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理想范式

2023-01-11 02:38林皎芸
中学语文 2022年17期
关键词:古诗词意象内心

■ 林皎芸

情境是客观环境和主观情感的有机融合,是以浸染情感、传达情感为特点的场景和情形的总称。情境创设就是指架构某种和所学知识相关联的、含有情感内核的场景,并见此场景作为刺激学生求知,激发学生情感共鸣的手段。情境创设是情境教学的第一步,由于古诗词大多富含意象,能让读者在脑海中还原特定情境,所以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结合古诗词创设情境,将学生引入到理想的学习情境中,提升学习效率。

一、转换诗化语言,显化内涵

利用语言描述情境,这是一种十分直观的手段,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着一定的导向性作用,语言描绘提升了学生的感知能力,对诗歌情境的感知会更明显,也能更好地体会作品的内涵。教师让学生抓取作品中的意象,回忆生活中是否有类似的场景,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将其描绘出来,然后品味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为了让学生感受《归园田居》中蕴藏的情感,教师让他们先找出作品中的意象,通过想象还原成生活画面。在学生的脑海中出现了一片安静祥和的田园风光,如有人表示:“远处有一片林子,里面有鸟儿飞翔,旁边就是游鱼跳跃的池塘。近处是农田和茅屋,屋子旁边种着桃树、柳树等。鸡鸭狗等家禽家畜在身边跑来跑去,这是多么美好的田园风光啊。”在学生构筑了场景后,教学者又引导他们关注作品中的其他几句话,“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几句话结合农家生活的环境,让你想起了什么,能否有生活的语言,将作者心中的感受表达出来,说说作者想讲的是什么?”有学生试着表述:“作者觉得,自己以前没有想到田园乐趣,一直都追求功名利禄,这种想法真的是太傻了。他现在融入到了田园生活后,就发现这才是真正的自由自在,所以,他喜欢这样的生活,喜欢在田园中放飞自我。”这样就将那几句关键性话语转化成了更容易理解的词句,能体会作者内心的真实感受。

诗化语言有一定的模糊性,所以理解起来并不简单,但是如果能在脑海中生成特定的情境,用语言创设情境,将其描述出来,那么就能用质朴的语言创设学生更容易感知的情境,进而让他们觉察到作品语言背后传递的内涵。

二、恰当地类比对比,理解情感

设疑启智,创设问题探究情境,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情境创设方法。教师结合作品中值得品味的词句,提出问题,让学生找到生活中类似的事物,然后进行类比对比等活动。这样也能使得他们体会到各种意象的象征意义,从而体会情感。

学习《声声慢·寻寻觅觅》时,教师让学生找出作品中的意象,然后拓展阅读,看看还有哪些诗词中也运用了类似的意象,总结归纳这些意象体现了怎样的情感。学生发现,作者运用了“酒”这个意象,在古诗词中,它常常用来表示借酒消愁的载体,此外还有“黄花、细雨”等意象,它们常常用来表现秋天的景物,体现萧条的状态。“同学们在生活中还能找到哪些意象,它们也体现了和作者类似的情感呢?”如有学生提出:“有的时候,鸟叫的声音悠长凄厉,也会给人悲凉的感觉。在古诗词中也有‘杜鹃啼血猿哀鸣’这样的句子,也体现了这种情感。”还有学生提出:“说到落花,作者用的是菊花,因为那是在秋天,如果是在春天的话,一般诗人会用飘零的桃花表达类似的情感。”在类比后,学生发现用这些意象能象征悲伤、凄凉的内心感受,他们也逐步感悟了作者的情感,体会了她悲惨的人生经历。

很多诗词作品中使用的艺术手法都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他们把握住意象中蕴藏的象征意义,从而把握诗词中蕴含的丰富情感。这样就能消除时空的隔阂,让学生和作者形成共鸣。

三、联系创作背景,揣摩心理悸动

表演体会类情境比较生动活泼,能让学生快速进入到特定的状态中。学生不了解古人的生活,所以对于他们的内心世界理解也不深刻。但是如果能让他们搜索相关的历史资料,了解和古诗词有关的创作背景,并参与到角色扮演的活动中,那么就能让其体会到人物的内心情感,对古人有了亲切感,从而加深内心体验。

《琵琶行》中本身就隐藏着琵琶女的人生经历,此外,作者的生活经历也值得探究。教师安排学生分小组参与情境表演,他们可以选择演绎琵琶女的人生,展现她从万众瞩目到无人问津、孤独寂寞的人生变化。此外,他们还可以演绎作者白居易的人生。由于在课本中并没有详细介绍白居易的生活状态,所以学生需要先上网搜索相关的资料,总结归纳,编写剧本。在创作和表演的过程中,学生逐步理解了作者的情感变化。“作者原本是朝廷的官员,按理说身份地位都很高,他很难对琵琶女的遭遇感同身受。但是由于这个阶段正好是作者遭受贬谪的日子,所以他的心中充满了愤懑之情。这样就让他能更好地体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疾苦。”在这个基础上,他们再来品味“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句话的意思,就能感受到其中蕴藏着一些消极的情绪,感受到作者从早年的锐气到逐步被岁月磨去棱角的整个过程,感受到他的内心变化。

古诗词教学的难点之一就是有时空的隔阂,如果能创设表演情境,则能让学生探索古人的生活状态,对他们的人生轨迹有更充分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解读作品,就能把握住其中细微的情感差异,读出诗人内心感受的变化。

四、观察生活现象,激活灵感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在情境创设的时候,也要基于这一点,要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实际生活,看看是否有和古诗词类似的场景,然后通过互动交流等方式,说说自己的感受。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内心灵感,让他们找到解读古诗词的切入点,从而提升阅读效率。

学习《登高》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现象,感受“登高”给人带来的心理波动。“不同年龄、境遇的人,在登高的时候,感受有什么不同呢?年轻人想的是什么,老人又想的是什么?”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互动交流,他们发现:“年轻人朝气蓬勃,他们有的是力量,能很快登上峰顶,对他们来说,登上高峰是一种超越自我的表现,在登临远望的时候,他们也能感受到朝气和力量。”“但是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拖着苍老的身体,登上峰顶,感受到的更多是岁月的无情,容易生发出对过去青春岁月的怀念。”教学者又让他们结合作者的生活状态分析:“作者不仅是老人,而且他的人生也十分不如意,不能建功立业,这种时候,他的情感又是怎样的呢?”结合这一点,学生更好地理解“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情感,感受到作者心中有恨、有哀怨。这种赏析方法有助于学生激活灵感,运用联想对比的方式,感受作者的情感。

教师要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以基于实际情感的经验作为催化剂,这样就能更好地想象古诗词中的特定场景,从而产生一种设身处地的真实感受,他们就能深入体会诗人的表达意图。同时,这样的生活情境符合学生的日常生活,也更能引起他们重视。

五、抓住课堂生成,灵动创设情境

利用课堂生成资源,直接营造气氛,创设合作交流的情境,这也是一种情境创设的好方法,而且它比较灵动,具有随机性,能体现教学者的教学智慧。教师要积极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当他们产生疑问,回答错误,观点产生矛盾的时候,都可以把握住生成点,让他们交流讨论,这样能让他们在活泼的课堂学习中反思自我,提升解读效率。

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教师安排学生探究作者创作此作品的情感。此时有学生突然提问:“为什么苏轼对赤壁情有独钟,他不仅写了《念奴娇·赤壁怀古》,还写了两篇《赤壁赋》。”教学者把握住了这个课堂生成,让他们结合内心的困惑,自主探究,学生先上网搜索苏轼创作的和“赤壁”有关的作品,然后搜索相关背景信息,了解苏轼在何种生活状态下创作这些作品,对比分析不同时期其内心感受有什么不同。这样就有效创设了交流情境,利用了生成资源,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视野。有学生总结认为:“作者内心还是想要建功立业的,而‘赤壁’是三国重要的战场,各路英雄都在这里崭露头角,尤其是周瑜年少成名,这给了苏轼很大的触动。所以,在逆境的时候,他用英雄人物安抚内心伤痛,在顺境的时候,他用三国豪杰激发自己的斗志。”这番解读,很准确地把握住了作者的内心。

结合生成资源创设情境的话能让课堂活动气氛变得更活跃,吸引学生注意,拉近师生距离,产生一系列正面影响。

在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创设情境,采用多种方法组织拓展训练,从而提升学生的古诗词认知能力。教学者要摆脱情境创设意识薄弱、情境创设方式单一等问题,要结合学生的学情和古诗词本身的内容特点,设置出多种不同的情境,这样才能让学生进入到学习状态,品味古诗词的魅力。

猜你喜欢
古诗词意象内心
古诗词里的清明时节
踏青古诗词
抚远意象等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我爱古诗词
内心有光,便无惧黑暗
做一个内心有光的人
原来占据你内心的不是我
意象、形神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