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3-01-09 18:37:36李峰张丽婷孙丹金鑫邓陶然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23期
关键词:物流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李峰 张丽婷 孙丹 金鑫 邓陶然

摘要:面对新冠疫情下物流业的新一轮转型,物流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物流专业人才支撑,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更具挑战。本文基于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产教融合不深入、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参与程度低、課程体系教学内容不能适应发展以及学生实践能力差等问题,结合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提出了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创新、中青年教师进企业、学生顶岗实习、建设实训室和以赛促学的培养模式,对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有效地实践路径,希望为物流行业的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物流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F25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23.020

新冠疫情的影响凸显了物流业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地位,物流与供应链再次发挥了关键作用。我国正面临规模空前的技能转型与职业变更,这给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同时也推动了物流业的新一轮转型。全球和本地供应链的重构、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都成为推动物流业转型的强大动力。物流业的转型使得对行业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对物流业人才的培养也需随之革新。面对物流业的服务范围不断拓宽、行业不断升级换代以及相关岗位人才需求不断增长,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高质量物流人才迫在眉睫,这就要求高校和行业协同培养,在物流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升级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实训基地,注重产教融合。

1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1校企合作形式化,产教融合不够深入

我国部分高校采用了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目的是培养符合行业需求、适应行业发展的物流人才,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并没有严格按照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来执行,培养过程浮于形式,学生的培养目标与企业的人才需求契合度较低,不能满足企业对物流业人才的需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培养模式相对滞后,多数高校在培养过程中还是围绕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课程讲授,课程更新速度慢,不能及时按照行业需求修改教学目标,开设适用于行业发展新需求的新课程。人才的培养没有以行业的需求为重点,需求与培养目标的差距大,导致培养出的人才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物流行业,学生的本专业就业率较低,毕业后从事本专业的人才较少。

1.2企业在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参与程度低

目前,多数企业在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参与程度比较低,不愿意与高校共同培育行业人才。一方面,企业没有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观念,认为培养人才是高校的职责,也不愿意投入精力和成本来进行人才培养,企业的低参与导致学校不能根据企业的需求培养人才,企业的人才需求得不到满足,多数毕业生上岗后不能满足岗位要求,需要企业重新进行培训后才能上岗,增加了企业人才培养成本;另一方面,高校对企业的需求了解较少,课程体系不能及时更新换代,不能根据企业需求进行人才培养,课程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更新速度慢,培养计划与企业需求不匹配,导致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后的实际操作能力差,运用所学物流专业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

1.3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不能完全适应时代需求

物流行业的面临前所未有的数字化转型,无论是生产物流还是服务物流,智能系统的应用都越发广泛,这就要求物流行业的人才进行更多的知识储备,尤其是数字化领域,这样才能为智慧物流的发展提供保障,这也就要求学校在进行设置学生课程的时候需要将一些智能制造与大数据相关的课程列入培养目标。制造业的发展推动了物流需求的稳步增长,占比约90%的工业品物流成为社会物流需求的主要来源。但是大部分高校在物流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对制造业和物流业融合发展的物流人才培育效果差。物流行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知识缺失,不能适应行业融合的智慧物流发展。传统的理论知识占比大,与智能制造、数字化领域相结合的课程占比少,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课程开设较少。专业定位不够清晰,培养目标不够明确造成了物流专业培养的人才不能够满足智慧物流的行业发展,人才培育与社会需求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

1.4学生实践能力差

物流行业的人才培养与一些学科人才的培养有着明显的差异,物流专业的学生不应该只局限于理论知识的讲授,还需要保证学生进行足够的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在当前物流行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意识有待加强,多数物流专业学生只懂得理论知识,但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差。教学不应只局限于课堂,更应在实训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目前多数学校的物流实训基地条件差,甚至没有实训基地,不能满足学生校内实践的需求。在实习过程中,存在走马观花应付了事的问题,学生实习时没有进行深入的实践操作,实习过程中学生收获较少。

2基于产教融合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

2.1进行教学内容改革与创新,构建适应行业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

智慧物流今后将发展成为物流行业的主导,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拥有传统物流业相关的理论知识,也要能进行智慧物流系统的研发与维护,适应智慧物流的发展趋势。面对物流行业的数字化特点,同时培育数字化领导人才,提升物流企业的数字化领导力。建设全面的物流数字化知识体系,注重物流行业与其他行业的融合,扩展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人才培养过程中,结合产业需求,例如面对制造业服务化提速,制造业物流一体化、精益化、集成化发展,就需要围绕新时代智慧物流与智能制造的发展趋势进行人才培养,形成行业融合创新发展的人才培养新生态。在进行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时,采用文工结合的新模式,使物流专业的课程建设与其他专业相融合,实现课程模块的融通,培养适应行业融合发展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高质量复合型人才。

2.2鼓励中青年教师进企业,提高师资培养质量

目前,少数高校已经开始了中青年教师下企业的教师培养,鼓励中青年教师进入物流企业和生产企业进行生产与服务工作。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只有了解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具体的操作过程、具体的应用原理才能让知识的传授更具体更生动,而不是单纯照本宣科的讲授。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也能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有所掌握,及时调整教学目标,从原来的滞后型培养转变成根据需求预测的前瞻型培养。企业的挂职工作过程中不仅能够为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提供保障、激发教师工作热情,也为与企业共同进行师资培养,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创造了条件。通过在物流企业和生产企业的具体工作,明确物流岗位人员培养目标,进行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通过参与企业的具体工作,从教师队伍建设的角度上,不仅丰富了教师的知识储备,更有利于进行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

2.3学生顶岗实习提高实训质量

顶岗实习为物流专业人才的产学研培养提供了校外的实践基地。顶岗实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同时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增强团队协作能力。与传统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等不同之处在于学生需要为自己的工作成果负责,通过工作的考核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从原来的被动实习,应付了事的工作态度转变成为完成工作任务的主动学习。工作目标成为驱动学生学习和实践的动力。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不但对物流行业的工作内容加深了认知,同时了解物流行业与其他行业的关系,为学生确定今后就业方向,弥补知识缺失奠定了基础。对于企业而言,学生进行过顶岗实习后,在今后的就业过程中,能够通过短期培训迅速安排到工作岗位,培训时间短,同时也能节省企业的培训成本与培训时间。

2.4建设实训室,更新实训内容

鼓励高校进行实训室的建立,物流相关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与学校合作搭建实训平台。一方面,以企业物流工作流程为基础的实训平台可以使实训更有意义,为日后学生步入工作岗位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学校可以更了解企业的工作流程,在实训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创新思维,优化生产和服务流程,形成人人参与的科研与实训相结合的问题解决模式。实训室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将物流的基础理论运用到实际操作过程中,更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快速适应工作环境。通过实训课程让学生熟练基础物流操作、进行基层现场管理、实现基础业务从认知到熟练。实训基地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能收获比课堂更多的专业知识,从书本的理论到有具体的认识。在实训中发现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也有利于优化企业流程,促进行业发展。学校可以与一些优质的物流企业进行合作,例如,京东物流、菜鸟驿站。让学生在校园时就能接触到优质物流企业的运营流程,为日后学习更深程度的专业知识,步入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2.5以赛促学,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

目前,物流行业的国家级、省级竞赛的举办有利于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结合。高校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物流行业的技能竞赛,参与比赛的同时也能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在比赛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此同时,物流相关企业也可以进行参加,举办以解决企业实际生产和服务问题为核心的各类物流行业竞赛,通过比赛研究解决行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学生也能在参赛的过程中开拓创新思维,通过竞赛实现学生与物流企业的双赢。物流相关企业也可以为在行业大赛中取得一定成绩的同学开辟就业或者科研的绿色通道,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以赛促学,促进行业人才培养。

3结束语

人才培养不单单是学校的责任,需要行业的参与,相关企业的支持。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对物流业人才的提质培优提供了有效地路径,也有利于形成创新发展的人才培养生态,有效解决学生就业难,企业用人难的问题,是我国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保障。物流人才需求与物流人才培养的差异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学校和行业应该协同探究人才培养方法,通过人才培养方案升级、专业建设研讨、师资培养交流、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等更快的推进高校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进程,为社会输入更多符合我国物流业发展的专业人才,为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尚弘,林成浴,李明,等.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电脑与信息技术,2021,29(06):70-73.

[2]罗颖.新时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40(12):10-12.

[3]许晶,刘淑媛.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探讨[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21,37(05):116-118.

[4]舒凯征,冯浩,吴彦乐,等.行业特色地方高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体系构建的探索——以景德镇陶瓷大学为例[J].中国轻工教育,2021,24(05):67-71.

[5]袁新松,曹海梅,劉晓倩,等.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培养高素质化工人才的创新实践[J].安徽化工,2021,47(06):173-175

基金项目:佳木斯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工科背景下基于产教融合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21JY2-30);佳木斯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文科背景下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协同推进研究”(2021JY2-37)。

作者简介:李峰(1987-),女,硕士,佳木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猜你喜欢
物流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浅议物流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
东方教育(2016年17期)2016-11-23 09:47:23
案例教学法在物流专业中的应用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科教导刊(2016年25期)2016-11-15 18:06:05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计算机教育(2016年7期)2016-11-10 08:10:13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11:07:24
我国高职院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及对策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3:45:34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19:55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0: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