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地方本科高校地域文化特色课程建设探究
——以贵阳学院“贵州地方文化”课程为例

2023-01-11 00:14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贵州课程

杨 菁

(1.贵阳学院泰国研究中心、文化传媒学院,贵阳 550005;2.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贵阳 550002;3.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北京 100081)

一、贵州地方本科高校地域文化特色课程建设的时代背景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文化建设的地位日趋凸显。贵州文化建设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丰硕成果;贵州省委省政府在“十二五”期间明确提出“依靠改革创新、建设文化强省、推动历史跨越”的总体思路,这是贵州省首次在文件中提出“文化强省”的建设目标;“十三五”期间贵州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实施大扶贫大数据战略行动和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要求,在《贵州省十三五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十三五”时期全省文化发展的总体要求、发展理念、发展目标及有关措施;贵州“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大力弘扬新时代贵州精神,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在“文化强省”的战略背景下,对本省地方本科高校地域文化特色课程进行建设研究,科学合理地培养贵州“文化强省”后备军意义深远。

二、贵州地方本科高校地域文化特色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

宏观层面,利于推进地方发展战略。贵州地方本科高校地域文化特色课程建设有利于推进贵州省“文化强省”战略。贵州文化丰富多彩,贵州地方本科高校学生是贵州文化传播和传承的主力军,贵州地方本科高校地域文化特色课程建设有助于保证该门课程传授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有益于高校学生更好地认识贵州文化、了解贵州文化,从而一方面对外讲好贵州故事,传播好贵州声音,提高贵州文化开放水平;另一方面做好贵州特色文化的传承,让贵州文化的传承后继有人,切实推进“文化强省”战略。

中观层面,利于丰富地方高校文化课程体系。贵州地方本科高校地域文化特色课程建设的研究和实践有利于形成贵州地方本科高校层次分明、特点突出的文化课程体系,进而满足地方发展对人才的精准需求,建设了解贵州、服务贵州的人才培养模式,助力贵州高校特色办学、差异化发展。

微观层面,利于培养服务地方发展人才。贵州地方本科高校地域文化特色课程建设的研究和实践有利于地方本科高校学生全面了解贵州多层次、多维度、多视角的文化特征,激发他们热爱贵州、建设贵州的热情,能够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增强贵州文化认同,运用好所学专业知识为贵州“富民兴黔”的宏伟目标作贡献。

三、贵阳学院地域文化特色课程“贵州地方文化”教学目标

贵阳学院坚持“突出实用、服务本地”的办学指导思想,以建设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型、应用型地方高校为发展目标定位。服务面向为立足贵州,面向西部,辐射全国,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人才培养总目标为着力培养适应新时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人文情怀、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1]为了更好地配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贵阳学院在一些专业专门开设了地域文化特色课程,更好地培养服务贵州的专门性人才。

贵阳学院地域文化特色课程“贵州地方文化”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和秘书学专业的选修课程,该课程坚持学术性和应用性相统一,通过课堂互动教学和课下体验教学,教会学生从理论视角去看待和研究多彩贵州地方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让学生系统了解贵州地方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对贵州文化的认同,激发学生服务贵州的热情。该课程总目标是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贵州文化内涵,培养人文精神,扩展知识面;了解贵州地区情况,提升专业素养,掌握文化研究方法,更好地服务地方;增强自信心,做好内容和能力准备,打好贵州地方文化传承和传播的基础。该课程的具体目标有如下五项:

(一)培养贵州地方情怀。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系统学习贵州地方文化知识,深刻理解贵州文化内涵,达到“立足贵州、了解贵州、热爱贵州”的目标,树立“扎根贵州、服务贵州”的坚定信念。

(二)提高地方文化传承和传播能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史哲学科底蕴和积累丰富的地方文化,为讲好贵州故事做好内容准备;同时在课堂实践中培养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文化内涵分析解读能力、现代传媒技术应用能力,为讲好贵州故事做好能力准备,从内容和能力两个方面提高学生地方文化传承和传播能力。

(三)教会科学研究方法。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指导,培养学生开展文化研究的意识,学会发现文化现象、体悟文化价值、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提高开展文化研究的能力。从而在学习和工作中挖掘文化内涵,灵活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研究。

(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在课堂分组陈述和课后分组讨论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合作意识,使学生养成尊重意识,掌握沟通技巧,积极参与学习共同体活动,在学习活动中有所收获。

(五)激发创新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对地方文化创新发展的思考,结合地方文化实际,创新地方文化发展模式,探讨地方文化创造性转化,开放式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四、贵阳学院地域文化特色课程“贵州地方文化”建设路径分析

(一)课程框架

贵阳学院地域文化特色课程“贵州地方文化”内容是对贵州地方文化进行充分梳理后设置的,以专题教学的方式搭建课程框架体系,针对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设置具体内容。

专题一:“贵州概况”和“文化”阐释。贵州概况部分让学生了解贵州名称、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口民族、交通和教育等基本情况;“文化”阐释部分对“文化”概念进行梳理,让学生掌握四个重要的“文化”定义,理清“文化”涵盖范畴。

专题二:贵州历史文化。介绍贵州历史简况;理清贵州历史文化形成发展分期;分地区概述贵州省各地州市建制沿革、重要历史遗迹、历史实践和代表性历史人物。

专题三:贵州思想文化。概述贵州思想文化两大基调;重点讲解贵州具有代表性的思想文化:王阳明思想文化、李端棻思想文化、谢六逸思想文化和沙滩文化。

专题四:贵州民族文化。概述“民族”的定义、“民族”的基本特征和世居民族的概念;重点讲解贵州主要世居民族的历史渊源和文化概貌。

专题五:贵州红色文化。介绍贵州红色文化资源,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贵州红色文化内涵,发掘贵州红色文化价值,思考贵州红色文化在学习生活中的影响及作用。

专题六:贵州山水文化。概述贵州两种典型地貌喀斯特地貌和丹霞地貌,重点讲解贵州洞穴文化、岩画文化、石刻文化和摩崖文化。

专题七:贵州审美文化。概述贵州内涵丰富的戏剧文化、形式多样的乐舞文化、各有特点的民族手工艺文化。

专题八:贵州建筑文化。概述贵州著名宗教建筑物特点及其文化内涵;概述贵州少数民族建筑特点及其中的生态文化观。

专题九:贵州节庆习俗文化。概述贵州各民族岁时节日的发生、类型、功能及特征;介绍与贵州各民族岁时节日相关的民俗文化事象。

专题十:贵州饮食文化。概述贵州饮食文化特点及内涵;概述贵州酒文化内涵、酒史、酒的种类、酒礼酒俗;概述贵州茶文化特点、茶艺、茶礼、茶道。

专题十一:贵州文化交流。概述各时期贵州文化与外界的交流传播;概述贵州各民族之间文化交流传播。

(二)教学模式选择

结合贵州地方文化特点,探寻多元化教学模式,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1.专题式教学模式

在课程框架模式下创新开展专题式教学,将贵州地方文化按主题模块分成十一个不同的专题,以主讲教师为轴心,适时分专题模块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授课,深入细致地开展专题教学。充分发挥团队教师的专业优势,授课教师将研究成果带入课堂,将相应的文化研究方法结合专题内容教给学生,让学生接触各专题文化前沿研究动态,掌握不同的文化研究方法,带领学生深入剖析贵州地方文化各专题文化内涵,深刻领悟各专题文化价值。从而在相应的专题教学中实现“看前沿、学方法、析内涵、悟价值”。

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在部分专题板块教学中改革教师“一言堂”教学模式,教师身份由主讲人变为引导人,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学习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实行课程导读和点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让学生利用课前时间主动学习,针对专题教学内容看视频、听讲座、听播客、读文献、备资料,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资源和技术手段,课前充分准备,课上分享讨论。巧妙地启发引导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将“自主、合作、探究”贯穿在地方文化课程“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中,教师合理运用导读和点评将授课内容开启和升华,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贵州地方文化,宣传贵州地方文化。

3.体验式教学模式

针对部分教学内容,适时开展生动的体验式教学。贵州有品类多样的博物馆、数量繁多的名人故居、一剧多戏的专门性剧院、各具特色的文化地区,开展体验式教学就是让学生走进这些地方去参观学习;除此之外,体验式教学不仅是多渠道的,还应该是多感官的,可充分利用贵州特色教学资源,让学生体验贵州茶道,感受贵州酒俗,欣赏贵州戏剧,品味贵州美食,参加贵州各类年节活动,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多感官体悟贵州地方文化。

4.研究式教学模式

在课程设置中,教会学生研究地方文化的思维和方法,运用研究式教学模式,针对授课内容布置相关的调查研究任务,教会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发现身边的贵州地方文化现象,用理论的视角开展研究。教师在研究式教学模式中充当指导者,明确每组学生的研究对象,引导小组成员合理分配研究任务,协助搭建研究课题框架,指导学生使用正确研究方法。让学生在研究中懂得学以致用并有所收获;让教师在研究中达成教学目标并检验教学成果。

(三)教学资源发掘

“教学资源就是支持学校教学活动的开展,解决教学问题所必需的诸客观条件的综合。”[2]教学资源从使用对象看可分为教师用和学生用教学资源;从形式上可分为线上和线下教学资源;从时间上可分为课内和课外教学资源。“贵州地方文化”特色课程拥有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通过教学资源的发掘整合,可形成半开放的教学资源库。

1.立足文本资源

文本资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贵阳学院地域文化特色课程以授课教师讲义为主要文本教学资源,配合安排贵州历史文献(如《贵州通志》《黔南丛书》)、贵州专门性研究著作(如《贵州原生态民族文化探究》《贵州世居民族节日民俗研究》《贵州红色文化资源与地域发展研究》等)和贵州各类文化专题研究论文进行研读。授课教师在相应专题教学中指定文本资源配合课前、课中和课后学习,形成较为系统的学理性思维。

2.配合线上资源

信息技术的普及,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线上资源随之出现。在线课程方面,可充分利用各平台慕课、国图公开课、超星课程等成熟的线上课程资源配合教学;视频资源方面,历年贵州省各类宣传片、反映贵州特色文化纪录片、讲述贵州故事的故事片都是优质的线上资源,可用于进行教学活动;新闻资源方面,合理利用贵州地方新闻官网资源,了解发展中的贵州,与时俱进开展教学活动。

3.辅以特色资源

贵州的特色资源品类繁多,包括各类特色博物馆,如贵州省博物馆、贵州民族博物馆、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等;各类纪念馆,如遵义会议纪念馆、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等;各家博览园,如贵州农业博览园、贵州绿色博览园、贵州“中国茶文化博览园”等;名人故居,如王若飞故居、邓恩铭故居、黎庶昌故居等;各具特色的民族特色村寨如西江苗寨、肇兴侗寨等,这些别样的教学资源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和体悟贵州各类地方文化。

(四)考核体系创新建设

贵州地方本科高校地域文化特色课程考核体系的创新建设,教师对学生的考核体系不再局限于作业和闭卷考试,而需将课堂讨论、读书笔记、学习感想、团队作业、分享汇报、课程论文撰写等多项内容作为综合考核指标项目,针对培养目标,形成多维考核体系,最终评定成绩。

1.课程论文所占考核比例为50%

经过课程系统学习,以某种贵州地方文化为主题,让学生将所学相关理论、研究思维、研究方法应用于期末课程论文撰写,考核学生发现和研究文化现象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对地方文化创新发展思考的能力。

2.分享汇报所占考核比例为20%

将分享汇报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启发每一名学生发现身边的地方文化现象,用所学知识和自我感悟分享汇报,分选题、思路、表达和PPT设计综合评分,考核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文化内涵分析解读能力、现代传媒技术应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团队作业所占考核比例为10%

引导学生就某一文化现象进行团队作业,每个团队围绕共同的研究主题,明确研究内容、确定成员分工、开展课题调研、整合调研资料、撰写研究报告、进行研究汇报。养成团队成员尊重和配合意识,充分利用学习共同体活动,考核学生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读书笔记和学习感想所占考核比例为10%

充分利用文本资源、线上资源和特色资源,开展自主学习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任课教师适时通过读书笔记和学习感想的收集,追踪学生自主学习动态,考核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文本阅读能力、信息搜集和筛选能力、独立思考能力。

5.课堂讨论所占考核比例为10%

课堂教学活动中明确讨论主题,授课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度课堂讨论,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掌握学生对该专题知识的理解程度,考核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地方文化积累和文史哲知识储备情况。

(五)思政元素开发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3]贵州地方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贵州地方文化”课程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如贵州历史文化中传递的传承精神,贵州思想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精神,民族文化中的文化自信及和谐包容精神,贵州红色文化中的长征精神,贵州建筑文化中的工匠精神,贵州山水文化中传递的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理念,贵州审美文化中传递的正确审美情趣,贵州节庆习俗文化中传递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贵州饮食文化中传递的“兼收并蓄”和“因地制宜”,这些都是宝贵的思政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可充分发挥这些思政资源的价值,将思政教育贯穿于课程始终,达到立德树人的最终目标。

五、结语

贵州地方本科高校地域文化特色课程建设意义深远,教学目标、内容设置、教学模式、教学资源、考核体系和思政元素开发等均需要结合时代发展、地方资源状况和课程实际综合创新建设。在后期的具体教学中应当充分实践,真正发掘地方文化价值,达到培养学生贵州情怀,提高学生地方文化传承传播能力,教会学生科学研究方法,激发学生团队合作和创新意识的目标,最终实现立德树人。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贵州课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齐”心“鲁”力,助力“多彩”贵州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贵州,有多美
民用飞机航电系统虚拟教学资源建设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