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宏博教授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痛临证经验*

2023-01-10 14:21段婷婷马宏博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香附瘀血盆腔炎

段婷婷 马宏博

(1.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3;2.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中医科,山东 济南 250021)

慢性盆腔痛(Chronic pelvic pain,CPP)是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equelae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SPID)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主要表现为盆腔、前腹壁、背部下方及臀部的疼痛,其疼痛为非周期性,持续时间超过半年,常在劳累、经期前后及性交后发作,并可伴有白带增多、经量增多或经期延长等症状。盆腔炎性疾病反复发作导致盆腔内组织破坏、广泛粘连、增生及瘢痕形成是CPP 发病的根本原因[1]。本病好发于育龄期女性,发病率高达15%[2],且发病率具有逐年上升的趋势[3],由于CPP 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超过半数的患者得不到及时、正确的诊治,长期的身体不适可诱发焦虑、抑郁等状态,严重影响着育龄期女性的身心健康,加重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现代医学多应用手术及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环氧化酶-2 抑制剂和阿片类等药物治疗CPP[2],但手术患者复发率高,口服药物效果也不理想[4],而中医药治疗CPP 具有明显的优势。

马宏博教授是博士生导师,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师从山东省名老中医李克勤教授,对慢性盆腔痛的治疗有丰富的经验。笔者有幸跟随导师临诊,受益匪浅,现将导师治疗本病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1 证机概要

中医古籍中并无CPP 的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于中医学“妇人腹痛”“热入血室”“腰痛”“带下病”“癥瘕”等范畴[5]。马宏博教授认为本病多为虚实夹杂,根本病机为瘀血阻滞,致病因素是湿邪,病位在少腹及冲任,发病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宋代医家陈自明在《妇人大全良方》中提出“妇人月经痞塞不通,或产后余秽未尽,因而乘风取凉…血得冷则为瘀血也”。《傅青主女科》亦有记载:“妇人产后少腹疼痛,甚则结成一块,按之愈疼,人以为儿枕之疼也,谁知是瘀血作祟乎…乃是瘀血未散,结作成团而作疼耳。”均指出女性经期及产后瘀血作祟,久病入络,冲任及胞脉血行不畅,不通则痛发为CPP。

育龄期女性经期未净或产后血室正开,正气未复,或气候潮湿、涉水淋雨、久居湿地、外感湿邪,或素体脾虚、饮食不节、损伤脾气、脾运化水湿功能失调,内生湿邪,外感或内生湿邪日久均可化生湿热,湿性趋下,易袭阴位,表现为带下量多、色黄、质黏稠;湿邪还具有重浊黏滞的特点,易困遏气机,导致血行不畅,日久化瘀,血瘀又可阻滞少腹气机升降,又使湿邪不得运化,湿邪、热邪与瘀血相互搏结,三者互为因果,作用于少腹及冲任,表现为少腹及腰骶疼痛。此外,女子以肝为先天,素性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气机升降失调,日久气郁化火,会加重体内热邪,加之久病耗气伤血,正气不足,导致病情反复,缠绵难愈。导师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及体征,将本病大致分为湿热瘀阻证、气滞血瘀证、寒湿瘀滞证、气虚血瘀证4 个证型,临床以湿热瘀阻证最为常见。

2 治法方药

马宏博教授考虑患者处于湿邪、热邪及瘀血相互搏结的病理状态,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的“热者寒之”“结者散之”的治病原则,灵活运用“清法”与“消法”,自拟盆炎方治疗湿热瘀阻型CPP,以清热祛湿、化瘀散结,主方如下:大血藤15 g,败酱草15 g,土茯苓30 g,车前草15 g,薏苡仁15 g,柴胡12 g,黄柏12 g,当归12 g,延胡索15 g,艾叶15 g,醋香附10 g,蒲黄15 g。方中大血藤与败酱草共为君药,长于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现代研究表明[6],二者具有较好的理气通络、活血化瘀、抗菌消炎的作用,为治疗本病的常用药。薏苡仁利水渗湿,合车前草清热利尿,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去。黄柏清热燥湿,擅清下焦湿热。土茯苓除湿浊且不伤正气,为治湿之良药,《本草正义》记载:“土茯苓,利湿去热,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四者共为臣药,以助君药祛湿之力。方中柴胡、香附疏肝解郁理气,调畅气机,气化湿亦化。蒲黄、延胡索活血化瘀止痛。其中,香附与延胡索配伍,一走气分、一走血分,气血同治,行气止痛之效倍增。因方中重用大血藤、败酱草、黄柏等苦寒药物,恐寒凉太过,耗气伤血,故佐以辛香苦燥的艾叶和辛温的当归,艾叶温经散寒,兼能祛湿止痒,当归活血养血,《医方集解》指出:“血壅不流则为痛,当归辛温以散之”。以上六者共为佐药。诸药相合,共奏清热祛湿、化瘀散结、调畅气机之功。本方苦燥、淡渗同用,使湿热之邪从下焦而去,寓理气于祛湿之中,纳清热于渗利之内,全方配伍合理,用药严谨。

同时,导师强调心理疏导的重要性,若患者长期处于抑郁、焦虑状态,则肝疏泄功能失常,气血、冲任失调,易加重病情。因此,除了在方药中加入柴胡、香附等疏肝理气类药物,还需在接诊时密切关注患者的情志变化,善于倾听,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给予患者正确的心理指导,避免精神刺激,达到身心同治的目的。

3 医案举隅

王某,女,32 岁。2020 年6 月12 日初诊:主诉:下腹胀痛反复发作1 年余。病史:患者既往有盆腔炎病史,近1 年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部胀痛,伴腰骶酸痛,休息后可稍缓解,未系统治疗。既往月经规则,12 岁6~7 d/28~30 d,末次月经(LMP):5 月25 日,7 d 净。量稍多,色黯红,较多血块,轻微痛经,白带量多,色黄,无阴痒,纳呆,眠尚可,小便色黄,大便调。舌边有少量瘀点、苔黄腻,脉滑数。G3P2A1L1,未带环,暂无生育要求。患者平素情绪低落,喜叹息。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阴道调畅,有少量白色分泌物,宫颈光滑,少许抬举痛,子宫前位,活动度欠佳,压痛(+),双侧附件稍增厚,少许压痛。白带常规无异常。盆腔B 超检查示子宫、附件未见异常,子宫直肠窝积液。中医诊断:妇人腹痛-湿热瘀阻证;西医诊断: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治以清热利湿,化瘀散结。处方:大血藤15 g,败酱草15 g,柴胡12 g,黄柏12 g,土茯苓30 g,车前草15 g,当归12 g,薏苡仁20 g,延胡索15 g,艾叶15 g,醋香附10 g,蒲黄15 g。共7剂,每日1 剂,水煎服200 mL,早晚分服。同时嘱患者清淡饮食,禁食油腻食物,保持心情舒畅,并适当运动。

6 月20 日二诊:服药后下腹及腰骶疼痛明显减轻,白带量较前明显减少,纳眠较前改善,仍有情绪低落,二便调,舌黯红、苔黄腻,脉滑。诊断同前,在上方基础上加月季花12 g 继服7 剂水煎服200 mL,早晚分服。

7 月10 日三诊:患者下腹及腰骶部偶有轻度疼痛,白带基本正常,情绪低落较前明显好转,纳眠可,二便调。舌稍黯、苔薄黄,脉滑。妇科检查:子宫及双侧附件压痛(-)。复查盆腔超声提示子宫、附件无异常,子宫直肠窝无积液。继续口服上方7 剂,水煎服200 mL,早晚分服,巩固疗效。嘱患者注意饮食起居,避免过度劳累,调畅情志,加强体育锻炼。后电话随访2 次,患者诉下腹及腰骶部疼痛未再发作。

按语:该患者诊断为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辨证为湿热瘀阻证。患者既往有盆腔炎病史,湿热之邪内侵胞宫,胞宫气血运行不畅,加之素体抑郁,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形成湿、热、瘀相互搏结,冲任瘀阻,脉络不通,迁延日久,达1 年余,最终发展为CPP 。瘀阻冲任,不通则痛,故表现为下腹部及腰骶酸痛;湿热内侵胞宫,故月经异常;湿热下注,故带下色黄量多。治以清热利湿,化瘀散结,马宏博教授自拟盆炎方治疗,方中运用大量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之品,量大势专,使体内的湿、热、瘀邪得以祛除,同时配伍疏肝解郁理气之品,切中病机,直达病所。二诊时患者下腹及腰骶疼痛已较前好转,但情绪欠佳,故在原方中加入月季花加强疏肝解郁之效,三诊时患者已无明显不适,情绪亦有好转,效不更方,继服7 剂以巩固疗效。

4 小结

慢性盆腔痛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病程较长,且复发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西医主要是通过手术及口服抗炎、镇痛药治疗,效果欠佳。马宏博教授总结前人思想,并结合临床经验,自拟盆炎方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痛,切中病机,疗效显著。

猜你喜欢
香附瘀血盆腔炎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蒙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针灸配合易罐运动对慢性盆腔炎疗效及预后观察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A Network Pharmacology Analysis of Cang Fu Dao Tan Formula for the Treatment of Obese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盆腔炎非小事! 详解4个常见的盆腔炎症状
慢性盆腔炎患者该如何保养
瘀血被清除掉,身体会有什么变化?
治胃寒痛
有一种口渴和瘀血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