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健
文化副刊从其发展之初就担负着传播文明、启发民智的重大使命。进入当下的新媒体时代,纸媒文化副刊的功能仍然不可缺少,其所承载着的以文化引领生活,以文化浸润人心,进而鼓舞和营造正向社会舆论的功能还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关注与发展,有利于提升正向文化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然而,随着当前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速以及新媒体时代所带来的新型快阅读方式等,都给纸媒文化副刊的发展带来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人们阅读习惯逐渐快餐化的同时,适合慢阅读的文化副刊,就越发式微了。当年随着报纸慢慢地填满广告,作为新闻版面半壁江山的文化副刊便变得踪迹难寻。本文结合时下一些传统纸媒的文化副刊发展现状,探寻新媒体时代文化副刊的存在价值及其发展方向。
文化副刊既是对历史文化特色的传播和延伸,也是提升报纸品位、延长报纸阅读时间的有效方式。报纸最主要的功用是以新闻吸引群众关注及购买,但在当下的新媒体时代,新闻之于报纸的主要功用几乎可以被忽视,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让当下人们获取新闻的时间正在不断被缩短,因此,以文化副刊作为主要吸引点之一的方案将逐渐变得可行。
文化副刊所拥有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不同于新闻特有的时效性特点,文化副刊由于其中沉淀了历史文化底蕴,很多时候是互联网的快阅读文化所难以模仿与超越的。因为文化副刊的内容可以深入到历史文化的血脉中去、可以体会到人民群众细枝末节处的心灵体验。与此同时,完全不同于新闻的固定通讯稿模式等,文化副刊作品的表现形式通常都是天马行空、不拘一格,更加灵动,贴近生活,也更能切合读者的心理,容易激起心灵共鸣。因此,可以说,文化副刊正是当前新媒体时代让纸媒脱离快阅读范畴的关键所在。新媒体时代纸媒需要在与时代接轨的同时,注重保留自己的特色,做好快时代的慢阅读,方能在众多传播形式中脱颖而出。因此,在当下,保留文化副刊仍然是极其重要的,而关于如何办好文化副刊,更是值得文化副刊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面对当下澎湃的新媒体浪潮,文化副刊在保留自身特色的同时也急需跟上时代步伐,充分挖掘出新的活力源泉,不断推陈出新,争取走出一条全新的发展之路。因此,对于新媒体时代如何办好文化副刊,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文化副刊经常以优质文艺作品的形态出现,以润物无声的方式陶冶和影响广大受众。因此,文化副刊在舆情引导、宣传方向、价值导向上,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新闻报道舆论工作的各个方面、宣传管理上都要保持准确的舆情引导,各党报党刊、电台频道、城市各类报纸、新兴传媒、文学副刊、新闻报道专题栏目等都要讲引导。所以,新媒体时代文化副刊更需要做好宣传引导,坚持正确文化导向,把握宣传方向,严控文章质量,严格规范选稿,使得文化副刊作品饱含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成为助力群众向善的动力源泉。
因此,文化副刊编辑必须加强理论学习,紧随时代的发展脚步,注意以更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净化思维,进一步提高思想觉悟,梳理思想脉络,明确副刊创作的舆论导向、价值指向、审美方向。当然,文化副刊作者也要提升自身的文学水平,提升理论境界,努力创作出更多的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文学精品。同时还需要勇于实践,积极投身生产生活一线,只有深入基层、深入人民群众才能写作出受广大读者喜爱的作品。
纵观目前各地办得好的各类都市报纸文化副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其都能够表现本土地域文化特色。中华民族的农耕文化底蕴十分深厚,中国人对土地的感情是上千年来的文化所孕育而成。因此,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之中都有着深入骨髓的乡愁情结。而对于涌起乡愁的游子来说,周遭无一不是可感之景,无一不是可触之情。不管走了多久、走了多远,都有浓厚的乡愁情结。乡愁,从根本上来源于我们对家乡历史文化的热爱与思念,而阅读那些饱含了家乡文化特色的文艺作品,对于我们的心理慰藉显然有着巨大的帮助。
因此,不难看出,坚持了本土特色历史文化内涵的都市报纸往往有些不同于其他报纸。虽然报纸的主要功用在于新闻性,但做好文化副刊,凸显地域文化特色,让副刊充满本地乡土气息,必然会引起更多本地人的关注,甚至会逐渐成为大家街头巷口的谈资。据报道,《福州晚报》的文史副刊《闽海神州》坚持至今,所刊文章已经多次结集出版。版面编辑几十年来邀请各地文史名家撰稿,副刊内容众多所述也都是福州市近年来或大或小的变化发展,饱含了福州人对于福州的地域认同与乡土特色,逐渐发展成了现今福州普通人难以割舍的烟火气。正是文化副刊使得报纸在当下新媒体时代仍然保持了其原有的生机与活力,不仅使文化副刊成为研究和传承闽都文化的一个重要平台和展示窗口,更使该报纸成为有别于同城其他都市生活类报纸的精神佳肴,无形中也大大提升了其市场竞争力。
创新是永远的主题,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新媒体时代,以移动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基础,读者的阅读习惯也被改变,从纸质版本报刊、电子期刊阅读转化到更为便捷的手机阅读。科技创新也驱使着内容呈现形式的必然变化,自然也对文化副刊的发展方向产生了冲击与改变,要想不断赢得更多读者阅读,文化副刊也就必须寻求文化新向,与时俱进。
首先,创新副刊文风,以提高读者关注度。比如,文学副刊的写作可以将过去的古板文风逐渐转变为新式网络文风,刊发更多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可以进一步提升文章的穿透力与感染力。在生活节奏加快的当下,必须充分发挥文化副刊的资源优势,凸显文章的安静能量,有效净化与沉淀人们当下略显浮躁的内心,使人静下心来体会生活周围的点滴美丽。其次,适应移动传播,增强副刊读者黏性。移动网络时代,人们已有的阅读习惯也都在发生变化。文化副刊的发展自然也急需更新。要积极顺应移动传播发展趋势,使文化副刊的文艺作品更有利于移动终端阅读,才是创新发展之道。而当前部分新闻媒体也试图通过将文化副刊作品做成有声读物,从而解放人们的双眼,只需要通过耳朵就获得快乐的阅读感受,从而受到读者追捧,也不失为一种创新之道。
总之,文化副刊的魅力就在于透过文字的力量来激扬人心,尤其是在快阅读的当下,人民群众尤其需要更多优质文章来沉淀心灵,从中汲取正能量,激励人们不断向上向好。因此,文化副刊的发展仍道阻且长,却亦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