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霞
(通辽职业学院)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目的就是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深化中国的对外开放,扩大其影响[1]。高职教育能够为“一带一路”工作的开展培养基础性、专业性和实践性人才,应在国家政策的号召下,承担跨文化交流人才培养的责任,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这对于公共英语教学课程安排、课程规划和设计、教学改革和创新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认清高职英语目前的教学现状,才能提出对应的有效措施,真正实现高职公共英语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使高职公共英语具有中国特色。
所谓“跨文化交际”,就是与外国人进行交流沟通。但由于生长环境、文化差异、教育模式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不同,使得沟通方式也会不尽相同。为了打破障碍,实现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高职公共英语更加注重对西方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引进和学习,便于更好地认识西方文化。但这种方式明显存在一定的误区,只是单向性主观片面学习,实际意义不大。在与外国人进行沟通的时候,不可能一味地寻找西方知识的话题,因为他们更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这也是他们进行文化交流的目的,想要去认识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由此可见,高职公共英语应加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关内容,正确理解跨文化交流的理念。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实现了英语课堂教学的拓展,能够引导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传统文化;要求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更好地与其他人交流,回答外国友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疑问;传统文化的学习,还有助于增强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经得起各国文化的冲击;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担起文化传播的使命,为“一带一路”实施作贡献。
目前,高职公共英语的教学还是以课本内容为主,学生也是根据课本内容进行知识的预习、学习和巩固。因此,教材成为学生掌握公共英语的主要媒介,将教师和学生紧紧地联系到一起。但高职英语教材中并没有过多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更多的以介绍西方文化为主,延伸至西方文化的方方面面。正是因为高职公共英语教材中缺乏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普及,导致学生并不能用所学的英语知识去表达中国传统文化,出现教育不足的问题。而且大多数的学生包括老师在内,在很多内容上都不能用英语进行确切表达,尤其是一些文言词句、国家政策和方针、国家思想等涉及到中文专有名词较多的时候,如何正确地表达成为一个难题;还有一些历史方面的专有名词,例如宗教、封建制度和生产资料公有制等,也在英语表达上面存在很高的难度。这些都需要老师和学生平时不断地接触、学习和积累,才能逐步改进。教师更需要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因为学生目前对于公共英语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老师,所以教师的掌握和理解程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然而,很多教师具备较强的英语基础知识以及教学方面的能力水平,但对中华文化的了解程度不够,更不要说将中国文化与公共英语教学有效融合和渗透,公共英语教学大多是一些基础性的知识,如单词和语法,课程内容和素材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少之又少,阅读篇章很多都是讲述西方文化和背景;而且,在公共英语教学中缺乏对学生语言表达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工作不到位,这样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一带一路”背景下对于英语人才的需求,学生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沟通和交流过程中用英语表达和阐述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力比较低。
其次,高职学生的基础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优秀民族文化和中国精神等缺乏较为全面的了解和认知,用汉语尚且表达不清楚中国文化内涵及思想,更不要说用英语去表达和阐述。而“一带一路”背景下需要的是能够与沿线其他国家有效交流和沟通,并能够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传播和推广开来的人才,强调所培养的人才具备较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高度认可并愿意主动学习、研究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然而,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公共英语教材主要还是教授一些英语单词、词汇、短语、句式表达以及西方的历史文化及背景,显然无法满足“一带一路”对于人才的需求。高职英语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教学理念和模式进行创新,并不断拓展和丰富课程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当前,很多学校都意识到了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开设了相关的课程,如大学美育、插花、棋艺、鲁班文化、传统建筑、传统思想、中国各地的风俗文化、古筝等中国传统器乐等,但大部分都是独立开课或者是在语文等的教学中融入和渗透,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在这方面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未能将中国传统文化及元素与公共英语教学有效融合和渗透,英语课本教材中很难看到介绍中国传统习俗、建筑、音乐、文学等相关内容的篇章,教师在公共英语课堂教学中也不重视这方面工作的开展,很少会用英语去讲述中国传统文化,没有这方面教学内容的延伸,英语课堂大部分都是依照教材的内容去规划和设计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单一性。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高职公共英语课堂教学需要充分认识到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及元素的重要意义,并思考如何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在课程教学中的有效融入和渗透,引导学生能够运用英语介绍中国传统文化,提升民族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影响力。
高职公共英语教材是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中国传统文化的引入可以牢牢抓住这一点,从教材内容出发,在其中加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在公共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局限于教材内容及知识点,还需要借助网络平台的其他途径和渠道,实现对教材内容的延伸和拓展,充分挖掘和整合利用各种有利教学资源,以确保课程教学的目标和人才培养的目标更好地实现。根据教材中仅有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讲述,引入话题,引导学生就该话题进行深层次的讨论和分析,在这一话题基础上发散思维,共同探讨一些自己所熟知和了解到的与这一话题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实现对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效延伸和拓展。而且,在这一过程中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能够营造高效愉悦的课堂氛围,增加了对英语学习的亲切感,因为熟悉的东西通常会消除紧张感。这样学生就能在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提高英语表达能力[2]。
例如,在如今高职公共英语的教材《新航标职业英语》中,第二单元主要围绕The World Expo(世博会)进行学习,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世博会的发展历史、举办目的以及特点。对于这篇课文的讲述,教师首先可以将主题改为Exposition(博览会),将所要讲述的内容拓展至2010年“上海世博会”,此次世博会很多场馆都展现了中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以及衍生出的一系列特色产品,彰显了民族风范,弘扬了民族精神,方方面面都渗透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中国馆的设计更是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智慧和中华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展示的很多产品都蕴含着独具中国特色的中国文化元素。讲述这一主题的内容,目的就是要让高职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并因世博会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再比如,第三单元涉及到的主题是Vacation in Space(太空度假),教师可以将这一主题拓展延伸为旅游,也就是Travel.中国地域辽阔,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数不胜数,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高职教师可以从其中任选几处进行介绍,在介绍这些旅游景点的过程中,逐渐向学生渗透中国文化,让高职学生从其中了解中国的历史,感悟民族文化的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一定要摒弃高职院校中“重视专业,轻视文化”的陈旧观念,将英语教学和专业化紧密结合,继承并融合各个学科的传统和文化,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各学科交叉学习。在以英语为主体,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环境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
科技的进步推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其也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方方面面的影响,移动终端等网络平台逐渐成为人们学习和生活的必需品。高职教师可以利用这种形式,将中国文化用移动终端的手段融入到英语教学的内容中去。这种教学方式更加高效有力地将中国文化渗透到高职英语的教学中,拓宽其教学途径,打破了传统教学课堂时间和空间的限制[3]。使得学生能够更加自由愉悦地学习,打造了宽松舒适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放松心态,更好地投入到学习探究和讨论中去。此外,借助多媒体平台和计算机网络,创新和优化了课程教学的手段和方法,也为实现课程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互动和沟通交流提供了平台和机会,在课程教学中需要善于挖掘和利用互联网教学资源。
高职英语老师可以借助手机app为学生建立讨论组或者学习群,每日或者每周定时给学生分享一些学习资料和内容,类似于“中国文化之英语表达”之类的,日常注意对学生中国文化素养、英语表达能力以及跨文化交流能力等的培养和锻炼,促使学生能够较为熟练地将中国文化和内涵用英语表达出来,实现对中华文化的传播和推广。学生相对比较熟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节日,但是如何用英语表达传统节日成为一个难题。因此,高职英语教师可以将关于传统节日和风俗的词汇表达搜集整合到一起,并在学习群里进行发送分享,让学生去了解并学习。当然,教师还可以分享一些独具特色、有趣的传统艺术,像剪纸(Paper Cutting)、刺绣(Embroidery)、京剧(Peking Opera)等,还有像 风 水(Geomantic Omen)、针灸(Acupuncture)、儒家文化(Confucian Culture)等。增加学生学习中的趣味性,激发学习动力,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此外,高职英语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分享一些包含中国文化元素的英文电影,在文化交流和碰撞中增强学生的观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思维能力的提升,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及力量,筑牢中国传统文化在学生心目中的学习地位,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乐趣,更好地吸收知识。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于人才需求发生了一些变化,强调相关人员具备较强的英语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在与沿线其他国家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时候,能够很好地传达和表达中国传统文化及一些思想观念。高职作为区域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还强调不断创新和优化课程教学的内容,在实现英语语法、英语单词等英语基础知识及技巧的教学之外,还要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科学融入其中,为学生在课堂上用英语介绍、讨论和交流中华民族文化提供一个机会和平台,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传播能力,以保证人才培养更符合“一带一路”对于人才的需求。而且,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文化交流、碰撞和融合的趋势更明显,我国也存在着西方文化侵略现象,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等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不同文化在交流碰撞的过程当中也产生了文化冲突、文化矛盾情况。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强调弘扬和传播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在与外界交流和沟通过程中也需要有意识地传播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将我国优秀的文化展现给世界。因此,公共英语课程教学也需要有意识地渗透和融入中华传统文化,通过课程的教学引导学生充分认知和主动弘扬本民族文化、在学习英语的同时解读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能够很好地用英语去翻译中国传统文化、表达和阐释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和内涵,这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跨文化传播能力。
教学考核与评价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需要确保这一环节工作的有效落实,构建一个系统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对教师综合能力和素质、教学水平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等有准确的把握,监督其不断调整和优化。在对教师评价的时候,需要将中国传统文化教学情况和能力水平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加强对高职公共英语教师的督促和鼓励,让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重视起来,有力地推动中国文化教学策略的实施。首先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评价和分析高职英语教师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学情况和能力水平,通过评价和分析学生运用英语去表达和阐述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力水平,去评判教师的教学成果;其次,也可以从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学生课堂参与度、课堂活跃度等角度,考察教师课堂教学的质量以及渗透教学的情况;此外,还可以根据高职公共英语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考察其渗透教学意识,是否有进行教学上的创新和探索等,这有利于挖掘到教师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意识方面的认知,激发其学习的动力,并能进行不断学习和探索,还能根据中国传统文化创新教学方法,得到自我的提升和完善。
在教学评价机制的完善过程中,要对高职公共英语教师的教学成果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综合考量。一是,统筹考量高职公共英语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二是,倾向于细节化的评估,就是要把握各个教学细节;也可以从同行的立场去评估,以全面了解课程教学情况,对教学理念、模式和方法等进行不断调节和优化,确保中国传统文化在公共英语教学中的渗透教学取得更理想的效果。例如,对渗透教学的力度、二者融合教学的教学重点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所采用的教学方式等进行系统评价和分析。通过对其各方面的考察作出评判,并给予中肯的建议,最好能够及时高效地投入到实际教学中去;还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评价,学生是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下高职英语的接受主体,能够直接感知到学习效果和自身的成长变化,也可以为老师的中国文化教学提供真实有力的证据。
综上所述,“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于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要求更高,高职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其教学工作的开展需要牢牢把握市场人才需求及课程教学目标要求、课程特点等,对课程进行科学规划和设计。公共英语教学应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使中国传统文化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站稳脚跟。高职英语教师要学会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来丰富公共英语课堂,并与学生在课下保持沟通,给其推荐英语学习内容中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认知。为确保课程教学取得更理想的效果,强调对课程教学理念、模式和方法等的创新,并重视教学评价工作的开展,促使渗透教学有效贯彻和落实,培养一大批更能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符合“一带一路”倡议发展人才需求的具备较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