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农为四民之本”。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农村建设与农业发展更是成为我国新时代经济建设的重要指向。然而,伴随着我国人口红利期逐渐消失,农村传统发展模式面临发展瓶颈,新旧动能转换成为农村发展的重要纾困路径。
新旧动能转换,即去旧迎新,培育新动能,改造旧动能。农村新旧动能转换不仅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应有之义,更是推动农村真正实现地尽其力、物尽其能、数尽其用、货畅其流的必然之举。如何实现农村发展新旧动能转换,进一步构建现代农业新格局,需从产业动能、智力动能、科技动能、制度动能、绿色动能等方面进行理论与实践的交叉探讨,以求综合规划,稳步推进。
产业动能转换:支持农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融合并进。一方面,农业转型升级是对农业旧动能的改造,即提高农业装备机械化水平,推进农业生产信息化、精细化,最终实现规模种植、规模养殖;另一方面,产业融合是对产业新动能的探索。可将科技因素、人文关怀、乡村沉浸式体验融入当地建设,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挥乡村生产性服务业在产业链中的疏通作用,构建全覆盖、一体化、多面向的新型农业社会服务体系。
智力动能转换:培育乡村高质人才,提升村民综合素质。人才振兴是发展之要。应培育农村高素质人才,使劳动力从海德格尔所言的“自然的暴政”中解放出来。以人才为支撑,提高当地群众受教育程度,提升村民思想觉悟与知识技能,调动村民参与乡村建设主体能动性,实现思想层面与理念层面的“脱贫致富”,进而推动农村智力动能的转换。
科技动能转换:强化农业创新驱动,引进新兴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村发展可积极引进先进技术,淘汰原有落后生产工具,发展智慧型农业建设,延长农产品产销链条,实现农业内生发展。如:一方面,在生产加工环节上,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有技术,对农业生产、加工进行“一站到底”式监测与全流程控制,大力发展精准农业、智慧农业;另一方面,利用现有社交平台对销售模式进行创新,运用电商、直播等方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制度动能转换:完善现有制度框架,畅通农村发展路径。为保障农村新旧动能转换顺利施行,推进制度动能转换十分必要。如:清理调整制约农村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繁琐行政审批事项,为农村新业态发展提供“透气”土壤;完善农村产权制度、金融体系、金融服务及税收制度,建立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减轻农村农业赋税负担,推动制度动能向体系化、规范化、人性化方向转换。
绿色动能转换:大力开发清洁能源,减轻乡村环境压力。绿色动能转换与我国长期坚持的绿色发展理念不谋而合。探索并开发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新能源,实现能源结构的绿色转型,是全球能源革命性变革大背景下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乡村发展绿色动能转换的关键之举。为此,乡村建设应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发展,因地制宜开发当地清洁能源,积极推进深层次循环模式,由此实现传统能源向新能源的转换以及高排放、高污染向低排放、低污染的转换。
“古昔之农患惰,今之农患拙。”在乡村振兴的新视域下,乡村发展不能固步自封,需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从求“量”到求“质”,从粗放经营到精耕细作,逐步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找到既与时俱进又契合自身的发展道路。对此,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于2020年7月出版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研究》一书可资借鉴。该书由刘华琼著述,共8个章节。其中,第一章简述农村电子商务的产生背景、发展现状与意义;第二章从电子商务的重点问题出发,着重分析农村电商的电子支付问题、物流配送问题与信息技术问题;第三章则根据上述问题寻求对策,指出农村电商人才和发展农村电商金融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突破口;第四章则对农产品电商进行分析,对农产品电商的模式、现存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阐述;第五章围绕农资电商进行梳理,深入剖析了农资电商的产生、特点、优势、模式及发展现状;第六章从概念、模式与发展策略三方面分析县域电商;第七章对农特微商的发展状况、运行模式和营销策略进行总结;第八章则从乡村旅游电商的发展现状与现存问题出发,为乡村旅游电商发展策略提出改进建议。该书框架完整、案例丰富、重点突出,有助于我们认识和理解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也能为电商创业就业、农村发展动能转换等相关研究提供一些方法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