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月明,陈雅倩
(1.湖北省中小企业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65;2.武汉科技大学 文法与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当今世界,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受到许多国家的关注,绿色技术进步是绿色生产过程中的关键一环。绿色技术进步指的是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遵循生态规律,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避免环境破坏。我国技术进步的两大实现途径分别为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其中引进国外技术快捷高效,但容易受制于人,形成对国外关键技术和设备的过度依赖,并且不易接触到发达国家的核心技术,长期来看并不利于我国技术持续升级。企业自主研发短期内耗时耗力,研发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过程也较为艰难,但从长远的发展来看,自主创新可以使企业掌握核心技术、在关键技术领域把握主动权。我国正在努力转变创新模式,通过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绿色技术实现再创新是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可以降低研发成果落地实践效率低下的风险。
无论是以哪种创新模式为主,技术进步的根本在于人。我国人口规模大,但人均资源不足,必须提高人才质量,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并结合“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企业和行业培养研发人才队伍。因此,必须加大人才的教育投资,培养人才绿色环保意识,提高人才创新研发能力,为经济社会输出高素质人力资本。由此可见,人力资本质量、自主研发投入与技术进步三者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但人力资本与研发投入是如何作用于绿色技术进步的,二者是否互相干扰,各省份之间是否存在技术溢出效应,值得我们思考。本文围绕上述问题展开讨论,为我国实现绿色技术进步、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提供针对性建议。
关于人才质量、研发创新与绿色技术之间的研究,学者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Zhu 和Ye(2018)[1]、纪建悦和孙亚男(2021)[2]分别得到国内R&D 资本存量、研发投入能够促进绿色技术进步的结论。Liu 等(2021)[3]测算了我国制造业GTFP 和技术进步,认为研发投入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显著,弓媛媛和刘章生(2021)[4]认为创新投入对绿色技术进步水平的提升也起到了正向影响。徐红和赵金伟(2020)[5]采用GTFP 衡量276 个城市的绿色技术进步,认为研发投入可以促进绿色技术进步,但该促进作用随着研发投入增加而减弱,另外,该促进作用由我国西部地区到东部地区逐渐减弱。万伦来和朱琴(2013)[6]研究发现自主研发抑制了企业绿色技术进步,在低R&D 投入行业更为显著,邓峰和贾小琳(2020)[7]则认为自主研发还未产生明显的正向效应。李双燕等(2021)[8]发现研发投入对GTFP 具有促进作用,师博等(2018)[9]认为创新投入产生的促进作用只在高端技术制造业显著,全良等(2019)[10]却认为当期研发投入强度抑制了工业GTFP 的提高。Jiang 等(2021)[11]以我国首批智慧城市试点为基础,利用174 个地级城市2005—2016 年的面板数据,得到人力资本越丰富的城市对GTFP 和绿色技术进步的正向影响越强的结论。马淑琴等(2019)[12]认为人力资本对绿色技术进步有正向影响,韩科振(2020)[13]则认为高质量人力资本具有对绿色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Wang 等(2021)[14]运用Super-SBM-ML 模型测算了我国省级GTFP 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不同水平的人力资本对GTFP的影响程度不同。具体表现为,高等教育人力资本促进地方GTFP,小学教育人力资本则抑制地方GTFP。张桅和胡艳(2020)[15]研究发现,创新型人力资本对GTFP 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杨明海等(2021)[16]认为人力资本投资显著促进绿色技术创新,王鹏和郭淑芬(2021)[17]还发现人力资本可以通过减小资本要素错配程度的路径实现对GTFP 的促进作用。颜青和殷宝庆(2020)[18]发现绿色研发投入和人力资本均显著促进绿色技术进步,陈昭和张嘉欣(2020)[19]则发现自主研发与高级人力资本可以协同促进绿色技术进步。
综上所述,国内外关于人力资本、研发投入与绿色技术进步的文献较为丰富,但多是两两之间进行分析,且人力资本和研发投入对绿色技术进步的作用路径较为简单。同时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的文献较少,基于空间层面探讨技术溢出推动技术进步的研究也并不常见。因此,本文将人力资本、研发投入及二者交互项同时作为核心解释变量进行模型设定;考虑到人力资本在对绿色技术进步产生作用时,会受到研发投入的干扰,将研发投入作为门槛变量,探讨其对人力资本的调节作用;另外,各省份之间人员流动会促进技术扩散与转移,但该技术流通渠道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及经济发展水平的约束。因此,结合地理属性和经济属性并设定经济地理嵌套空间权重矩阵,考察人力资本、研发投入的空间溢出效应。
1.基准回归模型。为考察人力资本和研发投入的协同效应,本文将二者交互项引入模型,构建如下固定效应模型:
式(1)中,下标i、t 分别表示省份和年份;α 为常数,βn为所有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Xit为控制变量;ηi和εit分别表示地区固定效应和扰动项。
2.面板门槛模型。为探究人力资本与绿色技术进步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本文参照(Hansen1999,Hansen 2000)[20-21]的做法,构建如下形式的面板门槛模型:
式(2)中,γ1、γ2和γ3为门槛值;lnhum 和lnrd 分别为区制因变量和门槛变量,Xit为区制因变量外的所有解释变量;I(·)为示性函数。
3.空间杜宾模型。本文为探讨绿色技术进步的空间依赖性,以及人力资本和研发投入的空间溢出效应,构建如下形式的空间杜宾模型(SDM):
式(3)中,λt和ηi分别表示时空固定效应;βn和φn分别表示解释变量的一般回归系数和空间回归系数;ρ 为绿色技术进步的空间自相关系数;W 为经济地理嵌套空间权重矩阵。
4.SBM-DDF 模型。本文基于Fukuyama 和Weber(2009)[22]的研究,沿用王兵等(2010)[23]的模型设定,构建非角度、非径向SBM-DDF 模型,形式如下:
5.Malmquist-Luenberger 生产率指数。本文参考Chung 等(1997)[24]的研究,构建形式如下的ML 生产率指数:
本文采用GTFP 作为被解释变量绿色技术进步的代理指标,上述ML 指数则为GTFP 的变化率,当ML>(<)1 时,GTFP 提升(降低),即绿色技术水平提升(下降)。
被解释变量绿色技术进步的测算指标以及所有解释变量的衡量指标如表1 所示。其中,GTFP 包括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本文基于SBM-DDF 模型,采用MaxDEA 7.0 软件测算样本期内我国30 个省份(西藏和中国港澳台地区除外)的ML 指数,并对ML 指数进行累乘得到GTFP 实际值用以实证研究。
表1 变量指标及说明
本文采用所有变量的对数形式进行实证研究,以此消除异方差的影响。数据来源于中国经济社会大数据研究平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及各地方统计年鉴,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2 所示。
表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由表3 可得,人力资本回归系数为4.783,显著促进我国绿色技术进步。因为我国越发注重人力资本的质量,加大教育投资,增加人才知识储备量。受教育程度越高,人力资本质量越高,而人力资本质量决定了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效率、工具设备,是技术进步的主体和源泉。且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学校或企业会培养人才的环保意识和绿色创新意识,鼓励人才将自身的知识与技能运用于实践,转化为绿色生产力,提高教育回报率,助推绿色技术进步。研发投入回归系数为-1.576,显著抑制绿色技术进步。由于国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企业逐渐将技术进步的重点转移至自主创新中,但我国技术进步目前还处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为主的阶段,自主研发水平较低。部分企业急于求成,将大量研发资金投入到短期收益高但对环境并不友好的创新项目中,导致绿色技术进步实现过程中收效甚微。人力资本和研发投入的交互项回归系数为0.723,二者协同促进绿色技术进步。说明研发投入对绿色技术进步的负向效应抵消了部分由人力资本带来的正向促进作用,但高质量的人力资本对国外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强,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研发投入对技术进步的削弱作用。
表3 基准模型回归结果
在控制变量中,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显著促进了我国绿色技术进步;产业结构高级化有利于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发展;人口密度越大,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难度越大,缺乏技术创新动力。金融支持和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进步的影响则不显著。
由基准回归结果可得,研发投入会削弱人力资本对绿色技术进步的正向影响。因此,本文以研发投入为门槛变量,人力资本为区制因变量,深入探讨人力资本对绿色技术进步的非线性影响。在进行门槛模型回归之前,采用自助法(Bootstrap)抽样检验门槛效应是否存在,表4 为检验结果。可得,在5%显著性水平上研发投入存在单一门槛效应,其门槛估计值为-6.500 2。
表4 全国门槛效应存在性检验
表5 为全国门槛模型回归结果。可得,在研发投入低于门槛值-6.500 2 时,人力资本的回归系数为5.188,当研发投入越过门槛值-6.500 2 时,人力资本回归系数为5.134,均通过1%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随着研发投入的增加,人力资本对绿色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呈现边际效率递减的非线性规律。这是因为,在技术进步模式还未成功转变为自主创新为主的情况下,持续增加研发投入将会造成境外技术引进支出被挤占,影响技术引进及人才对国际技术溢出的消化吸收。即使人力资本质量较高,但在创新过程中缺乏模仿对象、学习资料及相应的关键设备,也会导致自主创新动力不足,人才无法将自身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践,并转化为绿色生产力。同时,缺乏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经费将导致人员培训费减少,现有人才对新技术的识别和吸收的能力不足、转化和再创新的效果不佳。
表5 全国门槛模型回归结果
本文接下来将我国划分为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探讨人力资本对绿色技术进步的非线性影响的区域差异。表6 为两大地区门槛效应检验结果,可得,沿海地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了单一门槛效应检验,且门槛值与全国样本一致,为-6.500 2,内陆地区不存在研发投入的门槛效应。表7 为沿海地区门槛回归结果,可得,沿海地区研发投入变量在门槛值前后,人力资本回归系数由2.499 变为2.354,其对绿色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减弱,与全国样本结论一致。
表6 分地区门槛效应检验
表7 沿海地区门槛模型回归结果
1.空间权重矩阵设定。为探讨人力资本与研发投入对绿色技术进步产生的空间效应,首先需要设定空间权重矩阵作为省份距离的代理指标,以此衡量各省份之间的密切程度。本文采用省会城市之间的距离代表各省份的地理属性,各省份人均GDP 实际值代表省份的经济属性,构建形式如下的经济地理嵌套矩阵:
2.空间相关性检验。基于经济地理嵌套矩阵的设定,对2010—2019 年全国30 个省份绿色技术进步的空间依赖性进行检验,检验方法为全局莫兰指数(Moran's I),表8 为检验结果。可得,所有年份的GTFP莫兰指数均显著为正,说明样本期内我国绿色技术进步呈现正向空间依赖性。
表8 GTFP 莫兰指数检验结果
3.空间计量模型。接下来选择LR 似然比检验方法,对空间自回归、空间误差以及空间杜宾模型的类型进行检验,结果如表9 所示。可得,本文拒绝了“应采用SAR 模型或SEM 模型”的原假设,选择了SDM 模型进行空间实证研究。
表9 LR 似然比检验结果
4.空间模型回归结果。SDM 模型回归结果如表10 所示。可得,空间自相关系数为0.616,说明我国绿色技术进步存在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即省份之间距离越小、经济属性越相近,绿色技术进步的相互促进作用越显著。人力资本和交互项的一般回归系数、空间回归系数均显著为正,研发投入的一般回归系数、空间回归系数均显著为负,与前文基准回归符号一致。
表10 空间杜宾模型回归结果
5.空间效应分解。本文借助偏导数对SDM 模型回归结果进行效应分解,重点关注人力资本、研发投入及交互项的空间溢出效应,分解结果如表11所示。可得,研发投入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负,人力资本以及交互项的溢出效应则显著为正。可能是因为距离越小、经济发展水平越相近的省份之间教育资源流动路径比较通畅,人才流动也更为频繁,各省份技术升级除了受到该省份自身人力资本的促进作用外,还接收了其他省份的优质人才,使得其他省份高素质人才携带的清洁高效的生产手段扩散到该省份,加大该省份的绿色技术进步。另外,各省份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发了“R&D 锦标赛”效应,以获得比同层次省份更大的创新竞争优势。但一些省份反而会因此减少研发投入,期待通过参与“锦标赛”的省份产生研发溢出效应来提升本省份的技术水平,形成研发投入的“搭便车”效应。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目前创新机制存在缺陷,技术进步模式还处于调整转变阶段。许多省份加大对新兴产业资金投入的同时,将低端落后的产业转移至其他省份,造成“搭便车”的省份受到研发投入的负向溢出效应,反而抑制了当地绿色技术进步。而高质量的人力资本流动可以抵消不合理的研发投入产生的负向影响,具有环保创新意识的人才会积极投入到企业研发活动中去,正确引导研发资金流向,熟练操作研发设备、锻炼实践能力,有效推动其他省份企业的绿色技术升级进程。
表11 空间效应分解结果
本文通过以下两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第一,参照前人研究,以人力资本的滞后一期作为工具变量,采用二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重新估计,结果如表12 所示;第二,使用“0~1”相邻矩阵替换经济地理嵌套矩阵,重新进行空间杜宾模型回归及效应分解,结果如表13 所示。由结果可得,核心解释变量与前文相比未发生明显改变,说明上述回归结果具有一定稳健性。
表12 2SLS 稳健性检验结果
表13 SDM 模型稳健性检验结果
本文基于非线性、区域异质性和空间溢出效应角度,研究了人力资本和研发投入对我国绿色技术进步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第一,人力资本促进我国绿色技术进步,研发投入抑制绿色技术进步,二者交互项则起到正向影响;第二,全国及沿海地区的人力资本受到研发投入的影响,对绿色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均呈现边际效率递减的非线性规律,内陆地区不存在研发投入门槛效应;第三,在经济地理嵌套矩阵的设定下,绿色技术进步存在正向空间依赖性,且人力资本及交互项对绿色技术进步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均为正,研发投入的直接效应及溢出效应均为负。
为发挥人力资本对绿色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并改善研发投入的负向影响,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政府建立研发激励机制,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对研发水平落后但资金充裕的企业,政府应下达合理的研发目标任务,引导并督促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对研发经费不足但积极性较高的企业,政府应给予研发补贴达到鼓励的目的。
第二,建立区域人才交流平台,推动技术扩散与转移。通过研发共享平台,企业可以快速精准地与专业的研发人才进行联系沟通,人才在企业之间流动,其自身携带的创新知识与技能随之在不同企业得到实践与积累。
第三,注重人力资本质量,调整技术进步模式。在引进国外绿色工艺的同时,要持续加大教育投资,提高人才对核心技术的识别、吸收以及再创新能力。并逐步将技术升级的重点转移至自主研发,以免形成对关键设备进口和核心技术引进的路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