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庆霞
短视频是比文字和图片报道更为直观的信息表达方式,一个短视频蕴含的信息量有时远远超过长篇大论的文字报道,由于其“在现场”的特征,其报道更为客观,说服力更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网络正在代替传统报刊广电媒体成为受众获取新闻来源的主渠道,由用户自己上传的短视频大有取代传统媒体官方报道之势。加之社交网络时代受众高度依赖移动设备,用户生产新闻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传统新闻媒体必须紧跟时代发展,创新新闻编辑和报道的形式,主动寻求突破转型,实现短视频和新闻的融合。[1]
传统媒体是单向传播,和受众缺乏互动和双向交流,给受众带来的体验较差。受众的依赖程度是短视频持续火热发展的前提,当前短视频市场受众规模最为巨大,覆盖青少年、成年和老年人群体,并且正在产生强大的受众依赖。[2]短视频新闻满足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社交化、碎片化以及大众化的需求,依托于移动视频平台的新一代视频产品正在取代传统新闻视频片段。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受众不再是一家人定时定点围在电视前看新闻节目,而是利用碎片化时间各自刷手机。用餐时间和通勤时间也是他们获取新闻的重要节点,短视频就成为他们获取资讯的重要方式,受众接收信息习惯被改变,甚至打造了新的视觉流行文化。
新闻的本源是客观事实,其特征是新鲜动人,短视频直观的形式确保了新闻的真实性,正所谓有图有真相,视频的真相比图片更加完整,比文字更加有说服力。短视频依托移动互联网能够在新闻发生的第一时间实时生产极具热点的新闻,并且上传到网络平台,即通过现场录制突出了新闻的原创性和真实性,通过受众在移动互联网媒介中的选择突出了新闻热点。和传统新闻相比,短视频新闻更能体现社会责任,更关注老百姓身边的点点滴滴,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真实展现他们的生活状态,更接地气。另一方面短视频也能够以小见大,在小制作中释放大能量,更有利于主流价值的传播。[3]
短视频的方式本质上是创新了新闻信息的传播形式,短视频革新了新闻生产模式,创造了UGC和PUGC的新闻生产模式,推动了新闻内容的创新。移动互联网时代数字化是三大传统媒体的未来,短视频新闻有力地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局限性,给新闻媒体的突破转型带来了重大的机遇。传统媒体如果能够抓住短视频的风口,不仅可以实现自身的转型,而且也可以实现新闻价值的最大化,给用户推送更多他们感兴趣的新闻。在强大的政策支持和网络平台监管下,短视频新闻的环境得到了有力改善,同时人工智能和VR技术也推动了媒介环境的变革,加快了新闻转型的步伐。
首先,传统媒体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承担着国计民生上情下达的喉舌作用,其报道非常严谨。我国人群对传统新闻媒体有着较高的信任度,这有利于传统媒体在短视频新闻媒介生态中建立竞争优势,比如在引流方面,直接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在平台上获得大量的粉丝。其次,传统媒体专业性高,具有深度报道的优势,凭借庞大的团队,可以打造优质的短视频内容,实现内容为王。同时,采编人员素质高,能力强,自身也可以建立品牌效应,其短视频新闻的质量是一般自媒体平台所不能比的。第三,传统媒体自身资源能力强大,可以开展线上线下多种活动,整合多个渠道的资源,开拓多种渠道,当前传统媒体已经具备了短视频批量化制作生产的全面基础。
首先,传统媒体和抖音、快手等头部平台相比,阅读量、点赞数、转载量都严重落后,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各大媒体报道的短视频新闻内容大致相同。内容单一化严重,很少看到传统电视媒体制作出具有鲜明特色的火热短视频。报道内容对各个用户细分市场缺乏了解,没有全面下沉到科教、美食、生活领域,内容还相对粗糙,自身优势没有发挥出来。其次,受到传统新闻的观念和体制影响,新闻发布的时效性较差,往往落后于各个网络平台,审核时间较长,缺乏网络时代的创新意识和用户思维。缺乏以用户为中心的观念,仍然是对上级负责的思想,资讯类内容没有满足用户的核心需求和多样化体验。第三,短视频新闻的分发制作模式还有待建立。在去故事化,去播报化,记者弱化的背景下,没有建立起移动互联网的完善生产系统。[4]在传播上,分发路径不成熟,将电视节目分段转发,和用户之间的沟通不是非常畅达。最后,短视频也带来了新闻伦理失范问题,有些拍摄者无意闯入别人的空间,有些拍摄者甚至是无所不用其极,出现诸多侵犯他人隐私甚至制造假新闻炒作的现象。[5]此外当前短视频有娱乐化的倾向,导致严重偏离新闻的使命和责任。
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将优质的内容而非营销手段作为短视频的基石,充分发挥自身视频制作专业化的优势,改变传统固有的文字报道思想,不断创新短视频形式,提高产品质量。比如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提高短视频制作的效率,可以使用人工设备自动录制和生成短视频,并且在后台自动审核视频内容是否有违法违规和不适宜观看等现象,然后快速发布,全过程采用AI模式。还可以引入VR技术提高短视频新闻的感染力,比如利用VR技术还原犯罪现场吸引受众。在短视频新闻的编辑过程中,切记不可使用假新闻、标题党等方式欺骗受众,这样短期虽然会获得流量,但是长期就丧失了新闻公信力。短视频新闻要以内容真实为根本原则,坚守原创视频,坚持专业化生产,制作和传播高水准的优质短视频新闻。新闻内容要根据专业领域细分,比如打造美食、体育、科学、文教等专业类的节目,提供具有品牌特色的差异化服务,要提高节目的知识和技术含量,最大程度上体现新闻媒体的专业性。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分析用户需求,给头部用户提供多元化的短视频新闻产品。为提高受众收视率,在专业和坚守新闻价值的同时,还要注重加入幽默搞笑的元素,注重生活技能的培养,尽量还原第一新闻现场。
一是要打造专业化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培养新闻编辑使用短视频拍摄设备,快速进行新闻编辑,捕捉新闻信息以及和受众沟通交流的能力。建设全媒体化采编队伍,以老带新,新老共建,培养编辑人员AI、VR、航拍等新技术的应用能力,大数据分析能力和媒介传播的视野。二是要创新观念,革新思想,敢于打破传统新闻播报的旧思维和旧框架,不断推动传播模式的创新。比如在新闻播报中可以采用虚拟主播代替传统主持人,对需要滚动直播的节目进行持续报道,在有危险,人员不能到达的现场也可以采用机器人主播。在新闻编辑中要以用户为中心,建立受众思维,充分借鉴抖音等平台火爆短视频的经验,展开新闻制作,在坚守新闻价值的同时,加入娱乐性元素。三是根据移动互联网用户的特点,重构新闻编辑流程,改变过去单一的新闻发稿量考核模式,根据栏目类别进行分工,采编人员定岗定责。构建新闻素材的共享机制,短视频新闻经过深加工后进行融合报道。引入中央厨房等模式,以增加用户体验为目的,建立全媒体采编发一体化流程。在分发模式上,要充分发掘短视频的社交优势,在多个网络平台进行分发,满足分众需求,实现品牌传播。同时加强与网友的互动,允许网友以私信、评论和连线直播等方式加入到节目中。
坚持为大众服务的理念,正确引导主流舆论方向,做好新闻服务的工作。短视频必须坚持真实性的原则,在人人都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进行发声和短视频制作的时代,虚假新闻的消息满天飞。比如一些自媒体平台经常发布某明星去世的假新闻和标题党来吸引眼球,针对这一现象,既要对新闻编辑人员进行道德自律的约束,加强他们的职业操守培养和道德责任,又要建立外部约束机制,对发布假新闻的行为进行追责。传统媒体要给受众提供新闻制作的机会,融合UGC模式让他们成为专业新闻编辑的参与者和传播者。对于非专业的视频,在不要求时效性的情况下,新闻编辑可以进行二次加工制作,从而体现专业性。对于有可能引起误解的短视频,为避免谣言传播,可以在视频中加以标注,正确地引导大众舆论。传统媒体可以结合现场云等技术,鼓励用户自己拍摄短视频或者提供现场信息,以用户实名认证的方式确保新闻的真实性和专业性。针对新闻低俗化的现象,传统媒体要不断推陈出新,打造高质量的新闻产品来重塑大众的新闻品位,通过打造新闻品牌逐渐将低俗短视频挤出市场。
短视频已经迎来风口期,移动设备和社交网络成为短视频传播的载体,在此背景下,短视频新闻已经成为主流媒体转型突围的重要战略。但是短视频新闻目前处于起步阶段,传统新闻编辑进行短视频转型的过程中,存在观念保守,经验不足,水平较差等问题。因此,传统媒体要根据移动互联网时代受众的需求,在坚守新闻价值的基础上,构建短视频采编发一体化的流程,打造高质量的专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