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晓飞 章茂森 邓华亮
(1.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江苏 南京 210029;2.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党政办公室,江苏 南京 210029;3.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脾胃病科,山东 济南 250014)
高等中医院校附属医院是从20 世纪50 年代逐渐发展起来,它起源于绵延几千年的传统中医诊疗,而突破了传统诊疗模式的分散性、封闭性和局限性的弊端,为弘扬中医学和服务百姓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面前,高等中医院校附属医院应不断优化办院指导思想,以适应现代医院发展趋势,在明确办院兴院强院理念基础上,提升中医药医教研整体行为目的性与自觉性,助力中医走向现代化、国际化。
理念是人们对于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观念体系[1]。办院治院理念,应当是人们对于医疗、教育及科学研究现象(活动)进行思维所形成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以及在理性认识基础上形成办院治院强院的思想观念和哲学观点,是办院主体在医教研实践、思维活动及文化积淀和交流中所形成的价值取向与追求,其建立在人们对中医药学术规律、现代医院管理和时代特征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延续性和指向性的观念体系,对明确高等中医院校附属医院应当做什么和应当怎样做作出价值判断。
办院治院理念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而形成,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与时俱进,是医教研实践的内在动力。历经数十年的实践与探索,高等中医院校附属医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全面强化党的建设,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对如何办院治院形成了一定理性认识,但更需要融入现代医院管理思想,顺应健康需求、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发展趋势,以理念的突破和更新为先导,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立足以人为本,学术自由,服务社会,走向世界的核心理念,坚持用高质量党建引领中医药医教研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高等中医院校附属医院以人为本的人本性哲学观分为3 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以学生为中心是由附属医院立德树人的功能属性决定的。附属医院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责不能偏离大学教育的根本目标[2]。医学教育必须采取适当方法使医学生尽早接触临床,接触社会,以开阔医学生的视野,提高医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3]。其一,学术传承是中医学发展的关键,以中医-人文-自然科学课程体系为轴,培养学生“学少悟多”的创造素质;其二,中医学仁爱至德的思想内涵,尤其注重医家的医德教育与医德修养,为医者必须集理智、感情于一身,合医术、医德于一体,晋·杨泉《物理论》谓:“夫医者,非仁爱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要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兼备人文情怀、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中医人,在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征程中行稳致远。
第二个层面,以患者为中心是由医院治病救人的功能定位决定的。作为医院服务的宗旨与建设理念,以患者为中心不仅是为了患者,也是医院运营管理的出发点、落脚点和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 年9 月11 日科学家座谈会上,向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提出殷切希望,要肩负起历史责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就是坚持科技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胸怀天下的家国情怀细心呵护人民生命安全,精心护佑人民身体健康,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生动体现和现实要求。
第三个层面,是坚持人才为本的发展理念。探索名老中医成才之路,除了少数完全靠自学成才者外,绝大多数得到过名师点化。人才是现代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是医院生存、发展的基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医院发展的根本,是提高医院效益、切实推动医院协调、快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4]。而中医学的实践性决定了临证能力在智能结构中的重要地位,这就意味着,高等中医药院校附属医院必须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临床教师队伍,要具有高尚的品德和人格,具有育人意识和授人以渔的本领,做到师德、师智、师能并重。
学术性是一所大学附属医院的特征不变量,学科是彰显学术的重要载体,学科的发展水平直观反映医院的办院水准和学术地位,建设高质量、有特色的优势学科,是促进医院医教研协同发展的重要保证。
医院学科建设涵盖了临床诊疗、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建设及社会服务各个领域,是承载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高等中医药院校附属医院应在秉承中医药学术发展规律、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基础上,突出优势特色,加强临床学科建设。
学科带头人是学科建设的灵魂,是促进学术蓬勃发展与医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的压舱石。学科带头人必须具备管理理念先进、临床技能精湛、学术造诣深厚、理论功底扎实等基本素养,实践告诉我们,立足于团队建设与学科发展的有机融合,坚持“首席引领团队,团队凝练方向,方向推动学科”的建设理念,是助力学科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通过学科带头人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以献身科学,服务人民健康的精神凝聚力量,以病种为抓手,以稳定的研究方向作为共同的理想追求,以团队精神内化到每位成员的需求体系,将同一临床团队、学术群体中每位成员松散而自由的研究行为有机地整合起来,在同质化建设的背景下,统一学科规划,统一临床路径,不断完善运行机制,为了同一个目标深度融合、携手并进,构建良好的医疗服务体系并造福百姓,形成团队建设、科研合作、成果推广、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的良性循环,强化学科的内涵建设与优势形成。
一所有着良好学术传统和浓郁学术氛围的医院,其学术创新总有源源不断的不竭动力。作为高等中医药院校附属医院,要立足于自身优势特色,不断巩固和发扬学术传统,在历史积淀、兼容并蓄、公平公正的学术环境中孕育大师,形成团队,构筑平台,彰显学术优势,积极探索并形成学术创新与人才培养融合互促的有效机制,切实增强整体谋划和运营能力,推动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促进医学学科之间、医科与文理工科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交叉整合[5]。更要倡导学术自由,创造公平公正和充分竞争的学术环境,不断提高医院学术水平。当然,作为附属医院,要防止科研挟持医疗和医疗脱离教学的情况出现,统筹协调各层面的张力关系,确立在医疗和教育中的引领地位[6]。
高等中医药院校附属医院存在的哲学基础即是服务社会服务人类健康,这是一个现代化医院重要的办院治院理念与神圣使命。一方面,高等中医药院校附属医院通过中医药人才临证实践能力的培养与知识信息的创新,为高等中医药教育在“终身教育”“继续教育”中发挥社会服务作用而提供动力源泉;更重要的一方面,公立医院的价值选择和目标定位只能是追求社会公平正义、改进社会的民生福祉、承担社会责任、确保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确保普通老百姓享受公平、可及、优质、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7]。
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明确提出:“充分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以推进继承创新为主题”。坚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是中医医院建设发展的前提[8]。而保持特色、发挥优势是中医药的生命和灵魂,是中医药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作为高等中医院校附属医院,更是中医药文化继承和创新、展示和传播的重要基地,坚守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理念与思维方式,创新管理机制,树立管理文化理念,认真研究中医优势发挥的着力点,准确把握形成中医特色和优势的切入点,系统梳理中医优势病种,强化中医辨证思维,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中的协同创新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全面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高等中医院校附属医院要巩固自身发展,就必须建立起以社会性与公益性为原则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医联体背景下,明确层级医院功能定位,强化团队智力结构构建与协同,促进双向转诊有序流动,注重先进的理念和文化植入,促进卫生资源的有效性供给。
高水平的医疗健康服务能力和强劲的学术创新能力,是高等中医院校附属医院更好地承担服务社会的功能的基石。立足于“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深化人事绩效制度和科学技术创新等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广大医护人员和专家学者从事临床诊疗和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学术水平,为服务群众健康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使医院在为现代化建设服务过程中得到进一步优化完善,在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的成就中做大做强。
中医药绵延不息的生命力,来源其整体观念的理论内核、原创性的辨证思维以及开放包容的学术品格[9]。中医自古以来就是一门极具开放性和包容性的科学,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兼收并蓄人类社会先进思想和理论并积极倡导文化交流而历久弥新,这是其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为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医药是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蕴含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全球化背景下日益得以凸显。在国际交流中,构建多维、立体的中医药文化图景,基于进一步厘清中医药的文化品性,实现全球文化多元化交融汇通中的发展与弘扬,这也是促进高等中医院校附属医院创新发展、科学发展及融合发展的强劲动力。
高等教育的学术性本质,决定了凡是真正意义上的高等学校,都具有国际性的本质[10]。作为中医临床实践教育的重要载体,高等中医院校附属医院务须积极探索符合中医药文化自身规律的传播模式,促进中医药对外教育、科研、医疗合作,在中医国际化中彰显使命担当。运用中医特有的整体思维、相成思维、思辨思维、人文思维,推动中医药理论、实践体系的中西分合,建立人才培养机制,是努力探索中医国际化的有效路径[11]。
一方面,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医药为人类的繁衍作出了卓越贡献。处理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西方文化的交融和发展问题,发挥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的优势和作用,提升中医药对外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强化中医药文化国际间的传播与弘扬是促进高等中医院校附属医院掌控一定临床话语权的重要抓手。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医药深度参与疫情防控,有效减少轻型和普通型向重型、重型向危重型发展,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中医药的科学价值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积极评价[12],为疫情防控奉献了中国经验与中国智慧。在向有关国家捐助中药,向意大利、德国、日本、韩国、巴基斯坦等国家提供中医药救治经验的同时,增强了国际社会对中医药的认可与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另一方面,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是高等中医院校附属医院实现一流医院建设目标的重要途径。开展高质量的国际交流是医院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医院服务质量和促进医院发展的重要依托[13]。不仅可以在国际范围内实现管理理念、人才梯队、信息交流的融通与互鉴,更是培养医学人才、提高医院学科建设水平的有效方法,也是提高医院整体医疗水平和科研能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14]。国际交流合作的主要目标是与国外高水平医疗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使之向更高层次和更深远的方向发展,以谋求更大、更持久的效益[15],医院要发展,必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坚持走“送出去、请进来”的路子,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医学人才,为核心竞争力的培植与彰显奠定人才基础。当然,高等中医院校附属医院的国际化不仅要必须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形象塑造,更要以科学的理论体系与可靠的临床疗效构筑既有鲜明民族特色又符合全球化发展要求的人文传播精神,我们自身优势特色越突出,就越能在世界上引起共鸣。
医院办院治院理念是其建设发展过程中先于行动的核心导向力,是其所倡导的价值目标和行为方式总和,是推进医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哲学前提。
作为高等中医院校附属医院,在理念探索上首先要秉持“医乃仁术”的伦理思想、“调和致中”的道术追求和“大医精诚”的价值取向,对标“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新时代要求,更需要熔铸现代医院管理体制机制,坚持中西医并重,拥抱新技术革新,创新发展模式,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中医药国际化进程。通过对办院治院理念的理性思考,将有利于形成共同信念,进一步提升中医药医教研协同创新的目的性与自觉性;而从顶层设计上对理念的领悟与凝练,将对明确办院治院的基本立场和发展方向形成高屋建瓴的引领与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