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技术在水土流失中的作用与应用

2023-01-10 21:28:50刘亚平
江西农业 2022年22期
关键词:塞罕坝林场造林

刘亚平

(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河北 承德 068450)

当今全球大多数国家都面临着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给各国农业以及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此开展和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刻不容缓。水土流失是一种自然灾害,是反映生态环境状况的综合性指标,而水土流失的治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通过相关宣传,增强人们水土保持的意识,同时建立健全执法体系,加强执法力度,保障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完善治理措施,提高我国的水土保持水平,促进和谐生态建设。通过大量实践研究表明,林业技术在治理我国水土流失问题上具有一定优势,科学地选取优质壮苗,大规模植树造林,能缓解雨水对地面的冲刷,减少水土流失,改善我国的环境现状,促进生态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1 水土流失的现状及其危害

1.1 水土流失的现状及特点

1.1.1 水土流失面积大,范围广

2021年6 月,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调查结果显示,水土流失总面积广大,达269.27万平方千米,几乎达到了国土面积的1/3,具有范围广、面积大的特点。过去几十年,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我国农村以及采矿区,但如今涉及范围越来越大,城市地区也有发生[1]。

1.1.2 强度大,侵蚀重

土壤的侵蚀程度较严重,官方数据表明,我国每日的土壤侵蚀量平均值高达1238万吨,年均总量占全球的1/5,水土流失问题十分严重,导致农业以及经济损失巨大。

1.1.3 成因复杂,区域差别大

由于我国国土面积较大,各地区差异悬殊,还要根据地形地貌因地制宜,像山地、高原以及丘陵等地区,水土流失的原因是不一样的,这也给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

1.2 水土流失的危害

首先,在各种自然或人为因素下,如乱砍滥伐、过度放牧、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等,改变了土壤环境,土质变得更加松散,土壤蓄水能力降低,在雨水的冲刷下,土壤与水分大量流失,破坏生态平衡,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给我国农业经济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其次,水土流失会降低土壤涵养水源的能力,对人类、动物、植物的饮水安全造成一定威胁,加剧干旱灾害,还增加了泥石流和山洪发生的概率。另外,被暴雨冲刷掉的一些泥沙会被带入江河湖泊,造成淤积。像我国的黄土高原,植被稀少,土壤组成为典型的粉砂沉积物,加上夏季降雨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对地面土壤的冲击较大,导致水土流失,这些流失的泥沙流入到黄河中,在下游不断淤积,抬高了河床,就会形成地上河。

2 林业技术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的作用与应用

2.1 林业技术治理水土流失的作用

林业技术属于生物工程的一种,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具有一定优势。从水土流失治理的角度看,林业技术不仅可以取得理想的治理效果,还具有长期性、经济性特点,因此,在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中,林业技术手段和生物手段的融合就显得十分重要,要做好工作规划,为治理水土流失奠定坚实基础[2]。林业技术按照总体规划的要求,因地制宜,选择合适品种的树木种植,培育森林,降低雨水对地面土壤的冲刷力度,深层植被根系还可涵养水源,有效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系统,调节气候,减缓土壤侵蚀速度,防止水土流失。

2.2 林业技术在塞罕坝水土治理中的应用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海拔高度1500米,年均气温-1.3℃,年均积雪日数169天,大风日数多,无霜期64天,气候寒冷、无霜期短,环境恶劣。塞罕坝地处内蒙古浑善达克沙漠的南端,林草植被稀少,土壤受风蚀或水蚀危害较重,属于土地沙化敏感地区。由于塞罕坝机械林场与北京直线距离仅180千米,平均海拔相差1500多米,塞罕坝及周边的浑善达克沙漠成为京津地区主要的沙尘起源地和风沙通道。

为了使塞罕坝摆脱茫茫荒原的状态,防止水土进一步流失,经过考察,原林业部决定在塞罕坝建立大型机械林场。1962年,塞罕坝机械林场正式组建。按照原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复的规划设计方案,塞罕坝机械林场承担四项重任:①建成大片用材林基地,生产中、小径级木材;②改变当地自然面貌,保持水土,为减少京津地区风沙危害创造条件;③研究积累高寒地区造林和育林的经验;④研究积累大型国营机械化林场经营管理的经验。

初建林场时,塞罕坝气候恶劣,沙化严重,塞罕坝人只能顶着风雪,迎难而上。由于外地苗木在调运途中容易出现失水、伤热捂苗的情况,无法适应塞罕坝风大天干、异常寒冷的气候,他们就自己育苗,改进了“水土不服”的前苏联时期的造林育苗器具和植木苗锹,改变了传统粗放的遮阴式育苗的办法,在我国高原地区第一次大面积成功地进行了全光育苗。两次造林失败后,“马蹄坑造林大会战”在1964年春天有组织地展开,造林成活率达到90%,科学造林使得塞罕坝机械林场从一棵幼苗变成万顷林海,这也大大鼓舞了塞罕坝人保水造林的信心。

由于历史罕见的雨凇灾害和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林地遭受巨大损失,数万亩林木在一夜之间损失过半,塞罕坝人在平均海拔1500米的塞罕坝高原上,引进了新的树种,研究培育抗旱造林树木,种下落叶松、樟子松、云杉幼苗等林木[3],其存活率可达七成,“美丽高岭”重现生机。

塞罕坝采用林业技术实现了大面积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使得植被覆盖面积大大增加,更有效地固定地表土壤,优化了水土流失治理布局,对水土流失问题进行了有效防治,使当地气候环境得到了改善,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如今的塞罕坝机械林场已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约110万亩,草原面积约20万亩,漫山遍野都栽种了树,森林覆盖率也从之前的11.4%提高到目前的80%[4],塞罕坝独特的气候与悠久的历史,造就了这里特殊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3 应用林业技术治理水土流失的建议措施

3.1 科学育苗,奠定大规模造林基础

育苗是造林的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育苗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传统的育苗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林业的发展,已经不能满足治理水土流失的需要。并且在之前的几十年,我国缺乏在高寒、高海拔干旱、瘠薄的沙地造林成功的经验,树木的存活率低,不能有效防治水土流失问题,后来在不断的实践与摸索中,提出了全光育苗技术[5],后来被应用于塞罕坝机械林场的造林工作中。

3.2 攻坚克难,大规模开展造林绿化

在遵循自然规律、依照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保护原有植被,根据当地土壤、环境以及气候,选择合适的优质壮苗,科学开展大规模造林绿化工作,降低植物死亡率,实现荒山“清零”的目标,有效治理水土流失问题,改善土壤瘠薄、岩石裸露的情况。

3.3 科学营林,不断提高森林质量

森林可以涵养水源,实现水源的储蓄,其蒸腾作用可以帮助调节气候,减少洪涝灾害,树木的枝叶和树冠可有效缓解雨水对地面的冲刷作用,防止水土流失,维持生态平衡,给人类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另外,森林还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森林可以生产木材,还能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促进当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科学营林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第一,把质量关﹐加强造林检查验收工作﹐在以“质为先”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中,组织造林质量“回头看”。第二,克服重造轻管思想,加强抚育管理。当前造林工作存在重造轻管思想,抚育管理中存在重项目造林轻一般造林的现象。第三,搞好调查,建立迹地更新长效机制。集中力量,对因采伐、火烧和病虫害形成的迹地,进行调查管理。第四,早动手,认真做好造林的规划和准备工作。

3.4 积累经验,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

我国水土流失问题的治理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土流失治理之路。但水土流失问题并未彻底解决,我们应该做到通过加大治理力度,努力“不欠新账,加快还清老债”,努力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加快治理脚步;严格杜绝因人类的各种生产建设活动造成新的水土流失问题;此外还要加强对水土保持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水土保持意识和法律观念,加大执法力度,共建美好生态家园。

4 结语

经过数十年的实践与探索,我国在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积累了一定经验,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逐年减少,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水土流失治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林业技术在其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使当地气候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提高了土壤的固结能力,有效防治水土流失,维持生态平衡,所以在之后的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中,更要把林业技术摆在突出位置,加强对林业技术的应用。

猜你喜欢
塞罕坝林场造林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奋战在塞罕坝的农大人
山西省两林场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佳林场”
今日农业(2020年15期)2020-12-15 10:16:11
八步沙林场人的新愿望
绿色中国(2019年17期)2019-11-26 07:04:38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塞罕坝之歌
黄河之声(2018年10期)2018-07-15 07:34:46
塞罕坝
浅议造林的意义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1:10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0:59
塞罕坝点兵
绿色中国(2017年19期)2017-05-25 13:2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