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应用型院校财会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2023-01-08 12:40杜晨琳田夏晓
智库时代 2022年31期
关键词:财会专业课程应用型

杜晨琳 田夏晓

(河南城建学院)

2014年,上海市委、上海市政府率先明确提出“课程思政”的概念,把思政育人融入到全面育人的教育教学理念下。2018年,国家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明确提出强化“专业思政”。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高校要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想政治资源,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目前,国内外学术界针对具体专业的课程教学开展“课程思政”改革的研究较多,涉及的课程涵盖了高校人文社科类和自然科学类主要课程,但针对应用型院校财会类专业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途径与保障措施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少。

笔者选择河南城建学院财会类专业的师生为调研对象,开展课程思政实施现状的调查访谈与问卷。之所以选择河南城建学院的相关师生作为调研对象,考虑到该校是一所省属应用型本科院校,财会类课程自1998年起开设,课程体系完善。近几年,学校积极响应新时代高等学校本科教育的要求,持续强化“专业思政”建设,因此,该校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应用型院校财会类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在对调研结果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笔者总结出应用型院校财会类专业教学中课程思政建设已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并进一步探讨了财会类专业教学的课程思政建设实施路径。

一、应用型院校财会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取得的成效

应用型院校财会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主要体现在一线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增强、在校大学生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意识加深、课程思政实践活动日益增多三个方面。

(一)一线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增强

专业课教师对于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认同感大大提升,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积极投身于课程思政的建设之中。在接受问卷调查的教师中,81%的教师认为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环节是非常必要的;89%的教师表示在选择授课材料时,会优先选择含有思政元素的素材;72%的教师表示对于目前开展的课程思政建设,已有了较为完整的发展规划,但还需进一步的实践;关于提升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意愿,89%的教师选择了比较强烈或非常强烈。

(二)在校大学生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意识加深

在校大学生是课程思政教育实施的受体,但由于学生个人成长条件、接受能力的差异,不同学生阶层对于课程思政建设的接受程度可能不尽相同。近几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在校大学生对于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认知逐步加深。从调研结果来看,45%的学生选择非常大或较大程度上接受了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对于目前学校进行的课程思政改革的态度,90%的学生选择非常欢迎、比较欢迎或一般;80%的学生表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个人政治素养、传递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课程思政实践活动日益增多

课程思政建设不仅仅体现为理论教育,更多需要辅助实践,才能最大化发挥其价值。例如,河南城建学院财务管理系与当地中国人民银行中心支行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共同建设大学生实践基地,每年向该行输送学生进行暑期社会实践,并定期联合举办征信主题教育活动。参与实践活动的受访学生纷纷表示,通过参与其中,更加明白了征信对于个人的重要性,进而培养了诚实守信、坚守底线的职业品质。

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结合问卷及访谈结果,针对应用型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从理念层面、师资队伍能力、思政元素融入方式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与归纳。

(一)理念层面

对课程思政建设教育理念的认可程度上,部分教师和学生较难认可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理念,10%的受调查学生对课程思政改革存在一定程度的反感情绪,或者是不存在反感情绪,但由于认识不足、进而导致课程思政改革无法彻底落实等现象。从教师层面来看,出现此问题的原因在于教师对于课程思政改革的目的、内容、方式方法等了解的还不深入,简单地认为课堂上进行强硬的思政教育挤占了原本属于专业授课的时间,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压力,没有认识到课程思政对于“三全育人”的重大意义。从学生层面来看,学生对于“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概念混淆,认为大学期间已开设了专门的思政课程,如果再在专业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必然会加剧学生的课业负担且造成重复学习,从而导致学生一定程度上的抵触。

(二)师资队伍能力

75%的教师认为自己课堂上融入的思政元素比较少,仅有5%的教师认为所融入的思政元素较多;对于课堂上教师的思政教学内容安排满意度,只有不到40%的学生选择了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教师是进行课程思政的主体,教师队伍在思政教学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校课程思政的建设。尽管高校教师普遍拥有高学历,但专业课教师往往不是师范院校毕业,缺乏相关的思政教育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从而无法准确地挖掘多样的思政育人元素。另外,从近3年,教师参加课程思政专题培训的状况来看,只有不到50%的教师参加过课程思政专题培训,其他教师多是依靠个人摸索和经验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难免造成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思政元素融入方式

关于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是否有难度,只有39%的教师认为一般困难或不困难。受访者指出,由于时间限制,部分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强硬地“塞进”专业课的课堂教学之中,有的思政案例会不加修改地、重复出现在几门不同课程的课堂教学之中,其育人效果难免会大打折扣,甚至会导致学生的抵触。究其原因,在课程思政建设的大背景之下,类似的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融合的方法存在较大程度上的相似性且课程思政内容长期固化不变,从而导致融入思政元素后的课堂协同育人效果差强人意。

此外,教师课程育人意识不足、所选教材中育人内容缺失、课程思政教学大环境不理想、课程思政建设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等因素也阻碍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推进。

三、应用型院校财会类专业教学的课程思政建设实施路径

应用型院校财会类专业教育的课程思政建设,应以“思政育人、专业育才”为重要抓手,根据课程专业知识构架、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制订思政育人目标,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并找准融合点,通过课前精心准备、课中有序实施、课后追踪评价、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案例教学、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运用其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宗旨,既加深了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解,又能使思政教育发挥更好的效果。笔者拟从内容体系构建与保障体系的优化两个方面阐释财会类专业教学的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实施路径。

(一)构建财会类专业教学的“课程思政”内容体系

鉴于当前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不充分的问题,笔者提出“思政系统化”与“思政碎片化”的概念,应用型院校应在专业教学中尝试拓宽思政元素融入的广度与深度,实现“思政碎片化”与“思政系统化”相结合。“思政系统化”是指院校针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内容进行系统谋划和整体规划,既包括院校开设的成体系的思想政治类课程教育,也包括科学构建的专业思政、课程思政内容;“思政碎片化”是指教师深入挖掘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契合点,采取化整为零的策略,分散式推进课程思政教学。

1.思政系统化

应用型院校应重新界定人才培养目标,在财会类专业课程现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之上,制定出具有较强显示度的思政育人目标,以保证专业思政建设的规范性和标准性。再进一步从多维度、多层次修订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将课程思政的实施理念在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中予以清晰体现,从而指导教师深层次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实现专业课程知识、能力、素质和思政育人目标的统一。

2.思政碎片化

构建碎片化思政势在必行,即教师要深入挖掘财会类专业课程知识点中的思政元素,找准融入途径,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精准嵌入知识点中,实现细微处的思政育人。具体来说,财会类专业教学的碎片化“课程思政”内容体系的构建可以从道德品质、理想信念、现代思维、基本能力、专业素质五个维度展开。

(1)道德品质

道德品质教育是思政育人的落脚点。课程思政建设应以德为统领,具体到财会类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可将道德品质维度细化为诚实守信、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观,通过碎片化的思政元素融入,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例如,在《审计学》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防范知识点的学习时,引导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关注细节、不得供虚假财务信息,养成遵纪守法、公平公正的职业习惯和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

(2)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政育人的核心。财会类专业课程要以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在引领学生提升民族自豪感、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强化“四种意识”,勇担社会使命,力争把自己培养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例如,在《会计学原理》的复式记账法知识点的学习时,介绍谢霖教授怀着令人敬畏的爱国主义情怀,在甲午战争后的特殊时期,为复式记账法在中国的推广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值得每一位财会人员学习。

(3)现代思维

现代思维是思政育人的创新点与突破点。当代大学生应及时了解国内外社会热点和国家最新政策,紧跟时代潮流,通过专业知识与时事、大学生关心的实际问题的有效融合,引导学生积极关注关系国计民生的政治、经济、社会等热点问题,强化思政育人效果。例如,在《工程项目投融资管理》的ABS项目融资模式知识点的学习时,介绍2021年沸沸扬扬的“深房理”事件,其内部运行逻辑是资产证券化的创新还是非法集资? 引导学生认识到“深房理”事件是一个反面教材,引导学生培养求真务实的时代精神、诚信服务的职业道德和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

(4)基本能力

基本能力的培养是专业育才的基石。财会类专业课程应注重训练和提升的关键能力包括学习能力、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等,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运用财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服务。例如,在《会计专业英语》的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知识点的学习时,通过国际会计准则发展历史的介绍,与学生探讨会计从业人员的初心,体会中西方会计差异及产生差异的原因,深入探索会计未来的发展动向和趋势,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5)专业素质

专业素质的培养是专业育才的目标。财会类专业课程有助于培养和储备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具备专业胜任能力的专业人才,以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财会类专业课程更应紧密结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反映企业会计准则改革发展的新动向,全方位培养学生解决复杂财务问题的能力和管理风险的能力。例如,在《中级财务会计》的财务报告编制知识点的学习时,引入“康美药业”神话破灭的案例,指出谎言是对诚信原则最大的背叛,引导学生在实际财务工作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职业态度,能够按照财务报表的编制要求,公允地进行财务数据的核算和会计信息的披露。

(二)优化财会类专业教学的 “课程思政”保障体系

1.建立一支思政素质高、潜心教学的师资队伍

“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在教师。应用型院校应遵循教师发展规律,构建激励相容的教师思政教学能力提升机制:通过课程思政教师团队建设、课程思政样板课程建设、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大赛等方式,选拔与储备一批道德情操高尚、教学业务强的校级专业思政教学名师;定期组织一线教师参与课程思政专题培训、观摩与研讨,不断探索如何润物细无声般“渗透、嵌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方式方法,形成专业思政教育的人才储备。

2.优化“课程思政”教学环境,完善“课程思政”建设评价体系

目前多数应用型院校的课程思政建设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学校层面应统筹规划、充分协调,各职能部门提高认识、充分配合,学校和各二级学院要积极为课程思政的实施创造良好的氛围,建立健全激励和奖励机制,鼓励一线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改研究与实践。

科学有效地评价课程思政的执行效果以及对学生的影响,可以更好地帮助教师了解思政元素融入的时间点是否恰当,有助于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的建设。应用型院校应以OBE理念为导向,采取动态的、过程性评价方法,加入针对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和实施后获得结果的评价,将学生放在评价的中心点,重构学习成果导向评价指标体系。

四、结语

研究发现,应用型院校课程思政取得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线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增强、在校大学生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意识加深、课程思政实践活动日益增多。然而,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师生理念认同不足、师资队伍能力不强、思政元素融入方式生硬等问题阻碍了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基于课程思政实施的现状,应用型院校应在专业教学中尝试拓宽思政元素融入的广度与深度,实现“思政碎片化”与“思政系统化”相结合,构建适用于财会类专业教学的课程思政内容体系,并从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课程思政”教学环境、完善“课程思政”建设评价体系等方面保障专业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

猜你喜欢
财会专业课程应用型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中小企业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策略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现状与思考
2017年全国商务财会学术论文获奖名单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