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卉元
(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 100029)
国外艺术品金融化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并逐步建立了一套较为健全的艺术品金融服务体制。针对艺术品金融的服务项目主要包括:艺术品拍卖的鉴别估算、艺术品资产保管、艺术品银行、艺术品金融保险、艺术品信托、艺术品担保、艺术品租赁、艺术品指数、艺术品抵押贷款、艺术品基金等专业化财务金融手段。在发达国家艺术品作为一种与股票和房地产投资并驾齐驱的投资项目,已经发展成为大型企业及财团重要的资产配置内容。例如,瑞士银行为客户构建了艺术品投资、鉴定、保存等“一条龙”服务的艺术银行管理体系,服务对象并不需要过于专业的艺术品投资经验。
近年来,区块链技术登上国际艺术舞台,成为艺术金融领域的大事件,NFT加密艺术为数字艺术品的溯源和确权提供了有效途径,提高了数字艺术的交易活跃度。仅过去的一年中,全球已产生多笔天价NFT加密艺术交易案例。区块链技术进入艺术品金融,为艺术品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而全球也正在进入“数字艺术新时代”。
艺术品金融业务对于中国投资领域是一种新型的投资方向,其出现给当今的中国艺术品贸易市场带来了一场崭新的历史性革命,同时也经历了很多格外严峻的挑战。中国在艺术品金融化方面,进行过多类探索性尝试。2009年民生银行成立了艺术品私募基金“红珊瑚一期”,2010年中国艺术品基金快速发展,被业内称为“中国艺术品基金元年”,多家银行机构推出了艺术品基金产品,一年时间中就完成了626.17%的增长规模。然而,由于监管不健全,艺术品基金一直处于灰色地带,发展过程较为畸形。2012年伴随着文化交易所全面清理整顿,艺术基金遭遇寒冬,2013年逐步退市,艺术品信托产品的发行数量也在这一年骤减,之后逐渐陷入低迷。山东潍坊地区有规模较大且较活跃的艺术市场,山东潍坊银行早在十多年前就推出了艺术品质押融资业务,至今累计发放书画艺术品质押贷款数亿元。但由于我国艺术品质押融资业务相关的规定和服务体系不完善,虽然山东潍坊银行的该项业务对推进当地文化产业繁荣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仍然难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1]。文化产权交易所形式是中国特色,先后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等30余地进行了试点,其中分权交易是突出特点,但由于缺乏规范和指导,曾出现过多种乱象,一度整顿停滞。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中国各地的文交所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文化艺术交易模式,但参与度较低、公信力没有完全形成。近几年,我国互联网艺术品交易平台兴起,艺术家、收藏家和投资者在线上互动频繁,为艺术品投资和艺术品金融化提供了活力,但该领域不易监管,赝品假货、价格偏离、资金安全等问题时有发生。2020年起,NFT加密艺术在我国快速兴起,阿里巴巴、腾讯等企业也纷纷试水。中国艺术品金融虽然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很快,有中国特色和自身亮点,在个别领域未来有望在世界范围内领跑[2]。
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长期稳定增长的良好态势,艺术品投资已经逐渐发展成为继股市热、房地产热之后的第三个重要投资方向[3]。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第一季度国内艺术品信托产品发行规模达到18.14亿元,同比增长幅度达42.84%,艺术品金融整体上呈现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随着经济基础的飞速发展,艺术品金融化在促进艺术品实现增值、保值的同时,也有助于艺术品市场的良性发展。
过去艺术品属于小众市场,投资人群相对较少。艺术品金融化的发展大大降低了民众参与艺术品投资的门槛,从真正意义上让艺术品有机会走入寻常百姓家[4]。2016年艺术品市场低温调整结束,自2017年至今艺术品市场持续回温,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我国艺术品市场交易总额达到1694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线上交易平台的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增长[5]。从世界范围内艺术品金融化的经验来看,中国艺术品与资本对接是改变当前艺术品市场结构、完善国民投资渠道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
为促进文化市场的繁荣,加快文化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合理流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重要指示,鼓励将金融资本与文化资源相结合,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同时,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发挥社会和市场的力量,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更好地促进我国当代艺术品经济体制和结构性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更好地促进我国当代艺术品经济建设的目标得到实现[6]。
很多人对金融创新存在误解,认为是非理性炒作和投机化理财。同样的,不少人对艺术品金融也存在着这样的误解和偏见,其根由在于不了解艺术品的资产特征,缺少艺术品资产配置的习惯,不熟悉艺术品的收藏性、投资性和流通性。艺术品的金融化是指将艺术品变成投资品,将艺术资源变为金融资产,由此实现金融资本与艺术品收藏、投资的完美融合[7],并非盲目投机,而是一种专业性较强的投资方向。因此,人们应当摈弃旧观念,以社会经济发展的视野去看待我国的艺术品金融化进程,为其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氛围,使得全民对艺术品进行投资成为一种可能。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互联网条件下的艺术品交易服务持续增长,使得近两年线上参与的群体数量大大增加[8],艺术品收藏的参与门槛也随之降低,这无疑对艺术品的普及金融具有积极作用。
尽管近年来中国艺术品市场已经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艺术品金融的从业人员也有所增加,但大多数人员不具备相应的综合学科素养和艺术鉴赏水平,缺乏专业训练,职业道德素质水平也有待提高。另外,我国高校教育体系中也缺少“艺术金融”方向的跨学科综合专业,艺术品金融的专业机构较少。综上所述,既具备艺术品鉴赏估值和金融分析能力,又对艺术市场具有宏观把握的人才,我国储备严重不足,约束了我国艺术品金融化的发展进程。
艺术交易市场存在很多乱象,究其根源是艺术家认证制度、艺术品身份信息系统的不完备造成的。缺少市场监管和权威性征信系统,是我国艺术品投资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艺术市场灰色地带多,交易过程复杂且多样化[9]。对比传统金融领域,金融征信是金融市场管理和风险控制的重要环节,艺术金融则缺少了有效的风险控制手段。基于区块链技术而产生的NFT加密艺术,可以很好地解决数字艺术品的溯源、跟踪和确权等问题,是有效的线上征信数据获取方案[10]。但是,NFT加密艺术本质上属于区块链技术下的特殊代币,同样面临“币圈”经常出现的违法交易、价格炒作、洗钱获利等法律和道德问题。
国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维护艺术品市场的规范,保护艺术创新成果,但是由于缺少艺术金融的制度创新和完善的交易条件,使得艺术家和投资者们参与艺术金融市场的积极性较低。相比而言,随着近些年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艺术金融与互联网结合度越来越高[11],很多观念较为新潮的艺术家参与线上交易,出现了一大波诸如“阿里拍卖”“微拍堂”“杏坛”“Artand”等文化艺术品线上交易的平台,为艺术金融的线上发展注入了活力。作为艺术市场主要构成的线下服务板块,也应当结合时代变化及时调整,实现创新发展。
艺术品金融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投资者需要逐步改变原有偏见,接受艺术品的金融化是带来全球化投资机会的新途径。国家将美育与中小学的考核挂钩,只有优秀的课程设计和课程落实才能真正推动一代人的审美素养提升。
当前,我国艺术品金融缺少理论研究方面的支撑,风险管理的机制和干预手段匮乏,加之艺术市场领域信息披露尚不充分,信息的可靠性差,因而市场风险比较突出。艺术品的鉴定、溯源是一项专业且复杂的工作,除了需要有专门的人才和知识外,还需各种现代鉴定理论和技术的支持,这就增加了信用风险。针对艺术品实物流动性较差的问题,需要通过科学的金融创新,将艺术品价值赋予易于交易的金融产品,以降低流动性风险。国家应尽快构建一个完善的艺术品金融风险防范体系和监管系统,对艺术品金融领域的鉴定评估、价格调控、金融产品管理,以及市场准入、退出机制等做出统一的规定,逐步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统一、规范的行业标准,艺术品金融市场才能得到稳健的发展,艺术品金融化也才能不断地创新发展下去,为我国金融市场增添活力[12]。
首先,应该建立严格的失信惩罚机制,达到有效地遏制赝品假货、虚假拍卖、价格操纵等破坏、扰动我国艺术品市场的行为,培育和谐健康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其次,建立中国艺术品市场全面信息的信息库,基于艺术市场大数据做好针对艺术代理机构、艺术家、艺术金融机构等对象的数据采集、信用管理,为落实信用评分和信用报告做铺垫;最后,我国应当成立权威性的征信监管部门,落实征信制度的实施和实现主动调控艺术市场风险的作用。
一方面从根源入手,各高校针对艺术品金融这个跨学科的新兴领域,加强理论研究、完善理论体系,培养更多的高质量复合型的专业人才。高校要基于已有的政治、经济、艺术、法律等学科为基础,加强对艺术经济、艺术管理、艺术金融等相关学科和专业的课程体系的建立,以培养出更多的综合型人才,促进我国文化艺术产品运营和投资的发展。另一方面要从政府的配合方面来入手,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联合高校,为相关专业的学生打造更多实训条件和实训平台,造就讲诚信、精艺术、懂资本、好运营的专业人才,以保证中国艺术品金融化的可持续的发展。
首先,根据当前中国艺术品交易服务市场变革和发展的实际情况,对相关法律法规做出修订,完善细节,以顺应中国艺术品交易服务金融化的趋势;其次,要加强我国对于艺术品市场监督管理和执法主体的确立,明确各级政府部门对艺术品市场的监督管理职责。建立健全艺术品金融化的法律和社会保障体系,对艺术品在经济和社会保险机构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不法行为都应当进行严厉的惩罚,为我国艺术品金融化的探索道路提供完善的法律保障。
目前,从全球范围内的艺术品交易市场来看,资本介入的水平往往能体现出艺术品交易市场的规模和成熟水平。艺术与资本的有效对接并非选择性,而是必然性的。中国艺术市场和金融市场融合是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发展迈出的一大步,也是优化当前中国艺术品市场结构的一个重要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