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希,商颖军,赵梦,杨峥
(1.中央农业广播学校保定分校,河北 保定 071000;2.保定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河北 保定 071000;3.保定市农业科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4.保定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站,河北 保定071000)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增强农技推广效果,能够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水平,推动现代化农业的高效发展。基层体制内的农技人员是推广农技的重要因素,以保定市为例,要对其基层体制内的农技人员发展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整改措施,提高农技人员的综合素养,强化专业技能,提高职业道德修养,使农技人员能够掌握专业的农业知识,并能够以适当的方式向农民进行推广,促进农技推广工作的高效开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基层体制改革日渐深化,基层农技人员编制逐渐精减,现阶段很多基层农技人员都是合同制,合同期满后往往会调回原籍,导致人员数量逐渐减少[1]。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条件和环境较为艰苦,很多人才不愿意到该岗位就职,在公务员招聘时报名人员严重不足,基层农技人员缺口比较大。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工作条件,吸引更多年轻且技术水平较高的人才加入基层农技推广队伍。
现阶段基层体制内的农技人员老龄化严重,一般年龄在45岁左右,甚至年龄更大,这些人员具有较多的实践工作经验,农业技术能力较为扎实,但是难以胜任农业技术推广中较为艰苦的工作,工作效率较低,难以接受很多新知识和新理念,再加上新的专业技术人员补充不及时,严重影响农技推广工作的有效开展[2]。
农技人员的学历以及专业知识水平与农技推广工作效果息息相关。如果农技人员的学历较低,容易降低工作效率,影响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效果。然而现有的基层农技人员的知识结构较为固化和落后,平均学历较低,缺乏高学历人才,同时在基层体制内,很多专业技术人员往往忙于行政管理工作,忽视专业知识的学习,更加没有精力和时间进行农技推广工作,知识结构逐渐退化,工作效率低下,与现代化农业发展严重不符[3]。
随着基层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基层农技队伍人事结构逐渐改良,并利用职称对其进行具体评定。但是由于基层体制改革,人员队伍逐渐精减,职称名额越来越少,很多农技人员没有资格进行职称评定,严重影响农技推广工作的积极性,降低工作效率,再加上职称与薪资待遇息息相关,没有职称就得不到相应的工资,长此以往很多优秀农技人员的工作热情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击,产生消极情绪。现阶段农技人员队伍构成较为复杂,包含编内人员、编外人员等,给人员队伍的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难度[4]。再加上农技人员工资水平比较低、薪资待遇差异化等因素,导致农技人员的劳动付出得不到相应的回报,严重影响其工作积极性,扰乱农技推广工作的有序开展。
为了提升农技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要积极引进和招聘专业技术人才,为农技人员队伍增加活力。要对人员选拔质量进行严格把关,严格限制应聘人员的学历,一般需要在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才能获得应聘资格,以便提升农技人员队伍的整体学历水平,吸引高学历人才参与到基层农技工作中来;同时尽量选择应届毕业生,实现人员的年轻化,对队伍的年龄结构进行优化,提高整体工作效率;还可以相应地拓展招收各方面的人才,如农业、土肥、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人才,实现农技人员队伍专业知识结构的优化与完善[5]。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要求,规范设置人员招聘选拔程序,并公平公正地进行技术考试。要展开定期培训,提升其专业技能水平,并鼓励农技人员深入农业生产一线,积累更多的实践工作经验,强化其工作能力,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优质的技术服务;此外,要注重科学设置人员编制,确保专业技术人员占据一定的比例,对非专业人员进行分流;为了合理优化人员结构,可以对年龄较大、知识固化、综合能力较差的农技人员,实行离岗休养、提前退休等措施,实现对人员队伍职称层次的优化与调整,让专业化的农技人员获得相应的职称,获得更多参与一线工作的机会,使其在岗位上发挥更大作用。
在乡村人才振兴战略指引下,保定市逐渐加大了对高素质农民培育的投入力度,开展多样化的教育培训模式,如课堂教学、现场教学、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等,并结合职业农民培训任务要求,设置专业培训基地,如农广校、农业推广机构、职教中心等,分层分类地对农民进行培训,提高其农业经营能力、种养技能,鼓励其积极创业,并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高其政治思想水平[6]。其中要对科学施肥用药、低碳绿色农业技术进行全面培训,并对生产技术、电商营销、加工物流等技术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农民对经济作物的生产管理能力,提升农民文化知识水平,强化专业农业生产技能,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农民,扩大农业生产经营队伍,为农技推广、现代化农业发展提供后盾力量。
为了进一步提升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其工作热情,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奖励机制。完善农技优秀人员评选奖励机制,优化人员结构,强化人员工作热情,提高整体工作效率与质量,为农业生产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制定严格的奖惩机制,对表现优秀的人员,进行一定的物质与精神奖励;实行绩效考核机制,对农技人员的日常工作表现、工作质量进行科学精准评定,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全面激发农技人员的内在工作热情;如果发现效率不高的人员和行为,要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进行鞭策,如扣除奖金等;要把考核结果作为绩效工作、职称晋升的重要衡量标准;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并结合实际工作内容,对农技人员的职称评定标准进行明确和完善,提供一定的政策扶持,最大程度激发其工作潜能。还要结合具体情况,积极改善基层农技人员的工作环境,提高薪资待遇,强化其工作积极性,推动农技推广工作的高质量发展[7]。
为了进一步提升农技推广工作的效率与质量,需要对新农技人员开展科学合理的岗前培训,使其对农技岗位的指标内涵具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并能够对农技推广工作的法律法规进行全面掌握,保障农技推广工作开展的合法性;要制定定期培训制度,不仅要向农技人员传输最新知识和理念,还可以深入农业生产实地开展现场观摩学习活动,与其实践工作经验有效结合,增进其对农技推广工作重要性的认知;在培训工作中,要注重提升基层农技人员的思想道德水平,强化其职业素养,激发其内在工作潜能,使其秉持刻苦钻研、无私奉献的服务精神,在岗位上脚踏实地;要为农技人员提供深造的机会,如到农业院校进修学习或参与脱产学习等,还可以进行函授、远程教育,提升农技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提供完善的服务设施,为农技人员自我学习提供便利,如设置农业科技网络书屋、建设网络农业教学平台等,鼓励农技人员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自觉接受新知识和新技术,增加专业知识,拓展视野,实现工作创新,提高其农技服务质量与效果;邀请专业人员组织开展相关方面的专业知识讲座、技术培训、专题学术报告等,让农技人员对最新的专业知识、政策文件、国际形势等具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强化其责任意识,提高其综合素质;可以组织农技人员到指定区域进行考察学习活动,对有机农业种植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进行学习,推动现代化农业的高质量发展[8]。
综上所述,农业经济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因此,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强化农业经济发展具有关键性的实际意义。农技推广工作能够为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保障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针对现阶段基层体制内的农技人员的现状进行深刻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员培训机制,优化人员结构,促进基层农技人员综合素质水平的全面提升,保障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的全面推广,提高农业生产力,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和谐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