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乘波
“微写作”发端于微博,也即利用微博写作微型文学作品,其中包括“微小说”“微诗歌”“微故事”“微笑话”等。微写作的主要特点显然是一个“微”字,如果将这种“微”运用到中学课堂写作教学之中,也就可以称之为“微写作教学”。
“微写作教学”又是由“微课”引发而来的,而“微课”真正进入教育领域,最早始于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文件一出,微课便如排山倒海之势涌进教育天地。此后虽然微课的赛事、征文、研讨等活动纷至沓来,但参与者几乎都是教师和教研人员,课堂仍然是“鱼不动水不跳”,一如既往,毫无二致;学生仍然是“风不吹澜不惊”,依然如故,毫无响应。
既然是“微写作教学”,当然要通过课堂来实施,由主导者教师、主体者学生、主环境教室三个基本要素构成。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写作”,主要特点是“微”。可是问题来了,我们现在中学课堂设置时间每节课多为45 分钟,不可能5 到10 分钟就来一次“下课”活动,时间之“微”怎样控制?语文写作教学一般是由两节课连堂90 分钟构成的,初中写作都要求不少于500 字,高中都要超过800 字,教学内容之“微”、知识之“微”怎样确定?实际上,只要坚守了“微课”内质,这两个矛盾问题并不难解决,都可以通过主导者教师的主观能动作用来把控。一节大课45 分钟和两节作文课90 分钟都不变,变的是教师关于微写作教学的精妙设计,是教师对课堂时间节点的临时拆分与合并。可见,“微写作”就是在常规课堂大时间里实施分割形成的小时段、小节点。
微写作教学起始于小学,属于小写作,其教学和练笔成果都是小片段、小镜头、小产品,用的都是小技巧、小方法、小时间,所以人们大都不怎么重视它,甚至看不起它、忽略它、轻视它。殊不知它正是大作文、大技巧、大产品的基础部分,是我们整个写作教学中最原始、最前驱、最基本的起始步骤,应该有它的独立性、前置性和优越性,应该有它的特殊地位和该得的名份。一句话,真正在课堂实施的微写作教学,主要是抓住“微课”的内核内质,诚如是则可呈现出如下“八微”真经。
针对学生写作教学的第一步是教师的课堂“指导”。通常情况下学生的常态是不命题不指导不动笔。而教师的指导大都是围绕当时的命题面面俱到,审题、立意、选材、构思、结构、语言等等,生怕讲少了、讲漏了。如果真的这样做了,必然要涉及许多知识点,占用很多时间。而微指导必须坚持只导一个小点,这个小点是这道作文题中必须用到的写作技巧,其他知识点可以回避。由于“只导一个小点”,所讲的知识自然具有单一性,以保证指导之“微”绝对达标。例如七上第一单元写作第二题第1 个话题内容是“新的校园,新的环境”,自然要通过观察来表现,观察的对象主要是校园环境。自然环境具有客观性,社会环境的人为性主要体现在校园的布局陈设上。这些内容指导哪一个小点呢?最好是学校里最突出最显眼给你印象最深最新的景点,如学校大门口红彤彤的校训、大礼堂前飘扬的五星红旗、主干道边整齐排列的银杏树等。如果重点指导描写银杏树这个景点,也不能描写它的全貌,因为这还不是小点,它要涉及笔直挺拔的树干、银白光滑的树皮、形态划一的树叶等。如果这三个方面只指导写它的树叶,那就是具体实在的“小点”。可从它的形状、它的动态、它的静态、它的色泽、它的远看状貌、它的近视情形等方面去指导,通过手摸摸、鼻嗅嗅、耳听听等不同角度去落实,这才是名副其实的“微指导”,学生写作起来也就容易多了,这是微指导所产生的显著效果。
教师的课堂指导和学生的现场写作结束以后,顺其自然地地进入到了作文批改环节。主要涉及两个内容:一是“批”,即批语、评点,二是“改”,即更正、变动。角度有差异,形式各不同,合起来就是作文批改环节的主体行为。通常情况下,教师的批语总是由眉批到总批,由优点到缺点,由评价到希望,规范化程式化,蜻蜓点水,四平八稳。如果每篇作文都这样运作,学生之间交流起来就会明显发现评语的大同小异,有意无意地挫伤了他们的写作积极性,甚至对老师的付出还会产生疑虑,费去教师大量宝贵时间自不必说。而“微批语”则可以彻底改变这种弊端。“微批语”就是“只批一个特点”,针对的内容与微指导相匹配,批语的文字少而精。这个“特点”可以是优点,也可以是缺点,二者只选其一。如果习作优点明显,就肯定优点所在,正面点赞一番,存在的缺点不必涉足;如果作文写得确实比较差劲,特别是态度方面,就指出缺点所在,明确批评一下,回避优点的存在。二是批语文字具体而不概括,狭窄而不宽泛,精约而不详实,让学生在对照批语思考习作时能够落到实处,受到启发。例如七上第二单元写作第二题《那一次,我真_______》,有一位学生给半命题填上“后悔”一词,所写的内容是妈妈生病时自己没有去医院陪护,导致妈妈因饥饿而加重了病情,写得很感人,教师的微批语是这样的:“后悔是因为人,人是母亲;后悔是因为事,事是生病;后悔是因为情,情真意切。一个‘情’字了得,感人至深!”至于文中存在的内容、语言、结构等方面的优缺点,也就不需要再啰嗦了。这则批语只有四十多字,涉及人事情三个要素,重点落在“情”上,都非常具体。“微批语”由此可见一斑。
第二个作文教学环节批改结束以后,接下来就到了作文评讲阶段。评讲内容通常涉及总体情况、主要优点、突出缺点、提出希望等,具体内容是由批改环节决定的。批改时教师必然要做一个比较详尽的记录,全部完成后还要进行梳理,其结果往往落实到具体姓名和例文上,实事求是。由于课堂指导是“微”式的,随后的批语也是“微”式的,这就决定了课堂评讲必须紧扣这两“微”来进行,也必须是“微”式的。只有如此,这三个环节才能环环紧扣,密切配合,一“微”到底。怎样做到“评讲”之“微”呢?就是“只评一个看点”。“看点”就是引人注目或值得关注的方面。可以是优点,也可以是缺点,还可以是某个带有共性的特点。摈弃常规评讲采用的那种先优点后缺点、先总体后个体的惯用模式,集中表现出“微评讲”的特点,如果涉及内容过多想“微”也“微”不成了。具体评讲时,要充分体现老师的主讲作用,只是在涉及学生范文时才有学生自己朗读。例如八上第三单元写作第二题要求“以《窗外》为题”。有一位学生写得很有特点,老师确定为值得肯定和赞赏的“看点”,其中一段是这样写的:
……我家住在三楼。窗外,一根香樟树尖默默地长到窗前,似向我问好,如对我探望。树叶嫩嫩的,绿绿的,枝干细细的,青青的。它们随晓风摇曳,任轻雾淡染,在晨光的辉映下,绿得发亮,嫩得滴翠,周围的空气带着香味,带着绿意,带着温度,带着使命。这生命的绿,这和谐的韵……好一个大自然之美哟!
老师接着评讲:“这段文字是写窗外香樟树景,表现了‘树叶’和‘树枝’的特点,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可见,写景离不开修辞,离不开叠词,离不开意境,离不开抒情。这位同学将窗外小景写得细致入微,美不胜收,好!”这段微写作和微评语都极为绝妙,给人的印象十分深刻。
以上三个“微”是微写作教学最基本的三个环节,是按照程序发展依次呈现的。
无论是微指导、微批语还是微评讲,都必须围绕某一个具体细小的写作知识点来实施。这个知识点的推进过程是从微指导开始的,微指导是树立目标,是起点;学生的微写作是落实,是重点;微批语是评价,是鉴点;微评讲是公布于众,是终点。这三个环节写作的主要知识点都应该“只重一个细点”:命制作文题时明确这个细点,批改作文时关注这个细点,评讲作文时围绕这个细点。等到这三个环节全部完成之后,这个细点就会在学生的心目中牢牢扎下深根,它就会转化为永远靠得住、用得着的写作能力。“细点”就是细小之点,是相对于粗大之点而言的,就是某个知识体系中最细小的一个写作知识要点。以描写为例,可及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细节、景物、侧面等七个知识点,如果全面指导,只能泛泛而谈,而选择细节描写知识为点,就是整个描写知识的小点。但是细节描写又可以分为肖像、动作、心理、语言、景物、物品、表情等七个知识点,它们分别又是细节描写中的“细小之点”。例如八上第三单元写作第三题要求描写四季“景致”,提示的其中之一是“秋天枫叶似火”的情景,就完全可以运用细节描写,请看下面这段文字:
……我来到枫树下,恰巧一片枫叶如一团灿烂的火苗,带着温度、带着色彩、带着恋情,从树上慢悠悠、轻飘飘地落下来,好像不舍得似的,一会儿横着飘,一会儿竖着降,一会儿斜着荡。然后无声无息地依偎到我的脚旁。我拾起来,嗅嗅,清香扑鼻;摸摸,光滑油润。然后将它紧紧地贴在胸口……
这就是围绕知识“细点”进行的一个细节描写范例,是对景物动作的描写,是对“枫叶”飘落细节动作的描写。之所以写得这样传神生动,具体形象,颇具感染力,就是因为微写作教学微知识获得的成功。
切点就是曲线转变为直反线的点,是数学上的概念术语。如果用到其他方面,则是指解决某个问题应该最先着手的地方,又叫“切入点”。如果用于作文命题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由制题越具体越小越好,如《太阳下的露珠》《悬挂的红柿子》,所写的对象“露珠”和“红柿子”都是自然景物中最具体的的“切点”。二是课本命题将原题改小,改小以后该题就成为课本作文大题的“切点”。至于后者怎样改法,小到什么程度,则因课本作文命题而异。初中课本每个单元后面都设计了几道作文题,既有要求写二三百字的小作文题,也有要求写不少于五百字的大作文题。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基本上选择后者,原因是“不少于五百字”与中考作文字数要求相一致,具有模拟性、对应性和实用性。但是这些大作文题的界面多数显得概括宽泛,直接拿来让学生写作又会让他们在第一关审题时就感到无从下手,茫然无助,束手无策,很难找到切入点。从教师微写作教学指导角度考虑,最便捷的途径是将这些大作文命题改得小一些、再小一点,使之变成比较具体的切入点,写起来就容易多了。例如七上第六单元第三题《十年后的我》,刚上初中的学生写“十年后的我”很容易使他们不着边际,想入非非,命题显然过大,怎样改小呢?可在原题后面添加若干成果式的词语或短语,如《十年后的我登上月球》《十年后的我移居深海》《十年后的我攻克癌症》等,这就比原题范围小一些了。还可以再在原题成果“登上月球”后面添加“种稻”“栽菜”等词语,变成《十年后的我登上月球种稻》,顺此思路还可以添加,《十年后的我登上月球种稻乘凉》,将袁隆平生前的理想实现在月球上,将农业科技与航天科技联系在一起,新颖有趣,富有张力,切入点就变得更小了。这样依次添加,表面上看改动了课本作文命题,实际上仍然是“十年后的我”,仍然是想象作文。可见,将作文命题改小对选择切点、构思立意、降低难度都是大有裨益的。
篇幅是指文章的长短,而长与短又是相对而言的。“微篇幅”自然是说文章短小精悍,小巧玲珑。至于短到什么程度,小到何种限点,又是相对而言的,几十字百把字一篇文章,那是标准的“微篇幅”。可见这里的“微篇幅”是指微写作教学背景下诞生的小作文、微作文、短作文。要求学生不要写长,是基于学生不能写长所致,是从夯实写作基础角度考虑的。这就是微写作教学对“微篇幅”特设的配置要求。初中生在写作上的字数要求通常是不少于五百字,如果是“微篇幅”那就是二三百字,一定要相对完整,如果不完整不能称之为“微篇幅”,也不能定其为“小作文”,那是半截子买卖,是半拉子产品。常言道:“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微写作教学背景下诞生的微篇幅,教师在字数上首先要“只定一个限点”,超过了这个字数就等于违反了写作规定,就要精简,否则就要扣分或降等,也就是说,无话可以短,有话也不能长。这样做的主要意义一是不能写长不必写长就不要写长,何必“诗不够‘啊’来凑”呢?二是能写长也要短安排,尽可能使文字精炼一些,这也是一种作文缩写能力。微篇幅写作在高考特别是中考作文卷面上冠之为“小作文”或为“片段”写作。命题时“限点”的表示通常是“不超过”多少字如“不超过200 字”、“不超过300 字”(而且还要包括标点符号)。教师课堂上的微写作教学必须这样严格要求学生,以适应“微篇幅”字数限点的需要。七下二单元第一题是这样的:“写一段话,抒发某种情感,如幸福、喜悦、痛苦、忧伤、渴望等。200 字左右。”这就是微写作,教师在指导时,就要将字数规定改为“不超过200 字”,执行限点是不得含糊的。
“时点”就是时间上的某一点,如“上午八点”上课、“8 点45”下课,这些都是“时点”。微写作教学的标志之一是“时点”上的“微时间”控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堂写作指导时间之“微”,二是课堂评讲时间之“微”,都是涉及教师和课堂两个方面。“微”的具体“时点”是五分钟,也即微写作指导是五分钟,微写作评讲也是五分钟。通常情况下,对一篇“不少于500 字”的大作文的指导和评讲,“五分钟”都是远远不够的。但这是微写作教学情势下的指导和评讲,五分钟完全可以完成。五分钟指导后紧接着就是让学生根据微知识指导的现场练笔,写好后当堂交卷,如果教师指导时间长了,就会影响学生的写作和交卷,况且指导的是“微”知识点,也不需要花多大时间;五分钟评讲后紧跟着就是让学生修改自己在微写作上存在的问题,如果评讲时间长了,学生修改的时间就难以保障。这两个环节的时间节点都是“五分钟”。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当然也是课堂时间控制的主导,如果在时间上失控,就是微写作教学的失败。也许有人觉得这两个五分钟“时点”不切实际,提出疑问,答案是既然事在人为,为什么就不可以“时在人为”呢?换句话说,即使是当堂写当堂交的一篇大作文,教师指导和评讲的重点仍然应该是“微知识”方面,至于开头、结尾、选材、立意、构思、结构等因素都不予涉及或很少关顾,始终围绕“微知识”去指导、去评讲、去设置、去控制。例如,八下第五单元写作第一题要求写“一处风景,200 字左右”,如果教师指导和评讲的微知识点都是“近景细描”或“远景掠影”,五分钟都是没有问题的。
这主要是针对大作文来说的。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大作文”通常是指初中“不少于500 字”和高中“不少于800 字”。“微作文教学”照样可以适用于这种大作文的全程教学管理。因为每篇作文的写作也好,评改也好,内容也好,形式也好,都是通过具体环节组成的,如文章结构上的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环节,虽然内容不同形式各异,但是也有其基本成文规律。这诚如我们穿的衣服一样,有袖子、领子、前襟、后襟、扣子、装饰等组成,成衣之前它们可以由不同环节的工人分别制作为半成品,最后才由终结者者将它们缝合为全成品。这种情形和道理完全可以用到微作文教学上,如一篇文章计划分为五个自然段也即五个环节,开头结尾各一个环节,中间主体部分三个环节,其中第三段是过渡段,第二、四段属于主体段。无论是教师的微写作教学还是学生的微写作练笔,都可以分段落分环节来分别完成,全部完工后再合到一起,就是一篇超过500 字和800 字的大作文了。这种按照环节成文的方法,实际上是以段为单位,微写作指导和练笔也是以段为单位,完成了某一段就等于完成了全文的五分之一。这样教学不仅可以降低难度,易于下笔成段,而且可以训练学生的成文技巧,走出一条快速成文的捷径。2021 年陕西省中考作文题是《这,是我的节奏》,以指导和训练学生完成开头这个环节为例,下面这些开头即是典范:
生命如歌,激进与舒缓都有其独特的音韵节奏。
大自然的萌发与衰落、死亡与重生,都是有它自己的规律和节奏的。
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节奏,这是事物的自身属性决定的。
我的生活节奏很简单:与太阳同步;我的学习节奏也很简单:由时钟控制。
没有节奏的人生活就没有规律,没有规律的人就不可能有好的生活。
这五个句子都可以分别作为命题《这,是我的节奏》的第一个环节即开头,虽然它们角度不同,内容各异,但有其共同之处。它们都点明了题目中的关键词语“节奏”,文字都比较精约简明,结构都具有领起下文的意义,都无疑是一个好的开头。
综上“八微”真经所述,微写作教学的意义,一是占用的时间都相对短小,无论是指导、批改还是讲评,都必须快速完成,节省时间是最高的效率。二是指导、练笔、批语难度明显降低,由于所及的内容和知识都立足于具体而细微的东西,所以说起来、听起来、写起来、评起来都比较简易,化难为易是最好的教法。三是便于打好写作根基,大小作文兼顾,长短篇幅并蓄,微而具体,小而实在,由小到大,由短到长,这无异于造屋奠基,夯实基础是最根本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