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莉娜,廖辰刚
(四川师范大学 图书与档案信息中心,四川 成都 610068)
随着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各种信息技术发展与更新,资源数据的数字人文研究建设已成为当下图书馆发展的主要方向。“数字人文”是在人文计算(humanities computing)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是一个跨学科领域,涉及学科范围广泛,包括语言学、文学、历史、计算机科学等。数字人文的出现深刻地影响着人文学术的研究过程与内容,并自然而然地与以知识组织为主要功能的图书馆相遇[1],本文概述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发展情况,从宏观上分析其对我国人才培养的影响,微观上剖析其对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发展的促动,同时也指出存在贪大求全、缺乏高校数字人文馆藏特色,以及文献资源浪费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展望未来发展的趋势。
西方国家在20世纪初已开始图书馆数字人文建设,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完成图书馆数字人文初步建构;IBM于1995年初已实施全球数字图书馆计划;谷歌2004年推出数字图书馆计划,用户通过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我国在20世纪末也逐渐开始摸索数字人文图书馆建设,但建设成果、技术手段的运用方面明显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2]。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服务模式主要有搜索引擎,全文检索以及数字人文特藏、光盘数据系统等实用服务模式,数字人文图书馆检索文献、查阅信息的重要方式。全文检索系统引入超媒体和超文本,尤其在信息共享的馆际协作平台中,实现检索信息的最大化,但当下有待实现馆际共建信息平台的技术联盟。此外,各大高校都会购买各种数据库如知网、维普、万方等等,并根据图书馆特色建立特藏检索数据库。Sula提出应该在更大的关系框架中寻找数字人文与图书馆的相互关系,并基于文化信息学构建了两者的概念模型,将数字人文工作置于以用户为中心的图书情报学科范式之中,全面融入图书馆日常工作,包括人文资源数字化及保存、文本分析与数据挖掘、资源导航与开放获取以及技术咨询与培训指导等[3]。
但很多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管理人员专业素养不够,无法真正将数字人文建设的要求落到实处;各种数据库内容重复、贪大求全、更新周期长,无法满足高层次科研的要求;在特色化、专业化等方面的高校特藏资源建设过于浅显,甚至成为一种形式等等,这一切的问题都源自我国在该领域理论、实践研究不够[4]。这些问题虽然在当下还无法快速解决,但在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建设趋势无法逆转的今天,再次重申数字人文建设的必要性、影响以及产生的问题,旨在明确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建设的方向与重心。
全球一体化经济的发展,跨文化交流趋势的加强,当今社会在各行各业都已打破了封闭式的发展模式,学科的研究已无法再局限于某一学科领域,而应将其放置于世界文化的舞台,参考国内外关于某一学科研究现状、程度,学科与学科之间的交流与研究,重新探讨我国该学科体系的发展、走向。因此,图书馆数字人文建设肩负重要的责任,各个高校都要努力建设特色馆藏数据库,通过协约支持、系统规划实现管理,实现馆与馆之间,馆与技术单位之间的技术联盟,为师生创建一个信息资源共享的大平台。
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建设不仅为师生开拓信息资源共享的平台,为社会培养高层次的人才,为高校发展奠定基础;而且数字人文建设从根本上改变了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图书采访、分编、典藏、流通、检索等业务管理系统现代化工作流程,并将其馆藏书刊、文献资源进行电子化技术处理,构建资源数据库,也便于读者借阅、检索资料等,大大降低了传统图书馆书籍管理、分类等方面人力、时间成本以及书籍资源浪费的现象。虽然是资源的数字人文建设,但其从本质上对图书馆的管理,馆员专业素养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也可以看出,图书馆管理创新最终要落实到人力资源管理上[5]。
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各大高校顺势而上大刀阔斧地进行数字人文改造,但对其产生的影响及问题的描述不够深入,笔者将从宏观上把握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建设对我国人才培养的影响,从微观上探讨对图书馆发展的促动,以及发展的同时凸显的主要问题。
3.1.1 奠定社会人才培养的基石。图书馆是高校人才培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各个高校应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专业发展等方面不同,来建设本校图书馆数字人文项目,如北京大学作为国内一流的名牌大学,其各个专业发展都相当深入,从1999年开始一边着手构建特色馆藏资源工作,一边建设资源共享的渠道,其《学苑汲古——高校古文献资源》是国内比较成功的特藏资源数据库,在CALIS支持下联合各个地方的一流大学如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图书馆共建古文献资源数据库与服务体系[5],为研究中国古文献学、传统文化、古代历史等方面提供较为完备的资源,为挖掘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明,提供最为便捷的渠道和广阔的空间,有助于培养这领域的专业人才,提升我国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大国形象。
3.1.2 提升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发展。在图书馆工作人员使用方面,我国各大高校图书馆基本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尤其在二流、三流的高校图书馆中,其工作人员根本不需要专业知识,这也是导致图书馆数字人文理论和实践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之一。但随着数字人文图书馆计划推行带来前所未有的信息资源搜索快捷化、全面化的今天,各个高校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引入图书馆管理中。
3.2.1 图书馆数字人文建设“贪大求全”,缺乏特色。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建设从知识、起步、到应用历经了近十年时间。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加大,各高校在自身建设当中将图书馆数字人文建设放在首列之一,电子阅览室、门户网站、印本资源数字人文、电子资源引进和开发,图书馆数字信息总量大力增加,同时巨额专项资金投入使图书馆硬件条件也极大改善,在科技高速发展大背景下,一些高校图书馆在存储系统上就投入巨资,如SAN存储系统(多数高校计划存储容量在10 TB以上)加之服务器集群、备份系统、电源保障系统、后期的维护费等,大多数高校力争在高端设备上求新、求全。从长远来看,目前高校数字人文建设在软件数字信息上贪大、求多,在高端设备更新上求新、求全的这种方法一方面耗资金太多、影响基础服务资金比例,另一方面这种千篇一律的建设模式,缺乏各个高校独有的高校文化学术特色。科学的图书馆数字人文建设应该是各自高校独具特色、形式多样、能够在图书馆数字人文建设领域形成百家争鸣的格局[6]。
3.2.2 凸显资源重复和知识产权的问题。图书馆数字人文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完成图书馆的数字信息库和数字信息服务的完善与构建,而数字信息库的资源引进过程中,每个高校会以各自实际出发,以本校图书馆计划需求进行资源的引进,尤其为了丰富馆藏电子资源和快速实现印本文献数字人文,引进了商业数据库产品时往往惯性照单全收,只注重数字资源数量,而忽略了其中资源重复问题,缺乏有效科学管理、分析体系。另外,长期数字人文建设中由于缺乏数字人文网络出版标准化,电子图书在知识产权、电子图书版权上模糊不清、混乱的现象,这都值得深化改进[7]。
3.2.3 网络安全不容忽视。图书数字人文就是信息网络化,在知识网络交错的世界里,同样网络安全交错复杂,数字人文需要网络媒介来完成,网络媒介比如,图书馆门户网站、网络黄页、图书电子库、信息文献资源库、图书馆电子图书管理系统、登录系统等等这些以软件服务为载体,以网络为媒介必然要和世界各地资源链接、交流在对外开放过程中难免受到来自外部网络黑客的攻击、破坏、篡改代码、窃取资源、盗取重要保密资料等恶意行为,所以数字人文建设网络安全保护也尤为重要,不可忽视。
图书馆数字人文契合时代发展的脉搏,如何根据学校特色、学科规划等满足不同专业师生的信息查阅需求?如何提高用户的信息检索速度?是各个图书馆现在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走向,这一走向归根到底只有两个方面:①构建特藏资源数据库信息;②整体规划,整合资源,进行技术联盟,实现规模化的信息共享平台,只有完成这两个方面的建设,其他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馆藏资源是体现图书馆核心的价值所在,是其区别于其他图书馆的标志所在,在购入第三方数据库资源的同时,各个高校更要注重从办学特色、学校优势、专业发展、学科规划等要求出发,比如增加地方文献比重、建立特色馆藏资源相关专业特色数据库等,我们举个例子南京地区高校,可以根据各个高校的性质,艺术学院可以建立南京古籍艺术类资源数据库,包括书画、乐器等等;建立特色馆藏数据库要坚持整体性原则,避免追求“大而全”的形式,突出“小而精”的模式,建立一套数字馆藏的科学管理和利用绩效的分析和评价体系,对图书馆整个数字人文进行管理与分析,达到资源的有效利用,对传统图书书籍与电子图书书籍相互结合,缺点和优点互补,建立一个高效、高水准的“复合型图书馆”成为一大发展方向[8]。
图书馆所属系统如科研、教育、文化系统,传统三大系统之间缺乏协作、形成信息孤岛的弊端,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信息共享成为当下主流,图书馆数字人文归根结底也是一种网络技术手段,通过这种网络信息共享能够打破传统僵化的行业系统思维模式,实现行业协作共建,达到成本效益优先的原则,因此充分利用好高校图书馆资源数量大、文献学术性强等优点在网络信息共享下,能够跨行业、跨区域的完成多馆协作、多馆共建、多馆分工、社会公共图书馆与科研单位图书馆,国外高校馆与国内高校图书馆,不同地区之间确保科研学术交流和资源资金合理利用形成一个系统庞大的共建机制成为数字人文建设未来的一种趋势[9]。
从数字人文的演化路径看,图书馆学是数字人文产生的基础学科,数字人文的实践与研究离不开与图书馆密切相关的数据库、电子文本与档案,甚至一些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就被视为数字人文项目[10]。目前我国高校中只有台湾大学和武汉大学建立了数字人文中心,其他高校在数字人文建设中需要各个高校在具体实践中摸索,营造良好的数字人文环境,宽广融合人文视角审视,图书馆参与主导性的组织与管理并从理论层面加以升华,丰富我国该领域的实践发展;同时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建设中,还需要国家、社会在软、硬件方面的支持与投入,并且建立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中心,设立数字人文馆员,建立激励机制,激发潜能,使图书馆馆员融入数字人文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