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为民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质疑”的意思是提出疑问。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质疑既可以是一种学习方式,是学生积极主动与书本内容“交流”并在阅读过程中提出疑问、探究问题,也可以是一种教学方式,是教师借助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主动提问或提出师生共同研究的疑难问题。将质疑看作是一种能力,是对学生发展的要求与期望。这种能力不单单是指学生能提出问题,更加强调学生在提出问题前的思考与提出问题后的探究及解决。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果学生只能提出缺乏深度、流于表面的问题,没有深入挖掘文本内容的渴望,也没有真正投入感情,那么这样的质疑就是无效的。这种教学课堂不仅无法收获应有的效果,反而更像是一种形式主义表演,无法真正激发学生对阅读的热爱和对新知识的渴望。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才能让学生阅读中由浅尝走向深品。
提升学生质疑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当前多数高中生仍旧喜欢在课堂上记录并背诵老师对课文的分析和总结,甚至将参考书、课外辅导书上的答案奉为圭臬,这就导致学生在阅读时缺乏自己的思考、分析和判断,一味地看重所谓的“标准答案”。
阅读教学贯穿于语文教学工作的全程,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和对学生的要求都不同,但唯一相同的就是所有阶段的阅读教学都要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目标,也是教学出发点。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会让教师将关注点更多地放在学生主动提出的问题上,也会在课前将学生的问题汇总,然后归类整理、选出有价值的问题,最后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并解决这些问题。这样会让学生有较强的课堂参与度,也能让学生学会科学阅读,体验阅读、思考、分析、提问、解决全过程,逐渐找到并形成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多数课文都是来自于古今中外的文学大家,例如部编版高中语文必背文言文就有74 篇,且能够被选入教材的课文都具备较强的典范性。学生对教材文本的学习和理解分析会有一定难度,如果通过质疑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主动发现学习中的问题、难点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课文,还能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促进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是阅读教学,教师一般会通过预习教案引导学生自主预习,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初读发现问题,知晓课堂学习重点,但事实上却是学生只是单纯地遵照教师的预习计划阅读,没有加入自己对文本内容的思考,也不会对教师的预习计划提出质疑,思考教师为什么要制定这样的预习计划,久而久之,预习也就无法起到养成质疑习惯、提升阅读能力的作用。为此,教师应当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扎实开展课前预习,让学生在预习中养成良好的质疑习惯。
在质疑能力的培养初期,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多数会浮于表面,这种现象很正常。为此,教师应当为学生做出质疑示范,让学生明白可以遵循怎样的思路来提出问题、阐释问题。例如,在部编版高三必修下册《孔雀东南飞》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提问:“你认为焦仲卿是否软弱?”让学生各持不同的意见展开辩论,积极寻找资料和证据。认为焦仲卿是软弱的学生,可以从“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中的“徘徊”感受到焦仲卿死得拖泥带水的特点。还可以对比刘兰芝的死展开分析。认为焦仲卿不软弱的学生,则可以从封建礼教制度入手展开分析。焦仲卿作为一家之主,要顾全家庭和父母,所以他的死需要付出比刘兰芝更多的勇气,因为这是对母亲的大不孝。辩论结束后,多数学生都认为焦仲卿是不软弱的,但答案并不是这一辩论的重点,重要的让学生学习教师的质疑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深入挖掘文本背后的隐含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求答案。总的来说,教师要想为学生提供范式设疑,首先需要重复多遍地认真阅读文本,对文本有自己的理解,只有教师找到文本中的精彩之处,才能将质疑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老师的示范质疑中学会质疑。
阅读是一个多元化的活动,不仅需要有单独的阅读空间,也需要和他人进行交流。对于高中阅读教学而言,因为生活环境、阅历和知识结构的差异,每个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并展开分层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多角度质疑、生生互动质疑,以最大限度提升每个学生的质疑能力。以部编版高一必修下册《雷雨》阅读教学为例,有的学生会认为“周朴园很好,为什么要批判他?”针对学生提出的质疑,教师首先需要给予充分肯定,然后让学生自己找出文中批判周朴园的语句,依次讨论、交流,分析批判的原因和批判是否正确。可以引导学生就周朴园作为儿子、丈夫、父亲与老板的不同身体质疑,可以就周朴园对待鲁侍萍的前后不同态度质疑,可以就周朴园对待鲁侍萍、繁漪、周萍、鲁大海等人的不同态度质疑。这样,通过学生之间合作讨论可以发现,周朴园为了发财故意让江堤出险,导致两千多名小工被淹死;为了镇压工人罢工,指使警察用枪打死几十名工人;还逼为自己生下孩子的女人跳河,逼繁漪喝药等等,通过上述事件学生可以看出周朴园是一个典型的封建社会大家长,其严苛的手段让整个家庭成员窒息,是一个十分虚伪的人。
在阅读一篇文本时,我们往往会有“简单、很好看懂”等错觉,这是因为作者在创作时将自己真实的情感和核心思想隐藏了起来,文本内容看似简单,背后却有着非常深刻的内涵。这是学生在阅读时往往无法发现的问题。为此,教师需要让学生学会在无疑处设疑。以文言文中的意象为例,同一个意象在不同的文本中所代表的含义与情感大多不相同,例如李清照所写的《醉花阴》《声声慢》两首词中就有许多相同的意象,如黄花、酒等。在《醉花阴》中,黄花所体现出的是一种淡淡的愁绪,但在《声声慢》中则用黄花来比喻自己,作者望着无人欣赏、无人采摘的满地残菊就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无助与无望。在《醉花阴》中,作者“把酒”寄相思,体现出作者在重阳佳节对丈夫的浓浓思念,但在《声声慢》中,“淡酒”则表达出在战乱时期无法化解哀愁,体现出作者晚景凄凉的愁。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想不断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就需要打破束缚,重点从学生课前预习、课堂教学方式入手,通过预习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通过示范质疑让学生明白可以遵循怎样的思路来提出问题、阐释问题,通过互动化质疑来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通过在无疑处设疑让学生提出更加高质量的问题。教师只有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质疑教学环境,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不断优化和丰富教学方法,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