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2022年第1~12期总目次

2023-01-09 22:48
学术探索 2022年12期

哲 学

马克思生命政治哲学思想及其价值意蕴

张云婷,方世南(1.1)

恩格斯对城市贫困问题的研究史及其当代启示

邬欣欣(1.10)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逻辑起点、多层意涵与发展方向

韩玉祥(1.17)

融“心”入“气”——老子哲学中的生命理想

王佳哲,周可真(2.1)

由“太和”“心和”到“天人合一”——张载思想构建过程中对“和”的解读与诠释

李 睿(2.7)

论恩格斯对“法学世界观”本质的科学解释——基于《法学家的社会主义》的文本的解读

李其瑞,冯飞飞(3.1)

人工智能:由现代社会向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过渡的技术路径

张 兰,李红权(3.8)

论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论题——科威尔对资本的生态批判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胡晓杰,李笑春(3.17)

民兴于仁:中国传统最早庶民治理的理论与实践——《论语·里仁篇》的法典化解释

沈敏荣(4.1)

王重阳功行思想与王阳明知行观的比较研究

杨大龙(4.17)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与人的自我解放

寇雪原,王福生(5.1)

数字时代资本的幽灵化及其真相

姜英华(5.8)

体知、为己与成人——先秦儒家心性论体系的三重维度探赜

陈吉祥,陈高华(6.1)

孔子仁学的共同体意蕴及其当代价值

雷 震(6.8)

马克思历史观视域下生产关系的科学定位与现代建构

王晓丹(7.1)

马克思恩格斯绿色发展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张 帆,王 丹(7.8)

历史虚无主义批判的方法论借鉴——基于列宁《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文本分析

骆 丹,王永友(7.16)

从历史还原看《文子》与《淮南子》之关系

张洪兴(9.10)

周秦之际诸子政治理想的法家转向

华云刚(9.17)

马克思透视资本的三重论域:财富、权力、环境

许欣驰,薛忠义(10.60)

马克思评述重大社会事件的逻辑进路及当代启示——《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新释

姜 昆(10.66)

论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的生成理路及其当代价值

韩 静,雷龙乾(10.73)

马克思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与超越——基于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考察

梁金风,李桂花(11.1)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视域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郭 鹏,甄红菊(11.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的三个向度

徐 喆,白暴力(11.1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的价值意蕴

严 倩,夏从亚(11.24)

马克思主义能力方法: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溯源

邵素军,杨先明(12.49)

三个“历史决议”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演进

康婉盈(12.35)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重意蕴

孙倩颖,黄 维(12.4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范畴体系的出场与构建

唐立平(4.24)

习近平关于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的建构逻辑

杨 阳,朱 哲(4.31)

习近平关于制度自信重要论述的生成动力、价值旨归与实践指向

龙丽波(4.38)

习近平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论述的三重逻辑

程 涛,郝宇青(4.45)

习近平关于新发展格局重要论述的哲学意蕴

关颖雄(8.1)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政策观的形成基础、基本内涵和实践指向

李友仕,张荣华(8.8)

习近平劳动观的理论蕴含及其时代价值

李岁月(8.16)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现实生成、理论深化与价值指向

王 旭,孙成武(10.31)

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三重意蕴:生成渊源、价值关切和时代观照

张宇伯,王 丹(10.39)

文化哲学视阈下习近平文化自信重要论述研究

罗志佳(10.46)

习近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逻辑理路

郭丽瑾,肖周录(10.53)

习近平“大历史观”对唯物史观的继承与发展

张 瑞,曲晓范(11.32)

习近平关于“讲好中国故事”重要论述的历史方位与战略逻辑

柳 丹,杨尚勤(11.39)

习近平关于旅游工作重要论述的理论谱系与实践价值

张巨成,张利晓(11.48)

迎接党的二十大专栏

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百年演进及其经验启示

梁兆桢,王永友(10.1)

百年视域下党的领导制度的历史演进、显著特征及基本经验

胡范坤,刘世华(10.8)

中国共产党三个历史决议的历史背景、理论创新与重大意义

刘汉玉,陈 弘(10.15)

中国共产党领导民生建设的百年历程及基本经验

柯艺伟,张 振(10.23)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

张瑞才(12.1)

“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的三重维度:理论基础、历史成就与赓续弘扬

张燕妮,李春华(12.8)

全过程人民民主参与实践的特征

廖璐婷(12.2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新时代少数民族美好生活的构建——基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

运 迪(12.28)

专 题

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理论思考与路径探索

刘 瑞,张建刚,李正图(9.1)

政治学

向现实本身去寻求社会主义概念的逻辑和意义——由彼得·胡迪斯关于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概念的论述引发的思考

李松龄(1.24)

论百年党史学习教育的逻辑理路、内在要求和路径选择

刘文芳,张立昌(1.33)

游离在数字化政治生活参与之外的公民:致因、风险与规避

孙 琪,陈 娟(1.41)

绿色慈善助力共同富裕研究

方世南(2.13)

新时代提升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四重维度

皇甫闪(2.20)

铸牢边疆民族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制度之维

陈 鑫,杨云霞(2.27)

作为历史可能性生产机制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基于国际抗疫实践反差解读马克思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历史机能论意蕴

崔小伟,肖士英(2.34)

中国国家治理的不平衡不充分困境及战略理路

杨燕江,黄小军(3.26)

建党百年中国国家能力的演进历程与理论逻辑

潘 凤,闫振坤(3.37)

新时代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内涵及时代意义

夏艳艳,关凤利,冯 超(3.45)

国家外交的功能性授权——澳门对外关系研究

陈朋亲,叶桂平(3.54)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开创美好未来的重要着力点

淡如冰,樊明方(5.22)

正确认识和把握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生成与弘扬

梁兆桢,王永友(5.30)

新时代党的政治忠诚思想的生成逻辑及其多维取径

刘孝阳,梁化奎(5.36)

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我革命精神的生成理路、丰富内涵和当代价值——基于对《共产党宣言》文本的研究

蒋朝莉,肖凯强(5.43)

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百年嬗变与基本经验

唐献玲,曹洪军(6.20)

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百年探索:发展历程·辉煌成就·经验启示

明佳睿,宋福范(6.28)

中国共产党百年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发展历程·主要特征·经验启示

林清新(6.35)

新时代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话语体系构建

高佳红,贺东航(7.22)

人类命运共同体语境下的上海合作组织发展问题研究

严双伍,毛鉴明(7.29)

建设清洁美丽世界:全球生态治理的目标追求

张 升(7.36)

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目标要求和实现路径

李莹洁(9.33)

政策连续性是执政话语体系建构的重要基石

王谢平,郝宇青(9.40)

百年变局下的中国外交思维:历时与共时之间

李博一(9.48)

周边国家研究

创造性介入理念下中国参与印度洋地区事务的条件及实施路径

王鹏程(1.49)

“过程建构主义”视角下新中国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角色变迁

晏 妮(1.59)

新冠疫情下的非洲宏观经济发展:区域国别与产业困局

张 瑾(2.41)

欧盟文化外交实践及其启示

林迎娟(2.51)

构建澜湄流域非传统安全合作协调统一规则的中国方案

孙学华,张 蓓(3.62)

中巴经济走廊中的美国因素分析

宋海洋(3.71)

美国“航行自由计划”的理论证成及批判性思忖

武俊松(4.53)

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制约因素与策略要点

朴英姬(4.64)

老挝外资准入法律制度体系研究

王宏军(6.43)

超越连通:中老铁路对澜湄区域地缘态势演进的结构性影响研究

尹 君(6.51)

非洲本土化立法的发展趋势及应对措施

朱伟东(7.42)

印度军事改革:动因、现状及困境

袁 群,黑 然(7.50)

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的机遇与挑战

赵 祺(7.59)

日印在缅土瓦经济特区的“第三国合作”研究

杜志远(8.23)

基于声誉理论的国有企业海外投资差异化战略选择——以中国石油在参与中缅油气管道工程中履行社会责任为例

高燕梅(8.35)

边界功能视阈下俄罗斯对千岛群岛的政策调整:内涵与成效

吕 平(9.64)

俄乌战争中的舆论战及其启示

王 林(9.73)

新时代中国的水外交:以澜湄合作为例

邢 伟(9.80)

双轨外交与多边体系——俄罗斯在阿富汗变局中的外交策略研究

蒲小平,钱 镇(10.82)

南南合作视角下“中非合作论坛”应对气候变化的举措和特点

杨宝荣(10.94)

印度国际公共产品供给政策及其限度

宋效峰(11.55)

数字欧元的提出及其前景预测

关蕴珈,李仁真(11.64)

中欧班列运输通道的演变与俄乌冲突的影响

姜明新(12.57)

民主转型中的泰国创新系统:一个空间生产的解释框架

王 巍(12.71)

社会学

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的实践、问题与对策——基于宁夏平罗、江西余江与浙江义乌试点改革的调查

余永和(1.67)

论应对重大疫情决策支持系统的完善——基于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整体性治理的分析

崔运武,袁晓瑭(1.73)

镜鉴与融通:中国边疆学话语体系建构的文化路径探析

孙 骁,吴 莹(2.60)

我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构建的目标选择

张 军(2.68)

边民的国民化与边疆的现代化

方盛举,朱海威(5.51)

中国边境多元治理主体及协同机制研究

夏文贵,杨冬琴(5.59)

当代中国民族问题综合治理研究

李 泉,字振华(5.67)

试论流域生态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涵与路径

王元钦(6.58)

乡村建设行动中的农民主体能动性与协商效果关系研究

侣传振(6.65)

新时期中国生育水平及相关社会发展指标再探析

刘旭阳,王广州(7.67)

从负能到赋能:数字时代未成年人的网络治理逻辑

张国胜,方紫意(7.79)

中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政策发展研究

李 成(8.45)

空间社会学视域中网络空间的生产及其正义

管其平(8.52)

新时代文明实践社科普及志愿服务的云南实践

张瑞才,杨远梅(10.104)

融嵌共建:多民族易地搬迁安置社区建设的内涵与机制

陈红平,任新民(10.110)

区块链赋能慈善捐赠协同治理的框架与应用

崔 军,颜梦洁(10.117)

提升中国网络空间国际话语权:价值意蕴、战略方向与多维路径

孟 晨,祁 峰(11.72)

城市蔓延中大都市郊区基层社会的秩序生成与维护——基于非组织化利益共同体的分析视角

肖 克,张龙辉(11.80)

中国文化市场外资准入政策的历史演化及经验启示

马衍明,袁 佳(11.91)

法 学

中国微生物遗传资源产权归属正当性审视

费艳颖,杨元海(1.80)

自然资源特许使用权之公法财产权论

张牧遥(1.88)

法治生成转型的民法精神构建

王利民,苏怡丹(2.81)

无人驾驶汽车数据犯罪:类型、罪名及释法建议

张志坚,江传辉(2.87)

民法精神的自律构序诉求——以道德和道德精神为基准

许晓岑,王利民(3.82)

刑事诉讼人工智能化转型研究

白文静(3.89)

数字算法时代的量刑公正及其构建

李立丰,齐弋博(4.88)

生态环境公益损害赔偿资金统筹监管研究

黄大芬,华国庆(4.97)

人工智能武器犯罪类型界分与风险控制

杜 瑾(5.74)

规训型司法模式:刑事案卷背后的法律秩序

刘金松(5.85)

编纂中国特色行政法典的基本理念与路径选择

杨临宏(6.91)

生态环境修复责任执行的监管权配置及运行保障——以修复生态环境为中心

康京涛(6.98)

越南《洪德法典》及其刑事制度评析

米 良(7.88)

全过程生态环境立法评估指标体系建构研究

黄颖琼(7.97)

《法律援助法》的时代背景、立法定位与保障功能

史凤林,张志远(8.60

《民法典》评注的技术运用与知识创新

丁圣芸,付梦华(8.67)

碳中和目标法治化的理论逻辑、现实障碍与突破路径

王文熹,寇静娜(8.80)

过程人民民主逻辑下法治监督合力提升路径研究

王 勇,姜兴智(9.88)

数据思维如何影响法治思维

孙 强(9.96)

数字经济司法治理的目标及其实现路径

孙 跃(9.105)

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经济法理论解析

孙璐伟(9.112)

基因自己决定权的民法构造

梁 超,郭传凯(10.125)

论立良法的条件和路径机制

张洪波(10.137)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量刑建议的风险及其控制

简琨益,杨 乐(12.79)

青少年民法典教育的价值意蕴、核心内涵与实施路径

许瀛彪,莫杨燊(12.85)

“春秋决狱”形成的法律文化模式及其功能

陈思思(12.95)

经济学

区域价值链视角下影响大湄公河次区域制造业升级因素研究

屠年松,贾 凤(1.98)

提升沿边开发开放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嵌入度、贡献度和价值链地位

韩 博,郑宇轩(1.109)

中国共产党经济工作作风建设的历史脉络与经验启示

蒋 艳(2.96)

土地资源错配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

周 庆,顾 帆(2.104)

基于生产、交换和消费视角的双循环比较优势分析——以沿边九个省区为例

郭树华,王 玺(3.100)

双循环新格局下居民消费升级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与实现路径

李世美,郭福良,谭 宓(3.110)

绿色技术创新对城市碳减排的效应研究

古惠冬,杨维光,陈文捷(3.120)

现代旅游文化产业体系的构建逻辑与路径研究

邹建琴,明庆忠,刘安乐(4.75)

现代旅游文化产业体系的内涵、特征与使命任务

韦俊峰,陆保一,史鹏飞(4.82)

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姚战琪(6.72)

以贸易转型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兼论新发展阶段下中国新的对外开放

徐 阳,龚 刚,马 丽(6.83)

机器人应用对企业生产率和创新的效应

屈小博,吕佳宁(8.90)

央行数字货币的网络安全风险及制度应对

章 成,张鑫仪(8.100)

文化学

西方文明冲突下的中国近代孝道文化变迁

郑大华,廖慧贞(1.116)

毛泽东思想国际传播的历史成就及其对新时代中国经验走向世界的现实启示

邓天奇,龙鸿祥(1.123)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者之角色冲突——以壮族坡芽歌书为例

董云川,林苗羽(4.108)

反身性视角下的非遗实践与认同——边疆布依族个案研究

桂 榕,吴贵琴(4.115)

身份、记忆、遗产:5G时代历史名人短视频传播的文化图景——以李冰为例

苏 畅(4.123)

艺术学

论中国古代艺术时空之“光景”意识

王诗雨(2.116)

本体研究、框架研究与媒介研究:国内公益传播的研究路径

王家东(2.125)

管理学

领导干部森林资源资产受托责任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张 瑛(5.95)

服务型领导对员工职业成功感的影响——领导—成员交换的中介作用与组织支持感的调节作用

魏仕龙(5.106)

文 学

西南边地形象的想象建构——以罗常培、费孝通、曾昭抡的考察记为中心的讨论

杨绍军,张婷婷(5.116)

中国当代文论话语体系建构

王 伟(5.124)

疏离:对改革开放四十年文学与文学理论关系的再认识

张永刚(9.122)

以意为先,能文为主——白居易诗教观视野下的律赋观

傅宇斌,钱 泽(9.129)

历史学

中国历史名校文化遗产研究——以抗战时期西迁高校为中心

丁红卫,冯用军(6.107)

未竟的美国国家安全与军事战略转型(1957~1959)

王晓坤(6.116)

19世纪末英国女性作家的反女权运动

何 平,杜欣霓(6.125)

宋代经济法律思想的变革及其意义

吕洪果,艾永明(7.104)

秦与商鞅——成就商鞅变法之双重视角研究

王 博(7.115)

名与实:“作为一种方法”的清代云南义仓

祁志浩(7.124)

中国共产党驾驭私人资本的百年图景与经验启示

张 恂,吕立志(8.106)

中国共产党百年从严治党的探索历程、基本经验与历史意义

何源源,孙秀玲(8.115)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关系的特征、问题与调适

吴 燕(8.122)

朝廷·内地·边郡:汉政权内部在边疆经略中的利益纠葛与心态差异

黎镜明(11.100)

论中国近现代民主观念与制度的交互性影响

王 威(11.111)

中国当代戏曲艺术的海外传播及其启示——以越剧海外演出为中心

李 培(11.119)

以笔为枪:抗战大后方新闻事业的全景考察

蔡 斐(12.108)

延安时期《中国青年》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经验

阎树群,赵海萍(12.116)

中共抗日根据地的地缘战略分析

林娜娜,车 辚(12.122)

教育学

党百年民族高等教育“中国道路”发展的三重逻辑

王世忠,赵宇琦(1.134)

云南边境地区教育治理现代化的现实困境和变革路径

李孝川,李劲松(1.140)

边境地区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探索——基于中国边境云南段的调查

普丽春,子华明,赵伦娜(1.146)

优化协同:高校德育治理体系现代化之路径选择

李文政(2.131)

追寻人性之美——教育哲学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旨归

祁东方(2.139)

突破“窄化”:“思政课程”转向“课程思政”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向

庞 洋(2.146)

“十三五”到“十四五”:西部地区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走向优质均衡

林天伦,吕 芹(3.133)

我国学前教育政策的现实困境与发展路向——基于“十三五”时期学前教育政策文本的分析

李 静,余 瑶(3.140)

民族地区中小学创客教育师资保障路径探析

王秀成,罗正鹏,张茂聪(3.150)

中国教育地理学研究评析

钱春富,李 磊,罗明东(4.130)

贯通贵乐用行:《论语》中“学”之启思——兼论“双减”后学校教育实践归向

田夏彪(4.140)

教育应回归人的生命本质——论自否定对教育的规定

苏慧丽,于 伟(4.149)

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历史坐标与世界意义

袁利平,林 琳(5.132)

实现科技自立自强:高等教育应有何作为——大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的生态系统构建研究

莫 凡,谭培文(5.142)

超越二元对立:高等教育研究的方法辩证

张甲子(5.148)

适用性的证成:特殊教育知识何以可能的一个认识论逻辑

王培峰(6.133)

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振兴乡村教育

王子君,王 鉴(6.140)

“三重互动”:教育地理学学科知识的生成逻辑

李增华,伊继东(6.14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价值观教育研究的历史进程、演进逻辑和拓展空间

李 畅,李亚员,燕 妮(7.130)

“合而生生”:“本土教育哲学”的生存之道与文化建构

国 宁,于 伟(7.141)

跨界音乐推动声乐教学融合发展的路径探析

吴锦美(7.150)

中国共产党百年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的三重视域与学术书写

杨彦斌,张澍军(8.129)

新时代青年树立正确党史观的逻辑理据、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向

辛德军(8.135)

科学灌输: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再探讨

杨宏伟,蒲文娟(8.143)

推荐算法介入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突破

刘章仪(8.151)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差序现状与未来转向

成 杰,任新民(9.136)

血脉与基因:当代青年赓续伟大建党精神的逻辑进路——基于历史主动视域的分析

郝 文,亓 光(9.143)

智能技术赋能教师情感劳动:图景重绘与风险应对——兼谈情感教学的生成机理

陈 琳(9.151)

探索元宇宙:思想政治教育媒介的进化与创新

王慧媛(10.145)

教育元宇宙功能探析——基于补偿机制与内容生产

吕 健,孙霄兵(10.151)

教育本质的马克思人学解读

张杨乐(11.129)

中国共产党时代新人观的历史演进与现实发展

朱娅琴,孙迎光(11.135)

“理论需要”与“实践需要”的剥离与统一——《〈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逻辑

韦洪发,刘阳阳(11.143)

论“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目的观的教育原理性

王 景(11.149)

基于OBE理念的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研究

鲁 艺,陈 瑶,杨 超(12.130)

中国共产党领导扫盲教育的百年历程、意义与经验

王哲文,吴洪成(12.139)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研究

武永江(12.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