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名方圣愈汤的古今文献分析*

2023-01-10 08:07刘舒悦张若诗徐世杰
中国中医急症 2022年12期
关键词:疮疡气血临床

刘舒悦 焦 媛 丁 宁 张若诗 徐世杰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

2018年4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了《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圣愈汤为百首名方之一。圣愈汤出自元代李杲《兰室秘藏》一书,该方由生地黄、熟地黄、川芎、人参、当归身、黄芪组成,功能补血摄血益气。本次研究主要通过检索中医古籍数字图书馆、中华医典、中国知网、万方等网络数据平台及古籍文献查阅,结果发现,圣愈汤的文献研究缺乏系统性梳理;其现代研究多集中在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如临床研究多为妇科、骨伤科、癌病等疾病的研究,实验研究多为有效成分定量分析、网络药理学、提取工艺等层面。圣愈汤的临床应用广泛,但古代应用与现代应用差距较大。基于以上问题,本文将从圣愈汤的源流发展、剂量古今折算及古今功用主治等关键信息方面出发,对圣愈汤进行系统分析,以充分发挥其应用价值,促进经典名方在临床上的有效应用。

1 源流发展及剂量古今折算

1.1 处方来源 圣愈汤首见于元代李东垣《兰室秘藏》中,书中载“圣愈汤,治诸恶疮,血出多而心烦不安,不得睡眠,亡血故也,以此药主之。生地黄、熟地黄、川芎、人参各三分,当归身、黄芪各五分”[1]。原书主治因疮疡出血过多导致的心中虚烦不安,失眠。疮疡已成,脓毒内蓄,出血过多致气血受损,血虚无以濡养心神,故出现心烦失眠等症,此时不宜继续使用内消法以免病情加重,因而以圣愈汤滋阴补血,益气安神。全方补而不滞,活血寓于补血之中,瘀血去则新血生,且温润并行,气血兼顾以补血为重,以达扶正祛邪之效。

1.2 历史沿革 圣愈汤最早载于东垣《兰室秘藏·疮疡门》,而后广为后世医家所习用并且沿用至今。金元时期,圣愈汤主要用于疮疡科疾病,原书便首用于治疗恶疮出血过多所致心烦不眠。同时期朱丹溪在其《脉因证治·金疮》进一步发挥,将东垣圣愈汤中生地黄一药易为白芍,把圣愈汤的治疗类别明确为金疮,用以治疗金疮出血过多[2]。至明清时期,圣愈汤则广泛应用于疮疡科、女科及虚劳病。如明代薛己《外科发挥》溃疡(谓疮疡已出脓者)篇曰“一男子患腰毒,脓熟不溃,针之脓大泄,以圣愈汤四剂而宁”[3]。陈实功《外科正宗》云“但见脓多,心烦少食,发躁不睡者,便进圣愈汤”[4]。明清时期圣愈汤在治疗疮疡时仍然占有一席之地,其主要用于疮疡后期毒势已去,气血受损,脓水清稀,疮口难敛或是恶疮出血过多急需补血止血者。针对女科疾病,圣愈汤更多用于妇女小产、虚劳及月经病。如薛己《女科撮要》提出“小产若出血过多而发热,圣愈汤”“一妇人年四十,劳则足跟热痛,余以为阴血虚极,急用圣愈汤而痊”[5]。自薛己提出以圣愈汤治疗妇人虚劳足跟疼痛及小产出血过多发热后,明清医家王肯堂、张景岳、柴得华等纷纷引用并将其载于自己的著作中。通过以上古籍文献可以得知,明清医家以圣愈汤治疗疡科、经候不调及虚劳等疾病,其病机紧扣气血两虚,治疗范围广泛且效果显著。

1.3 剂量古今折算 圣愈汤原书处方组成为:生地黄、熟地黄、川芎、人参各三分,当归身、黄芪各五分。根据相关规定,1979年起全国中医处方用药的剂量单位统一采用公制,按规定换算率为一两=30 g,一钱=3 g,一分=0.3 g。依据《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方剂学》《中国科学技术史·度量衡卷》对历代剂量的考证研究,元、明、清三朝均沿用宋制,采用16进位制的“市制”计量方法,元代度量衡未有大改动,即:1两=1.194市两,1市两=31.25 g,1两=10钱(1钱=10分),1钱=3.731 g[6]。现将圣愈汤古今剂量换算后的结果为:生地黄1.12 g,熟地黄1.12 g,川芎1.12 g,人参1.12 g,当归身1.86 g,黄芪1.86 g。

2 用法和剂型

《兰室秘藏》中记载圣愈汤的煎服法为“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滓,稍热无时服”[1]。汤剂是中药的常用剂型,《本草蒙筌》曰“汤,煎成清液也,去暴病用之,取之易升、易散、易行经络,故曰:汤者,荡也”[7]。汤剂吸收快、发挥效果时间较迅速、对医者遣方限制较少,但随着人民需求的变化,汤剂因煎煮不便、不易保存等缺点,逐渐发展出了其他现代剂型,这也丰富了圣愈汤的应用。刘粉叶等[8]对35例口服圣愈汤配方颗粒3周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对比观察研究,发现圣愈汤可明显降低化疗后骨髓抑制发生率。杨秀梅等[9]利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加味圣愈汤的提取工艺进行水凝胶剂,该水凝胶剂外用可用以改善黄褐斑。

梁宇等[10]认为中药复方颗粒是当前中医药宝贵文化二次开发的热点,中药复方颗粒剂不仅保留原方药物组成并且仍然遵循中医配伍理论原则,与中药汤剂的疗效无差别,且服用更加方便。韩方方等[11]通过统计本院3年内使用中药颗粒的处方数量发现,颗粒中药增长速度迅速,符合现代人民的需求。赵菊花等[12]观察圣愈汤配方颗粒与煎剂对骨髓抑制小鼠造血功能效果的对比,结果表明圣愈汤煎剂、配方颗粒剂均能改善骨髓抑制小鼠的造血机能,两种剂型在促进骨髓造血细胞进入细胞增殖周期和抑制骨髓造血细胞凋亡等方面无明显差异。王亚军[13]指出小青龙汤传统饮片与中药复方颗粒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效果无明显差异,并且颗粒安全性较高。当前中药复方颗粒剂广受市场欢迎,更多圣愈汤复方制剂的研发可朝颗粒中药方向发展,充分发挥圣愈汤二次开发的临床和市场价值。

3 功能主治

《兰室秘藏》载其功效为“治诸恶疮,血出多而心烦不安,不得睡眠”。本次检索元代李东垣创制圣愈汤之后古籍对圣愈汤的功能主治记载,并进行分析整理,具体内容见表1。

表1 不同著作中圣愈汤的主治记载

由表1可知,圣愈汤的治疗范围虽然涵盖了疡科、妇科及各种杂病,但通过“以方测证”的方法可得,血虚证是圣愈汤的主治证候,补血益气是其功效的核心内容。金代成无己最早应用“以方测证”的方法,方剂的功效由所组成药物的功效决定,“以方测证”是以方药的功效推测病证的本质,因疾病的治疗是在中医治疗原则的指导下,对疾病病因病机的整体把握,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谨守病机,各司其属”。因此通过“以方测证”法结合医家的学术思想能够更加全面地掌握方剂的功效主治,从而有助于在中医辨证论治后准确遣方。鉴于此,本文将通过前人对圣愈汤功能主治的论述从血虚证的病因病机层面对其所治病证进一步剖析。

3.1 六淫毒邪,气血耗伤 六淫邪气入侵机体可直接损耗气血,如暑热、火毒邪气侵入人体后进一步传入营血分,可耗血动血。圣愈汤创方时用于治疗恶疮出血过多,疮疡的致病因素主要有外感和内伤两类,外邪引起的疮疡主要由热毒与火毒引起,机体感邪后气血运行失常导致局部的气血凝滞、经络阻塞出现病变红肿热痛等。内伤则大多是因虚致病或是正不胜邪,邪气内陷所致。疮疡的治疗也分内治法与外治法两种,内治法的三大总则为“消、托、补”,分别用于疮疡转化过程的三个阶段,圣愈汤主要用于疮疡后期,因出血过多或脓溃后体质虚弱需调补气血,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损者益之”的治疗法则,以促进正气恢复,新肉得长,疮口早日愈合。

3.2 禀赋不足,精血不充 《灵枢·经脉》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为先天之本,精血同源,精是血液化生的物质基础。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不充,则血液无源,最终导致气血不足。《本草求真》曰“血属有形,凡有形之物,必赖无形之气以为之载,故参、芪最为生血要药”。圣愈汤可用于治疗女科血虚病证,因女子以肝为先天、以血为本,气血失调是导致女科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妇人月事、妊娠乃至分娩、哺乳均以血为用;同时肾气充盛也是妇人规律月经、正常受孕的重要因素。例如郑玉坛《彤园医术》提出“圣愈汤,治先期经行,脉虚血少,色淡清稀,面唇白,一切亡血之症”[19]。李景花等[20]使用圣愈汤加减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60例,圣愈汤能促进卵泡成熟,帮助卵泡排除,助孕总有效率达90.0%。

3.3 久病不愈,气血亏虚 刘粉叶[21]指出久痢、久泻、久疟等疾病,久治不愈,阴血暗耗或久病瘀血阻滞,新血不生可致气血虚弱。如现代研究证明圣愈汤可用于治疗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目前中医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已得到肯定,脑卒中恢复期长且难以全然恢复,多属本虚标实之征。圣愈汤寓补血填精药、补气药、活血药于一体,补行兼顾,有利于促进脑卒中恢复期的治疗进程。芮锦伟等[22]通过对96例使用圣愈汤联合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失语患者12周后发现,其治疗前后语言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效果明显。齐敬东等[23]研究表明圣愈汤联合早期康复运动能够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恢复期的肢体语言功能的提高。

3.4 失血过多,化生不及 机体大量失血是血虚证的病因之一,临床上急性出血如产后血脱、手术出血、呕血等,慢性失血如崩漏不止、痔疮便血等,均可造成血虚证。明清医家使用圣愈汤治疗突然大量出血患者,如郑玉坛《彤园医书》指出“圣愈汤,治临产去血过多,无血不行,腹必不痛,面色黄白,宜补而行之”[19]。现代研究中吴俞虹等[24]对40例服用圣愈汤治疗气血两虚型崩漏的患者发现,总有效率为95%,远优于使用宫血宁胶囊对照组。

3.5 药物损伤,气血亏损 张景岳《类经》“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药,以气味之偏也”。药物可直接损伤气血,例如滥用大辛大热之品伤津耗血;二则损伤脏腑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化源不足而出现气血亏虚,如妄投苦寒之药致脾胃败伤,不能化生血液。现代医学使用放化疗治疗恶性肿瘤出现的副反应可归属中医药毒范畴,癌病患者放化疗后,脏腑功能失调,脾胃运化功能遭到破坏,营血生化不足。张程成等[25]对60例妇科恶性肿瘤化疗后出现贫血的患者进行观察对照研究,发现圣愈汤能有效提高患者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孙立哲等[26]实验结果表明,圣愈汤可以提高荷瘤小鼠的抗肿瘤免疫。乔小燕等[27]、王若进等[28]研究表明圣愈汤能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出现的贫血反应,在提高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上效果确切。可见圣愈汤补益气血效果确切。

3.6 饮食失调,化源不足 饮食失调是导致血虚证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者因进食不足,营养不充,水谷精微化源缺乏以致气血不足;二者进食无节制,脾胃受纳负担过度,化源不及出现气血亏虚之候;三者因素有脾胃疾患,脾胃运化功能受限,水谷精微化生不足导致气血虚弱。

4 现代临床应用

在中国知网以“圣愈汤”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共有221条文献,本研究共纳入相关临床研究文献79篇,根据原始文献归纳总结得出中西医病种共41种,其中妇科系统、骨科系统、循环系统总占比为75.95%,具体病证见表2。

目前有关圣愈汤的临床研究现状,其治疗病种主要为妇科疾病,多用于治疗因心脾两虚气血不足,症见面色萎黄,疲乏,月经色淡,量少,愆期,甚或月经淋漓不尽为特点的妇科疾病如痛经、不孕、崩漏。此外骨科系统疾病如颈椎病、膝骨关节炎合滑膜炎、颈椎病术后等;循环系统疾病如慢性心力衰竭、脑卒中恢复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皮肤科疾病如黄褐斑、老年性皮肤瘙痒等。上述病证可归属于中医学“经期腹痛”“不孕”“崩漏”“痹病”“心悸”“水肿”“中风”等范畴。圣愈汤现代临床应用广泛,但主治病机以气血亏虚为核心,部分主治使用现代病名,具体内容见表2。

表2 圣愈汤现代临床应用

5 结 语

圣愈汤出自元代李杲的医学著作《兰室秘藏》,后世医家对圣愈汤的引用及论述多是来源于《兰室秘藏》中所载的圣愈汤。原方主治恶疮出血过多所致的心烦、失眠等症,气血亏虚是其重点病机,血虚证是其主治证候,补血益气是其功效的核心内容。现代对圣愈汤的研究多为临床实验研究,对其文献研究较少,故本次考证以古籍文献和现代文献相结合为主。依据《中国科学技术史·度量衡卷》对元代剂量的考证研究,圣愈汤古今剂量换算后的结果为:生地黄1.12 g,熟地黄1.12 g,川芎 1.12 g,人参 1.12 g,当归身 1.86 g,黄芪1.86 g。圣愈汤的现代临床应用多为汤剂口服,已有研究采用圣愈汤水凝胶剂外敷的治疗手段;剂型现已发展丰富为中药颗粒和水凝胶剂,但当今中药复方颗粒剂迅速发展且符合人民需求,建议圣愈汤复方制剂研发可朝复方颗粒剂方向发展。圣愈汤在现代临床主要涉及妇科疾病、骨科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皮肤科疾病等,涉及中医“经期腹痛”“不孕”“崩漏”“痹病”“心悸”“水肿”“中风”等病症,中医辨证属血虚证者可酌情选用。

鉴于圣愈汤的研究现状,其现代临床应用已不局限于前人治疗疡科、女科的范畴,广泛涉及其他系统疾病的治疗,然而当前关于圣愈汤的研究多为有效成分定量分析、网络药理学、提取工艺等方面,缺乏对其疗效机制进行的深入研究。因此,后续研究可着眼于圣愈汤的疗效机制、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效应动力学等方面,加快对经典名方的二次开发,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多有价值的科学依据。

猜你喜欢
疮疡气血临床
X线与CT引导下骨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舒肝宁心汤治疗心悸的临床观察
气血与心灵的港湾
普外急腹症临床治疗的初步探讨
论薛己用灸法治疗疮疡的思想特色
补中益气汤联合归脾汤加减治疗气血两虚型低血压性眩晕50例
崔公让教授赤芍甘草汤内服加疮疡外洗方外洗治疗下肢瘀积性皮炎65例
疮疡发病机制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