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敏
当下,互联网的纵深发展促使融合媒体不断向智能媒体转化,数字电视、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新媒体形式相继发展起来,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进行交流的主要方式。“媒介即讯息”,处在数字新生代的大学生,新媒介是他们所处的媒体环境,也是其所熟知的一种生活与社交方式,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他们对世界的认知以及人生观和世界观。2020年6月30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14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要从深化体制改革,加大全媒体人才培养力度等层面进行不懈的工作,打造一批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兴主力、主流媒体,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因此,新媒介环境下如何引导学生比较、鉴别并有效地使用各种媒介进行学习和交流,培养其媒介素养,就成为迫切问题。而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高校重要基础课,具有人数和时长优势。其受众面大、课时多、覆盖面广、重视程度高,在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可将媒介素养教育渗透到英语教学中,使英语课程与媒介素养教育有机融合。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为唤醒人们对以电影为首的大众传媒所带来的流行文化批评意识,维护英国流传下来传统价值观和精英文化,抵御媒介的不良影响,在英国率先提出了媒介素养教育的概念。此后,随着电影、电视的普及,占有率越来越高,媒介素养教育在欧洲和美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计算机、互联网等新媒介的快速发展和技术演进对媒介素养进行重新解构,拓展了媒介素养内涵,扩大了其外延。在大众传播时代“使用、分析、评判和创作各种媒体能力”的媒介素养内容基础上,又增加了具有确定、查找、评估、组织和有效地生产、使用和交流信息并具有解决面临问题的能力等内容。并对年轻一代提出更高要求,要求他们不仅要学会如何消费网络,还需要知道如何与各类具有不同规范和价值观念的人进行互动,掌握驾驭社会网络的技能,成为合格的媒体内容制作者和传播者,成为围绕网络发展起来的新空间里的积极生活者。但现实情况却不尽如人意。据调查,当前大学生面对扑面而来的大量信息时,呈现出较低媒介素养水平,欠缺必要的媒介知识,媒介辨识能力也不够,致使自身对信息的需求与媒介所提供的内容无法进行有效联系,无法借助媒介获取有效信息。但囿于师资匮乏,加之理论体系和教学方法建设上也不完备,无法满足当前媒介素养教育的实际需求,短时间内实施专门媒介素养教育的难度较大。
新媒介不断涌现和传播方式的转变,更新了传统的语言读写/认知能力(Literacy)概念,使大学英语教学面临重大挑战。新媒介传播方式的转变,也影响着读写认知模式的构建。网络的普及以及电脑与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全员占有,以超文本形式存在的屏幕正逐渐取代纸质书籍,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和载体。针对此,《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以下简称《指南》)指出,教师可建设慕课和微课,并可将其用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在备课和授课时,可借助网上优质的教学资源,提升和拓展自己的教学内容,并鼓励具备条件的高校可建设自己本校的“移动英语学习平台”,以适应当前教学内容和方式的转变,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要求。同时也明确将新媒体技术使用纳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范围当中,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融合,发挥新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但现在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目前读写课一般以装备多媒体设备的教室和语言实验室作为教学场所,教学方式大多在教师讲解基础上,通过多媒体呈现文本或播放相关内容的视频辅助扩展教学内容。视听说课主要是教师课前准备好材料,设计好问题,课堂上在解释语言基础上,由学生回答相关问题,进行视听内容单向输入。新媒介的涌现,这一模式正受到强烈冲击。媒介的增多和多样化,学生获取学习资料的途径不断拓宽,数量不断增加。学生在自己手机和电脑等便携式多媒体智能终端,就可获取海量语言信息。从国内的英语四六级考试到国外的托福、雅思考试等多种应试资料,以及与国外同步的最新英美影视剧,内容丰富。尤其是智能手机出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非常方便地进行学习,并从技术上更加准确地定位自己的兴趣点,掌控学习进度。新媒介的这些冲击对大学英语教学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要求大学外语教学做出改变。
新媒介的不断出现,对媒介素养教育和大学英语教学都提出了新要求,媒介素养教育和大学英语教学的融合成为必然。大学英语教学与媒介素养教育的融合是个系统工程,应贯穿目标制定、教材编撰、教学等英语课程实施整个过程。
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既要帮助学生打下扎实语言基础,掌握良好语言学习方法,又要使其成为具有本民族文化特质和素养,并能参与国际文化和专业技术交流的高素质世界公民。受教育者语言技能提升只是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其认知得到发展,并能深刻理解现实世界才是课程的终极教育目标。新媒介在当今社会不断发展,来自媒介的海量信息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这些信息虽然开阔了视野,但与此同时,在接收信息时,也会不自觉地受到信息传播者背景、境外媒介党派倾向以及各种广告商影响。这些影响又会潜移默化地反射到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形成上。因此,仅将新媒介技术使用纳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范围是不够的,还应将媒介素养纳入英语课程教学目标。只有纳入课程目标,才可将媒介素养教育渗透教学全过程,教育主管部门和广大一线教师方能形成媒介素养教育理念,潜心研究、落实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强化媒介素养教育观念契合点与具体操作策略,才能不断强化自己的媒介素养,提升基于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媒介与资源的综合能力,并做好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引导工作。
教材是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和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课程资源,也是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途径。高质量、高水准优秀教材可增强英语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媒介素养。目前,由于媒介素养引导意识淡薄,尽管大学英语教材许多内容,多取材于网络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介,但在教材中却鲜有对媒介信息来源及背景知识的提及和介绍。有时仅在课后注释中加入一句:This text is excerpted from …,缺乏对课文媒介信息来源的告知。教材内容设计也多以听、说、读、写、译等语言基本技能培养训练与运用为主,强调对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的掌握,缺乏对媒介深层信息介绍,使学生不能对信息进行辨别和有效地筛选与评价,无法锻炼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因此,在今后教材编撰中,应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介,并对所选媒介信息进行适当解释和说明,为学习者提供相应背景知识。另外,鉴于目前师资缺乏,开设有关媒介素养课程难度较大的现状,除教材中原有的有关语言知识内容,还可尝试选择一些媒介基础知识,通过课文正文、课后阅读以及背景知识介绍等方式,将其科学、系统地融入教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对媒介信息进行解读,加深对课文理解,并能促进其媒介素养逐渐养成。
英语教学内容大部分来自于各种媒介,为实施媒介素养教育提供了便利条件。教学中,结合所讲授内容,教师可充分利用各种不同媒介形式和媒介信息,促使学生媒介素养养成。内涵丰富的媒介素养是一种复合能力,是传统听、说、读、写基础能力的延伸。它不仅包含对影视、广播、网络、报纸、杂志、广告等各种形式媒介所传输的各种信息进行收听、批判性观看、解读的能力,还包括使用宽泛信息技术制作各种媒体信息能力。因此,媒介素养核心内容为主动使用媒介、理解媒介以及对媒介科学评判的能力。
根据英国著名媒介教育家Masterman媒介教育理论,作为符号和象征系统的媒体,其本身并没有确凿无误或不言自明地映射着外部世界,它需要人们积极解读才能完成其使命。而积极的解读不仅对其编码方式要关注,还需了解受众对媒介信息的解码过程,即信息传递意义过程及规律。基于此,在教学中,借助教学文本媒介,通过对文本内容以及其表现形式进行充分解码,加深学生对信息内容解读,培养其理解性媒介素养。在课堂教学导入环节,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对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电影、电视片段等信息,进行再次编码。将其视为课程导入的语言和文化背景材料和媒介素材进行分析和解读。如在讲解教材万圣节内容,播放、解读万圣节视频时,将其与中、西方拍摄同为“鬼节”的中国清明节进行对比。通过对不同呈现形式的课文印刷文本以及电影、电视多媒体文本片段的多次意义解码,将相同主题的文本内容,在不同媒介形式下的呈现与传播进行对比,使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语言、图像、声音在不同媒介载体中产生意义的方式和表达形式的不同,并对不同媒介性质进行最直观的了解,加深其对同一主题信息理解、解读的能力,提升理解媒介的素养。对媒介科学评判能力的养成,在课外可让学生从电视新闻、访谈、平面报道等不同媒介中,自主收集资料,借助媒介知识,对文本资料进行客观分析和价值评估,并对资料来源、目的及意义构建方式进行相应说明。在材料收集、整理过程中,学生可逐渐了解自己收集材料方式,对同一议题在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媒介形式下,不同的构建方式等相关内容有更深体会,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有意识、有条理地甄别媒介信息的能力和科学评判信息能力。主动使用媒介的能力,是通过合理利用不同性质的媒介,进行沟通交流、传播文化的输出能力。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输出环节主要是说和写,而主动使用媒介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可首先让学生分析、比较不同媒介性质文本,然后让其独立完成不同媒介文本之间的转换任务。如可在书面语言文字与图像声音文字间相互转换,然后对转换完成作品或成果,通过合适平台进行展示和评估。评估可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双主互评模式,对作品或成果进行评价。评价是检验英语教学质量的手段,也是大学英语课程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推手。大学英语考核内容不仅应有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部分,还需有人文知识方面的测试。尤其是具有导向作用的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如能增加媒介常识内容考核,强化文本(媒介)信息鉴赏,从测试内容上引导教学,会对学生媒介素养的养成或人文素养提升有促进作用。
英语学科作为高等教育一部分,是每个层次学生都要学习的课程,也是我国大学教育阶段重要的基础课程。在课程中新闻、电影等互联网非纸质视频图像资源被大量广泛应用,为媒介素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媒介素材。大学英语课程一直走在教育信息化改革前列,基于多媒体、网络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多年来一直实施,新近出版的《指南》也将新媒体技术的使用纳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范围中。这些为英语课程与媒介素养教育融合提供了良好硬件与软件基础,是其他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大学英语课程与媒介素养教育有着极好契合度,是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的合适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