写入党的教育方针,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奠定法治基础。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健全未成年人学校保护体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家事”升级为重要“国事”。三是释放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活力。教育部等八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保障学校办学自主权,增强学校办学内生动力。四是强化教育督导工作。中央出台《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推动教育督导“长牙齿”,强力推动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的法律要求落实落地。
——张志勇,《中国教育报》2022 年07 月01 日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