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洋
(贵州护理职业技术学院)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社会交往活动等都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面对互联网给人类带来的种种改变,各行各业正在通过积极的行动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抵抗其弊端。而社会工作是互联网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一方面,利用互联网庞大的资源系统,社会工作者可以为服务对象提供更精准便捷的服务。另一方面,网络社会的发展及其价值的蔓延也强有力地冲击着以往的社会关系,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时空观念[1]。互联网时代在不断发展,社会工作也应要顺应时代潮流,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借助现代科技手段,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社会工作专业化服务,探索新的社会工作助人方法和理念。但目前互联网在商业上的应用较多,从社会工作角度去探讨互联网与社会工作相结合方式的研究还比较少。所以本文接下来就从互联网的功能、内容以及思维三方面来探讨它们在小组工作中的运用。
本文的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参与式行动研究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掌握国内关于互联网在小组工作或社会工作中应用的研究现状,可发展的空间和可尝试的应用。并在参与了本学期的微信红包小组后,以参与式行动研究的方式,总结其中的经验,并以此为契机,探索其他互联网应用的方式,丰富小组活动的内容、形式以及理念。最后将对本学期参加过微信小组的一些成员进行访谈,评估小组的成效,他们参与其中的感受,以及他们对这种互联网应用方式的意见和想法。为下一次开互联网相关的小组积累经验。
第一,文献研究法。通过查找与互联网、小组工作,以及互联网运用在小组工作中的相关图书、网站与期刊,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整理,以掌握国内关于互联网在小组工作或社会工作中应用的研究现状, 总结其中的经验,并探索其他互联网应用的方式。
第二,参与式研究。在参与了本学期的微信红包小组后,通过回顾小组活动,以及参与其中的感受和经验,总结这次小组活动中互联网运用的元素和作用,并思考在互联网中其他可运用到小组工作中的元素。
第三,访谈研究。本文将拟定一份访谈提纲,对参加过微信小组活动的成员进行访谈,访问他们参与小组活动的感受以及对这种在小组活动中互联网应用方式的意见和想法,并评估小组的成效。
互联网中具有的公共网络平台、微信群聊、红包、朋友圈以及远程交互等功能可以运用于小组工作的各个阶段,下面将对不同方面的运用方式进行探讨:
现在开展的小组主要都是人与人面对面来进行的。但这样参与的人群就会有地缘的限制,而且由于人与人面对面,有些成员会觉得放不开,有心理障碍。我们将互联网的群聊,建立公共聊天室等功能运用到小组工作中后,小组的开展就能够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进行,即建立网络虚拟小组。
网络虚拟小组是一种网络小组工作的概念。即由社工建立起聊天室,利用线上交流的方式开展小组活动,向成员交代任务等。通过网络的沟通,使跨地区乃至跨国界的小组治疗成为了可能。在群聊中,小组成员可以倾诉自己的苦衷,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成员之间相互学习、分享、交流和互动[1]。另外,由于网络互动具有的隐秘性,虚拟性为人际交往提供了匿名交流的可能,人们可以在网络上流露真情实感,甚至可以自曝家丑而不必担心对自己造成危害和感到难为情,在这样的氛围下,案主更容易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
本学期开展的“玩转红包,玩转你我”小组就是将微信红包这一功能运用到小组中,成为促进人际交流,加强成员彼此间互动的中介。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更好地认识了自我,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同时也探讨了互联网时代给我们带来的利弊,反省了自己的行为也学习了别人好的经验和方法。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组员在微信群中发红包和抢红包,通过这种方式参与进群体互动中。除此之外,还有情感的呼应和反馈,这有利于圈子成员寻得身份定位和归属感以及认同感,能在心理上获得社会支持,从而促进人际交往的互动和深入。
(2)用线上交流方式来促进情感的抒发。在小组活动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社工要引导组员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态度等,对于不良的情绪也要有发泄的渠道。在组员面对面的交流中,有些组员不免会觉得不自在,放不开,也不愿意表达情感。而线上交流所具有的隐秘性,距离性等特点,或是利用文字取代语言的方式,使得组员可以在线上表达出当面说不出的话,利用表情,红包等发泄出当面宣泄不出的情绪。还可以用红包,文字语音消息等方式给予组员鼓励,表达歉意等。
(3)用线上交流方式来促进人际互动。在小组中我们探讨了微信红包功能在生活中的运用,如还钱,买单,调动气氛,增加成员的参与度等,而这些应用都是在人际互动中进行的,所以红包不仅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在活跃气氛,增添乐趣,加强彼此的互动等方面也有着独特的优势。这些内容都可以设计进小组活动中的破冰环节,暖身游戏等,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探索新的小组活动内容和环节,也让组员觉得与自己的生活更加贴近。
现在在社区很多都会开展手工小组,制作出来的作品可以让组员给它们取名字,赋予一定的寓意,这一定程度也是社区思想意识的一种体现。之后社工可以把这些作品进行统一的编排,推送到社区的微信公众平台上。并建立一种作品参赛投票机制以及相应的奖励机制,让组员将参赛的作品转发到自己的朋友圈中,让他们为自己的作品拉票,票数多的可以得到一定的奖励。这样一是可以使小组活动更好地融入社区,让社区领导知道社工所做工作的成效,这样社工在社区开展工作也会更加顺利;二是以网络的方式进行宣传,有效地扩大了小组活动的影响力,可以让更多人知道,并带动社区中的人参与进小组活动中来;三是充分调动了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增加了小组的乐趣,在别人的反馈和认可中,获得了满足感和成就感,也可以找到自己还能进步的空间。
在小组工作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在小组即将结束后,要处理好离别情绪,并在后期跟进小组成员。如果建立了小组微信群,组员在后期依然继续可以互动交流,分享好的经验以及小组活动给自己带来的改变等。这样组员间可以一直保持联系,彼此支持。有了这样的交流方式可以大大减轻组员离别的愁绪,而社工也可以通过微信群,及时了解组员后期的情况,这也是小组成效评估的一种途径。
开展小组工作,特别是在社区,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发掘社区中的积极分子,并招募志愿者。而招募就可以在微信群中进行,并通过微信群,公众号等扩大招募的宣传力度。在后期志愿者培训中,社工和组员都可以把一些培训相关的内容发送到志愿者群中,这样更有利于资源的共享,也方便他们学习。而在志愿者开展服务的过程中,建立起志愿者交流和应急机制就显得很重要。以前没有网络的时候,可能需要定一个时间地点,把大家聚在一起进行交流,但由于每个人的时间很难统一,这种交流机制往往流于形式。而互联网的出现,大家就可以在线上进行交流分享,遇到突发情况,也可以直接在群里求助。
如今互联网的使用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对互联网设备的学习也成为了很多人的需求。但互联网是把双刃剑,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益处的同时,也会让人形成网瘾,陷入其中,无法自拔,从而影响到自身的学习和生活。所以对互联网内容的学习以及对网瘾的治疗等本身就可以作为小组活动的内容。
(1)学习使用微信。在互联网时代下,基本上人手一部智能机,聊天都是使用QQ,微信等。但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有些人之前没有用过智能机,甚至没有用过手机,但也渴望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学习新知识,可以像年轻人一样在线上交流,享受新科技互联网时代给生活带来的便利。但由于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有限,学习能力也在慢慢退化,自己的子女平时也没时间和耐心教老人们用微信。所以在社区中的老年人,他们就很希望能开一个微信学习小组,由社工来教学,并和自己差不多同龄的老人们共同学习,交流,进步。由于老人们这种迫切的需求,今后微信学习小组会在更多的社区普及起来。
(2)学习使用互联网医疗护理设备。在老年社会工作中,由于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他们的特殊的需求等,在社区对老年人进行个案服务的时候,便强调多专业的配合,即社工,护理,医生间的协调配合。对于老年人来说,社工开展的服务内容除了对他们的心理进行调节,链接资源外,更重要的就是关注他们的身体状况,预防身体疾病的发生,减慢已有疾病的发展进程,并缓解家有慢性病人的照顾者的压力等。而在互联网时代下,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将来很多居家医疗护理设备都会实现智能化,远程化。比如以后看病就可以直接在网上预约挂号,医生通过网上远程来进行诊断,治疗;还有可以给老人带上监测手环,时刻监测身体情况,特别适用于在夜间身体容易突发异常的时段,一旦出现身体的指标异常,如血压偏高,偏低,心跳过慢,过快,呼吸不正常等,手环就会发出警报,提醒家人及时进行处理。这些互联网产品可以极大的便利了那些不便出门看病,或是有慢性病,容易突发意外的老人们。今后这些物联网产品普及之后,看似觉得社工的很多工作被取代了。但实际上,正因为如此,社工的服务也有了更大的空间和更多样的方式。因为对于老人们来说,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普遍较差,所以即使有了这个高科技设备,他们很多也不会使用,所以就需要社工来进行指导和教学,并进行后期的监督和跟进。多数老人有了这种需求,就可以发展成小组活动。
(3)进行青少年网瘾治疗。网瘾应该是互联网时代下不可避免的副产物。有研究表明,小组工作对于青少年网瘾的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国内相关的研究及实务也比较多,这里就不做重点介绍
“互联网思维”这个词近一两年来用得比较火。它最初是来自商业领域,是指在互联网对生活和生意影响力不断增加的大背景下,企业对用户、产品、营销和创新,乃至对整个价值链和生态系统重新审视的思维方式[7]。但是对互联网思维的运用又不仅仅局限于互联网或者商业领域。因为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丰富度比以前大大增加,信息的流动也比以前大大加快,导致信息越来越对称,信息的获取以及人与人之间建立连接的成本越来越低,渠道越来越多[3]。而互联网思维的精髓就在于对这一特点的充分利用。所以社会工作者也要充分把握这一特点,将互联网思维运用到自己的工作服务中。以下列举三个主要的方面。
(1)改变开展服务的方式,拓展提供服务的渠道。网络是开放的结构,能够无限延伸,人们凭借上网工具,可以自由进出而不受约束。任何人只要有求助的意愿,都可以来到网络中寻求帮助。社工通过网络帮助更多人自助。社会工作以助人自助为专业目标,而以网络为媒介,以网络为载体、以互联网为纽带的“网络社会工作”的开展,同样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和目标,并且将在更广泛的范围和人群中开展专业的助人活动,使更多的个体和人群从社会工作的发展壮大中受益[6]。
(2)增加人际交流的方式:人际交流和互动并不只局限于面对面的方式,而且线上的交流还对于人际促进,情感交流有诸多好处,所以社工在设计加强人际互动方面的环节时,可以考虑线上线下结合使用。
(3)突破资源链接的局限。资源链接是社会工作者很重要的一项工作。而在互联网时代下,资源链接的成本和渠道会越来越多,效率也会越来越高,这对于社会工作是极大的优势。所以今后社工为小组或者个案链接资源时,要有互联网的思维,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和便利。
在信息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迅速发展与整合的过程中,人类正在创造和开拓着一种新的、不断迅速扩张的社会——网络社会,它的迅速发展以及作为一种社会实存,已成为人类生活与工作的“另类空间”,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便要求社会工作者要积极行动起来,利用这种新技术建设发展学科,完善服务并服务社会。因此,建立“互联网社会工作”是关系到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一个战略问题。所以社工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借助现代科技手段,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社会工作专业化服务,探索新的社会工作助人方法和理念。本文就互联网在社会工作中小组工作的应用,从互联网功能,互联网内容,以及互联网思维三方面进行了探讨,发现有很多互联网可以和小组工作相结合,相互配合的方式。实际上,在社会工作的个案服务,社区工作方面也有互联网应用的很大空间。利用好互联网,将会给我们的服务以很大的助力。同时,这也是顺应时代,寻求社会工作更大空间的必然趋势。如果社会工作专业能够在以网络为标志的知识时代,将自己的服务与网络时间相结合,积极关注和干预网络问题,并取得良好的效果。这或许会使专业得到社会及政府的认同和大力扶持,从而迎来社会工作发展的春天。
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网络本身的负面因素影响“互联网社会工作”的效果。因为网络本身是中性的,由于网络使用不当而产生的负面影响,肯定会为“网络社会工作”的建立和开展带来一定的阻力和消极因素,从而影响到服务的效果。并且,网络交流的局限性以及社会工作者自身对互联网的应用不熟悉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互联网的应用。如何更好地利用互联网优势,规避负面风险来为社会工作服务注入新鲜元素和创新活力将会成为很值得研究的一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