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在思政第二课堂的应用困境与对策探析

2023-01-10 20:56:20王昊糰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思政政治

王昊糰

(天津滨海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天津 300280)

0 引 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要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要“重视实践育人,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过程中,以“灌输式”为主的单向传授的教育方式虽能够突出主渠道作用,但为了更好地实现“三全育人”,联通课上课下作用,活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实效性,因此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的理念。第二课堂是指在学校统一管理与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志愿参加的一切有组织、有计划开展的集体性课外实践教育活动,目的在于在正常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之外,在学校的支持和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有组织的课外集体活动对受教育对象施加思想政治教育影响,有助于提升大学生沟通、创新、交流能力。相对于传统模式教学的第一课堂而言,第二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它的教学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具亲和力,课堂之中利用慕课(MOOC)、微课、SPOC学习通等在线教育平台,不仅提升了思想政治教学情境的创设,更加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向创新、纵深发展。有学者表示,加强互联网技术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推动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变革与创新,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教学模式,学生参与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积极性明显得到提升。与此同时,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带来新机遇。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利用好网下,还需利用好网上。加强网上正能量的传播,能够为大学生提供风清气正的网络学习环境,例如vlog、微电影等表现形式,不单能够使参与其中的大学生提升自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认知,而且通过网络宣传,使得在同辈群体中获得较深的影响力。

1 新媒体在第二课堂中困境分析

2018年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文件明确指出,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该制度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重要要求,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发展,满足五育并举的有效手段。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媒体技术在第二课堂中的应用也面临新的挑战,如何更好地利用新媒体技术,使其在第二课堂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提高第二课堂建设的关键之一。

笔者调查研究发现,当前学界对第二课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究第二课堂发展顶层设计问题以及创新课堂实践等方面。多数研究者表示依托网络等新媒体手段,能有效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联动,形成三全育人合力。通过创新发展“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机制设计,有助于提升“第二课堂”制度育人实效。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媒体技术犹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手机、电脑等新媒体终端的应用以其简便的形式、多样的变化吸引着青年大学生关注。因此,对于新媒体在第二课堂中的应用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1.1 新媒体技术应用

在新媒体时代,网络是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的主阵地,新媒体较传统媒体方便迅速。当下大学生是新媒体应用的主力军,可以说,如不加强新媒体技术在第二课堂之中的建设进度,就会被时代发展所淹没。从技术层面来讲,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有效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机遇在于能够提升学生们的专注程度,提升学生们的参与程度。但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迅速,例如volg、抖音、剪映等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为部分教师带来了困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难以操作,而造成实际使用效果不佳,甚至部分教师心生抵触情绪。因此,在此种情况下,提升新媒体应用技术教学拓展,对于教师显得尤为重要。技术能力的提高不仅能够提升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为自身发展提供有益补充,还能够将第二课堂建设推向更高水平;从实践层面来讲,当前高校对于新媒体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第一课堂等教学主渠道,对于第二课堂的参与形式局限于部分的校园活动以及公开比赛,真正以新媒体技术来实现第二课堂的融入实践经验较少。在第二课堂中,如果还继续维持“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就很难发挥第二课堂独特的教育特色。因此,教师应当“少管多理”,在牢牢把握住思想政治方向这面大旗之后,多激发大学生活力,创造大学生需求,以不同形式的手段展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1.2 成果展示宣传

当前各大高校开展的思政活动非常丰富。以天津地区为例,“大学生讲思政课”“思政教学能力大赛”“思政微课大赛”“思政情景剧大赛”等等,各种各样的形式促进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但相较于第二课堂的比赛与宣传就显得相对匮乏。第二课堂的展示宣传,不仅对于学校第二课堂建设,还是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发展的促进都十分重要。第二课堂的宣传展示不仅能够为教师带来各种学习机会,还能够为第二课堂的交流拓展提供更加宽广的平台。对于新媒体在第二课堂中的成果宣传,主要局限在于:一是宣传机制的桎梏。各地区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主渠道的关注度非常高,宣传度的提高不仅增强了思想政治教师的理论积淀,还为教师的自身发展、职业晋升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与平台。因此,在第二课堂建设方面,各高校应加强顶层设计,加强高校之间交流。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比赛激励广大教师积极参加到第二课堂的建设发展之中,凸显出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发展对第二课堂发展的促进作用。二是展示平台的桎梏。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相关的平台非常丰富,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宣传展示的机会,但目前针对第二课堂的展示平台较为匮乏,新媒体主要通过以数字信息为载体。因此,打造适用于新媒体为主要媒介的第二课堂展示平台,对于作品展示、学习交流十分必要,是新媒体在第二课堂应用的重要依托。

1.3 发展评价机制

新媒体在第二课堂中的应用,对于第二课堂建设可谓是技术的关键创新。新媒体以其独有的便捷性、多样性、广泛性为大学生的生活带来深刻改变。因此,应以长远发展为目标,持续深入推进新媒体在第二课堂中的应用。目前,新媒体技术在应用方面也面临着些许困境,一是发展机制缺乏。第二课堂不同于注重知识传授的第一课堂。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拥有完整的教学计划、教学周期以及课程建设发展规划纲要。第二课堂的发展缺少相关发展机制的建设与落实,就容易造成第二课堂的教育往往流于形式表面,局限于校内学生交流,难以扩大发展,因此,更难以使新媒体在第二课堂中的应用得到预期实效。二是奖励评价机制缺乏。如何更好地解决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联动,是活化第二课堂发展的根本,各大高校应实现高校内外第二课堂教育实践资源互联互通互补,持续推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人才培养有机结合。从学生角度来讲,对大学生奖学金、评优的评价往往仅从成绩、参与社团活动方面进行考察,忽视了第二课堂对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作用,应把学生在第二课堂中的表现纳入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之中;从教师角度来讲,教师在从事基本的教学工作之余,需要拿出更多的时间去做好第二课堂的建设。有学者就指出,对于教师个人发展,教学课时量的换算、取得优秀成绩的奖励评价机制、保障机制也很难见效。教师在第二课堂中所承担的课时量、优秀成绩也应作为教师评价的重要参考,其结果更能体现教师除第一课堂教学外的综合素质表现。因此,高校应加强顶层建设,建立相关的奖励考评制度,通过调动教师与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之更好参与到第二课堂建设之中。

2 新媒体在第二课堂应用中对策探析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新媒体技术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因此,无论从时代发展角度而言,还是从第二课堂建设而言,新媒体的应用发展也会成为主流趋势。因此,从教师角度来讲,教师应当提升自身专业技术水平,拓展教师应用新媒体技术能力,使之更好地在教学活动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学生角度来讲,新媒体的应用也有助于大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不断在实践中提升自身思想认识,在实践中学习到相关技术知识,为自身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课程建设发展来讲,习近平强调:“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在第二课堂的建设中,更应当注重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拓展,开设相关新媒体知识理论课程,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大学生的理论学习,为“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2.1 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客观要求

第二课堂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学习方式,而课程思政是落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重要体现。第二课堂的发展应当不仅局限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第二课堂,还应当包括大学生所学的专业课程。有学者指出,专业课程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在专业课上花时间融入思政教育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贯穿于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之中,第二课堂是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益补充,其内在的本质要求,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第二课堂能够以贴近大学生的方式、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融入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之中。

以vlog(全称是video blog或video log)短视频为例,“vlog”是当今大学生记录平时生活,表达自我,张扬个性的新媒体形式。它不同于传统的微信、微博等文字式表达,更加注重于大学生日常的生活,适应当今信息快速发展的形式。笔者在引导大学生使用vlog构建第二课堂过程中发现,大学生学习能力强,对于未知充满好奇心与探索精神,但是由于缺少正确的价值观引导,所拍摄的内容往往仅局限于日常的生活记录,以稀奇、搞怪等方式博得视频流量与关注。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大学生在新媒体的应用过程中,通过引导其自主寻找拍摄视频素材,实现拍摄内容与课程内容相互贯通,有助于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解,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仅仅局限在课堂,可以实现“课上课下”的相互联通;并且在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帮助大学生深入发掘专业课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通过帮助大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其主动性,不仅有利于专业课学习,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相互贯通,还有利于构建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格局。

2.2 增进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内在需求

对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从过程来讲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传授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观念,受教育者认同并外化于实践的双向互动过程。无论从话语体系、教育形式、教师自身理论知识水平来讲,越是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越是易于学生接受的、越是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需求的,就愈加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第二课堂展现形式也应更加贴近大学生自身发展特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不仅是对思想政治教师的具体要求,还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益实践。大量的实践与研究证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最重要的是要有现代化的载体。新媒体符合新时代大学生的兴趣取向且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新媒体终端技术的发展,给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带来了重要机遇。新媒体在第二课堂中的有益尝试,有助于在第二课堂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

在第二课堂的实践中发现,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符合青年大学生思想特点的活动能够激发大学生参与性、创造性、积极性。可以通过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的方式成立社团,以新媒体技术作为支撑,通过微电影、情景剧等形式来展现新时代大学生的恋爱观、奋斗观等;通过教师引导,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贯穿于第二课堂之中,以富有激情、内涵、正确价值引导的活动形式丰富第二课堂。实践中应秉持“学生为主、教材为纲、教师引领”的理念,以满足大学生自身发展为根本,探索新媒体技术的应用领域,以此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

2.3 顺应新时代网络建设发展的理性结果

新时代网络建设发展突出的重点就在于如何利用好网络这一重要领域,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而新媒体在第二课堂中的应用的落脚点在于通过新媒体方式,加强网络宣传以达到牢牢把握住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重要目的。新媒体以其独特的虚拟性、及时性、海量性等特征,吸引了广大学生的注意,以其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新媒体愈加凸现其重要的影响作用。“三微一端”就是在“两微一端”(微博、微信以及客户端)的基础上,伴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及移动智能终端更替出现的新名词。“三微一端”不仅包括微博、微信,还包括微视频在内的多元化客户端。作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深度融合的产物,对第二课堂的建设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顺应新时代网络建设发展的必然结果。在第二课堂“三微一端”建设发展中,可通过打造多平台、多领域的方式,拓展学生展示、宣传、交流渠道。多样化的建设发展能为大学生在第二课堂的学习中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针对不同需求的学生采用不一样的教育形式。在第二课堂的“三微一端”的建设发展中,应注重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以调查问卷等形式,深入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所求,积极引导正能量宣传,与错误思潮划清明确界限。在第二课堂的“三微一端”的建设发展中,还需要加强学校网络空间管理,严明网络纪律,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开放的网络环境,提倡学生参与谈论,发表个人观点,但要注重言论的准确性、政治性、规范性。作为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言论,对于偏移主流价值的观点予以批驳否定。

3 结 语

新媒体在第二课堂中的应用与发展,对于新媒体技术的传播与第二课堂的建设都是有益的补充。无论是从构建“大思政”格局角度,还是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角度来讲,发掘更多贴近受教育者的内容与形式都是增强意识形态领域宣传的重要手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新时代,在新时代条件下,应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探索其自身的发展形式与特点,从大学生成长发展中、现实生活中、个性喜好中寻找发展的重点,并以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口,增强理论渗透,适应新时代网络发展趋势。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政治攀附”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政治不纯”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