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嘉一
随着我国影视传媒的不断发展以及观众对于“娱乐”需求的不断增长,电视综艺节目逐步成为我国电视媒体中一种很重要的节目类型,无论是节目的开设量还是节目的收视率,都呈现飞速增长的态势。其中,在各个频道中都大量出现由三人及三人以上的主持人同台主持的“主持群”现象也引起了业界、学界的广泛关注。
在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快速发展的十几年里,“主持群”不断孕育、发展、成熟。“主持群”不仅是伴随着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形态不断改变、发展的产物,也是电视综艺节目行业内部竞争中的获胜者,与电视综艺节目相互作用、相辅相成。
2004-2008年间,我国电视综艺节目中开始出现由三名或三名以上主持人同台主持一档节目的现象,继湖南卫视推出“快乐家族”这一主持团队之后,“主持群”的理念也渐渐被受众所接受。大型有实力的电视台纷纷推出了属于自己的“主持群”节目,打开电视机就是一番热闹的现象展现在观众面前。
但是随着“主持群”遍地开花以来,面临的问题也接踵而至——“模仿”。当一个“主持群”一炮而红之后,很多卫视都会以这个“主持群”作为参考,大致相同的角色定位、人员分配都会引起受众的视觉疲劳,再加上后期没有及时有效的规划发展“主持群”的品牌效应,导致很多“主持群”只是昙花一现。
1.内因
其一,电视综艺节目形态的改变。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形态的改变是促使“主持群”产生的直接原因。电视综艺节目从“传播者为中心”发展为“受众为中心”,而且这会是未来几十年的一个大趋势,这个趋势导致了电视综艺节目形态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原电视形态节目《综艺大观》和新电视形态节目《快乐大本营》为例。在《综艺大观》节目中,它的主要形态构成就是小品+歌舞为主,以其他各艺术门类的表演为辅的形式,强调节目的表演性、娱乐性。在这种节目形态下,通常选用的主持模式就是单人主持或者是双人搭配主持,因为整个节目的流程内容,仅凭一个或是两个主持人是能够起到整场节目的领导、串联作用的。可是在新电视形态节目《快乐大本营》中,它的形态包罗万象,主持人和嘉宾的开场表演、节目过程中的益智问答、竞技游戏、团队比拼、情感故事都囊括其中。随着电视节目形态的转型与多元化,一个主持人或是双人搭配的组合难以负担整场节目,因此“主持群”就顺势而生,很大程度上符合了新电视节目形态的构成所需要达到的效果。“主持群”的优势就是将各具特色的人进行组合,每个人都能扬长避短,带来多人数、多方面、多角度、多元化互动的效果,并且与节目形态珠璧交辉,形成一种新的整体的风格特征。
其二,有利于电视台培养更多优秀的主持人。如今我国综艺节目不断创新,无论是从内容的角度,还是形式的角度,都有所进步。在这种情况下,仍然由一个人主持,压力显然会变大,甚至可以说是应接不暇。“主持群”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单个主持人对于一场节目下来所需要承担的压力,规避单个主持人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同时,也可以让主持人更加放松。不仅如此,“主持群”的另外一项重要作用就是将老带新落到实处。作为一个主持人除了要有最基本的专业素养之外,更重要的就是他的实战经验,刚刚入职的新人主持很难以一己之力去完成整档节目,而将其放入一个“主持群”当中,由经验老到的主持人带领,不仅可以丰富他的经验,同时为电视台进一步储备了人才。其次,一个“主持群”中有其独特的角色分配定位,对于每个不同的主持人来说,如何在既定的框架之中最大程度地展现自己的个人特点和魅力也是一门必修课,在“主持群”内部出现竞争是十分平常的情况,通过内部竞争,也可以敦促主持人提升自己的水平,由此可见,“主持群”同样也产生于电视台主持人队伍建设的道路之上。
2.外因
其一,受众需求的改变。我国电视综艺节目“主持群”产生的外因很大原因之一就是受众需求的改变。在传播学中有一条很著名的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即:人是拥有自我的社会存在,人在把外界事物和他人作为认知对象的时候,同样会把自己作为认知对象。在这个过程当中,人能够认识自己,拥有自己的观念,与自己进行沟通或者传播,并且能够自己采取行动。所以在此过程中,观众能够获得更强的参与感,传统的综艺节目往往是你说我听的模式,跟现在观众的需求已经不再匹配。现在的观众收看综艺节目更希望能够打破自己和主持人、嘉宾的距离,能够不仅仅是观看节目,而是参与到节目当中去。那么能够在一档节目中代替受众参与的人就是主持人,他们成为了受众诉求的代言人;传统的单人主持或者是双人主持形式都是以节目报幕、串联为主,主持人与主持人之间的互动、关系都显得略为刻板单调,很容易引起受众的审美疲劳,受众就会没有参与感。而“主持群”突破了传统,明确不同人对应不同分工,形成了主持人与主持人之间、主持人与嘉宾之间、主持人与受众之间的多方面多角度的互动,受众很容易代入状态,由观看变成参加。第二,受众的需求是千变万化的。根据“使用与满足”理论,受众是有特定需求的人,受众会选择能够满足自己需求的内容。传统的单人主持或者双人搭配主持模式流程太过于单一,因此不能使所有观众的需求得到满足。一个“主持群”中有着不同特点的主持人就可以吸引到满足其不同需求的受众,因此“主持群”应时而生,这种经过合理组配搭建而成的“主持群”就可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进一步提高节目收视率。
其二,业内的激烈竞争。外部原因的第二点是来自于电视行业内部的激烈竞争,现在我国很多电视台都把本台的电视综艺节目作为主推节目,其中综艺节目的主要元素有主持人、嘉宾、游戏过程和访谈环节。嘉宾是一个不确定因素,但是游戏过程和访谈环节都必须要有主持人在场。主持人作为一档节目中最为重要的构成部分,对于节目的收视率、受喜爱度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那么为了保证本台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在节目主持形式上有所创新,“主持群”也应运而生。
马太效应就是指两极分化的现象,强者越强,弱者越弱。那么在一个“主持群”团队形成的初期时候,在一些节目当中很容易看到各主持人之间话语权不平衡的现象,个别主持人可能因为自己资历比较浅、经验较为不足的原因,在一整场节目当中会处于边缘化的现象。一整场节目下来,不会让受众捕捉到很多他们的精彩镜头,不会给受众留下很深刻的印象,那么这个时候受众心理就会产生一种疑问:那他们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感觉好像就算没有他们,节目也不会有太大的不同。如此一来,不仅会让主持人本身尴尬,同时也会弱化节目的传播效果。以《快乐大本营》为例,在“快乐家族”成立的初期,吴某和杜某就近乎处于这种“边缘化”的状态。何某身为节目的顶梁柱在节目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古灵精怪且放得开的谢某也很讨人喜欢,李某睿智机敏,偶尔带着长沙口音的普通话逗人发笑。作为新成员的吴某和杜某在最开始的时候,存在感就会显得很微弱,镜头相比起来也不够多,偶尔参与到某些话题的时候,就会让人觉得像是生搬硬套,刻意为之,总之就是给人一种与团队格格不入的感觉。
电视综艺节目作为一种娱乐性极强、协作互动性极强的节目类型,已经成为人们在工作、学习闲暇之余最爱收看的节目类型之一。各档节目基本都是围绕着节目主持+嘉宾表演+游戏/竞技项目这样一种形态来进行展开。以往的电视综艺节目之中,主持人大多是起到一个串联者,甘当绿叶,来衬托嘉宾。但是当“主持群”到来后,“主持群”不管是人数还是特点上,都会无形之中给嘉宾带来很多压力,使得嘉宾的个人魅力没有办法体现到最大化。而且,在一场节目当中,“主持群”团队成员之间更为熟悉,搭配起来也更加默契融洽,很容易造成一种“主持群”团队的表演优于嘉宾的情况,这样就很容易造成节目中的喧宾夺主,抢占了嘉宾的风头。这种情况在《天天向上》和《快乐大本营》中时有发生,有时候一整场节目下来,嘉宾可能会由于自身不熟悉这个舞台、害羞的情况下,只是简短粗略地回答一下问题;又或是压根插不进话的情况,很大程度上会引起嘉宾粉丝的不满。之前就出现过在微博上某嘉宾的粉丝团公开向节目官方质问,为什么我家爱豆(偶像的意思)明明是主要嘉宾,却在一整场节目下来只有几句话,几个镜头。长此以往会影响到节目的传播、喜爱度、接受度,对栏目和“主持群”团队都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一档节目的品牌效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持人,因为节目的创意、策划、内容、立意的体现最终都是由主持人呈现出来,正可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主持群”这一现象百花齐放的现象下,还是只有少数“主持群”品牌长盛不衰,而其他同时代出现的“主持群”都“泯然众人矣”。这就足以体现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在“主持群”品牌管理上还是没有足够的重视。
“主持群”一般由三人及三人以上的主持人搭配组合而成,在主持人数量变多的情形下,如果不事先指定好每一个主持人各自负责的环节,就容易造成现场话语权混乱的情况。要合理地分配布置个体的单项主持任务,要让主持人明确自己在哪一部分、哪一方面要及时地表现、处理。作为核心主持人,除了充分负责整场节目的把控、主导之外,也要适当地“放权”,多给予其他主持人一些表现的机会,达到主次配合的最佳效果。作为辅助主持人,除了首先要把自己负责的板块发挥好之外,也要更多地了解核心主持人的主持风格、主持特点,并且在此同时不断学习,深化建立属于自己的模式,以便更好地配合核心主持人并展示自我优势。
在我们现有的综艺节目电视中,嘉宾永远是一场节目的主角,是重中之重,而我们的“主持群”团队更多的是担任一个陪衬、衬托作用。而“主持群”在节目中的运用使得主持人对于节目的参与度都有了大大的提升,从而会使得一场节目下来好像嘉宾的参与无关紧要,更多让观众感受到这个主持团队尽显光芒。所以日后“主持群”在综艺电视节目的发展之中,就一定要重视并明确:“主持群”团队在节目中不仅要串联全场、把控节奏、调节气氛,除此之外,更多的是凸显嘉宾。可以适当地将主持人之间闲谈娱乐的时间减少,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到嘉宾的身上。留更多与嘉宾问答沟通的时间,增加嘉宾展现,或是游艺娱乐的环节,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现有综艺节目当中“主持群”过于喧宾夺主,掩盖嘉宾风采的问题。
一个品牌的打造要从定位开始,通过合理的定位角色分配才能凝聚成为一个有不同特色的整体,增加品牌的竞争力。那么“主持群”品牌也是一个道理,这就需要利用一切机会推广、宣传自己的“主持群”,成为享有广泛影响力的群体。所以从一开始就要对生成的“主持群”有所计划,第一是要设计他们的形象,就是对每一个主持人有着相对应的清晰定位;第二是塑造他们的形象,针对他们所对应的形象进行包装,突出个人的特色;第三是要宣传形象,扩大这个“主持群”的知名度。
具体有以下几个途径:一是为这个“主持群”拍摄专属的宣传片并进行推广。“主持群”是一档电视综艺节目最生动的招牌,可以在广告时间或互联网上大量推送自家“主持群”的宣传片进行传播,吸引受众的关注。二是以团队身份参与各色各样的节目和演出,利用节目和主持人本身的知名度吸引受众,从而将注意点从个人转到团队上面。第三是根据主持人的个人特色为他们量身定做一档节目。当主持人有了一些知名度之后,可以充分利用主持人的性格特点和个人风格进一步进行宣传。例如,吴某在《快乐大本营》“主持群”出道后,随着主持风格的成熟,湖南卫视又专门邀请她担任美妆综艺节目《我是大美人》的主持。在这个节目中,吴某的个人特色更加充分地体现出来,强化了其在受众心中的印象,同时也为她所在的“主持群”增加了宣传推广的机会。
“主持群”现象的出现,无疑是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史上近几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主持群”不同于往常的单人主持或是双人搭档主持的形式,打破了传统的以报幕、串词、点流程为目的的主持意义,开启了电视综艺节目的一种新现象。它的出现有我国电视综艺节目自身改变、发展的内部驱动,同时也有着外部受众需求改变的因素。
总的来说,“主持群”现象是受电视综艺节目、综艺节目行业内部竞争和管理、受众需求的改变三方面变化随之产生的,“主持群”是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发展的一个风向标。但目前阶段的“主持群”还不是十全十美的,因此在挑战和机遇并存的今天,还需要媒介、主持人与受众的共同努力、继续探索;把握住市场定位,运用优良的营销策略,结合现有成功的“主持群”案例去因地制宜地完善“主持群”,这样才能实现我国电视综艺节目传播效果和收视率的最高化,进而推动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