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分析法的全媒体融合下医学院校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研究

2023-01-11 07:42:49吴文捷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医学生思政

吴文捷

(福建医科大学,福建 福州 350108)

全媒体是网络空间中多种媒体综合运用的表现形式,通过全方位、立体化、多载体的呈现,实现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的快速传播和互动,是一种全新的媒体形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1]。”本文通过SWOT分析法,即优势S(strengths)、劣势W(weaknesses)、机会O(opportunities)、威胁T(threats),深入剖析医学院校思政教育(简称:思政教育)内外部环境,为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化解不利因素,促进医学院校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一、全媒体融合下医学院校的思政教育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有助于科学有效的分析医学院校思政教育内部环境存在的优势、劣势,外部环境面临的机会和挑战。

(一)内部环境。

1.医学院校思政教育的优势分析。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95后、00后医学生而言,新媒体是他们学习、生活、娱乐等须臾不可或缺的工具。因此,医学院校应用全媒体融合开展思政教育,具有天然的优势。其次,全媒体融合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使得医学院校的在校生、实习生、研究生的思政教育学习实践、互动交流变得更加高效、便捷、可及,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出现,使得教育教学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灵活多变的教育形式更容易吸引学生、贴近学生、引领学生。再者,全媒体平台海量信息和实时互动,思政教育更加生动、形象、精准,学生的互动感、获得感也更强。

2.医学院校思政教育的劣势分析。当前,医学院校思政教育存在以下劣势:一是网络平台提供了良莠不齐的信息,西方敌对势力将大学生视为意识形态渗透最重要的对象,医学生因专业的特殊性成为敌对势力的首选;与此同时,医学生正值血气方刚、三观未定的年纪,容易被敌对势力、不法分子欺骗诱导,从而走上歧途。二是学生课业压力重,全媒体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一些自律性、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容易沉沦于网络游戏、购物、色情、赌博,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三是打造全媒体融合下蕴含专业特色的思政品牌项目,这对高校思政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四是各类网络平台的衔接、整合工作尚未成熟,还未形成分工明确、主题鲜明、切换自如的全媒体融合的思政教育模式。

(二)外部环境。

1.医学院校思政教育的机会分析。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政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政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2]。全媒体融合下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是时代的召唤。与此同时,国家出台了《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为保障高校思政教育营造了清朗的网络空间。再者,当前网络思政教育面临“配方”比较陈旧,“工艺”比较粗糙,“包装”不那么时尚[3]的困境,亟待迭代升级,全媒体融合为破解困境提供新机会。

2.医学院校思政教育面临的威胁。大数据是一把双刃剑,它能精准分析医学生的喜好,但这些信息被别有用心的敌对分子掌握,将成为诱导学生的工具。其次,受限于准入门槛低、开放性、传播快等固有特点,网络平台容易成为散布错误思潮、不实言论的“聚集地”,这对医学院校网络舆情的预管工作带来挑战。再者,全媒体共性的隐形弊端和潜在管理风险同样是医学院校面临的威胁所在。

二、应用SWOT矩阵进行全媒体融合下思政教育模式的构建

通过SWOT矩阵组合,可以抓住外部机会将内部优势最大化,克服劣势的禁锢,有效地化解威胁。

(一)OS:把握机会(O),发挥优势(S)。

1.顺势而为,教育模式的更新迭代。大数据时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为思政教育带了教育科技化、现代化的先决条件。智慧教室、远程教学、网络直播等技术支持,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模式,“两微一端”“三微一抖”平台将教育内容形象地转变为文字、图片、音频等形式,创新的内容和形式更容易吸引学生,触动心灵、提升思想,思政教育也变得更加有趣、愉悦、生动;此外,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全媒体时代,医学生自由表达的积极性得以调动,关心、参与时事讨论的热情空前高涨;医学院校要敏锐地抓住这个契机,改变一元主导的教育模式,顺势利导地实施体验式教学、翻转课堂等创新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

2.紧扣专业,突出特色教育。医学生具有思维活跃、学习力强、可塑性好的群体优势,医学院校应把握这个优势,结合医学生的学习规律、认知特点,在低年级中加强思政理论知识的学习,在高年级中强化实践应用,促进理论和实践的有效转化;二是受囿于课时安排、教学环境等复杂因素,本科生、研究生临床实习阶段成为思政教育的空档期,而这个阶段恰恰是医学生思政教育社会化的关键节点。全媒体融合能够打破时空限制,弹性安排课程,特别是“临床思政”教育,有利于医学生将教育生活化、案例化,可视化,提升他们理性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培育医学院校内部网络圈层。医学院校有两个重要的媒体中心。一是校园主流媒体,二是学生自发参与的网络平台。医学院校要重视主流媒体平台建设,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的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校园的正能量更加强劲、主旋律更加高昂。同时,医学院校还需有意识地培育学生聚集偏好的网络圈层,融合信息、社交、娱乐、服务于一体,加强各平台间内部共享和互补。这些网络圈层一方面能满足学生的成长、交友、情感的多元化需求,缓解繁重的学业压力,提供舒缓身心的渠道;另一方面,医学院校能够掌控阵地变化下的主动权,全面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为思政教育的精准投放奠定基础。

(二)ST:利用优势(S),避免外部威胁(T)。

1.突显专业特色,提高辨识能力。医学院校应探索医学课程思政、临床思政课程、课题研究等方面融合,探索跨学科思政教育的创新实践。同时,重视医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善用应用医学界的鲜活案例、模范先锋、时事政治作为教育素材。在医学课程和思政教育同向并进、协同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蕴含专业特色思政教育体系和品牌项目。辨识度强的医学思政教育能够增强医学生归属感和共鸣感,练就明辨是非的政治定力,自觉屏蔽不良思潮的影响。

2.培育重点人群,营造向上氛围。医学院校应从政工干部、学生党员、团学干部中培养一批政治严明、敢于担当、勇于亮剑的网络安全员、信息员,帮助他们熟悉、掌握新媒体信息传播、呈现规律,发挥他们在网络舆情中预警、反馈、导向的作用。同时,学校主动提供给学生合理、合法、合适的发声渠道,促进师生关切问题的妥善解决。面对网络舆情,学校要主动澄清事实、表明态度,及时干预化解危机,发挥学生骨干、意见领袖的引导作用,营造风清气正、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氛围。

3.行为习惯塑造,自觉抵制诱惑。医学院校的教师应从医学专业的角度把不良网络行为的身心危害讲透彻,引导医学生做健康生活的拥护者、践行者、推广者。同时,在第二课堂、志愿服务、社会实践中,思政教师应加强医学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价值导向,锻造优秀的意志品质,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以良好习惯的塑造方向提升思想道德水平。

(三)OW:利用外部机会(O),改进内部劣势(W)。

1.加强复合型教师队伍的构建。医学院校一方面要提升思政队伍新媒体的应用能力,熟练掌握新媒体的制作、呈现技术、表现形态等新媒体技术;二是增加新媒体教师数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柔性引进”专业的新媒体制作和大数据人才,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思政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

2.全面引入社会资源,全方位促进教育实效。全媒体融合能够整合各方面的师资资源,提供“横向到底、纵向到边”更加宽广的教育格局,提供了多元主体协同的教育平台,通过AR、VR、5G等新科技手段,应用情境教学、时空对接,实现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实习的医学生教育资源共享,保障思政教育的延续性和实效性,实现思政教育功效最大化。另一方面,校友、实习生通过新媒体平台能够分享实习、工作经历经验反哺在校生,双向促进思政教育成效。再者,医学院校可以开发国内、省内、校内共享平台,加强平台的衔接和整合。

(四)WT:克服内部劣势(W),避免外部威胁(T)。

1.为规避全媒体融合下的各种弊端,医学院校应主动出击,出台与国家法律法规一致且适用于本校的相关管理规定,加强对各级网络平台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形成一整套权责明确、管理严谨的工作流程。加强对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增强学生网络安全、个人隐私保护和风险意识,增强学生的网络底线思维。医学院校要不断完善网络安全报站机制,加强对学生信息的保护。学生在自身利益受到侵害的情况,学会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与不法行为展开坚决斗争。

2.高校应建立网络安全的联动机制,加强新媒体相关各部门、人员的网络舆情研判、管理、协同教育的应对方案。加强常态化的工作协同,避免出现工作漏洞和真空带。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医学生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消费导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6:40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24
“慕课”(MOOCs)发展对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启示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