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桂馨
殡葬服务是民政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民群众“逝有所安”的重要保障。为夯实殡葬事业发展的人才基础,笔者梳理了天津市殡葬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分析了能力需求,提出了相应建议。
殡葬服务人才队伍现状。目前,天津市民政局设立天津市殡葬事业管理处,下辖5家殡葬服务管理机构,分别为天津市第一殡仪馆、第二殡仪馆、第三殡仪馆、天津市殡仪服务总站和天津市殡仪墓地事务服务中心。市属殡葬服务管理机构的从业人员,从年龄构成看,30岁及以下占比15.5%,31~40岁占比50.6%,41~50岁占比18.4%,51~60岁占比15.5%;从学历构成看,高中及以下占比18.7%,大专占比33.3%,本科占比44.8%,研究生占比3.2%。近年来,天津市属殡葬服务单位积极开展公开招聘,自2012年以来共计招聘在编工作人员79名,职工年龄结构更为年轻化,高学历员工占比更高。同时,加强在岗人员技能培训,截至2018年,市属殡葬服务单位在编工勤技能岗位人员高级工人数占比58.3%,中级工人数占比31.6%,形成以高技能人才为主的格局。市属殡仪服务单位从业人员逐步呈现出年龄结构合理、受教育程度提高、高技能水平从业人员平均年龄降低等特征,但也存在激励机制不明确、内生创新动力不充足等问题。随着殡葬服务理念不断革新,服务生态迭代迅速,系统提升殡葬服务人才队伍的专业能力尤为重要。
殡葬人才队伍建设能力需求。殡葬服务事业公益性导向、多元化形式和技术性趋势的三个特征,对殡葬服务人才的能力建设提出了相应要求。一是坚持党管人才。殡葬工作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殡葬服务的公益属性,严格监督管理,通过树行风、立典型,引导殡葬服务从业者树立更加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切实兜牢兜住殡葬服务的民生底线。二是重视殡葬礼仪文化素质培养。广大群众呼唤更多更具有文化意涵的殡葬服务,殡葬服务从业者要提升专业能力,开展形式丰富、质优价平的殡仪服务,通过内强服务、外树形象,树立好民政殡葬行业的品牌,推动移风易俗。三是强化数字化能力提升。随着信息化试点工程逐步推进落地,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线上祭扫、网络预约、网上续费等便捷服务逐步增多,提高信息化运用及数据采集、整合、反馈能力也成为对殡葬服务人员的新要求。
加强殡葬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为着力打造重才、用才的政策环境,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建立职业发展体系和岗位晋升通道。健全完善全市殡葬服务行业职业发展和晋升体系,为殡葬行业职工提供晋升发展的平台,实现管理有要求、考评有标准、晋升有阶梯的队伍建设目标,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复合型、创新型职工队伍。二是制定多层面奖励政策。积极建立与技能竞赛、革新创造紧密联系的奖励政策,加强技术大赛选手、领队、裁判等各类人才储备,在全国性人才培养制度制定、教材编写方面加大参与力度。鼓励各单位大胆探索创新,着力推动开展一批重点工程和亮点工作。三是瞄准发展趋势,以满足群众需求作为队伍建设方向。殡仪服务人员所秉持的服务理念直接影响着社会对殡葬行业的认知,要把尊重生命、绿色文明的理念贯穿于殡葬改革全过程,把满足群众殡葬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殡葬从业者的专业能力,运用专业视角捕捉市民和市场需求,整合服务资源,提升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