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宣翻译视角下文化负载词的西译研究

2023-01-09 10:43赵媛媛刘艳茹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33期
关键词:音译词汇文化

赵媛媛,刘艳茹

(安徽三联学院,安徽合肥 230000)

黄有义曾认为,外宣翻译是“把大量有关中国的各种信息从中文翻译成外文,通过图书、期刊、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以及国际会议,对外发表和传播[1]”。随着我国对外经济与文化的深度交流,外宣翻译作为各国文化交流的桥梁和媒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实践过程中,外宣翻译难免出现大量的文化负载词,而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处理是否恰当将直接影响着外宣翻译的质量。但在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过程中,由于文化空缺导致一定程度的不可译性,即“文化词汇空缺现象”,反而增加了翻译的难度。所以,面对目的语读者的词汇空缺时,如何巧妙处理文化负载词中所蕴含的民族特色文化?如何确切把握文化负载词的继承性和创造性?如何最大程度地保留文化负载词的“原汁原味”?等问题成为当代外宣翻译中不可忽视的研究课题。本文将从外宣视角下对文化负载词翻译的困境以及翻译策略进行探讨。

1 文化负载词的含义

文化是一个地区或民族经历长期的打磨而沉淀下具有社会性、稳定性和特殊性的行为方式。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同时语言也是文化的一种传播方式,二者相互作用,紧密结合。不同语言中某些特定的词语、典故和诗词,担负着一个民族特殊的文化,承载着民族发展历程中所积累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传统文化等。廖七一认为,文化负载词是指那些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词组或习语,它们反映了特定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步积累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一无二的活动方式[2]。还有部分学者将文化负载词同词汇空缺联系在一起,所谓的文化负载词又称词汇空缺,即原语词汇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在译语中没有对应语[3]。

对于文化负载词的定义及分类,不同学者切入点也有所不同。本文所聚焦的文化负载词是对外宣的桥梁与媒介。简单而言,就是在特定的文化范畴内,涵盖某些文化的特有词汇、短语、术语、俗语等,但凡能够展示本国的特色的“词汇”范畴都可以称为文化负载词,即以文化为载体的“词汇”。

2 外宣视角下文化负载词的西译困境

2.1 文化负载词外宣翻译方式不明

张健曾提道:“外宣翻译活动由来已久,但‘外宣翻译’作为一个学术研究领域,尚且年轻,缺乏与该学科相应的系统理论支持和高屋建瓴的宏观理论指导”[4]。因此,文化负载词的外宣翻译方法并不存在统一标准。有些学者提出“原语词汇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在译语中没有其‘对等语’或‘对应语’而造成的词汇空缺,翻译时无法用准确贴切的词语译出其词义内涵,因此只得采用音译的办法”[5]。当然音译和直译文是文化负载词翻译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两种形式,但是有些文化负载词的直译或音译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中国春节长辈给晚辈的“红包”,如果直译为“sobre rojo(红色信封)”,那么就无法体现出“红包”代表长辈祝福晚辈平平安安迎接新的一年的含义。

2.2 文化差异难以融入

文化负载词通常会被打上本民族时代、语言、文化的烙印,具有“我者有而他者无”的文化区域性特点,这也造成了文化负载词翻译上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从外宣视角上来探讨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更需要注重文化的传承和创造性,翻译的目的在于最大程度的保留传统文化,使得目的语与读者能够更加直观清晰地了解中国的人文、历史、习俗等。

同一事物在不同的语言中,所传达的感情色彩差异较大。在翻译过程中,原封照搬的翻译则会导致误解。如在西班牙的一些神话故事中,龙(dragón)经常被标记为“邪恶势力”。相反在中国古代,龙则是最高权力的象征,因此,汉语中有大量与龙相关的词语都表达祝福之意,如望子成龙等。之前大部分的译文偏向将中国的“龙”直接翻译成“dragón”,但随着文化外宣意识增强,文化差异性及本土文化传播逐渐受到重视,也有不少译本将“龙”翻译成“dragón chino”或“long”,这样的翻译有效地强调了本民族文化传播,有利于读者感受到中外文化的差异性。

2.3 一词多译缺少规范化

由于文化负载词本身的独特性,在翻译策略和方法上也具有多样性,因而涌现了大量一词多译的现象。从外宣视角下来审视这一现象,可能是读者误解中国文化的结果,甚至将同一事物误认成多个事物。如饺子所对应的西班牙语翻译就有很多,如“empanada china”“ravioles” 等,近期的一些外宣读本用音译法将其翻译成“jiaozi”。从文化内涵上角度来看,饺子在中国是被赋予特殊文化内涵的食物,中国有句俗语“送客饺子,迎客面”就表达饺子赋予着对“送客”的尊重,以及期盼他们早日平安归来的寓意。因而对饺子的翻译仅用国外相似食物的翻译进行代替,难以传播中国文化中“饺子”文化内涵。

有学者曾提出 “相同文化负载词翻译的多样性实际上不利于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译本越多越显得混乱,容易引起外国读者的误解。当然,译文的统一问题也不是一步到位的,不能急于求成,我们可以分步走。应该先解决中国文化中那些最具代表性的词汇的翻译问题”[6],再去解决其语句多代表的内在含义。

2.4 中西翻译中存在大量转译现象

“转译”是指以非原著语言的译本为依据所做的翻译,也被称为“间接翻译”。众多文献表明,间接翻译仍然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在西班牙及拉美地区传播的主要译介方式,特别是通过英语和法语译本转译成西班牙语。如 《生死疲劳》被英译为Life and Death Are Wearing Me Out(生和死使我精疲力竭),其西语译名 La Vida y la Muerte Me Están Desgastando,不难看出其英语转译西语从词汇到结构一一对等的关系,但却丢失了中西直接互译的翻译原则。研究表明“中国文学通过第三种语言(一般为英语、法语和德语)转译成西班牙语的现象非常普遍,原因在于:汉语在西班牙为非通用外语;西班牙国内培养的专业中国文学译者数量非常少”[7]。但是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理念提出,间接翻译不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的弊端日益凸显,因此吸收转译文本的精华,创新对外宣传的直接翻译方式,成为当下外宣环境最有效的翻译方法,也使中国文化被越累越多非英语国家所了解。

3 外宣视角下文化负载词西译的策略

针对外宣视角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和方法,首先,要在文化平等的角度进行展开;其次,进行语言渗透和文化渗透双管齐下的模式进行宣传文化宣传;再次,注重创新外宣翻译的方式。以下,是通过一些外宣读本,总结出文化负载词的西译可采取以下方法。

3.1 音译、音译+直译、音译+说明注释

采用音译方法主要是针对一些含有“介绍性”的文化负载词,包括地名、文物、特色饮食、传统服饰、传统建筑等。音译的优势,一是保留音韵特点;二是最大限度地保持“身份识别”功能。尤其是在外宣旅游文本中的一些文化负载词,通过音译不仅能让读者识别所需的相关信息,同时也能让读者感受到汉语的发音韵律,激发读者对汉语及中国文化的兴趣。如蹴鞠(cuju) 、围棋(weiqi) 、麻将(majiang)等。

对于缺少界定属性的文化负载词,虽然也能通过音译来翻译,但是未免有些空洞和难以理解,而对中国文化极为不熟悉的读者,还有可能造成其阅读障碍,影响翻译文本的可读性。音译+直译简单而言就是把文化负载词中的专有名词进行部分音译,通用名词部分直译的方式。这样的翻译方式,既保留了文化负载词中蕴含中国特色的部分词汇,同时通用名词的直译可以帮助读者迅速找准词汇的意思,此种翻译方式适用于一些以传统物质文化为载体的词汇翻译。如关公(general guan)、黄梅戏 (ópera huangmei)等。

对于一些起“介绍性”作用的文化负载词,同时蕴含一定历史信息、民族特征、文化沉淀的词汇,通过简单的音译难以体现出其特点和特别之处,对于这类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更适用于音译+说明注释的方式。音译凸显文化本身,而说明性文字则使得读者更好地理解词义,吸引读者的注意。如……所谓“洛阳家家学胡乐”,成了一种时尚。(El dicho“todas las familias de Luoyang(la segunda capital de los Tang)ansían aprender músicas extranjeras”,describe con viveza el ambiente de aquel tiempo.) 其中,“洛阳”属于文化负载词中比较好处理的“地名型”翻译,采用音译的方法简便易行。而译文将其翻译成“洛阳(唐朝第二大都市)”,是因为文章的主旨是介绍唐朝艺术鼎盛,其中提到的洛阳并不只是当今的一个地级市,隋唐时期洛阳曾是当时最繁华都市之一。因此,从外宣视角来看,这句话的翻译采用“音译+说明注释”的方法,可以帮助对洛阳有所了解的读者能更深层次的了解洛阳的历史,同时有助于读者得知洛阳在唐朝时期是繁华都市的历史,加深对“洛阳家家学胡乐”句子的理解。

3.2 直译兼译、直译+注释

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日益增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力也越来越深。各国人民对中国某些传统文化、传统习俗、思想观念、现行政策等也有所了解。因此,对于那些有“知名度”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往往采用直译足以达到宣传的手段。例如春节 (Fiesta de la Primavera )、“丝绸之路”( La Ruta de la Seda )、“一带一路”(La Franja y la Ruta)。

但是对于不常见的文化负载词,直译不但无法绘声绘色的传递文化负载词的内涵,甚至有些文化负载词的直译会让读者产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困惑感。而善用直译兼译则能拓展文化交流的通道,即在直译的同时,酌情简略解释相关的文化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信息。如:“中国人喝茶,一看水,二看茶,三看茶具,四看火。”(Los chinos le otorgan una gran importancia al agua,a las hojas,a la vajilla y al fuego a la hora de preparar y beber té.)此句话的翻译大体上采用了直译的方法,在“看火”一词的翻译上,译者释义成 “al fuego a la hora de preparar”,即 “看火,看其煎茶的时间”,这样的兼译,不仅让“看火”变得更好理解,同时也宣传了中国茶文化中煎茶的重要性。

有学者曾认为翻译内容中应适当存在一些 “异国情调”,这样才能“原汁原味”的展示本民族文化。因而,直译+注释更适配于一些成语,俗语、谚语的翻译。直译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中国词汇的韵味,同时注释部分可以让读者迅速锁定词汇的意思,而 “注释”表现手法非常多,可以通过同位语、脚注、括号强调等方式进行解释说明。如岁寒三友[Los tres amigos del invierno(el pino,el bambú y el ciruelo)]。

3.3 意译

文化负载词的意译是通过对原文深层含义的理解,打破原文字面的含义,再现原文内在意蕴。通常意译常用于那些无法用直译表达的文化负载词,或者用于再创造性文化负载词,如一些小说名或者是一些古代记载文献等:《三国演绎》(Romance de los tres reinos)《水浒传》(A la orilla del río)、皮影戏(teatro de sombras)等。意译的翻译方法可以使得译文更加的地道、顺口、便于目的语读者的理解和感同身受。如,中国的京剧舞台,呈现的是浓厚的色彩的美,是一种错彩镂金的绚烂之美[8]。其可意译为:La ópera de Pekín reluce en la belleza de unos colores resplandecientes:vivos,intensos,encantadores[9].

“错彩镂金”最早出现在钟嵘《诗品》卷中:“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彩镂金。”其中错含义是:涂饰;镂:雕刻,即形容诗文的辞藻十分华丽。此处引申为京剧舞台色彩斑斓的华美之美,如采用直译则无法让人体会文章想表达的意蕴。译文将“错彩镂金”意译成“生动(vivos)、绚烂(intensos)、迷人(encantadores)”等含义,在西班牙语中,这些形容词都可以用来形容颜色的色彩斑斓,以此便可贴近目的语的语言习惯,达到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知到文章所要表达的内涵。

4 结语

各民族的文化差异决定了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是有难度、难统一的。从外宣翻译的视角下来看,文化负载词翻译要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就必须根据原文意图,剖析文化负载词的深层含义及其在文章中发挥的作用。可通过音译、音译注释、直译、意译等翻译方式,不仅要将文化负载词翻译出来,还要做到“要精心做好外宣工作,创新对外宣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10]。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及“一带一路”等政策的出台,中国文化的外宣翻译不仅要重视中英翻译,更要重视“一带一路”沿线语言的对外输出。本文探讨了文化负载词的西译,发现了外宣视角下文化负载词的西译的困境,但是这些困境的解决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当然解决这些困境,也需要随着中国文化不断深入世界,更多的译者将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形式逐渐规范化,减少“一词多译”现象,让世界各国对中国文化有更加正确的认识。

猜你喜欢
音译词汇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音译研究(2007年~2021年)回顾与反思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清末民初音译元素名规范方案用字探析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谈谈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些词语的翻译(三)
谁远谁近?
基于字形与语音的音译单元对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