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红色家风的基本特征探析

2023-01-09 10:24韩乐馨雷家军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革命家老一辈家国

韩乐馨,雷家军

(浙江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临安 311300)

引言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少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优秀传统家风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都十分注重家风建设,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长期革命实践和建设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独特的红色家风,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行、亲情友情等方面的精神风貌、集体意识和政治品格,是中国共产党人一脉相承红色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加强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红色家风思想的整体性研究,特别是其基本特征的研究,对于明确红色家风的重要定位、促进红色家风的继承与发展、加快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建设新风尚等具有重要意义。

一、借助优秀传统文化书写革命者的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对中华传统文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传承和发展,即通过修身养性,管理好家庭,再进一步处理好个人、家庭、社会与国家的关系。“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这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家国情怀千钧重。从严于律己的修身之法、勤俭孝亲的治家之方到爱国为民的最终旨归,这种家国一体、家国同构的精神特质在优秀传统文化中均得以体现,如浙江临安钱氏家训中“利在一身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利在一时固谋也,利在万世者更谋之”、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中“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家国情怀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和家风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是中华民族于千百年长期实践中凝练出的本民族特有的精神理念和道德规范。家国情怀体现了中国人主动融家庭情感与爱国情怀于一体,展现了“小我”与“大我”同构、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精神追求。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家国一体的精神基因已深深融入中国人的血脉,内化为家庭教育中日用的价值理念。正是这种从修身齐家到保家卫国、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才使得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仍然生生不息。

红色家风中的家国情怀承继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家国一体的民族精神在老一辈革命家家风家教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无论是严于律己的修身之法,还是勤俭孝亲的治家之方,最后的旨归都是以一颗爱国爱民的赤子之心实现“治国、平天下”,革命先辈的家风建设汲取中华传统文化中家风建设思想的精髓,蕴含于其中的家国情怀构成红色家风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基因。一方面就严于律己的修身之法来说,《论语》中就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同时严于律己也是红色家风的基石。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十分重视家庭教育,但他们深知先“正己”,而后才能“正人”。因此,在长期的家庭教育实践中,他们不仅严于律己,而且以身作则激励家人用实际行动实现从“治身”到“治国”的转化。毛泽东一生都将自己投身于国家革命与建设事业中,革命年代与士兵一起同吃同住,新中国成立后虽身处高位仍然克己奉公,却没有任何个人私利。在子女教育方面也是一样,不要因为是主席的孩子就搞什么特殊化,身为毛泽东的子女更要严格要求自己。当时刚留学归国的毛岸英为去掉身上的“洋气”,积极接受父亲的建议到陕北农村去好好读“农民大学”,与劳动人民同吃、同睡、同劳动。经过努力,毛岸英很快便与农民打成一片,以优异的成绩从“大学”毕业。其次,勤俭孝亲的治家之方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家风文化,更是红色家风的本色。《朱子家训》教育中国家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从古至今,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家庭十分重视的教子之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的家风建设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的传承树立了光辉典范,使子女在砥砺奋斗中强化胸怀天下的责任担当。邓小平衣着简单,生活简朴。这种勤俭朴素的生活作风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家人,形成勤俭节约的邓家家风。邓小平不仅教育子女保持勤俭作风,而且要求孩子们孝亲。邓小平在重庆解放后把继母夏伯根接到家里同住,从此一大家子人彼此相互照顾,享受天伦之乐。全家人对夏伯根都很尊重,邓小平夫妇也跟子女孙辈们一起亲切地称夏伯根为“老祖” 在邓小平的影响下,邓家人都十分团结,相处融洽,并相互鼓励为国家和人民多做贡献。另一方面,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情感追求,是家风建设的最终旨归,也是红色家风的内核。红色家风是对“天下为公”“精忠报国”等优秀传统家训中爱国思想的继承。习近平正是受着“家国之风”的熏陶成长起来的。他曾回忆,自己很小的时候母亲背着他去买岳飞的小人书,“买回来之后,她就给我讲精忠报国、岳母刺字的故事。我说,把字刺上去多疼啊!我母亲说,是疼,但心里铭记住了。‘精忠报国’四个字,我从那时候一直记到现在,它也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红色家风中的家国情怀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与生俱来地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既是传统家庭美德的深刻表达,也是传统文化中优秀基因的传承和延续。

红色家风不仅汲取和继承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还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对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家国情怀具有鲜明的时代内涵和特色。家国情怀在红色家风中的赓续有其独特的时代特征,锤炼、形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革命相融合的具体实践之中,是近代中华民族遭受苦难后的浴火重生。在家庭层面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将优秀传统文化中仁爱孝悌、崇德尚俭、率先垂范等修身齐家思想提升为对党的纪律的自觉坚守,形成忠贞不渝的党性修养,同时反对封建家庭观念,主张建立自由、平等、民主的社会主义家风,使家庭成为自己修身治平、永葆无产阶级政党本色的坚强阵地。关于家庭内部亲子关系、夫妻关系的构建,毛泽东认为爱情是婚姻的中心,在婚恋过程中男女双方不仅要地位平等、意志自由、人格独立,更重要的是要有共同的志趣。对于亲子关系,毛泽东始终坚持以平等的姿态与家人沟通,他在对子女的关怀和爱护中体现了深沉的父爱。在国家层面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方面承继优秀传统文化中“仁厚遵家法,忠良报国恩”的爱国情感,另一方面作为具有强烈家国情怀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们要求废除一切压迫奴役人民的制度和观念,将建立一个独立、平等、自由的社会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便教育全家亲人舍小家为大家,舍自己为人民,引导亲人走向革命道路,有六位家庭成员相继牺牲在“倒海翻江卷巨澜”的革命浪潮中。和平年代,在伯父周恩来的影响下,周秉建脱下军装扎根内蒙古大草原,虚心向牧民学习,切切实实地为民族大团结事业做出贡献。吴玉章曾明确表述:“我们今天家庭教育的目的,则不只是为了子女的前途,为了自己家庭的利益,而首先和主要的是为了国家的利益,为了革命的利益”。这使得红色家风中的家国情怀超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红色家风中的家国情怀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映照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价值追求,荣住着风雨兼程的红色基因,使得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在理念、内容和境界上不断升华。

红色家风中的家国情怀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家国伦理文化、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文化有机结合的产物,是激励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坚定爱家、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的重要精神动力。正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责任担当,使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用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书写春秋,把对亲友的深情厚谊升华为对人民、国家的无私大爱,与人民群众齐心协力投身于为亿万家庭的幸福安康、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全力拼搏的伟大历史使命中。由此家国情怀被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老一辈革命家红色家风中的家国情怀为传统家国观念注入新的精神内涵,谱写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光辉篇章。

二、通过崇高理想信念表达革命者的伟大精神

红色家风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集中表达,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人格风范感染着后人,他们忠诚于党、服务人民的伟大精神贯穿其家庭教育始终。为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的坚定理想信念是支撑共产党人克服艰难险阻、坚定事业信心的动力源泉,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精神风范的核心。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将这种崇高理想信念融入家庭教育和亲情培养中,以身作则向家人示范了一名优秀中国共产党党员的终生追求。他们严格要求家人要时刻将坚持和实现崇高理想信念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思想上忠于革命理想信念,在行动上肩负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大爱担当,始终做理想信念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和人民利益的坚决维护者。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确立了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坚定信念,为实现这一伟大目标,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克服艰难险阻、前赴后继,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家庭中,他们舍身铸党魂,用尽一生书写对党的忠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先垂范,对子女的谆谆教诲只希望他们能忠于党的革命理想,树立理想目标,将来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红专并举”是朱家几代人的奋斗目标,据朱敏和儿媳妇赵丽平回忆,朱德对子女强调最多的就是要忠于党的理想信念,“你们是革命的后代,要热爱老一辈的事业,不应该关注老一辈的财产,你们是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一定要革命到底,要做无产阶级,绝不当资产阶级”。字里行间为我们显露的是一位无产阶级老革命家要求子女忠于党的赤诚之心和想要把子女培养成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的热切希望。滕代远一生忠于党的革命理想,他的革命精神主导着整个家庭。在滕代远的言传身教下,孩子们从小严格要求自己,先后走进了革命队伍,四儿子滕久耕年纪轻轻便献身于祖国大西北的核武器研发事业。滕代远对孩子取得的成绩很是欣慰,他把自己参加党代会的纪念册寄给久耕,并在扉页上写下了对孩子的期望:“耕儿,愿你做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始终忠诚于党的革命理想,依靠坚定的革命理想助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伟大胜利。在对子女和年轻一代的革命理想信念教育中,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通过言传身教,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崇高理想信念,为国家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红色家风中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浩然正气,为我们生动地诠释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追求和为党献身的伟大革命精神,成为引导红色家庭成员承继党的革命之志、以昂扬向上的姿态为共产主义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光谱。

红色家风传承的理想信念蕴含了崇高的价值追求,彰显了革命家庭服务于民的价值取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渗透到红色家风中就使家风的道德观建立在彻底地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基础之上,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家庭成员基本的价值追求。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始终与人民群众心心相连,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谋人民之所需。革命战争年代,在牺牲前三天的最后一封家书中,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以决绝的口吻交代妻子:“我虽如此爱太北,但是时局有变,你可以大胆地按情处理太北的问题,不必顾及我”。“处理”即送人寄养。深爱父亲的左太北曾深情回忆说:“在日寇扫荡期间,父亲发动当地群众开展生产运动,把荒滩荒山荒洼都变成了宝地。父亲常说,‘人民是水,我们是鱼,水多了,鱼也活跃了’”。英雄已去,浩气长存,“水多了,鱼也活跃了”一句话道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情怀。革命先辈把自身和家庭成员都视作人民的子弟,将对亲人的关爱转化为对人民的热爱和为人民而奋斗的精神,使党和群众保持了血肉联系,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为革命的胜利待定了坚实基础。习近平生长在一个纯正的革命家庭中,父母亲一生始终怀揣着国家为先、一心为民的赤子情怀。青年的习仲勋积极投身于陕甘边苏维埃政府工作,为党的群众工作做出重要贡献,深受当地人民爱戴,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娃娃主席”。作为从群众中走出来的革命领袖,习仲勋始终不忘自己是农民的儿子,在家庭教育中也时刻教导子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后代要牢记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就没有现在的一切。习近平深受红色家风的熏陶,时刻将人民利益挂在心头,他在给父亲的家书中称道父亲的言传身教是“堪称楷模的老布尔什维克和共产党人的家风”。红色家风彰显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感,也使得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在代际间得以不断传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忘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种服务于民的赤子之心是他们于实践中形成的精神气质,也是他们传递给后辈的重要精神财富。正是这种饱含为人民服务的价值理念,鼓舞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自觉肩负起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以饱满的状态投身到实现伟大梦想的时代洪流中去。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作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就齐家实践而言,他们用忠诚于党、服务于民的伟大革命精神构建的红色家风不是为了延续家族的荣华富贵,而是始终为建立一个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类新社会的崇高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革命先辈以言传身教做出表率,使家庭成员在耳濡目染中树立崇高理想信念并自觉承担起为国家和人民事业而不懈奋斗、砥砺前行的历史使命。

三、运用革命斗争成果传递革命者的

无穷力量

老一辈革命家在红色家风中体现的众多优秀品质、作风和价值理念,如立志报国、勤学实干、相携相进等,这是共产党员革命斗争的成果,诠释了共产党人的红色信仰和道德风貌,彰显了其特有的精神风骨,为中国共产党人家风建设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不同于其他阶级的政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力量根植于国家和人民,服务于国家和人民,形成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光辉历程中。不仅如此,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家风建设中运用革命斗争成果传递红色力量,在其言传身教中感染和激励家庭成员,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在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的红色篇章。

家风重立志,少年立志,坚定报国决心。青年立大志,为国做栋梁,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于艰苦的革命岁月中缔造的红色家风承载的不仅是他们与亲人之间的醇厚情谊,更是共产党人矢志报国的心灵跳动。任弼时年少时期便立下了“只以人生原处谋幸福,冒险奋勇男儿事,况现今社会存亡生死亦全赖我辈青年将来造成大福家世界,同天共乐,此亦我辈青年人的希望与责任”的报国之志。在艰苦的革命环境中任弼时也不忘教育教导子女心中要永远装着祖国,立志在长大以后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1947年任弼时在给15岁大女儿的信中写道:“平时要多看解放区出版的报纸,借以增强你的政治常识”,嘱咐孩子要关系国家大事,要为国家发展而奋斗。父亲的革命精神深深留在子女心中,成为他们不辞重负、立志报国的精神动力。刘少奇夫妇十分注重对子女的立志教育,尤其注重对子女进行爱国教育。1963年远在东南亚出访的刘少奇夫妇给14岁小女儿刘平平的生日寄语是:“我们希望你在满14岁以后,认真考虑一下:你到底要做一个什么样的青年?”“我们希望你有决心做个进步的革命的青年,做个具有远大共产主义理想,具有雷锋式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的青年,这样才能真正继承革命前辈的伟大事业”。正是父母亲从小的谆谆教导,孩子们牢记自身使命,砥砺前行,长大以后在国家的各项事业建设中充分贡献力量。红色家风不仅是囿于对家庭成员的个人教育,而且升华到对国家和人民的层面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身作则为子女从小坚定报国志向树立了榜样。矢志报国是革命先辈通过革命和战斗历史想要交给子女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支撑后辈们自发地在实践中跟随革命脚步的驱动力量。

家风重互勉,互相扶持,共赴革命理想。在艰苦的革命斗争环境下交通极为不便,于是一封封家书便成了连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与亲人之间的精神纽带。数载春秋,革命先辈用家书互相勉励,传递力量,共赴理想。“我们的离开是暂时的,是想要谋将来永远幸福”是张太雷执行任务前写给妻子的信,作为张太雷的妻子陆静华只是一位普通妇女,但她一直都全力支持丈夫“为天下妻儿谋将来永远幸福”的革命事业,在丈夫牺牲后她忍受离别之痛,引领儿女承继父志,走上革命道路。鸿雁传书,遥寄相思。周恩来和邓颖的爱情与革命交织在一起,革命年代他们经常奔赴异地各自开展工作,其间二人用一封封家书互寄思念,但正如邓颖超所说来往的书信:“可以说是情书,也可以说不是情书,我们信里谈的是革命,是相互的共勉。我们的爱情总是和革命交织在一起,因此,我们的革命几十年,出生入死,艰难困苦,患难与共,悲喜分担,有时战斗在一起,有时分散两地,无畏无私”。红色家书凝聚红色家风,红色家风传递红色力量,红色家书既蕴含了革命先辈的真情厚意,更有彼此之间互相勉励、相切相磋,共同完成革命事业的赤子之心,他们始终把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为实现人民解放和幸福而奋斗终身。

家风重劝学,勤奋学习,积聚报国力量。终身学习是政党巩固之基、国家兴盛之要。“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振兴中华而终身学习的生动写照。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不仅自己崇尚学习,还督促、引导家庭成员培养会学习和爱学习的习惯,希望他们学有所成,报效祖国。在学习方法上,董必武教育子女学习时要循序渐进、手脑并用、敢于创造,“听课时聚精会神地听讲,听完一课后,立即抓住机会将课文翻阅一下,对正教员讲的内容看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这后面一点当然要挤一点你休息的时间,但就学习说,总比一听下课铃就出课堂去玩,收敛要大些”。然而在注重学习态度和方法的同时,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更强调学习的目的是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做贡献。刘少奇的大儿子刘允斌是我国原子能科技事业方面的专家,年少时期就被安排去苏联学习,在苏期间刘允斌因为新中国国防事业的需要报考莫斯科大学化学系,此后他便开始了疯狂的学习,只因心中始终铭记临行前父亲的叮嘱“学习。你们到那里最大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学到更多的本领。另外要把身体搞好,回来建设我们的国家”。父亲短短几句话却饱含深情,折射出一种期望子女学有所成成为祖国栋梁的深沉父爱,更是红色家庭中一种引导子女以身许国的情怀本色。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带头垂范,以家庭为教育阵地教育家庭成员树立终身学习意识,要求子女们继承革命先辈不忘初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优良传统,坚持在求真学问、练就真本领中积聚报国力量,红色家风中这种学以报国的学习理念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庭为国奉献的忠诚担当。

结语

优良的家风,是中国人不可或缺的精神血脉。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员干部要加强家风建设,“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社会风气才会好”,将新时代家风建设提升到治国理政的新高度,使家风建设的重要性得到广泛认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红色家风蕴含着革命先辈无穷的精神力量,体现了他们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和崇高的理想信念,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守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光辉使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进入新征程和建党百年之际,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明确红色家风的基本特征,准确把握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红色家风的定位,继承和弘扬革命先辈红色家风,传承革命先辈的红色基因,是我们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猜你喜欢
革命家老一辈家国
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的党性风范
诗人心底的家国情怀
筑梦家国的最美姿态
《诗人革命家:抗战时期的郭沫若》出版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少年坐在舞台中央 ,看着“老一辈”抱怨时代?
华裔女性传奇:美国革命家陈玉平
向党旗宣誓
魏文斌:年轻的“老一辈”
风范:老一辈革命家"三严三实"事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