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天慧 张炜文 王云峰 顾 健 毛春芳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通卫生分院药学系,江苏 南通 226010)
针对传统中医药知识的学习,如何创新学习模式,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专业技能以及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药学工作者,有效回答“如何引导学习、如何有序组织学习、如何突破重难点、如何评价学习成效”的问题,我们通过2年多的研究和教学实践,创新构建了“乐学中药”智慧学习模式,并将其应用在五年制高职药学、中药学、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中医药类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收获了可喜的教学效果和较高的评价。
通过对学习者的调研分析发现,高职学生喜欢交互式学习,推导、分析等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联想、发散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对实验实训感兴趣,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他们认为专业技能的掌握对未来就业有很大帮助,有较强的学习动机,但有时会因内容枯燥且过多过杂,影响学习效果,缺乏坚持的动力,容易半途而废。
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从天然药物学基础课程入手,该课程是五年制高职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任务是学习掌握天然药物鉴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鉴定药材真伪,清除混杂品种;为制药生产企业、药品流通领域和临床合理用药起到安全有效的保障作用;也为后续专业课程天然药物化学、药剂学的学习奠定基础。课程教学提倡从学生身边的案例出发,结合课程标准、中药传统技能大赛指导思想以及工作岗位标准,着力于天然药物鉴定的实际操作,激发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岗位需求调研发现,医药企业的一线岗位需要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创新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掌握药学、中药学专业基础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医药企业和医疗卫生机构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1 构建思路 遵循因材施教、以生为本的原则,以教材知识点为基础,对接岗位工作内容及标准,融合考工、考证要求,将知识点重构,实现教学内容的MES模块化处理[1]。在教学时充分遵循认知规律,调动多种感官体验,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全脑思维,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体系。在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遵循三全育人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工匠精神教育、劳动教育、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渗透到教学设计中,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2.2 具体做法 首先,打破原有课程目录,在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框架下,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为准绳,融合工作岗位、国家药典标准、“1+X”考工考证、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大赛要求,将学习内容进行MES模块化处理。以天然药物学基础课程为例,学习内容处理后即产生药材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4个工作模块。其次,将多感官[2]学习创新结合中医药传统的眼看、手摸、鼻闻、口尝,使用思维导图串联4个工作模块,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全脑思维,活用助记词联想记忆,增强学习趣味,同时在教学活动中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匠精神培育、劳动习惯的养成。最后,开展多元、全过程性评价,并结合档案袋评价[3,4]客观真实反映学习效果。
4.2 课中 完成药材思维导图串联起4个学习模块。每个模块创造真实任务情境,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总的来说,在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大环境下,结合纳米材料科学的发展特点,全英文的研究生“纳米材料”课程教学已经是必然趋势。与成熟学科的系统全面理论学习不同,以科研实践工作导向引导研究生在纳米材料领域的探索是更加有效的。因此,教师与学生加强交流,以学生为本,在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内容规划及教学内容设定上下功夫,必将提高全英文“纳米材料”课程的教学效果,帮助研究生科研工作顺利开展。
4.3 课后 除了常规的课后测试、自评互评外,还要求学生提交药材档案、各项任务成果图片、药材整体思维导图等,形成个性化档案袋材料,作为评价依据之一。另外,模拟中药技能大赛进行药材鉴定比拼,创新开设的拓展项目,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储备参与中药材微视频直播活动,不但提升了学生对药材鉴定的认同感,还有效传播了中医药文化。
3.2 信息化教学活动设计 课前、课中、课后学习活动的连贯性、有效性需要有信息化技术支持。依托信息化学习平台,学生可前置自主学习,阅读学习资料,观看系列微课、教学视频,完成主题讨论及在线测试等。教师通过后台数据监测,准确掌握学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契合“以生为本”理念。教学中充分利用形色APP、我爱做显微APP、3D药材资源库、显微互动实验室、药材真伪鉴别查询机、实时录播与转播系统等信息化技术,保证了教学的有效开展。
The median follow-up period for all patients was 34.5(9.9-81) mo. Median follow-up time for group Ⅰ was 37.5 (9.9-74.5) mo and group Ⅱ was 31.2 (10.7-81) mo.Median follow-up was comparable in both groups (P =0.59).
4.2.3 天然药物的显微鉴定模块 规范的显微制片是药材显微鉴定的先决条件,是每位学生都必须掌握的技能。课前将显微镜的使用操作以及药材粉末制片操作等内容录制成系列微课,依托线上学习平台,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答疑解惑。课堂上着重实操,从基本操作练习到具体药材鉴定任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利用显微互动技术,学生可以将显微镜下观察的结果实时上传至主屏,教师可根据结果适时点评,发现并解决问题。特别设置的“找茬”环节,是将某学生的操作过程实时投屏,学生、教师点评,及时修正操作,体现合作互助精神。最后,各组判断药材真伪,汇报鉴定结果。
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BI评分90分以上的高龄ACS患者的临床转归较好,评分70~90分者的临床转归接近90分以上者,而评分70分以下者心血管事件和出血事件较多。因此,对于BI评分70分以下的75岁以上ACS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前应仔细权衡风险与获益。然而,本研究样本量较小,且为非随机对照研究,结论须进一步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来验证。
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引用传统中医药文化中的历史典故、病案等,加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教师秉持“学生应掌握自主学习技能”的信念,让学生通过创新思维、全脑思维的锻炼来掌握学习方法,获得自主学习能力,逐步养成终身学习习惯。
4.1 课前 通过观看系列动画《巧说本草》带领学生进入到一个神奇的中医药世界,使学生想学、乐学,以此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通过中医药新闻版块,进一步激发学生学好中医药知识的决心和信心。通过自学引导,学生在线上学习平台完成导学单、系列微课、中医药新闻、主题讨论、在线测试。教师掌握预学情况,锚定重点难点、调整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预学情况,将学生合理搭配分组。此外,形色APP、我爱做显微APP、3D药材库、药用植物园、显微互动实验室等丰富的资源助力学生们进一步自主探究问题。鉴于天然药物鉴定的知识点又多又杂,学生虽能理解却很难记忆。因此每个模块都要求学生紧抓关键词,通过全脑思维、创新思维,学画药材个性化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解记忆重难点。
通过以上过程,我们构建了“基于混合学习模式,多感官体验激发学习者创新思维、全脑思维,以思维导图串联MES模块化的学习(工作)内容,通过任务驱动、分组合作帮助学习者内化知识、掌握技能,多元、全过程评价辅以档案袋评价实现教学评价的客观充分完整”的“乐学中药”智慧学习模式。
4.2.1 天然药物的来源鉴定模块 有效利用美丽的药用植物园、传统文化氛围浓厚的中药标本馆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借助形色APP、药材生长动画等信息化手段,化抽象为直观,将药用植物形态特征完美呈现,帮助学生融合旧知,构建新知,突破学习重点。再通过全脑思维、创新思维,学生分组讨论,构建起充满趣味的药材思维导图框架,在各组的创意和发言中完成药材思维导图第一部分——药材来源的学习。
1123(3)综采工作面为13-1煤层被保护工作面,主要瓦斯来源为本煤层及上邻近层。工作面前期采用高位钻场顶板走向钻孔和采空区埋管抽采采空区瓦斯。工作面后期实验定向钻孔抽采采空区瓦斯。在工作面停采线外施工钻场,钻场内施工大直径定向长钻孔抽采采空区瓦斯。
4.2.4 天然药物的理化鉴定模块 依托校企合作,药检所、中药饮片厂提供药材理化鉴定案例,请行业专家展示规范的理化鉴定操作,结合最新药品检验案例进行思政、劳动和工匠精神教育,凸显药材真伪及质量对于用药安全的重要性。面对实验设备数量有限,不能满足全体学生实验操作时,应充分借助信息化手段,如多媒体电子教学显示屏、实时录播系统等,实现课堂直播,保证学习效果。教学中,针对难点,发挥创造性思维,自制教具讲解薄层色谱法,化繁为简,生动形象突破难点。
鉴于天然药物伪品的多样性,利用信息化手段鉴别查询,进一步掌握天然药物正品性状特征以及常见伪品种类,突破学习难点。中药传统技能大赛中就设有性状鉴定以及真伪鉴定项目。在课堂中引入比赛形式,将学生分为选手组和裁判组,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比拼意识,检验学习成效,突破学习重难点。
3.3 素质养成活动设计 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是全方位的,不能只注重于“技”,还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匠精神培育、劳动习惯养成、终身学习能力养成。因此,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上,应将以上目标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学习活动中。通过创造真实的工作场景,营造严谨用药的工作氛围,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来达成。譬如,利用校内药用植物园,让学生参与药用植物从种植到采收的劳动全过程,体会劳动与收获的快乐。
4.2.2 天然药物的性状鉴定模块 性状鉴定是一种传统的鉴定方法,是传承了几千年的中药文化精髓。药材历史、传说、名医名方的导入和讨论,是对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弘扬。学生在紧贴岗位实际的智慧药房通过眼看、手摸、鼻闻、口尝等多感官体验对药材进行鉴定,通过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点的认知过程,体现出全脑思维记忆的优势。总结凝练出简单有效的药材性状助记词,有助于学生加快、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突破学习重点。
3.1 创新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以“因材施教、以生为本”为准则,围绕解决“如何引导学习、如何有序组织学习、如何突破重难点、如何评价学习成效”进行创新设计。以思维导图及助记词设计开启创新思维、全脑思维,将枯燥的专业知识系统化、具象化、丰满化,克服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时最常见的“爱表达、爱实操,但是愁死记硬背”的特点。同时极大提升课堂活跃度,激发学生的比学赶超意识,相较于传统的师授生承,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学习模式的特色在于打破原有的目录体系,采用MES模块化设计,符合工作岗位实际,再利用全脑思维、联想记忆术对学习内容进行知识点重构、整合,将助记词作为关键节点,连接各课程模块,对接实际生产工作,有助于学生职业能力养成。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混合学习模式,教学场景包括药用植物园、中药标本馆、智慧药房、显微互动实验室、理化实验室等,为学生创造了多元化的沉浸式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果。
受弯构件正截面设计的中外规范对比分析…………………………………… 付烨,肖保怀,白嵩,陈果(11-1)
创新在于,思维导图作为一个成熟的思维工具引入专业课程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本课程的知识点,并通过反复训练,使得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熟练化,进而促进思维能力的提升,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思维导图在智慧学习模式中的使用,开发了学生的全脑思维,培养了终身学习能力。学习全过程充分利用了信息化手段,体现了智慧教学特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教学过程生动有趣,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最终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效。
近年来,为了推动职业教育深化改革,教育部和各地、各职业院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积极举办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特色突出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职业院校实践性教学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职业技能竞赛对高职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和影响。高职实践教学要依照现代职业技能竞赛的标准和要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构建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模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通过认真总结反思、对课前课后测试题答题情况以及课堂表现分析,我们发现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方法、课堂表现、合作交流等方面存在些许差距,因此应该有针对性地增加对学困生的辅导与鼓励,设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课堂表现欲。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适当增加课后专业拓展项目,基于学校现代化药学实训基地,使其沉浸于医药生产场景,在工作任务中进一步提升职业素养。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今天,不管是线上授课,还是线上线下混合学习,都发挥了有效作用,助力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创新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掌握药学专业基础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医药企业和医疗卫生机构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接下来,我们还要将“乐学中药”智慧学习模式推广到更多中医药课程教学中,如中药材炮制技术、方剂学等,为培养优秀的中医药技术技能人才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