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育才小学 211600)
陶行知先生专注于教育教学工作多年,认为儿童是天生的探索家,如果教师能为他们营造良好的探索环境,那么能极大提升他们的探索能力,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成果。根据陶行知先生的理念,教师应注重探索教学环境的营造,改变过去单一枯燥的讲述式教学模式,通过情境创设和环境营造以激发儿童的探索兴趣。近年来,随着情境教学效果的不断凸显,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情境教学。小学语文课程中有很多文章都具有情境化特征,教师通过营造情境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的内容,深入感受作者的情感内涵从而提升学习的效果。不过,情境创设也不是简单的事情,属于一项复杂的工作,不仅要考虑教材知识内容,还要兼顾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因此,很多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也面临一些困境,文章对此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在教学时,教师需要深刻理解文章中的“情”与“境”,并结合语文课程的重难点内容才能创设合适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参与情境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然而当前不少小学语文教师对“情”与“境”的理解还存在偏差,单纯地认为“情”与“境”教学就是将两者进行简单融合,为学生营造出对应的情境即可,对情境中隐藏的教学资源也只是浅尝辄止地挖掘,尚未深入拓展情境教学的资源,导致应用情境教学后尚未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还有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情境创设时只是走过场式地营造了情境并没有投入情绪,实际上情绪情感才是情境教学的助推剂。教师如果缺少了情绪情感,学生也难以饱含真情实感地投入情境中,对情境的内涵不能真切体会,从而影响了学习效果。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的年龄段,他们具有较强的探索欲望却不愿局限于单一枯燥的课堂氛围,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会让他们感到新奇并享受其中,为此,教师应优化教学形式,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学习规律等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然而通过相关了解发现,小学语文教师往往习惯创设一种或者几种单一的情境,并没有在课堂中灵活地变通情境,这虽然能在短时间内提升学生参与情境学习的热情,但久而久之学生难以长久保持兴趣,从而不利于学习效果的持续提升。例如,一些语文教师在每节课都会运用问题情境或者多媒体情境,单一的情境使学生对情境教学法习以为常甚至产生了麻木心理,无法提升学习兴趣,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情境教学作为一种立体化的教学方式,虽然能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但并非每位学生都适合某种特定的情境教学模式,因而需要教师“以生为本”,通过情境反馈更为细致地了解学生的需求,从而为后续情境教学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但在实践中,小学语文教师普遍对情境教学的反思缺乏认识,忽视情境反思的现象比比皆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传统思想观念的制约。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不少教师都存在“头重脚轻”的问题,认为前端的教学最重要而后端的反思不重要,宁愿将时间都用于教学中也不愿意为教学反思预留充足的时间。第二,教学任务繁重。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学生课外学习时间大大缩减且假期不再参加补习班学习,为了使学生在减少学习时间的同时不降低学习质量,教师的教学压力不断加大,将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知识点地讲解和教学上,没有多余的时间留给教学反思。
(1)学校应组织全体语文教师开展情境教学研讨活动
为了帮助语文教师更深刻地理解情境教学,校领导要利用合适的机会组织语文教师开展学习活动,通过大家共同研讨帮助教师更加透彻地理解情境教学,以便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例如,每月开展一次研讨会,系统性地对情境教学工作进行分析与讨论,扩大情境教学的边界,从而提升情境教学的效果。
(2)打破校园边界扩大交流范围
校领导要加强与其他学校的联系,将区域内的小学语文教师集中起来共同研讨情境教学,通过座谈会的方式交流做法、分享经验,使教师从更高层面中透彻理解情境教学的内涵。
(3)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强自我研究与学习
语文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也应在情境教学上多下功夫、多努力,应充分利用业余时间用网络学习情境教学有关的知识内容,通过自我学习持续提升对情境教学的理解深度。
小学语文教师还要丰富情境教学的方式,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及学习规律等方面创设情境,使每一位学生都愿意参与到情境的学习过程中。因此,需要打破原有情境教学的局限,扩大情境教学的范围,为学生营造不一样的学习环境。
(1)创设生活情境,再现生活场景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生活场景引入到课堂中,使学生在真实且熟悉的场景中学习知识并不断激发学习兴趣。李吉林先生曾说:在初读课文时,要激发学习的动机中(入情);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具体形象中(动情);在领悟课文语言的意蕴中(移情);在表情的朗读、语言的训练中(抒情)。可见,情境的融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例如,在学习《麻雀》一课时,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抓住起因、经过、结果将故事说清楚,由此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无私之爱。为了使学生从细腻的故事情节中体会老麻雀的伟大,并能从中延伸到父母的爱上,可以通过营造生活情境达到目的。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想象父母的一天,包括母亲早早起床为自己做早餐,为自己洗衣服、下雨天父母来学校送伞等画面,并让每一位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最令人动容的事情分享给小组成员。以此加深学生对父母之爱的理解并且宣言“百善孝为先”的理念,还能通过这种生活情境对课文内容进行透彻理解从而快速达到教学目标。
(2)开展角色扮演,创设真实情境
角色扮演是小学生较为喜爱的教学活动,小学生能够通过互换角色能够深入理解各主体,提升学习的深度。例如,在学习《两小儿辩日》时,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法。该文章是两个小孩围绕太阳初升及中午时与人距离的远近展开的争论,两个孩子各执己见争论不休,正在争论激烈的时候偶遇了孔子,便请求孔子当裁判对两人的观点进行定论,这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孔子也难以给出科学的判断,从中也体现出了孔子做学问实事求是的态度。为了使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教材内容,教师可以从班级中选取两位学生,让他们分别扮演文章中的两个小儿,并针对初升和正午的太阳阐述自我观点,还可以挑选一位学生扮演孔子对其二位的观点进行评判。通过这样的情境再现,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望,还能深刻体会圣人在自己参悟不透的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科学态度。
(3)参与式情境,体会活动乐趣
小学生年龄较小,接触的事物有限且生活经验不丰富,所以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往往会存在一定的难度和偏差,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语文教师应尽量为学生创设科学的参与式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例如,在学习《彩色的翅膀》这一文章时,教师可以制作两个小盒子,并问学生:“你们知道盒子里面装的是什么吗?”以此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并邀请一位学生上台打开盒子,这时学生会发现里面有一些昆虫和一只彩色的蝴蝶。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从这些生物出发进行联想,说出与之有关的故事。通过直观地“看到实物”使学生开阔视野,打破过去围绕“文本”“课堂”“教师”的单一局面,还能促进学生的理解能力,推动体验效果的深化。
在开展情境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反思与反馈,改变以往传统的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反思与反馈的重要性。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反思与反馈的确会占用一定的时间,但是这个过程也能够让学生加深理解,并锻炼学生的观察和总结能力,而教师能由此了解学生对这种情境教学法的接受度以及学习效果,从而根据结果对情境教学工作进行调整和优化。
例如,可以将每节课的最后十分钟用于情境教学的反思与反馈,在这十分钟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敞开心扉说出内心的想法,对本节课做一次“开膛破肚”,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情境教学方式。通过多次反思与汇总,教师可以更为精准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特征和需求,在下节课开展情境教学时就更有方向。需要注意的是,不仅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反馈,在课后也要与其他的语文教师进行交流,通过沟通交流对情境教学法分享心得,就情境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仔细思考和讨论,吸收他人的情境教学经验,加深彼此对情境教学的理解。
伟大的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就能起到非常有效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有效引入情境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课堂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染力,从而能够使学生得到深入学习,大大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对情境教学法进行探索和运用,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创设合理的情境,教师应深刻理解“情”与“境”,采用多元化情境教学的方式,注重对情境教学的反思与反馈,以更好地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真正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