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永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西平县供电公司)
作为国家的支柱行业,电力行业承担着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重任,其中,作为电力企业内部的管理模式将直接关系到公司的经营效率,因此,构建健全、科学的现代管理制度,不仅能够实现“权责利”的统一,还可以自上而下的规范企业的各种运行程序,实现企业的规范化、科学化、统一化发展,更能够打通原有管理体制的阻滞和障碍,使得电力企业的基层部分更具活力,在显著增强电力公司的竞争能力的同时,更为电力企业应对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通过深度的基层管理,优化了权责、资产、人力等关键因素,也为电力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
现代企业制度中企业信用机制得到了扩展。市场经济的出现与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一个健全的市场经济则离不开诚信。信用是一个经济体发展的基础。诚信是一种有效的保障,它是一种有效的交易手段。市场秩序的运作离不开诚信与诚信的伦理基础。在现代企业制度下,股份制推动了规模效应的发生和发展,规模效应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它适用于各个行业。在市场经济发展之初,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张,行业的分工日益精炼,而这个时候,公司的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张。亚当·斯密相信,分工将会使生产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同时,随着分工的不断发展,由此产生的相关企业的规模也不断扩张。此外,现代企业制度的有限责任制,对企业和个人的创新的行为起到了推动作用。在很多经济专家看来,除了信贷和公司的市场,创新也是推动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熊彼特把企业家精神看作是一个主要的生产资料和一个长远的经济发展之源。他认为,创意是一种创造性的发现,主要表现在五大领域:开发新产品,引进新的生产方法,开拓新市场,获取新的原料,以及创建新的企业[1]。
做好电力企业的管理,应从“政策调整”转变为“制度创新”,着力破解深层矛盾。在社会主义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现代化的公司体制,是管理方式改革的基本思路。通过构建现代化的公司体系,可以加速我国电力行业的转型速度,使得电力行业及电力企业的发展机制更加完善和合理,达到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诞生于传统的经济体系下的电力商业,长期以来一直以高度集中的生产经营方式运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能源供给方式的革新,电力公司的生产经营及管理方式应该得到更新,遵循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即“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的十六字原则。长久以来,电力企业一直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基础设施建设单位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进行优化,改进公司的经营体制,增强公司的综合竞争优势,运用政企分离的管理模式提高公司的独立运作能力。电力生产经营中的生产经营活动存在单件性、分散性、高消耗性、周期性等特征,需要具备相应的资产管理手段,并建立起企业法人的独立财产权,逐步健全公司的资产配置。同时,要构建多元化的工业组织,强化资产的合理分配,减少市场运作中的潜在的危险,从而对公司的运营进行有效的控制。在解决电力公司的深层次问题时,要切实贯彻工程管理方针,持续改进运行体制,以现代企业制度为主导,逐渐进行企业管理模式的优化,实现电力企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当前,电力企业在基层管理中,都显示出它的不完美之处,例如:在经营的某些管理理念上经常会出现偏差,各个部门的工作重点也不均衡,细节不够精细。首先,在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的过程中,缺乏了“人本管理”“综合管理”“科学管理”等先进的理念,只注重了管理政策的实施,没有对实施细节进行监控和管理,出现一些不可预知的问题,没有技术进行调整;另一方面,公司在制订相应的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却缺乏针对性和多样化的意识,例如,公司将精力集中在了电力资源的管理上,而忽略了对服务质量的控制,出现了很多服务的问题,导致电力企业蒙受了不应有的损失,甚至造成了连锁反应,导致了供电事故,并给企业的形象造成了一定的损失。此外,电力公司在制订管理体系的时候,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建立起了较为完备的管理体系,但管理体系的整体弹性不够,很多问题的处理比较刻板,缺乏灵活性,权责不明确,存在互相推诿的情况,给基层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导致很多问题扩大化,部分员工承担了过多的责任,造成了基层员工的抵触情绪,给基层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难度。很多工作人员在过去的一年里格外繁忙,不仅要完成日常运营、应急抢修等工作,还要加各种训练,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的技术。年轻一些的人底子好,学习能力强,可以很好地接受“改革”,而老一些的人则会觉得“吃不消”“压力大”。这些问题,都在统一的量化考核标准下被忽略,甚至被长期搁置,导致基层员工评优无法实现,影响个人在企业中的发展[2]。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下的企业管理构成有管理层、经营层、执行层三个主要层面,又细分为管理通道、专业技术通道和工人通道,每个通道都有相应的上升路径,在这个体系中,基层技术人员、一般员工占有非常大的比例,因此,基层的管理就变得非常重要。基于电力企业的要素,我们管中窥豹,从安全管理、员工激励这两个层面,探讨现代企业制度下基层管理的要义。
目前,我国的电力企业普遍重视基层供电安全,但在实际经营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负责对电力供输的全流程进行全面管理的安全质量工程师、安全人员等,安全敏感度不高,责任意识不强,对基层安全生产缺乏有效监控,极易导致比较严重的电力事故发生。加之很多基层电力员工因自身的职业素养和安全意识不高,容易在实际操作中发生违规操作。基于这样的问题,基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理念,我们以电力企业基层班组为讨论点,简要说明电力企业基层安全管理的要点。
1.以班组为单位,做好安全作业知识普及和安全制度优化
在基层班组中,要充分运用安全日活动、视频、电力专刊等多种形式,认真地开展《安全生产法》等安全法规的学习,在基层员工的头脑中建立健全安全知识体系,帮助他们主动地在基层电力作业中履行安全规范。同时,通过宣传标语、横幅、安全标语、安全提示牌等形式,营造安全第一,安全至上的工作氛围,使得基层员工明确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组织班组成员,开展安全技能培训,由于班组成员分工不同,所处的工作危险程度也各有差异,就算他们的安全观念再好,如果对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不熟悉,也会给生产带来危险,所以必须加强对员工的安全能力和理论知识的训练,定期邀请专家到一线班组中讲座,鼓励职工参加专业竞赛活动等,多方面强化职工安全防范能力。制订员工的安全规范培训,实施标准化的施工作业,制订安全规范的培训,逐步完成各项工作。强调发挥班组长的带动作用,履行好安全管理职责。加强安全制度建设,实行安全风险评估,建立健全安全技术管理专用账户,实行月检查、季度评比、年终总评等制度,确保责任机制落实更加精确。将安全责任划分到不同的岗位上,保证每个一线班组都要严格履行安全管理职责,同时注重考核和考核的真实性,从源头上确保企业安全管理工作顺利进行[3]。
2.发挥班组长“领头雁”作用,强化基层安全作业意识
班组长要承担“领头雁”的作用,了解电力系统的结构、设备和操作状况,对所属单位或所负责的作业项目、生产场地等要清楚,对重点、难点、危险点要了然于胸。在操作之前,班组人员要认真地预测自己所负责的工作中的哪些容易发生伤害、引发哪些事故,并运用因果图、事故树分析等手段,逐一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做到预防。针对事故危险点,选择合适的项目,组织班组进行质量管理工作,使小组人员进行细致的剖析,重点从作业状态、事故因素、潜在危险、重点对策、预防措施等几个层面进行,从而增强员工的自卫意识和事故处置意识,使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责任。这种领导带头,班组成员协同的安全管理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基层员工的安全意识,将不安全的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根据实际的管理需要,还可以在基层中设立安全监督员,对各个班组的安全作业情况进行检查,对基层班组的作业情况进行监控,一旦发生违规作业,要及时进行制止,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基层管理,一定要做好员工的工作,员工心动起来,干劲儿才能足,对企业的贡献才能更大。因此,电力企业管理者要加强对员工激励机制的探索,不断优化和改善员工管理工作中的各类问题,做到多管齐下,统筹发展,实现基层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的双赢。
1.健全KPI考核体系
作为企业管理者要明白,在员工的个人利益所得中,除基本工资外,KPI一直是基层员工最关心的问题,也是企业激励机制的重要环节。绩效管理的基本目的是要客观地评估和回馈雇员的业绩,并能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他们的缺点和成就,对他们的缺点加以纠正,成绩予以嘉奖。为此,必须通过具体措施来健全电力公司的基层职工的激励制度:首先是建立员工业绩评价的具体标准。在业绩评价中,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与评价的公平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必须根据广大职工的实际需求和工作需要,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比如,对于从事输电线路维护工作的员工,要把他们的工作情况、工作态度和职业能力等进行细化和分解,从而形成一个可以对他们工作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的指标系统。此外,还要加强对员工业绩的监督力度。在建立了绩效评价和评价指标后,公司的人事主管要对其实施状况进行追踪和回馈,以保证相应的考核机制在预定的轨道上正常运转。对于电力公司来说,业绩监测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查看当前工作的成本,衡量各种决策的成本等,这就要求人力资源部门根据不同的工作任务和任务的灵活程度,制定相应的业绩监测和评价[4]。
2.重视基层员工的成长
企业要发展,必须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使其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电力企业在面临市场化竞争的条件下,也需要参与人才的竞争,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员工的成长意识,还能为公司挖掘和储备大量的优秀人才。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对企业基层员工进行培训。首先,根据不同的工作岗位和个人的发展方向,通过竞争来安排合适的人才,在这种竞聘制度的框架下,各岗位内部员工可以实现自由流动和岗位的自由选择,既能够保证公司的发展,又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能够帮助企业留住更多优秀的人才、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为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开展有针对性地专业技能人才选拔,允许技术过硬的员工能够有足够的机会和顺畅的通道走上来,如前文图所示,开通人才晋升得绿色通道,可以让基层的人,到更适合发挥自己技能和才干的工作岗位之中发光发热,通过这样的无差别的选拔,能者居之,也让关键岗位上聚集更多地优秀人才,从而使得这部分工作的开展更加高效。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电力行业的工作岗位需求必须也必然是择优而存,真正有能力有作为的人,就应该为其打开大门,打开通道,提供其职业发展的机会。这样,不仅增强了员工个人的发展机会,完善了其知识体系、实践能力、职业素养和综合竞争力,又可以增强其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对企业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3.构建和谐发展共荣的企业文化
目前,电力公司在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缺陷,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如何加强对企业的管理工作。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公司文化,对于改变国内电网的现状具有十分关键的意义。对大多数的电力公司而言,要从建立自己的独特的企业文化入手,寻找一种崭新的发展势头。这种变化将会给电力公司带来很大的正面影响,这将会成为公司发展和革新的关键能力。在企业的核心能力明显提高以后,必须要采用一种崭新的、先进的经营思想来经营,因此要通过建立具有鲜明特征的企业文化来“一步到位”地改造电力公司的经营观念,使其在企业的文化中产生一种脱胎换骨的转变。
人力资源是电力企业经营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尊重每一位员工,尊重他们的付出,是电力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电力企业的特色文化强调“扎根于人民、为人民服务”的核心价值观,但电力企业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已经建立起了非常牢固的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因此,对电力企业来说,要尊重每一位电力员工的利益。只有真正尊重每一位员工的利益,才能真正地尊重人民的利益,只有为每一个有需要的人提供优质服务,才能客观地体现出“扎根于人民、服务人民”的核心价值观。因此,“以人为本”是电力企业创建特色文化的基本原则之一。
电力公司是国有企业,从根本上来说,其职能就是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从这一点上说,对电力公司的忠诚就是对国家、对百姓的忠诚。不论何时,不论何种环境,电力公司的企业文化都应继承并发扬爱国情怀。所以,在构建企业文化中,必须始终坚持并始终强调,每个员工对企业的无限忠诚,这就是企业员工对企业价值的认同,也就是员工在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精神、制度要求、团队纪律以及企业文化等方方面面的认同和忠诚。
在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电网企业文化时,要始终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为根基,将服务放在第一位,既是一种社会责任,也是一种理性思考的表现。在过去的电力公司的企业文化中,人们往往忽略了“为民”,“服务精神”其实是供电公司的职责所在。然而,“服务社会”并不只是国企肩负着推进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职责,更重要的是要为当地的发展作出切实的贡献。所以,构建具有鲜明特征的电网公司文化,必须把“服务社会”作为构建其独特的企业文化的根本准则,突出其在当地的发展中所起的积极的角色与贡献,以及“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的服务理念[5]。
电力企业做好基层管理的意义重大,基于当下的管理现状,我们从电力企业基层管理最关键的两个环节——安全管理和建立完善员工激励机制入手探讨了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下科学、高效地开展管理工作的要点,希望为电力企业管理者提供一点有价值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