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亭聿,庄慧敏,周 萌
(1.贵州大学 医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2.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处,贵州 贵阳 550004;3.贵州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基本公共服务是由政府主导,非营利组织与部分私营组织参与,保障全体公民生存和发展基本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产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民生保障的关键环节,也是社会基本价值取向的充分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先后颁布了《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等一系列关于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保障民生的制度性安排,涵盖基本公共教育、基本医疗卫生、基本社会服务等领域,贯穿全民一生的基本生存和发展需求。
我国学者大致围绕“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的研究逻辑展开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为什么”主要聚焦于理论基础、现实依据、价值追求[1-2];“是什么”从概念界定、内涵特征、服务范围方面进行分析[3-4];“怎么样”主要是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5],面向财政体制、分权机制、资源分配、政府职能、社会参与以及监管问责等核心问题[6-7]。现有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但关于欠发达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科学评价研究相对不足。贵州省地处中国西南内陆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与全国,特别是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围绕贵州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变化趋势,存在什么问题,新常态下如何提升均等化水平?这些问题对制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相关政策具重要参考价值。
恰当的研究方法是认识客观规律的活动方式,也是科学研究的关键组成部分。熵权TOPSIS 法多用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测度等研究,RSR 法常用于卫生人力资源配置评价等研究,二者均可对评价结果进行排序,本文选择这两种方法分别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行测度,并将研究结果进行对比,以获得较为客观的结论。
熵权TOPSIS 法是由TOPSIS 法改进而得,计算步骤:一是构建判断矩阵;二是对判断矩阵进行标准化处理;三是计算信息熵;四是对指标的权重进行定义;五是计算加权矩阵;六是确定最优解和最劣解;七是计算各方案与最优解和最劣解的欧式距离;八是计算综合评价指数[8]。
RSR 法是利用秩和比进行统计分析的系列方法[9],基本思想是:一是在a 个评价对象b 个评价指标矩阵中,通过秩转换获得统计量RSR;二是利用参数分析的方法对RSR 的分布进行研究;三是用RSR 值对评价对象的优劣直接排序、分档排序或者比较RSR 的置信区间。
科学、合理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价指标体系,能够有效反映研究对象的总体特征,也有助于获得客观可靠的研究结论。
以2014—2021 年《贵州省统计年鉴》为数据来源,坚持指标选择、数据处理的科学性原则,坚持实际可测性的可行性原则,坚持层次分明、相互联系的系统性原则,坚持区域和时间的可比性原则,以及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参考范柏乃等(2015)[10]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测度指标体系,从科教文体、医疗卫生、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社会保障四个维度,每个维度选取5 个具体指标,共20 个,并利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计算。
科教文体。制度化的社会福利源自人的需要,社会福利带来的机会和活动则建立在人的能力之上,包括文化水平与身体素质。科教文体具体指标有:X1科研机构数量(反映科技发展状况)、X2文化事业单位数量(反映文化储备现状)、X3体育场馆数量(反映体育事业的重视程度)、X4中小学生数量和X5中小学专任教师数量(反映基础教育投入)。
医疗卫生。医疗卫生事业事关人民群众健康,医疗卫生资源分配则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基础性项目。医疗卫生具体指标有:X6卫生机构数量、X7床位数量(X6、X7反映医疗设施资源供给情况)、X8卫生人员数量(反映医护水平)、X9诊疗人次(反映医疗服务工作效能)、X10医疗机构病床使用率(反映现有床位数量与患者需求间差距)。
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对生产生活具有重要影响。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具体指标有:X11城市人均拥有道路面积、X12公路线路里程(X11、X12反映交通基础设施)、X13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反映通讯基础设施)、X14城市污水处理率(反映基础设施)、X15森林覆盖率(反映生态平衡状况)。
社会保障。健全的社会保障机制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社会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公平正义。社会保障具体指标有:X16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X17失业保险参保人数(X16、X17反映社会保险水平)、X18社会福利机构数量、X19城市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数量及X20社会福利救济主要支出(X18、X19、X20反映居民基本生存保障和社会成员生活状态)。
表1 贵州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作者收集了贵州省2013—2020 年的统计数据,由于数据量较大,存在个别关键指标数据缺失的情况,因所选择的评价指标均为高优指标,故采用线性内插法对缺失值进行处理补充。相关数据经收集与处理后,采用熵权TOPSIS 法和RSR 法分别展开实证分析。
表2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价指标向量归一化处理结果
3.计算加权的标准化矩阵。按照V=(vij)m×n=(μijyij)m×n计算加权的标准化矩阵,具体如表3 所示。
表3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价指标加权标准化结果
4.确定理想解和负理想解。通过公式计算各评价对象的理想解V+={(maxVij|j∈J+)}和负理想解V-={(minVij|j∈J+)}分别求出V+与V-。
表4 熵权TOPSIS 法综合评价结果及排序
1.编秩:将原始数据进行秩代换。
2.计算RSR 值,按照公式RSRi=计算RSR 值并按从大到小进行排序,具体如表5 所示。
表5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标编秩结果和RSR 值
3.确定RSR 分布。编制RSR 频数分布表,计算各组频数f、累积频数∑f、RSR 的秩次R、平均秩次及向下累积频率P=,将百分率换算为概率单位probit,probit 为百分率P 对应的标准正态离差u加5。按照编制方法进行编制,具体如表6 所示。
表6 RSR 值分布
4.计算回归方程:将概率单位值Probit 为自变量,以RSR 为因变量。采用Excel 对概率单位值Probit及RSR 进行回归分析,求得回归方程:
5.分档排序:根据RSR 值对评价对象进行分档排序。按下、中、上分档,划分概率单位Probit,根据回归方程求出RSR 值的划分,将评价对象归入相应档次,具体如表7 所示。
表7 RSR 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分档排序
RSR 值的高低是评价对象相对优劣程度的重要体现,RSR 值越高,说明综合评价越好。由表7 可知,2013—2018 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综合评价一般,2019—2020 年综合评价较好。
通过表8 中熵权TOPSIS 法和RSR 法的排序结果对比可知,二者对2013—2020 年贵州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综合评价整体一致,随年份增长而提高,且在2020 年达到最高水平。也意味着熵权TOPSIS 法RSR 法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具有适用性。
表8 熵权TOPSIS 法和RSR 排序结果对比表
2020 年贵州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最高,意味着民生保障水平和生活品质达到新高。但在评价过程中发现,贵州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还存在以下问题:
本文所选指标均为高优指标,对应值越高越好,但数据表明,在医疗卫生方面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数值变化较为明显:卫生机构数、医疗机构病床使用率均先降后升。卫生机构数量降低,可能是卫生院人才流失,运行管理机制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化管理需要等原因造成;医疗机构病床使用率降低意味着现有床位量不足以供应患者所需、已有床位难以满足患者需求。
在资料整理的过程中,作者发现2020 年贵州省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床位数农村远低于城镇,意味着农村居民获得的医疗卫生服务与城镇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农村居民家庭医疗保健支出占比比城镇居民家庭高,可能是农村居民为了获得更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选择到城镇就诊。此外,城乡恩格尔系数虽均处于30%~40%的富裕阶段,但二者相差4.9 个百分点,表明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差距仍较大。
财政投入是有效促进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基础,有助于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2020年,贵州省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8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占11.82%,教育支出不到19%。整体而言,财政支出用于改善与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力度不足。
自2012 年以来,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普惠”走向“均等”,新常态下,进入“优质”阶段。意味着基本公共服务从保障基础向追求品质转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提升优化:
加大医疗卫生薄弱领域投入,以居民就医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医疗卫生机构,补齐地区医疗资源短板;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对卫生人员开展继续教育并定期进行考核,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根据设施设备、辐射范围等现实条件,适当增加固定床位数,满足患者住院治疗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床位使用效率。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进一步发展,要继续坚持政府主导的重要前提,搭建社会主体参与平台,优化服务供给结构。具体而言,政府要营造有助于多元社会主体参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多元主体参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新格局,提供满足多样化需求的服务项目,实现资源的整合效用。
财政支出决定基本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完善现代财政制度有助于提高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地方政府根据基本公共服务的薄弱环节加大服务项目财政投入力度,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设计,加强财政监管,抑制“城市倾向”的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偏好,提供真正民生所需、城乡均衡的高质量基本公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