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菡,王中华,连俊英,苏 慧,李彩霞
(江南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2018年6月召开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上,教育部陈宝生部长首次提出了“金课”概念。教育部高教司吴岩司长在第十一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上提出了“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所谓“高阶性”,就是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融合,要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所谓“创新性”,是课程内容反映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形式呈现先进性和互动性,学习结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所谓“挑战度”,是指课程有一定难度,需要跳一跳才能够得着,对老师备课和学生课下有较高要求。打造“金课”,要充分重视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要合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1]。
为了深入贯彻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教育部的工作要求,切实提升课程建设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江南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积极推进“金课”课程培育计划,笔者所教授的房屋建筑学课程获得院级金课重点资助项目。在项目建设周期内,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
房屋建筑学是面向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研究建筑设计理论和建筑构造设计方法的专业课程。该课程具有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综合性、实践性强的特点。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建筑材料、建筑技术也是日新月异。教学过程中仅拘泥于现有的教材,教学内容一定是滞后于行业发展水平的,培养的学生也很难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因此,对标“金课”建设要求,房屋建筑学教学内容必须与时俱进。
按照江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2016版培养方案的要求,房屋建筑学课程设定共48学时,其中44学时为理论学时,4学时为实践学时。进行“金课”建设工作之前,44学时的理论教学采用结合PPT的课堂讲授方式,4学时的实践教学是用来完成4次大作业(包括:1次建筑平面设计,3次建筑构造设计)。教学形式非常单一,教师和学生之间缺少互动,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整体学习风格属于视觉型和听觉型。课前能够主动预习的学生寥寥无几,课中能够紧跟教师节奏的学生比例不高,课后合上书本能够对课程内容理解透彻的学生更是少之甚少。因此,教学效果无法满足“金课”的要求。
开展“金课”建设工作之前,房屋建筑学课程考核采用的是闭卷考试的形式。试题类型主要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以及设计题。100分的考卷中考察知识记忆和理解的题目约占65%~70%,比重相对较高。考察知识分析和应用的题目约占30%~35%,比重相对较低。课程考核的总评成绩按照期末卷面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的比例进行计算。平时成绩主要记录学生出勤率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这种考核方式带来的问题是,学生不在乎学习过程,只在期末“临时抱佛脚”般的背诵、记忆知识点,平时基本不缺勤、作业按时提交,就基本可以拿到60分以上的成绩。因此,这种考核方式没有挑战度。
江南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的房屋建筑学采用线上、线下混合的方式进行“金课”课程建设,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线上教学平台种类很多,经过比较,课程团队选择了“云班课”作为日常信息化教学的APP。“云班课”软件是一款免费的手机APP,安装便捷,使用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在“资源”模块,教师可以上传所有的课程资料供学生学习,还可以链接网页打破教科书的限制,将最新的知识、技术呈现给学生。在“头脑风暴”模块,教师可以在课前引出问题鼓励同学们独立思考、自由发言,教师实时与学生互动并给出评价。从而培养学生课前预习、问题导向的学习习惯。通过模块的测试,教师可以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上仅需要对学生理解困难的知识点着重讲解讨论,留下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自主学习。在作业/小组任务模块,学生按照教师设置的分组和布置的项目任务在各自组内完成作答。作答形式丰富多样,可以上传作业文档、图片、PPT等。课上,各组选派代表进行成果汇报,其他组的同学可以提问、质疑,老师现场指导点评。任务结束后,每个学生都在模块中进行自评和互评,评分计入平时成绩,避免了老师“一言堂”,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精神。
在线测试后,“云班课”软件能够及时地给出学生的测试结果分析,有利于学生及时查漏补缺。还能够提供每周学习情况小结,对学习积极性、参与度低的学生还可以给出学业预警,对学生完成在线学习获得的经验值进行实时排名,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教师可以向学习态度认真、参与热情、表现进步的学生以点赞、发送心意卡片等形式进行鼓励和表扬,有利于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
“云班课”软件的应用,有效地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化。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学生的学习风格由原先的“视觉型、听觉型”成功地转变为“动觉型和交叉型”,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房屋建筑学课程具有紧密结合工程实际的特点。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在课程结束之后安排2周的课程设计。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进入大学之后接触的第一门课程设计。在有限的时间内,部分学生很难对设计任务书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往往造成设计无从下手。设计中常需要协调考虑各种因素,因此同学们常常需要对设计方案进行反复修改。受到教学时间的限制,学生最终提交的设计成果优秀率较低。
开展“金课”建设以来,本课程团队采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方式,通过创建不同类型的任务情景组织教学活动。首先,构建一个贯穿全课程的总任务项目。这个项目应该是学生常见的、熟悉的房屋建筑,比如单元式住宅、教学楼、宿舍楼、实验楼、办公楼等等。然后,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进一步将该任务项目分解为若干子项目,例如建筑平面设计、建筑空间设计、建筑构造设计等。这些子项目将成为每一位学生课程学习过程中的阶段性任务。
教师在讲课之前用“云班课”软件发布任务,学生通过查阅班课中的资料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如果学生发现现有的知识、方法不足以解决任务问题,则激发其继续探索、学习。教师在课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和验证方案的正确性、合理性。
在任务小组中,学生自主对任务进行分解,做到人人有贡献。这种教学方式避免了原先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脱离课堂教学的情况,实现了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的目标。在每一次小组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需要独立思考,切实地体会从“分歧”到“协调”到“统一”的工作过程,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教师鼓励小组之间就各自的设计方案进行讨论、辩论,从而发现每一个方案的优缺点,有效地实现了知识内化。
改革后的课程考核方案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个方面。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及阶段性学习成果的评价。例如,学生对出勤率、“云班课”平台的资源学习活跃度、在线测试的完成情况、课堂讨论的参与度以及阶段性任务的贡献度、完成效果评价等。终结性评价是指课程结束后依据课程教学目标对学生是否达标所做的评价。主要表现为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新的考核方案中课程的总评成绩由在线学习成绩(占20%)、阶段性任务评价(占30%)、课堂出勤率(占5%)、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占45%)组成。这种多维度的考核方案能够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特点[2],对学习效果的反映也更加全面和客观。
课程团队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工作中心,将“思政教育”融入房屋建筑学课程的教学当中,树立培养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的新工科人才的目标。在课程教学中融入爱国、敬业、诚信、法制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采用案例讲述和实践训练的方式,做到“润物细无声”。
例如,在教学中引入北京大兴机场国际机场航站楼、上海中心大厦等工程案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弘扬设计者、建造者的工匠精神[3]。在每一次设计任务的完成过程中,给学生讲解设计规范,并要求按照规范进行反复修改,培养学生的职业操守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强调过程考核中的平时成绩,增强学生的纪律意识、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金课”课程建设获得了初步成效。首先,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明显提高。新的考核方案要求学生重视平时的学习过程,学生能够100%完成课前预习,课堂教学效果有很大提升。翻转课堂的设置,使得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上课玩手机、“神游”的学生数量明显减少。其次,阶段性的任务型教学方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式学习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再次,由于阶段性任务的教学成果,加深了学生对设计任务书的理解,培养了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因此课程设计的完成效率和成绩明显提高。最后,以“金课”建设为契机,课程建设团队的老师们不断摸索、不断学习,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时俱进,教学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期末的教学评价中,房屋建筑学课程的学生评价和督导评价结果都名列前茅。
以上情况说明,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我院房屋建筑学“金课”建设取得了较为满意的阶段性成果,但这些距离“金课”的目标还是远远不够的。任何一门“金课”的建设都需要政策保障、组织保障、机制保障、评价保障和经费保障[4-5]。今后,我们仍将以“两性一度”为根本目标,持续改进课程建设,以期获得更有特色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