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艳丽
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信息传播的多元化发展,给媒体行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同时,人们对自媒体的认知不断加深,自媒体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快速传播的特点,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增大了自媒体和传统媒体等不同媒体间的竞争力度,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从自身考虑,现阶段的地市级广播电视台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但影响新闻节目的质量,还制约了自身的发展。因此,在融媒体的背景下,地市级广播电视台要保持自身的优势,就一定要对传统的新闻节目进行创新,借鉴新媒体的优点,紧跟时代的脚步,保障自身在媒体市场的大环境下占据有力地位。[1]
在融媒体的背景下,地市级广播电视台作为传统媒体的一员,一家独大的局面已经成为过去式。融媒体将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的优点互相融合、互相补充,全方位地提升媒体的功能和价值。地市级广播电视台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也都走上了媒体融合的道路。所以,有些地市级广播电视台也创建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和微博账号,方便人们更进一步地了解。[2]
融媒体时代,人们接收新闻资讯的方式和渠道发生了改变,以往受地域和时间的影响,而新闻的播放也都有固定的时间,这就导致很多人因为误了时间或信号不好而错过节目的播放。而当今社会,电子产品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人们可以通过手机、平板或电脑随时随地收听收看自己喜欢的节目,而且只要轻轻一点就可以进行互相交流和互动,进而实现信息共享。
就目前来说,自办和转播节目构成了很多地市级广播电视台的节目框架,每天播放时长固定,传播方式固化,节目内容相对单一。而融媒体却为一些自媒体提供了新的机会,有些由于时长原因或资金投入不足的节目可以在网络平台播放,进而在有限的时间实现利益最大化。地市级广播电视台的工作人员也可以通过短视频或直播的方式让更多的人知道他们的存在。[3]
在我国,广播电视台之间的竞争是十分激烈的,除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地方广播电视台分成省、市、县三级,而地市级广播电视台与国家和省级相比,经济水平较低,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优势。再加上在融媒体的冲击下,网络媒体、短视频兴起,地市级广播电视台的生存空间越发狭小。
在融媒体形势下,当广播电视媒体播放一些热点节目时,移动客户端也会同步播放,且不会受到时间的限制,实现无限重复播放,甚至还能对节目音频、画面进行实时截取保存,这些都是广播电视媒体不具备的优势。除此之外,随着一些自媒体自制的网剧质量越来越高,例如《白夜追凶》《河神》等,由于剧情紧凑,故事情节吸引人,受到越来越多的人欢迎,进一步降低了地方电视台的收视率。[4]
想要创作出一档优质的广播电视节目特别是电视节目,资金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当前,广播电视台的收入大部分来源于广告,政府的支持很有限。除去国家要求的需要在固定时间段播出的节目,其他时间段要靠媒体自身生产的内容来填充,而电视台则基本都是靠转播电视剧维持运转,如此一来,收听收看的人数就越来越少,收听(视)率越来越低,广告的收入自然越来越少。资金的缺乏导致地市级的广播电视台缺少发展动力。[5]
目前,广播电视节目形式大多千篇一律,雷同节目也数不胜数,久而久之受众就会产生审美疲劳。受众群体变少,节目的收听(视)率自然就下降了。另一方面,地市级广播电视台制作的节目通常是从比较有代表性的经典节目中获得灵感,而不是专业团队根据自身的特点创造出的独具一格的节目,所以缺少和本地特色相关的具有代表性的节目。
新媒体凭着先进的技术、迅疾的传播速度、多样的传播方式以及新颖的内容,对传统广播电视媒体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力。越来越先进的电子设备,能够让人们随时获得想要的新闻资讯,与之相比,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只能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频率或频道单向传播,这已经无法满足大众的需求。而且新媒体还增加了互动的功能,人们可以在节目之下互相交流,畅所欲言。此外,新媒体还逐渐抢占了传统媒体的广告资源,让本身收益甚微的传统广播电视媒体雪上加霜。
近年来,全国地市级广播电视台虽然都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大部分从事业性质转变成企业性质,但是广播电视台都是由统一的制度管理,这也会对地方广播电视台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我国所有的广播电视台都是党和政府的喉舌,要确保广播电视台正确引导舆论,就对所进人员严格要求,还要进行资格审查。重复制作和重复播放也会加大支出的成本,形成资源的浪费。资源的分配不均也会将中央广播电视媒体与地方媒体的差距越拉越大。[6]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把握发展自主权、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地市级广播电视台亦是如此,只有把改革创新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走创新驱动之路,才能满足受众不断增长的各种需求。
具体来说,地市级广播电视台首先要明确自身的位置和发展方向,用受众喜欢的播出方式对节目进行改良,给受众最直观的节目体验。其次,要大力推进体制改革,将市场作为主战场,以满足社会和人们的需求为目标,将广播电视做成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主流媒体。这就需要地市级广播电视台做好新闻工作人员的政策保障,转变传统的用人观念;制定完善的决策制度,保证决策的科学化;大力引进有较高职业素养的广播电视台工作者,让更多的专业人才加入地市级广播电视台建设的队伍中;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并将制度实施到具体的工作中,进而促进地市级广播电视台的良好发展。[7]
无论科学技术如何发展,时代怎样变化,地市级广播电视台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原创和节目质量。当今涌现出的网络媒体,虽然给予人们了一定的便利,但是网络媒体推送的内容是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常常会推送一些和标题无关或是观众不感兴趣的内容,有时甚至把有价值的信息覆盖下去,使观看效率降低。地市级广播电视台要规避这种问题,推陈出新,对原有的节目进行改良,注重贴近当地实际,节目播出要有针对性,调动当地人参与的积极性,有利于增强其文化自信。
新媒体的双向传播是传统媒体所达不到的,所以地市级广播电视台要重视新媒体的地位,借助微信、QQ或微博等客户端达成与受众的互动,让受众主动参与,增强体验感。受众可以通过客户端边收听收看节目边留言互动,还可以回看和重复播放,在节目播放的时间上会更自由;另一方面,国家和当地政府对地市级广播电视台的投入本身不足,想要更好地发展,地市级广播电视台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获取更多的经济支持。首先是将频道打造得更专业化和个性化。其次要搞节目创新,提高收听(视)率进而吸引更多的广告商。最后要有专门的部门负责经营广告收益,将创优和创收合力在一起。[8]
在融媒体背景下,地市级广播电视台一定要重视人才的引进,只有队伍专业化,才能提升广播电视台员工的整体素质。要引进复合型人才,为其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和优质的生活保障,提高其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要建立奖励制度,通过竞选、职称竞聘的方式激发出工作人员的危机意识和自觉意识。地市级广播电视台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只有引进和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才能提高自身在媒体市场的竞争力,为社会奉献更多更优质的广播电视节目。
融媒体时代,地市级广播电视台的发展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资金的短缺、收听(视)率的下滑、发展动力的不足、缺少特色的节目等都会桎梏其发展。所以,地市级广播电视台只有注重本土文化,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道路,坚持创新驱动、重视受众体验、创作优质节目、加强人才引进,才能成功转型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