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大学生的路径选择

2023-01-11 03:10智晶晶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思政特色时代

智晶晶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1460)

大学生是新时代的亲历者、见证者和创造者,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力军,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大学必修课,为大学生指明了政治方向,让他们清楚自己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化、学理化、学科化研究阐释,健全研究成果传播机制。大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助于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正确、科学的思维方式,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优秀接班人。

一、大学生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全新时代,这是自媒体时代、是大数据时代、是人工智能时代,是人们需要越来越多样化、多层化、高质量化的时代。把握新时代必须要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高校是聚集知识青年的地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大学生中的宣传,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团结、教育青年学生是各个大学、各个学院思政教育的责任。高校务必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校、进班级,以最先进的理论引导教育学生,帮助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巩固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必然要求

意识形态主导权在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中是重要一环。意识形态安全关系到国家、政党的稳定和民族的生存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将坚定“四个自信”、树牢“四个意识”当作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中之重。青年学生是实现和完成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在面对西方反对势力分化和西化的危险时,大学生要看清和识别国内外形势,提升辨别是非对错的能力,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系统学习、深入研究、积极贯彻落实是在意识形态中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必然要求。

(二)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四个自信”的迫切要求

思想指引行动,理论引导实践。当今世界思想意识多元化,各种思潮交流、交融、交锋。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引领,青年学生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引导而误入歧途。为此,既要在宏观和微观上加强宣传引导,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学生头脑,又要鼓励大学生从自身出发,主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当代大学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产生内在共鸣,使大学生永远在正确的方向和道路上行走和成长。

(三)明确责任担当,培养时代新人,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特征、要求、成长成才及所处的地位在多个场合多次进行阐释,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青年篇”。习总书记多次强调青年必须具备德才,实现多方面素质发展,要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鼓励大学生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勤奋好学,练就高尚品质,培养创新思维,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将担当与责任牢记心间。大学生是促使中华民族崛起和走向伟大复兴的决定性力量,担负着重大的使命与责任,应当自觉将个人的理想融入中国梦中,奋发有为,报效祖国。

二、大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存在问题

大学生是学习和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理论的重要群体,通过调查与走访,大部分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学会、弄懂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部分内容。少部分学生因为专业课程学业繁重占据较多时间,或者其他原因学习效果不甚理想。在学习途径上,课堂学习仍然是获得知识的主渠道,但是缺乏实践教学,与现实结合不足。一部分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甚了解、兴趣不高,而且教师没有很好地发挥思政课教学主渠道作用,也未能有效结合热点、疑点、难点进行重点突破。

(二)原因分析

1. 没有很好地发挥思政课教学主渠道作用

实践性作为马克思主义和与其一脉相承党的理论成果的根本特征,在学习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必须予以重视。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不能闭门造车,必须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传统到现代、从封闭向开放、从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向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转变。然而,实践中作为学生学习知识主渠道的课堂教学优势并没有发挥出来,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过于单一陈旧,导致课堂气氛低沉,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极不利于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传播和贯彻。

2.未能有效结合热点、疑点、难点进行重点突破

目前,大学生关切的焦点及课堂上涉及的疑点、难点主要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过程中遭遇的困境和难题,而这些困境和难题不能在教材中得到及时体现。经常存在“常新性”问题和相对稳定性教材的矛盾,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想要的答案不能让学生满意。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大学生中的学习和宣传,必须坦然面对并及时处理这一矛盾,必须有针对性地围绕社会热点、理论难点和疑点采用专题研究解决,加强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学,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3.互联网快速发展带来的问题与挑战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传播途径日新月异,QQ、微博、微信、抖音传播速度快,逐渐成为青年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在这种大背景下,海量的信息中不乏有些片面化、虚假化,甚至反社会、反国家的内容。同时,一些网站、APP、小视频为博眼球、增加流量,将一些恶俗的、虚假的新闻多次发酵扩散,这对正在形成“三观”的大学生来讲是潜在的威胁,学生极易受到错误思想的诱导。高校要通过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帮助学生抵御错误思想,树立正确“三观”。

三、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大学生的路径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大学生是一个持续过程,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创新学习方法、拓展有效途径,引导大学生从被动接受灌输到自觉主动学习、最终指导实践,是当前面对的重大和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课堂教学是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的主要渠道,高校思政课是当代大学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主要阵地。首先,课堂有质量、有效益,让学生有收获、有成长,是思政课教师的首要责任。教师的真情实感,最基本的是来源于对理论的真学、真懂、真信和真用。因此,思政课教师要在课前认真备课、课中科学合理讲授、课后耐心辅导上下功夫。根据思政课的特点,结合热点、难点问题,将内容讲深讲透并答疑解惑,实现课上教学与课下实践的融会贯通。创新教学方法,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动、形象地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使学生的获得感不断提升。另外,也要结合学生的需求、兴趣爱好及学生的个人实际,安排和设计专题教学内容,让学生既要获得理论知识,也要学会思维方法,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把思政课作为学校重点建设课程,完善课程教材体系,加强学校领导、思政课专职教师、党政干部及辅导员三级专、兼职思政课队伍梯队建设,规范选聘理论素养高、实践经验丰富的党总支书记、副书记和辅导员担任思政课兼任教师,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再次,按照“一课为主、多课协同”的原则,积极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避免把思政工作只当作思政理论课教学的事,要重视所有课程和学科的育人功能,规范开设各类人文素质课程,尤其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课程。每个学科的教师不仅要“守好一段渠”,更要“种好责任田”,努力运用和挖掘各学科、各课程蕴含的“德育元素”“思想内核”和“价值导向”,将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

(二)构建实践育人“第二课堂”体系,实现知行合一

高校思政教育要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融合,积极搭建实践育人体系,完善协同育人模式,深入开展各种思政品德实践、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实践、技能大赛、实习实训、志愿服务、军事训练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和了解国情、社情,受到教育洗礼,增长知识才干。

1.依托校内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

高校校园是大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阵地。高校可开展校内实践教学,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完成理论向实践的跨越。一是积极组织各种实践活动,以健康趣味的活动熏陶、加深大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新理论的理解程度,比如开展改革开放四十年读书故事分享会、十九大知识竞赛及征文比赛、大学生思政展演等,展现和宣传大学生的青春风采和责任担当。二是着重依托校内各种学生社团。学生社团是吸引、教育学生的关键组织,比如学习社、大学生“青马工程”、研习社等。鼓励和支持组建大学生宣讲团,配备专业的指导教师每周开展培训,同时聘请行业专家指导。通过此类平台开展一系列社员进班级、进村庄、进社区的十九大精神宣讲活动,借助微信公众号以鲜活的语句和图片等大家喜爱的方式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宣传和推广。 三是做好大学生自我教育与管理工作。从学生日常活动入手,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效融入,如在寝室、班级、餐厅、学校走廊等场所,直接或者间接渗透责任意识、家国情怀教育,将平时的校内生活和熟悉的物体变为教学的重要载体。

2.开展校外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

马克思曾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一是组织大学生到红色旅游景点、革命圣地等参观调研,领悟伟大民族精神力量,如带领社团学生、学生骨干、学生干部去河南“三大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发祥地实地参观学习,聘请相关专家现场教学、现场讲解,学生实地感知当年场景和当时物件,体会和领悟物件背后的故事和精神。二是通过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调查、义务支教、志愿服务等,使青年大学生直接接触社会,体验新时代中国发生的变化,增进大学生对党情、民情、国情的了解,实现知行合一。

(三)拓展网络媒体“第三课堂”体系,主动引导网络阵地

当代大学生“网络化生存”趋向显著,思想活泼多变、思维跳跃,具有极强的独立性。针对“因网而生”思想认识领域的新问题,思政工作要坚持把信息技术融入传统优势中,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广大思政课教师、学生辅导员、班主任等学校思政工作人员要学会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根据不同网络平台社群特点,推进“互联网+思政教育”。教师要积极主动了解网络知识、适应新的变化、迎接新的挑战。在注重形式创新的同时,积极抢占微博、微信等新媒体阵地,善于回应重大时事、理论热点和难点问题,与广大学生开展“微”讨论,回应“微”关切,形成“微”互动。“互联网+思政教育”逐渐成为引领新时代思政教育的新潮流、新模式,势必也为推进大学生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一条创新路径。

四、结语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的首要政治任务,也是高校的神圣职责和使命。要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作用,采取多种途径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猜你喜欢
思政特色时代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特色种植促增收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