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信息技术辅助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

2023-01-10 22:44张盛德
中小学电教 2022年2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数学知识情境

张盛德

(酒泉市肃州区银达中心小学,甘肃 酒泉 735011)

作为课程的逻辑,符合素质教育的需要,充分意识到学生的进步和各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有必要采取各种策略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应用信息技术辅助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一、应用信息技术辅助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势

作为小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求学生全面培养智力能力和独立思考的素质。小学数学不仅帮助初学数学的人掌握数学的基本理论概念,而且促使学生在贴近生活的教学中获得基本知识。此时,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辅助小学数学教学,将抽象的事物具象化,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促进数学学习能力。

1.构建虚拟模型,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一般情况下,为了便于几何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大多数教师都会提供一些三维模型,让学生观察模型的各个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步发展,很多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设备已有效地应用在教育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使用它来构建一个虚拟模型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从不同的方面,根据自己所观察的各种视图后,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水平和教学质量。

2.制作PPT课件,培养数与形结合的能力

在以往的教学期间,由于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限制,学生很难充分理解和掌握数轴和函数的相关教学。为改变这一现状,数学教师应在正常教学中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制作具有相应知识的PPT 课件,培养数与形结合的能力,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3.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由于数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逻辑性,在日常教学中,数学教师应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必要性分析

在科技水平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学校中的教学方法也在经历着不断的变革。教师要在教学中使用新鲜模式,融合教学改革思想,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环境。小学数学课堂中要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合理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增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感受到自身在数学课堂学习中的变化。教师及时把握改革契机和新鲜手段带来的教学优势,优化数学课堂,对学生实施高效指引,保障学生综合学习成果的增强。有研究证实,为了加强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学生应该避免使用信息技术造成的分心现象。掌握适应性原则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必须遵循启发式原则,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水平,从而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网络信息化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有效的学习环境。教师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中要注重其优势的显现,同时要注重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分析,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保证课堂内使用方法的真实性、高效性,在有效模式下为学生提供合理的学习契机。教师在有效模式下促使学生参与,保障学生能够积极尝试和探索,有助于推动教学时效性的完美和增强,也会在新时期优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前提条件下,推动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有效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实现对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并让信息技术成为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积极要素,就必须遵循信息技术应用的原则。

1.因材施教原则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实现对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模式的应用,就必须先做好对因材施教原则的合理应用。所谓“因材施教”,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方式予以选择,由此来保证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应用的有效性,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打下良好基础。目前,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存在不分辨教学内容就开展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课堂教学工作。这种教学选择并非是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而是简单、粗暴的套用,这不仅无法体现出数学知识的魅力,反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其最大的作用是辅助教师进行数学知识的展现和表达。所以,一切内容应当以数学知识内容为基础,根据教学需求进行信息技术应用,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做好铺垫。

2.以生为本原则

以生为本是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基础原则。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所有教学活动都能够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需求为基础。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手段,其之所以能够被广泛应用到教学工作中,就是因为其新颖的表达方式和丰富的表现内容能够吸引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有趣之处。因此,教师在进行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课堂教学设计时,除了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适用性,还要格外关注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兴趣需求,真正实现知识的传授者与接受者之间的良好供求,让知识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途径完成良好的传达,由此来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为学生的学习进步带来助力。

3.适时适当原则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应当适时适当,以更好地发挥出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价值,提升信息技术的教育辅助作用。对于数学知识的传授而言,信息技术虽然具有较好的效果,但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技术,教师可以在教学工作中对其予以应用。信息技术并不能取代数学知识教育工作的地位。然而,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些教师在发现信息技术教育优势的状态下,让信息技术成为了数学课堂的“常客”。这让信息技术的趣味性、新颖性都大打折扣,学生也因此出现了对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审美疲劳”,这给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不利影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必须保证信息技术应用的适时适当,让其在该出现的时候以最佳方法予以出现,完成对学生的兴趣引导,实现对学生的思维指导,由此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4.寓教于乐原则

寓教于乐是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予以合理应用的重要原则。作为教师,我们深知信息技术为什么会被学生喜欢,当我们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工作时,就一定要保证其可以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并带给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为此,在进行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数学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先了解学生的兴趣需求,并能够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乐趣,由此来保证信息技术应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实现小学数学学科的素质教育目标。

四、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

1.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发展数学思维

小学生作为数学的初学者,需要教师帮助他们学习基本的理论知识,将各种规律和概念联系起来,形成数学语境。然而,小学生由于学习内容过于抽象枯燥,加之年龄偏小,思维能力没有一定的局限,无法正确认识抽象的事物,又无法与生活经验有机联系,学习就会有一定的困难。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帮助学生直观地把握和发展良好的数学抽象思维,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数学与周围事物的联系,使学生理解知识并在其中获得兴趣和活力元素,激发学生学习抽象概念和知识的兴趣。在课前介绍阶段,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创设贴切的生活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获取网络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则可以通过加强对学生语言训练的方式,锻炼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比如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完整、正确地表述数学概念,当学生出现对数学概念认知出错时,教师要及时指出并督促学生改正,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算理,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搜集相应的教学资源,将搜集到的教学资源应用于课堂教学,并自主设计一些教学资源。例如在“三角形”教学中,教师可以在网上搜集一些三角形的实物图片,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三角形,从而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2.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设置障碍和怀疑,将学生引入与问题相关的情境中。信息技术是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工具。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尽可能地创造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和综合,多角度、多方面分析情境内容,不断完成“同化”和“适应”来构建新的认知结构。比如在讲授“乘法分配率”时,一位老师为学生创造了如下的问题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问题激发了思想的火花:一群猴子在山上玩耍,无意中发现了一棵大树上挂着一个奇怪的桃子。孙悟空刚走近,就见了他们,吩咐道:“不要捡!谁要捡!必须先通过我孙悟空的关!”孙悟空问了两个计算题:26×25+25×14=?25×(26+14)=?试试看。结果,一只聪明的小猴子回答了前两个问题,答案是1000。孙悟空听后非常高兴,把桃子拿给了猴子。其他猴子很奇怪:“这两个题的公式不一样,结果怎么会一样?这时候同学们都跃跃欲试,却说不出道理来,老师趁机指导,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吸引学生积极在这个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参与学习。这种从创造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创造某些有问题的情境可以打开学生的思维,给他们发展的空间。

3.提高理解力,锻炼空间想象力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的结合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师可以使用一些软件来展示抽象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解力,特别是对于一些需要很强空间想象力的几何知识。这种知识的传授,如果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不足,教师的教学实施起来就会极其困难。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数学空间想象力。数学空间想象能力是培养学生基础数学素养的目标之一,这与数学教学的目标是一致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形成数与形相结合的想法,这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比如在学习“圆柱与圆锥”时,由于在六年级已经学习了圆的知识,如何通过圆的变化得到圆柱和圆锥,这就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但是,对于空间想象力不足的学生来说,学习本章的内容会有些困难。为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一些动态动画,展示转化过程,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

4.改变观念,提高应用意识

信息技术可以帮助人们在搜集、分类、描述、探索、创造的过程中建立问题模型,并通过模型调查做出正确的判断,来解决相关问题,这意味着信息技术是课堂教学的延伸。用好它,必将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质的飞跃。比如在学会圆周率后,在网上搜索了祖冲之和圆周率的资料。学生非常感兴趣,知道世界有多大、有多美丽,这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灵感,也坚定了他们努力学习、成为有用人才的信心。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学习观念发生重大变化,学生可以进行“自我发现和自我探索式学习”。网站存储了大量的学习信息、学习资源、习题讲解等内容,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身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学习。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有着积极的作用。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的数学思维能力,就要基于课堂上基本教学任务的要求和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联系生活实际,开展动手操作,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学形式要贴近生活,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使学生高效率地掌握数学知识,实现全面进步和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数学知识情境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培养思维能力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