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视域的语文教学设计

2023-01-11 15:35
中学语文 2022年12期
关键词:藤野背影散文

■ 余 艳

新课程改革以来,深度学习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并逐渐得到广大教育教学专家的推崇。深度学习是相对于浅层学习而言的,浅层学习主要对应学生对基础知识的领会认知,属于低阶的思维活动,它注重外驱力的学习和知识的简单重复记忆与强化训练;而深度学习则对应的是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的认知水平,属于高阶思维活动,它更注重学生自主参与的学习和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等。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情感方面,需要学生全身心的投入进来,要有忘我的、愉悦的身心体验,并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在认知水平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体现思维不断的深化,实现由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的转化,并不断的进行自我反思和调节,最后实现自我的创新创造。在人际关系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信心满满,积极的和他人进行合作交流探究,在合作中克服一系列困难,在解决困难中促使学习的问题一个个被解决。深度学习活动就是要学习过程中形成一种持续的解决问题的冲动,并把这种持续的活动不断的深化,它是一个人不断成长壮大的动力源泉。表现为:从深度学习的结构特点来分析,在学习态度上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在课程内容上学生不仅知道是什么,还要主动去探究为什么;在任务驱动上,学习活动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全身心投入。在学习过程中,善于聚焦问题的解决和知识的运用和创新;在学习结果上,由认知走向批判、创造,甚至对知识的整合,去探寻情感价值的内在意义。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要实现深度学习,教师首先要在课堂上进行深度教学,而语文教学设计就需要从学生的学习状态入手,思考如何调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逐渐掌握语文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要从情感上投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和情感的迁移和分享,助力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和提升。那么,在语文教学设计中怎样落实深度学习的理念,就成为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在此,笔者打破了年级与教学单元的界限,借初中语文教材中写人记事的一些散文分析,探讨了落实深度学习理念的一些方法和措施。

一、观千剑而后识器:掌握知识技能

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典型的写人记事散文,初中学生要学习散文的写人叙事的方法必须从《背影》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语言风格入手。我们从深度学习的理念来分析,学生不仅需要了解《背影》写作手法的特点,还要明确“知识与方法”是为表达作者的思想服务的,我们在教学中如果抛开具体的文章,单纯地去谈散文的写作手法,就会陷入语文教学的工具主义,学生对深度学习的这一理念就无从感知。

《背影》这篇写人记事的散文在知识和方法上主要体现了两点:一是很好地展现了散文的结构。父亲的“背影”是朱自清选取的表达自己对父亲的爱的情感的关键点和切入点,整篇文章围绕“背影”这一关键点慢慢展开自己的情感世界,“背影”既是这篇散文的线索,更是这篇文章结构的主要要素,之所以选用“背影”作为这篇文章的关键点,主要是“背影”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鲜明特点。“背影”在这篇文章中共出现了四次:第一次是在文章的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有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里是作者的虚写,从惦记“背影”中,看出作者对父亲的思念;第二次和第三次是在文章的中间:“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这两处是作者对父亲“背影”的实写,从“望父买橘”和“父子分手”的片段中刻画了父亲的“背影”;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结尾:“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这一处是作者对“背影”的虚写,表达了对父亲离别之后的怀念之情,通过对父亲“背影”的怀念,再现了散文的主要线索“背影”。同时,文章在结构上运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作者这四处对“背影”的描写都是感情达到极致的关键点,作者的感情也随着对“背影”的抒情而不断发生变化和升华。在深度学习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结构、线索和作着情感之间的内在联系。二是文章体裁的有关知识。《背影》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它和一般的传记或回忆录是不同的。不同体裁的文章有不同的写作风格,深度学习要想实现让学生掌握不同写作风格的教学目标,就要引导学生把《背影》和《藤野先生》等散文对比起来进行学习,从比较中体会写作手法上的差异。朱自清的《背影》从一个独特的视角,选取了父亲的“背影”进行深度的刻画,凸显了父亲对儿子的深厚情感,文章从小处切入展现了父爱的伟大。而鲁迅的《藤野先生》则是选取了四个典型事例,抓住了人物的主要特点,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添改讲义,认真负责;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关心解剖实习、热情诚恳;了解女人裹脚,求实问理。从这四个典型事件中,作者运用了白描的写作手法,准确地抓住了藤野先生的特征,简单的几笔勾勒,把藤野先生这一人物传神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例如写藤野先生形象的时候,作者写他的“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夹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鲜活地描写出了一位生活简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这两篇文章的语言特点也是各有千秋:鲁迅的语言犀利冷峻,富有深厚的感情色彩,耐人寻味;朱自清的语言质朴无华,蕴含真情又不失典雅,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二、远近高低各不同:丰富思维含量

深度学习不及要关注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和写作技巧的运用,更要关注学生思维不断深化的过程,实现由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的不断发展。在朱自清的《背影》中,作者两次提到自己“聪明过分”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太聪明”往往是反向的讽刺,朱自清追忆八年前自己在父亲面前的那种心态,实在是太不应该了,父亲为自己跟人讲价钱,嘱咐茶房都是出于对儿子的爱,而自己对父亲的爱却麻木不仁,一味地自以为是,好像比父亲还高明,实在是太不聪明了。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强烈的悔过心理,作者使用理智理性的眼光看父亲拿自己当小孩的迂腐可笑,现在终于明白了父亲当时的情感逻辑。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当地引导学生理解他人的行为逻辑,并学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分析评价人物的行为,进一步思考:你对自己的聪明和长辈的“迂”有怎样的新的体验,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藤野先生》这篇文章中,鲁迅之所以“弃医从文”有着复杂的心路历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这句话,然后好好品味那些反语修辞,然后补充鲁迅去仙台学习医学的深层次原因,教材解释的原因是他厌恶东京的学习环境,更为深刻的内在原因是作者在后来写的《〈呐喊〉自序》中作过的解释:“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所以通过对鲁迅去仙台学医的深层次原因的分析,可以看出作者是为了救国救民。但是“幻灯片事件”事件对鲁迅的人生道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于是从“医学救国”转向了“弃医从文”。在学到这里之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读一读课文的导语:恩师是让人永远怀念的,特别是当你独处异国他乡,在失望中苦苦追求,在追求中常遭侮辱的时候,却有一位老师给你无私的关爱和真诚的鼓励。那是永不坠落的暗夜星辰,永远在人生的征途中温暖地闪亮。鲁迅到了仙台遇到了自己的良师藤野先生,就在这个时候,藤野先生给了鲁迅最及时、最急需的帮助——学业的、精神的、人格的。但是这种关心仅仅是个人对个人的,并没有完全超出一个教师的职业范围,所以还不能发自内心地称其为“伟大”,紧接着,鲁迅又用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间接地告诉我们促成自己和藤野先生分别的直接原因,更重要的是给藤野先生做了一个最厚实的反面衬托: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怀,是发生在一定的背景之下的——日本举国上下都在歧视中国人,而中国人自己也麻木不仁。在这种背景下,藤野先生还能一如既往地关怀自己,这种关怀已经上升到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的人与人之间的大爱、大善、大美!这样的老师不是伟大吗?鲁迅在寂寞中战斗的二十年后,在温馨的回忆中汲取到伟大的力量,这样的伟大才是真正的伟大。这样以来,鲁迅眼中的伟大开始清晰起来、丰富起来,我们也就自然地感悟到了作者之所以“弃医从文”的真正原因了。

三、绝知此事要躬行:促进转化分享

深度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强调的是合作学习和学习的分享。“学习金字塔”理论揭示,在小组讨论中分享学习成果是学生巩固率最高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我们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设计意图,把《背影》这一课的知识和技能分解成揣摩人物的细节描写、体会文章的巧妙构思、品味作者的情感变化、品读语言的典雅韵味、联系生活的体验感悟等学习任务,在教学设计中体现个性化、定制化的学习指导,从这些学习目标出发,由不同的学习小组根据本组学生的特点,领取不同的学习任务,然后进行某一个方面的深度学习探究,最后教师组织每个小组进行交流学习。在教学设计中,把教学目标前置,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往能力。教师注意分组方式对学习效度的影响,既要考虑分组的差异性对多元思维的促进作用,也不能否认同质化分组更有利于推动认同、走向深入的这一特点。这种学习方法,不但体现了深度学习的要求,还兼顾了“学习金字塔”的精髓,能够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学以致用,对知识和技能的迁移、转化和运用是深度学习的价值所在。例如在学习《藤野先生》之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鲁迅是怎样写老师的,是如何修改文章的?然后布置学生写一篇题目为《我的老师》的小练笔进行学以致用。在学习完《背影》这篇散文之后,可以布置学生仿写《背影》,要求学生选择那些平常而又饱含深情的素材,最好从细微的视角表现父母对自己的爱;要注意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的运用,注重记叙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对人物的描写手法要体现多样性,在写作中尝试运用环境的烘托,注意用好动词和形容词。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只有设计一些基于学生活动的挑战性任务和创造性活动,引导学生自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最终形成创造性成果。

总之,为了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的实效,把课堂归还学生,教师要以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为核心,引导学生能够主动探索语文知识,对语文知识和技能进行深度的思考,教师在这个过程要帮助学生进行思维迁移,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猜你喜欢
藤野背影散文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鲁迅念念不忘的藤野先生,后来怎么样了?
两个背影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你给我留下了背影
背影
藤野先生谈鲁迅
藤野先生眼中的鲁迅
山里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