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青松
在中华民族长达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涌现出了灿若星辰的爱国事例,许多诗人的爱国情怀凝聚在浩如烟海的诗作中。像战国时期的屈原、南宋时期的文天祥、明朝少年民族英雄夏完淳,都通过诗句表达出了强烈的爱国情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和政府始终重视青少年工作的思想教育,始终强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与民族的希望,始终把加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教育当作是重中之重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次会议中表示,要十分关注我国中学生的教育,努力培养中学生的爱国情怀,用爱国教育为中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千秋之大业,不是一代人两代人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几代人,甚至更多人的共同付出。中学生作为民族的希望,不仅承担着祖国未来建设发展的重任,同时也承担着中华民族崛起的重大使命,因此加强培养中学生的爱国情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加强中学生的爱国情怀教育,不仅是深入贯彻我党十九大会议精神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要措施。是加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工程。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广大中学生要不断的提升家国情怀,积极承担起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祖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为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目标而努力奋斗着。另外加强中学生的爱国情怀教育,能够使中学生团结协作,勇往直前,从而,培养更好的团结意识和进取意识,能够使民族凝聚力贯通在祖国建设的过程中,彰显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的思想观念。能够使更多的人民群众意识到爱国情怀的重要性,深刻了解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爱国情怀教育是提升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是中学生接受教育中最重要的环节,同时也是整个中学教育阶段中最重要的核心部分。中学教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好学科理论知识,同时不要注重在教授的过程中努力灌输爱国情怀思想。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中学语文教师通过讲述一些课文,让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例如教学《过零丁洋》时,就要突出介绍文天祥屡经威逼利诱,仍誓死不屈的斗争故事,并能由此拓展到“宋末三杰陆秀夫、张世杰抗元精神”,激发学生以文天祥为榜样的革命热情,强化爱国情怀教育。在教学《别云间》时则要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写作思路,诗人起笔叙艰苦卓绝的飘零生涯,承笔发故土沦丧、山河破碎之悲愤慨叹,转笔抒眷念故土、怀念亲人之深情,结笔盟誓志恢复之决心。在品味中汲取源源不断的爱国力量。
以爱国情怀为核心的中学教育,不仅是促进中学生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动力。在我国近代史中,中华民族尽管一直饱受着列强的欺凌,但是经过无数仁人志士的共同努力,特别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中华民族重新站了起来,重新屹立于世界舞台之中,近代爱国人士为了挽救中华民族,一直在与西方侵略者进行激烈的斗争,从一开始的洋务运动,到后来的五四运动,深刻体现着中华民族强烈的爱国思想,尤其是青少年浓烈的爱国情怀。为了国家的富强、中华民族的崛起,无数爱国人士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无数爱国人士汇聚到一起,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将西方侵略者、日本侵略者、国民党反动派全部打倒,使中华民族重新站了起来。因此通过对中学生爱国情怀的教育,不仅是爱国情怀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推动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支撑。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评价一个人道德素养的标准。因此,可以看出爱国情怀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具有相同的目标,具有一样的道德要求。通过对中学生爱国情怀教育,能够使中学生的思想观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的融合在一起,通过道德教育,来努力培养中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爱国”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内在要求,一个人只有具备着强烈的爱国情怀,才能充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中学生中开展爱国情怀的教育,这本身就具备明显的优势,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给开展爱国情怀教育提供了契机;中学生精力充沛,求知欲旺盛,给开展爱国情怀教育提供了动力;中学生的视野逐步开阔,知识量不断丰富,给开展爱国情怀教育提供了平台。爱国教育不仅能够使中学生在思想上获得提升,在灵魂上获得升华,同时也有助于中学生更好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积极的投入到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当中去。在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的同时,更好的传承与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帮助中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下进行健康成长,形成完善的思想品格,培育优秀的道德品质,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优秀人才。
在培养中学生爱国情怀的过程中,加强对语文教材中爱国素材的深度挖掘,能够更加出色地孕育好中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出具有强烈爱国思想的新时代接班人。教学中通过对某些历史人物诗句的深度挖掘,能够使中学生强烈感受到历史人物的爱国思想。比如宋代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千古传诵的名句,激励了很多仁人志士的思想情怀,激励了我国近代史上许多杀身成仁,舍身取义的优秀爱国人士,教师通过对《过零丁洋》全篇诗文的深刻解读,能够让中学生感受到文天祥当年在零丁洋孤苦作战的情景,感受到文天祥当年在惶恐滩头走投无路的窘迫处境,感受到文天祥“风飘絮”的痛苦和“雨打萍”的绝望,让中学生深刻了解到当时的时代背景,理解到作者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高尚人生观、思想观、价值观,让中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又或者,教师在讲述文天祥的《南安军》时,通过对全篇诗文的深度理解,促使中学生体会到强烈的爱国情怀。《南安军》是以当时元军入侵南宋王朝为时代背景,突出表现了文天祥对恢复大宋江山的忠诚而坚定的信念,以及对元朝入侵者的蔑视,尤其是最后一句“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充分体现了作者饿死殉国的决心,表达对侵略者强烈的仇恨。教师在讲解《南安军》后,将《南安军》所处的时代背景与抗日战争结合在一起,将元军比作日本侵略者,使学生们从内心中迸发出了强烈的爱国热情,同时将《南安军》中的最后一段话,与爱国人士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比如可以将刘胡兰的英雄事迹和文本教学进行充分联系,刘胡兰同志为了我党的利益,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不顾敌人的威胁,最终英勇牺牲。刘胡兰的英雄事迹不仅体现了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同时也能够为中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榜样,从而激发中学生强烈的爱国思想。在《别云间》诗文讲述中,首先是让中学生了解到《别云间》的创作背景,《别云间》是明代少年夏完淳所创作的无言律诗、通过对《别云间》的深刻解剖,将作者对山河破碎所表达的悲愤之情充分出来,同时根据诗文的深度阅读,能够理解体验作者怀念亲人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侵略者誓死不屈的决心。夏完淳出生于江南一个书香家庭,五岁熟读儒家经典,七岁能诗,八岁能武,九岁“出版”自己的文集,可谓天才。他父亲始终心向大明,精忠报国,在父亲的影响下,夏完淳也如父亲一样成了忠于明朝的人。诗文第二句“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表达了作者对明王朝复辟的决心,同时也体现出了对清朝侵略者强烈的悲愤之情。教学时将《别云间》的创作背景与我国近代史相互关联,更能激发中学生的爱国情怀。
通过对语文教材爱国素材的深度挖掘,首先是增强中学生对文章内容与文章情感的认同,奠定良好的爱国情感基础。其次是通过对历史民族英雄故事的深度讲解,引导学生们去学习人物的英雄事迹,接受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最终激发出学生强烈的爱国感情,为中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和明确的思想方向。再次是加强英雄人物故事、历史人物故事、中国近代史等材料的品读,让学生阅读为基础,做到“穷理”“明道”,启智增慧,方可修身养性,成就“君子”人格。
开展爱国教育主题活动,不仅是实现中学生爱国情怀教育目标的必要环节,同时也是实现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教育的深度培养的重要途径。首先就是教师可以根据爱国素材的相关内容,结合当前社会热门话题,开展相关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比如可以进行经典语段的抄写、诗词歌赋的创作、话剧表演等形式。既是为了丰富中学生日常的学习活动,又是培养中学生强烈的爱国思想,深化爱国情怀的教育。
其次是开发爱国教育资源,深挖爱国教育内涵。例如在教学《南安军》这首诗中,可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探究文天祥“雨打萍”的身世,了解其抗元坚贞不屈的斗争精神。教师也可利用多媒体出示伯夷叔齐誓不食周粟,采薇而食,最终饿死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拓展爱国主义内涵。再者,教学本诗时,还可与抗日战争相联系。利用光、电、声、影等途径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到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和罪行。教师首先要讲述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在讲述的过程中,注意表达出强烈的悲愤之情,让中学生们能够激发强烈的爱国感情,充分表达出对侵略者的恨意。
爱国情怀是一种朴素的感情,同时也是人们所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通过对中学生加强爱国情怀的培养,能够使中学生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不断激发爱国思想。在当前的教育中,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让中学生能够将爱国情感牢记于心,从而担当起祖国建设的重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