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

2023-01-08 12:40于忠军王静
智库时代 2022年31期
关键词:师资双创资源管理

于忠军 王静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一、研究背景

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左右手,相辅相成。就当前来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中理论课程较多,但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是理论如何与实践相结合,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大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主动学习理论知识的热情不高,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均需提高;二是大学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也缺乏相应的实践操作能力,即未进行职业能力的培训。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并未适应大学生提升就业与职业发展的需要,管理类大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培训体系急需变革。只有这样,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操作的熟练性、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等才能得到彰显,才能达到专业知识向专业技能的转化,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师资培养目标

实践教学,首要的是对实践教学师资的培养。作为专业性极强的实践教学体系,力求在以下四个层面达到培养效果:

(1)在虚拟仿真的环境背景下,实践教学师资更加深刻地认知专业理论知识在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内心深处的主动性。在校企合作的大背景下,可以借助教育平台提供的实训资源,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高校与企业联合开发实验教学资源,提升实践教学水平。

(2)通过培训,实践教学师资可以在贴近实战的虚拟仿真环境中体验专业知识的应用魅力,以及专业方法和专业工具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快乐,达到在实战中解决问题、巩固知识。因此,建设有利于人才培养的实训操作环境,是提高实践教学师资能力的前提与基础。

(3)通过培训,实践教学师资能够在解决问题中进行多维度思考,并提出教学的最佳方案,这是一个让实践教学师资自我学习的过程,“先”于大学生体验实践过程。同时,通过实践教学的案例设计,对师资培训过程进行优化,不断提高师资培训的效果和质量。

(4)通过培训,实践教学师资要学会如何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指导学生实践能力的业务技能,教师自身能够学以致用才能指导学生实践。实践教学师资能够在实训场所熟练操作,提升专业技能水平。达标后的实践教学师资,才能有信心、有能力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并取得好成绩。

三、实践教学系统的建设目标与水平

(1)对实训系统进行情景模拟。实训模拟场景是知识系统性和教训贯穿性统一体,通过对案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环境的全景模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实训HR教学的各子系统,包括人员招聘与培训、薪酬与绩效、员工关系管理等方面。该模块在校企联合指导下,完成实训师资的培训,并达到学生培训的后期目标。

(2)以教师为主体的实训体系。实训内容围绕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背景展开,提出实践能力的培养问题与管理需求,在培训教师的引导下,由实践教学师资来运用专业知识、有效分析实践问题、有效解决实践问题。在整体背景中,实践教学师资是背景中的一个成员,是整个实践教学学习的主体。该部分在可在合作企业导师的指导下,由实践教学师资完成。

(3)人力资源管理方法讲解、工具的实操训练。实训内容设定场景培训要求,将问题所需的背景知识内置其中,同时对解决问题所需的工具与技术方法进行一一强化,训练实践教学师资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促进理论知识向实践技能的转化。通过参加技能大赛,全面提升实践教学师资的技能水平。该部分内容可在合作企业导师的指导下,由实践教学师资完成。

(4)实训体系的完成、优化与效果评估。总结和提炼专业知识授课中涉及的常规理论和实训问题,用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与视角,系统展现和训练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实操过程,全方位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的技能。该项工作可在合作企业导师的指导下,由实践教学师资完成。

四、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为例的实践教学剖析

(一)实践教学的现有成效

(1)以“双创教育”为突破口,破题实践教学的“最后一公里”。多年来,该专业“以赛促教、促学”,积极培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双创成果丰硕,学生的获得感明显提升。近两年来的实践成效包括:承办了人力资源职业技能北方地区赛;“互联网+”国家金奖1项,山东省金奖1项、银奖1项;“挑战杯”山东省金奖4项,银奖4项,铜奖2项;山东省大学生科技节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山东省数学竞赛获奖3项;2021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获批为“省级重点服务队”;人力资源职业技能全国赛中,获团体一等奖2项,单项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获批教育部/山东省大学生双创项目10项;山东省大学生科技节比赛中,多位教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6位教师获得人力资源职业技能全国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1位教师获得“双创”职业资格认证。

(2)专业建设“三贴近”,触摸时代脉搏。实施“三贴近”教学思路(贴近社会、产业、实践),“政产学研”多方合作,突出“强实践”教学理念与特色,在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中勇立潮头。成效: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培养“人力资本”方向本科生;获批6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21暑期社会实践项目,获批省级重点;密切结合医疗卫生行业开展教学研究,新获批两项国际医学中心人才问题的省级课题;以济南市校融合战略工程项目(人力资本产业发展)为基点,主动对接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并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不采取校企合作的招生方式,但采取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实质”合作。

(3)建设优质课程,推动课堂革命,夯实一流专业的教育基础。经过16年的建设,获批10门校级及以上一流课程/精品课程,其中省一流课程公共管理伦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校一流/精品课程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培训与开发、劳动关系、“第二课堂”指导与实践。基本涵盖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为一流专业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积极推动混合式教学,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科学设计形成性成绩评价,激发学习动力。

(4)强化专业识别度,与校友深度互动,助推专业发展。设有“两群一号”(专业公众号、校友QQ群、校友微信群),覆盖了十六届、90%的校友,构建起了“山一大人力资源大家庭”。成效:极大地提高了专业识别度,专业建设在校友、学子、同行及社会公众的关注中全面提速!

(5)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同步推进。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习活动进入新阶段后,专业的社会实践活动列入省级重点(“希望小屋照亮逐梦之路”社会实践服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8位大学生参加了此次活动,感触颇深:更好地理解了中国地域发展的不平衡性,增强了对党的决策的正确性的认知,对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知;激发了大学生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报国热情,也更好地理解了乡村振兴战略。

(6)“以赛促学促教”,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大幅度提高。在多次的技能大赛经验的师生互动中,人力资源管理系多次举办专业技能大赛经验总结与交流大会,会议主题“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在一流本科教育中展风采”。在学校启动2021年度(精创杯)全国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技能竞赛活动后,上届国赛二等奖选手以屏幕共享的方式,详细讲解了HRM智能仿真与竞赛对抗平台的操作过程,并通过对实训系统内置的模块进行现场操作,生动展现了如何提升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及人力价值。上届获奖选手同学的详尽讲解,帮助同学们了解了比赛沙盘操作系统,增强了自信心。

(二)实践教学中的师资队伍建设举措与成效

(1)持续塑造“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的团队文化。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将教研室的集体备课与创新创业活动有机融合,使其生动化、具体化。强化专业识别,师生成果及时通过“两群一号”发布,形成标杆与示范,“比学赶超”,极大地激发了团队成员的干劲,凝聚了人心与力量。“以赛促教、促学、促思”,师生在携手拼搏中融洽了感情,大学生的“双创”热情被全面激活,拼搏向上、积极进取,蔚然成风,学生获得感强。

(2)培育“双创教育”师资团队。通过承办北方四省人力资源师资培训会、承办第七届全国大学生人力资源职业技能北方赛、参加人力资源大数据等线上线下培训会,强化师资培训,培育“双创”教学团队,为高质量“双创”实践奠定基础。培训内容分两个层面,一是HR知识培训,包括人才引进津贴、招聘效果评价、人才市场评估、岗位技能培训、人力资本回报率计算等;二是HR智能仿真与竞赛的对抗操作,通过对HR八大模块的操作,生动展现如何提升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及人力价值。另外人力资源管理系也多次举办青年教师暑期集训,派出老师参加了“山东省高等学校人力资源数智化课程高级师资培训”,聆听国家一流专业负责人的经验分享。通过培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为一流本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成效:1位老师通过“ESB创新创业教师认证”,6位教师获得“人力资源职业技能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5位老师入选山东省创新创业评审专家库,6位老师指导教育部/山东省双创项目。

(3)细分教学任务,组建教学团队。将团队成员及相关课程归于“基础课程组、职业技能课程组、行为学组、双创实践组”等四个教学团队,组长负责分配教学任务,并组织集体备课等活动。组长实施“组内轮换”。成效:全体教师积极性明显增强,提升了主人翁意识,群策群力效果明显。

(三)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举措与成效

(1)向教风要质量。集体备课与双创实践有机融合,紧盯教风,增强教师教学质量荣辱感、责任感、使命感,通过专业公众号发布信息,与学生形成互动;改革毕业论文导师选择机制,倒逼教风改进,方式:面向学生发布导师名单→学生了解导师→学生选择导师。效果:毕业生通过小程序选择论文指导教师,“秒抢”!部分导师“无人选择”。论文质量逐年提高。

(2)向过程要质量。制定课程教学管理规范,通过过程控制,提高教学质量。制定了“《管理学》课程教学管理规范”,对题库更新、课程思政等进行了详尽规范,通过公众号面向全校发布。近三年来,每年选课人数稳定在2500-3000人,成为全校选修“网红大课”;《第二课堂》,持续6个学期,让兴趣爱好“驱动”社会实践活动,有效地突出了学生的中心地位。

(3)向课堂要质量。积极推动混合式教改课,通过教研活动、检查考评、课堂延伸等一系列措施,构建有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一流课程“管理学”经多年打造,题库、视频丰富,正登陆“山东省高校在线课程开放平台”。

(4)向实践要质量。内抓课堂,外抓实践,“两手都要硬”。以“双创教育”为突破口,坚持“以赛促教、促学、促思、促进”,破题实践教学的“最后一公里”。效果:大学生的双创热情被全面激活,拼搏向上、积极进取,蔚然成风!

(四)实践教学中的主要思路总结

(1)强化团队文化建设,凝聚力量。将集体备课与双创实践有机融合,增强团队成员“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角色认知,提升工作情怀;发挥“两群一号”的传播力、凝聚力,塑造与固化“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的团队文化;“以赛促教、促教、促创、促练、促思、促进”,在大赛中凝聚人心与力量,打造拼搏进取的文化氛围,提升大学生的专业归属感。

(2)强化教师主体责任,培育良好教风。通过定期集体备课等形式,提升教师对事业的敬畏度,增强人民教师在工作中的职业荣辱,提升人民教师培育大学生中的责任意识、时代意识,强化实训师资的课堂教学主体意识。同时,创新创业活动中发挥名师效应,讲师德,树新风,达到实训活动中三全育人的生动效果。

(3)坚定“双创教育”,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发挥数字人力资源实训室的作用,以“双创”教育为核心,通过学科竞赛、双创项目、暑期实践等,让所有学生通过理论与实战的结合,熟练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拥有较高的专业技能,提升学生的获得感。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以赛促教”,提升教学团队的实践指导能力。

(4)强化教学过程中的质量观念。对教学规范、制度等进行排查与梳理,继续“学生选导师”制度,抓好毕业论文环节,提升指导质量;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科研项目,进行职业能力训练;提升课程建设的“过程质量”。发挥《管理学》课程建设的示范引领作用,推进其他9门一流课程/精品课程的建设力度。

(5)教学科研“三贴近”,贴近时代。以济南市校融合战略工程项目(人力资本产业发展项目)为起点,除了为省会济南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本服务方向)的本科人才外,联合企业进行课题研究,推动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全面推动专业教学科研的三贴近:贴近社会、贴近产业、贴近实践。

五、思考与展望

当今的经济社会,各行业企业对具有创新创业素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创新创业素质的培育,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外,对大学生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是重要一环。随着高校实践教学条件的改善,随着软硬件设施的相对齐备,实践教学的“最后一公里”,就是实践教学师资的培训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线上及线下结合的培训、经验分享、实践研讨、相关管理学科实验系统研究等多种形式,提升一线实践教学教师的技术和课程建设水平,建设新型“双师”型师资队伍,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职业技能和就业力的多重目标,才能提升大学生高质量就业。

猜你喜欢
师资双创资源管理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乡村小规模学校师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重视社保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地位和作用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师资培训体系的构建