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动物营养学发展趋势看饲料科技创新思路

2023-01-10 21:28:50王佳
江西农业 2022年22期
关键词:营养学营养素肠道

王佳

(河南省济源市畜牧技术推广站,河南 济源 459000)

没有理论的支撑,技术的创新就难以得到发展。饲料技术要想实现创新发展,就更需要借助其理论基础,即动物营养学相关知识。要始终以批判的眼光看待现有问题,在积极拓展工作方向和思路的过程中,不断实现行业的整体进步与发展。基于此,本文将详细研究动物营养学发展问题,并对饲料领域科技创新问题展开详细研究,希望能为后续工作的推进奠定良好基础。

1 动物营养学发展概述

动物营养学的本质是对动物吃什么、吃多少、怎样吃的问题进行研究并予以解决,最关键的任务就是确保动物健康,实现优质的生态养殖发展。传统动物营养学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认识了动物需要的营养元素有50余种,在理论角度上能够对不同的营养元素功能和代谢情况进行掌握[1]。就技术而言,制定了动物营养标准,且构建了符合动物特性的饲养模式,带动了饲料行业和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但是传统动物营养和饲料技术发展在现代社会中取得的突破越来越少,产品趋于同质,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更需要加强对传统动物营养学的客观认知,实现动物营养学的全面发展。

传统动物营养学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四点:首先,过分关注摄入排出。在传统营养学领域中,关注点集中在摄入量和排出量上,对于营养代谢的中间过程没有予以关注[2]。其次,过分关注营养素。在传统营养学知识构建过程中,多以营养素为基础,营养理论集中在脂肪营养、能量营养、氨基酸营养、维生素营养等多个领域。而所谓营养平衡是营养素平衡,比如能量平衡、氨基酸平衡等,且传统营养学对营养素存在形式和来源研究不够深入,工作方向存在偏差,影响了整体发展。再次,片面和理想化发展。在传统营养学中,核心内容集中在营养物质代谢领域中,比如营养代谢的局部之和等于整体营养价值等,基于生产条件和理论研究差异较大,这些假设在实际工作中并不成立,按照传统营养学构建的营养代谢效率和动物预期采食量等核心技术参数,其并不能在生产过程中确保准确性。最后,缺乏对肠道微生物的关注。动物营养本质上,是真核生物营养与原核生物营养的统一性发展。在营养摄入过程中,不仅要满足动物自身需求,还要满足微生物发展需求,才能得到最佳健康状态。但传统动物营养学中将重点放在了真核生物营养领域,缺乏对原核生物营养问题的研究。在以上特点表现中,传统营养学在发展和应用时必然会引发很多问题。因此现代社会中更需要在动物营养关键领域中进行创新突破,只有这样才能为动物营养学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3]。

2 动物营养学的发展研究

2.1 早期营养

从多年研究中可知,动物健康与胎儿起源机制联系密切,也就是说动物健康直接受到母体的影响。母体营养在子宫环境和胎儿影响模式中,将直接对胚胎和胎儿遗传造成干预,从而对生长发育和微生物定值形成影响[4]。动物出生阶段的发育和健康情况决定了其一生的生长与健康,比如,在猪的生长过程中,在品种、环境和营养相互作用下,母猪对饲料养分的吸收率和内分泌效果将对子宫内胎儿的发育和生长产生直接影响,这也意味着亲本遗传和表型遗传将直接影响胎儿生长发育,甚至对其出生后的身体健康起到决定性影响。通过对母猪营养给后代肌肉生长发育造成的影响的研究可知,母猪营养将对出生仔猪、断奶仔猪的体重和肌纤维类型产生直接影响:若母体早期营养不良,出生的仔猪体重偏小,肌肉量很难达到标准,虽然后期通过营养调控能达到一定效果,但很难达到正常标准。

2.2 抗病营养

在现代养殖领域中,最严峻的问题就是动物健康问题。动物健康水平往往直接受到免疫系统发育和受损细胞修复功能的影响。现代营养学和医学研究表明,营养水平的提高能够促进机体免疫系统发育,对于受损组织细胞修复有着直接影响[5]。一切生命活动中,营养物质是最关键的物质基础,不仅会对动物生产效率高低产生影响,还将直接决定动物健康水平,影响着动物生产潜力的发挥。所以在研究中也要加强对营养手段的应用,积极调控动物机体的健康水平,在提高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基础上,降低动物疾病的发生概率,促进动物健康养殖。

2.3 微量营养素

当前营养领域对微量营养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养分领域。微量营养素主要具备两大功能:一是执行功能,也就是微量营养素的基本作用,避免出现动物营养缺乏问题;二是调节作用,主要用于调节生命和养分代谢情况。其中,氨基酸的主要作用是参与体内蛋白质合成,主要是对动物机体的免疫系统、蛋白质周转和抗病能力等进行调节;维生素的主要作用是以辅助因子的形式参与体内代谢系统调节,对于抗应激疾病和繁殖领域的影响更为直接。在微量营养素中,两种功能的本质相同,但是在动物机体的剂量效应和作用机制上往往会表现出明显差异。当前研究领域对微量营养素的执行效果虽然已经有了一定了解,但是对于调节效果的认知仍然存在较强片面性[6]。基于调节功能相对复杂,且在动物机体生命活动中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具体的剂量效应和作用机制也需要不断进行深入探索和挖掘。

3 饲料科技的创新思路

3.1 营养平衡技术

在饲料配置中营养平衡是最本质的要求,所谓营养平衡就是保证营养成分的结构平衡。在营养结构中主要涵盖了四个营养要素,分别是营养素、营养源、营养水平和添加物。在传统营养平衡中更注重营养素的平衡,这一理念和真正的营养元素平衡差距明显,现代社会的营养平衡应做到四大要素的动态平衡。比如全价饲料是单个饲料营养结构的平衡性发展,而全局饲料是动物生产阶段中饲料的系统平衡,涵盖了母体营养和后代营养。因此为保障母体与后代整体健康发展,在饲料配置中更应该保证营养结构的平衡发展。在上述平衡概念驱动下,就需要对现有的饲料配置技术进行创新研究,对参数进行系统地深入了解,从而判定现有的饲料营养价值参数是否科学,养分配比是否成立,避免出现饲料标准的局限性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饲料产品和配方效果的全面提高。

3.2 肠道保健技术

肠道健康是保障动物健康的重要基础,营养微生物的互相作用往往会对动物肠道健康产生决定性影响。而对肠道保健进行调控的关键点在于明确动物的黏膜形态和肠道微生物结构群,在黏膜形态结构中应保持其正常发育,避免生长过程中黏膜系统受损。如果已经出现受损问题,要采用科学手段予以修复。在肠道微生物领域应采用合理营养模式和调节手段实现微生物菌群平衡。在肠道保健技术中,最关键的营养技术就是营养平衡技术,而营养平衡的主要目标就是满足机体宿主与微生物发展需求。在养殖期间,应给动物提供优质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此外,还要对微量养分进行优化,明确氨基酸微量元素的种类或来源,选择符合动物生长的添加剂。现代医学提出的菌群整体移植对于解决重大疑难疾病有着重要帮助,所以在动物生产过程中,如果出现微生物菌群失衡,就要积极改进菌群移植效果,并对相关技术展开深入研究和探讨。

3.3 营养调控技术与功能性饲料

在饲料领域发展中,营养调控技术的应用具备显著的安全性、有效性特点。在营养技术的帮助下,能够对动物生长免疫系统的微生物菌群起到有效调控作用,是动物生长和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所以在饲料生产中,要严格按照营养调控原则对饲料进行生产研究。功能饲料的种类繁多,比如抗应激饲料、肠道保健饲料、催乳饲料、免疫提升饲料等,这类饲料的创新和应用是保障动物健康养殖的重要基础,应在今后的养殖领域中予以推广。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动物营养学的发展应该以饲料技术创新为基础,而技术创新不仅仅是产业领域的发展创新,还要借助多方面技术的支持。在现代饲料产业发展中,只有保证理论与实践技术的不断提升,才能在动物营养学发展基础上推动饲料产业的进步,为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营养学营养素肠道
肠道脏了翻出来洗洗
大自然探索(2024年1期)2024-03-19 19:01:03
OBE理念在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烹饪营养学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
老年人护眼七大营养素
中老年保健(2022年3期)2022-08-24 03:00:42
食物中的“有色”营养素
中老年保健(2022年6期)2022-08-19 01:44:18
因人而异合理补充营养素
保健医苑(2022年6期)2022-07-08 01:26:38
70%的能量,号称“肠道修复菌之王”的它,还有哪些未知待探索?
当代水产(2021年10期)2022-01-12 06:20:42
夏季谨防肠道传染病
保健医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7:54
常做9件事肠道不会差
今日农业(2020年22期)2020-12-14 16:45:58
揭秘“食品级”肌肤营养素
中国化妆品(2018年5期)2018-06-28 06:22:12
探讨互动教学法在护理专业营养学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